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2|回复: 0

以古为新,谱写性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0 17: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以古为新,谱写性灵

  ——从孙伯翔与李进学书法看魏碑的继承和发展

  □周志高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书苑的一枝奇葩。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内涵极其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阴阳变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中国书法历来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深层积淀的历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书法的创作从最初的那种相对单一的创作格局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创作模式互动共存,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思想多元的局面。以孙伯翔、李进学为代表的魏碑创新派开发的资源是两汉及六朝碑版,他俩对原先并不受人们关注的材料加以重视检视,“以古为新”,从古人中发现挖掘可以创新的因子,给予其新的价值意义。孙伯翔取法六朝碑版,李进学取法《龙门二十品》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些游离于主流状态下的作品价值,尽管由于理论话语未能深刻阐明其应有的成就,但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仍然日趋彰显,为读者广泛接受。

  笔者认为:我们要从孙伯翔、李进学书法创作的角度来研究当代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就要了解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因为艺术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它自身的独立程度,而审美的愉悦产生于自我生命的发现,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发展的长河中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魏晋时期书法的繁荣,不仅仅是唐代孙过庭所说的,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魏晋人的情感和遗世独立的主体精神,只有通过这种精神,魏晋书法才会呈示出群英灿烂与摇曳多姿。魏晋书法不仅表现为一种极为自由的生命形式,同时反映出了书家最深层、最直接、最真实的生命状态,这与魏晋书法里面所呈现出的节奏和律动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魏晋书法艺术精神包含三种意识形态,儒家中庸仁和的审美意思,道家物我统一的审美观念,以及《易经》阴阳互补的动静守衡思想。从而体现出骨遒墨韵,气质脱俗,灵气蕴藉,浑厚华滋。这种尚韵为主导的书风正是孙伯翔、李进学书法艺术的追求,他们较好地传承与阐释了这种书法美学思想。

  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对北碑书法进行了彻底的解放,并注入了时代之正大气象。碑刻历史悠久,最早起于汉,碑刻则盛行于东汉,书体在隋以前都是庄重肃穆的篆、隶、楷书。浓郁的金石味道则是书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至魏晋南北朝,随着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碑学兴起。咸丰以后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并一直影响到当代。

  孙伯翔先生的书法雄浑遒密、潇洒古淡、沉著劲重、雄峻伟茂,他取法《郑文公》之宽博宕逸、雄浑勃勃;《嵩高灵庙》跌宕俊迈,古拙奇趣。 以方圆兼具的粗线条、大块面,形成冲击力极强的视觉效果。其作气象博大和壮观,傲岸与沉雄并存,令人撼服。

  孙伯翔先生被称为当代“北碑巨匠”是当之无愧的。“碑之精神形态,去粉饰,去靓影。似山僧,似樵翁,似隐者,似学士,似不爱不入热闹的远尘之人,碑的气质是无求功名的,无皇家气,偏蕴山林青峰”。刘云泉的这段话是对孙先生的书艺人生极好的概括。

  李进学先生亦师古不泥,别出蹊径,与孙伯翔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中国当代书坛的奇葩。他兼刚折与柔转,笔势峻利而沉鸷,极具个性化。他常把捺笔作直三角,以露锋顿笔,后旋急向下,一掠而成,且是继一勾笔画后顺势展锋倒戳一笔,颇得雄声雅健、情态天然之姿。他写横画多以露锋起笔,旋又捻管转为中锋,以点画跳跃的波势呈现,以粗细笔画的多姿摇曳而显得灵动。敢于大胆地侧锋起笔,绞锋行笔,写出了魏碑斧劈刀削、斩钉截铁、钢打铁铸般的艺术效果,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再现了魏碑的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风格。可以说,他的方笔魏碑是笔法创新的一大特色。

  解读李进学的书法作品能看到,从魏碑中求意趣,从碑刻中汲取营养,获得结字造型和用笔方法,其书法有纵横奇宕之气,笔画平长,内紧外松,转折多圆,运锋自然,结体舒张,具有大气磅礴、纵肆奇逸的艺术风格,一洗千年的帖学诟病。李进学的书法不是古代哪个大家的翻版,也不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生搬硬套,而是揭开传统的面纱,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传统生命状态下的书法艺术在他的笔下复活。这种复活不是仅仅囿于书法本身的技法,而是作者走进了物我合一、宠辱皆忘、玉树临风的人生境界后,才可以用书法特有的线条在黑白分割中挥洒才情。他在书法艺术特有的审美结构和独具风采的艺术个性中,展现其得心应手和挥洒自如。正如评论家所言,李进学的书法艺术既有六朝碑刻的震憾力,也有北宋帖学的感染力;既有“骏马朔风漠北”的壮美,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优雅;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寒蝉凄切的婉约,是秀美与壮美的结合。他做到了“大而能化,正而能变,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的意韵。(明·胡应麟)

  李进学对中国当代书法进行理性思考时,力图碑帖结合,将碑的厚重古朴、典雅、遒劲与帖的自然、流畅、豪放、潇洒集于一体。他在实践中把自己丰富的幻想力用线条语汇表现画与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谐调与对抗,追逐与偶合,伸展与回缩,从而创作出既符合艺术规律又不失法度,让读者乐于接受的艺术佳作。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将古人墨迹通过锤炼、取舍,再现 传统书法精神,形成既具时代精神又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李进学浸淫《龙门二十品》多年,食古而能化己,充分汲取适合他的笔法,渐趋达到随心所欲之境。近年来,李进学在书法创作中基于对笔法演变以及对笔法控制线条质感作用的清晰认识,开始站在源头上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笔法体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线条语言。从他的行草书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厚实、凝重,尤其是笔画中段,沉稳有力,哪怕是细微之处,也绝不轻易掠过,奔放而不失精微,其源自魏碑的笔法所产生的独特线质是形成李氏书风朴厚凝重的本质因素。是他的智慧成就了他书法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古拙朴茂,气格高迈,坚韧厚实,意味深远。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独特的个性因子成就了他鲜明的个性书风。

  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其核心在于人。书法艺术水准高下,说到底是人格精神的体现,它包融了作者的全部文化构建和艺术修养,显露了智者的匠心和诗心。李进学能把书法置身于当代文化大背景中进行认真思考,不断拓展着对书法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6-20 07:17 , Processed in 0.24408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