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14|回复: 1

谈高中美术绘画鉴赏教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 1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谈高中美术绘画鉴赏教学
□重庆育才中学 李春年
□重庆育才中学 李春年
  绘画鉴赏是高中美术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语言(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是指:作品所使用的视觉语汇(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作品中组织视觉语汇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它对于高中学生鉴赏绘画作品而言,是欣赏渐入佳境的起点,是鉴别评价绘画作品的最终依据。“构成绘画作品最重要的、最为先声夺人的因素是画面的形式感,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便是绘画语言的使用。”(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

  如何理解绘画形式语言,鉴赏绘画作品本身,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分析”。

  →分析理解绘画作品中的形体

  “形体”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艺术家在绘画中是通过“形”、“体”塑造出形象。抽象的形象几乎完全是由纯粹的点、线、面构成,具象形象分析其轮廓线的节奏变化,体积感的塑造为重点。

  →分析理解绘画作品中的明暗

  明暗是具象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主要虚拟性语言。明暗在具象绘画中出现的颜色深浅有规律变化的节奏美感被现当代抽象绘画充分吸收,从而进行着画面平衡的控制和掌控。

  →分析理解绘画作品中的色彩

  中国画和西方14-18世纪的绘画也几乎都是运用固有色规律塑造形象。19世纪出现的印象派典型代表了条件色的色彩造型观念。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充分发挥色彩的感官表现,触发观者的思想情感共鸣。

  →分析理解绘画作品中的空间

  具象写实绘画中多以焦点透视和空气透视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大多采用多视点的散点透视或意向空间的方式来表现。

  →分析理解绘画作品中的材质肌理

  材料和工具使作品构图及表达意图得以最终实现,不同的材料和媒介会带来不同的画面肌理、质地,从而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0: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沧米,难以忘怀的名字

周沧米,难以忘怀的名字
贾献华 (浙江 义乌)
  一位83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毅然向浙江美术馆捐献了2673件作品,他就是周沧米。

  童年往事

  周沧米是浙江雁荡山南麓的大荆镇人——东南濒临大海,南枕北雁荡山。3岁时,沧米的母亲在生孩子时因难产身亡,幸好四婶是位贤淑善良的传统女性,她把周沧米接到身边,与堂兄沧谷如同己出,备加呵护。哥俩同睡一张床,形影不离,不觉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而对哥俩最早的绘画启蒙则来自于四叔周云平,他长期在城里教书,每逢寒暑假回到家里,喜欢练字画画,擅长兰竹,收藏有不少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等到梅雨季节一过和冬天来临之前,都要把家中的书画拿出来进行整理和晾晒。这个时候,是沧米和沧谷最高兴的日子。他们拿着笔和纸,照着图上的画,不停地涂鸦。

  民间艺术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周沧米常说,乡间的油漆图案,民间艺人绘制的墙画,传统节日悬挂的祖宗像、门神及剪纸等对他的影响很大。促使他学会了仔细观察,并懂得比较,然后拿起画笔,画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周沧米18岁那年,考入了温岭师范学校。在一次绘画比赛中,周沧米创作了一幅六尺三开的花卉作品。省地两级专家一致看好这幅花鸟画,将其评为第一名。他们提出要见见这位老师,学校的领导连忙解释,周沧米不是老师,是一年级的学生。

  求学故事

  1948年,19岁的周沧米动员了当时在绍兴乡下教书的周沧谷报考中国美术学院,并一同被录取。在以学术高度和人文思想矗立的中国美术学院里,名师荟萃,且不论林风眠、黄宾虹、莫朴、潘天寿等画坛翘楚,单在学生队伍中,就汇聚了多才多艺的五色人等。周沧米和周沧谷分在同一个班,坐的是同一张桌子。兄弟俩都很刻苦。清晨,绿荫覆盖的校园里响起了鸟鸣声,周沧米就早已在教室里画画;晚上,当人们陆陆续续离去,教室里最后留下的只是周家两兄弟。

  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脉搏相连。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热潮中,党和政府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周沧米先是随工作组到萧山农村参加了土改运动。并于1951年参军,4年之后转业,再度回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就读,一年365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暑假日,他坚持每天画一幅画。有一年的招生广告上,刊登了周沧米创作的一幅白描作品,这在在校学生中不多见,可见他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早已迈出了令人可喜的一步。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自成面貌,备受推崇。周沧米在这里如鱼得水,又得到了黄宾虹、潘天寿等一代大师的亲炙,严谨的学风,严格的教育,师长的引领,加上天赋、勤奋和传承,使周沧米脱颖而出。在1959年毕业时,被选中留校执教。

  周沧米这位拥抱祖国大地的画家,怀着献身艺术的理想,以军人的坚定、忠诚和刚毅,一直在向艺术的巅峰攀登,他创作的《送儿当红军》、《迎亲图》、《在阳光下》、《隆隆春水》等力作包含了深邃沉静的情感内涵和独树一帜的哲理思考,被选入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中年变法

  童年的记忆早已渐渐远去,激情燃烧的青春已成往昔,对周沧米来说,唯一不变的是对艺术的坚守和痴情。自从周沧米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起,学的是人物画,教的也是人物,创作的当然也是人物。退休后,周沧米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要变法,专攻山水。

  来自雁荡山的天之骄子周沧米认为,是家乡的山抚育了他的成长,也是家乡的水载着他走上了艺术的道路,生命的情结和故乡的山水早已融合在了一起。他研究山水,是从黄宾虹入手的,早在1954年的冬天,周沧米转业回到了学校,就立即去西霞岭拜访黄宾虹大师。宾虹的画比较自由,不像其他人那样讲究程式化和规律化,有一种雁荡山朦朦胧胧的意境,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这次拜访,以后在学校里周沧米就开始有意无意研究黄宾虹。

  周沧米说,要学黄宾虹的画,就要学他如何看山。黄宾虹看山是常在山的脊梁上走,这使他掌握了山与山之间的走向。周沧米就经常外出去看山,大江南北,三山五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自从周沧米变法以后,从其笔端倾泻而出的就全都是丘丘壑壑,云水草木,个性化的绘画风格得到了更加酣畅淋漓的体现。当人们面对他的大手笔50余米的长卷《雁荡山云深》等巨幅佳构既充溢着古人传统山水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着不同于前人的灵感和时代感,在他的笔下,立壑跌宕,然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高雅而宁静。周沧米先生亦善书法,线条凝练,章法严谨,大气磅礴,促使书画两相催发,有独到的艺术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6-16 14:04 , Processed in 0.27920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