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71|回复: 10

网上旧文摘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5 1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按:在网上游荡数年,曾于各处发得一些戏说文章,偶而还能捡得三两篇。兹集录之。
                            品茗  
            
    平生所好者,一杯清茶而已。喜欢那份沁人肺腑的清香,和清香之外的那份生活的悠闲。于是,便多多少少培养了一分对茶的雅好。

    说实在,我喜爱绿茶,尤其是绿茶中的名品。红茶和花茶,少了一份茶的天然芬芳,更缺了几许绿茶的天然色泽雅致。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奎、碧罗春、信阳毛尖、甬溪火青、君山珍眉。。。,最喜欢的,是黄山毛峰和碧罗春,龙井名气虽大,但市场上几乎未见真品,况其制作工艺人工痕迹过重,所以常持可有可无的心态。毛峰呢则不同的,饮着的不仅是一份清悠,更多的还饮入了一份浓浓的乡情。

    饮茶不能缺水,品茗则更是品水。已不敢与东坡攀比,虎跑、豹突是不敢奢望了,黄河中段或是巫峡附近的水源更是远不可及,至于妙玉的旧岁雪水,那太概只是宝玉有缘,吾等俗人,饮的只能是俗水了。现代城市生活已使品茗失去了基本的水源条件,但自来水是万万不行的,纯净水将水纯净得一无所有,因此也绝不适合。唯一可行的,便只剩下了矿融水一种。捧茶灌水,于是常发思古之幽情。

    其它条件已无法讲究,茶具却是咱家十分在意的。玻璃之类的茶具固不可用,瓷具只能是凑合着喝茶吧,最理想的当然是宜兴紫砂。购得宜兴名手(当然不可能是顾景舟、蒋蓉等大师制作的,咱家没有那个经济条件)紫砂二三, 置上一把于办公案几上,自品佳茗,也是别有风味的。如逢极要好的朋友相聚,兴致一来,便摆上藏之箱底的清中期紫砂,和嘉庆年代的盖碗,欣欣然而谈笑,亦为人生一乐也。
发表于 2008-2-15 13: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也很有学问。
发表于 2008-2-15 2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授说明那天给申屠GG用的是啥碗???哈哈哈,俺可不是挑拨离间啊!

下面引用由 天怜幽草 在 2008-2-15 12:53:09  发表的内容:\n
   如逢极要好的朋友相聚,兴致一来,便摆上藏之箱底的清中期紫砂,和嘉庆年代的盖碗,欣欣然而谈笑,亦为人生一乐也。
......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0: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三境

   王国维先生有词分三境之说。词有三境,诗如是,文亦如是;情爱如是,学问如是,人生亦当如是。
  “三境”说原出自于国维先生之《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佛经亦有类同之说。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意蕴与“三境”何其相类。可见,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其实都是对人生的感悟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1: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徽州人

                                            一   
   
我是徽州人--徽州绩溪人。
   自小而大,在各种各样的个人履历表格上,籍贯一栏我填的是绩溪,出生地一栏我写的是绩溪。
   我是喝着登源河乳汁长大的绩溪人。儿时的记忆,大都登源河水的清澈与透明;儿时的嬉戏,大都是与小伙伴们在登源河中捉鱼、摸鳖。。。。。。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蓝得清浅的登源河水如童话一般幽深;那时候云总是好高,高得玩伴们只能在登源河深潭中作逮云的游戏。
   偶而也会有上山拨笋砍柴挖树桩的日子,那时便喜欢看着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倒映在登源河中的春色,便喜欢赏着雨天中山上无数的细泉跳跃着奔入登源河的幻景。
   于是我渐渐领悟了母亲河的含义。

               二
   我是徽州人--徽州汪家人。
   汪姓号称徽州第一大姓。从第一代始祖汪公奠基,到四十四世越国公汪华崛起,徽州从来就是汪家的精神家园与宗族寓所。徽州自古就有“十姓九汪”的说法,这自然带有一些夸张成份,但盛唐以来,天下汪姓皆出于徽,则可能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族谱中,我这一代排名八十七世。
八十七世,在当代汪姓中是一个极高的辈份。徽州汪姓繁衍至今,辈份最小的大概已逾百世了吧?即便在我的老家,辈份高过我的也极为罕见。小的时候回老家探亲,与我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基本上都以“公”相称,而村里五六十岁的老人,不是我喊他们为“哥”,就是他们要喊我为“叔”。
   从十六岁出外求学算起,离开徽州寄居他乡的时间一转眼也快三十年了。在外时间长了,便常常会碰到一些汪姓本家。畅叙起来,他们几乎很难与徽州脱得了干素的。两三年前,与一同姓女同事叙起家谱,她老家在潜山,再往前溯源,则可追至浙江,于是她便自认是浙江人。我问及她祖上何人?答曰:汪华。再问谱系,她已是九十四世了。我笑叙了我的辈份,于是从此她见面便喊我“老祖宗”了。
   徽州八大姓,汪程胡吴方王黄李,汪是第一姓。徽州汪氏,又皆认汪华为祖。汪华出生于绩溪大庙汪村,徽州历来有“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之誉,所以说“天下汪姓皆出于徽,而徽之汪源出于绩”恐是不虚的。
我的血液中流淌着越国公汪华的精血。不论流浪何处,不管身居何地,我的姓氏就是绩溪汪,徽州汪。
发表于 2008-2-16 11: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亦有此同好,品读《品茗》过了一回茶瘾,绿茶的清香已沁入心脾!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戏读《道德经》

           道德经原名德道经,传说是春秋人氏老*所作。全书五千言,故有道德经五千言之说。
    中国传统名著中很少有西方意义的哲学名著的,道德经无疑是其中最有份量的一本。或者,从纯粹意义上讲,这个世界上有唯一一本哲学著作的话,我愿意隆重推荐道德经。
    道德经有很多正解,这个就不详述了。咱家这里,就正著歪说一下,说到哪里算那里,逻辑性一类的东西大家就不要强求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你说老子这家伙混蛋不?开篇明首第一句话,就说道啊名啊之类的东西说不得。说不得他倒是说了,可之后的中国读书人可就苦了,明明要说什么,可就是追求说了等于没说的境界,说了等于没说,那就是境界。所以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说了等于没说史,迷迷糊糊史,玄之又玄史。
    所以有那么一首歌: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你说这玩艺叫西方人怎么理解?从文义上说,这显然属于同义反复么!可中国人理解,这种理解就构成了中国式智慧的核心内容。
    老子这句混蛋话所产生的第二个结果就是对中国政治人物与知识分子的评价系统产生了扭曲。能说会道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绝对得不到上乘的评价,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么都应该是不说、少说或不会说、不能说的读书人,讷于言么,如果一个知识精英天天锋芒毕露,那就太嫩了,早晚要吃亏的。
    所以,主席给自己两个女儿取了“讷”与“敏”的名,我想他老人家对李讷可能更偏爱些,或者说寄与的希望更大些。
所以,林黛玉进大观园时便牢记“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的教诲,宝钗更是深谙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秘义。
    所以,中国便有“大智若愚”的成语大行于世,一个领导必须多做多听少说,遇事最好不要表态,否则不是威信丧失,就是“政治上不成熟”。
    所以,中国就没有或不可能产生西方那样的竞选文化,那些只会喋喋不休、声嘶力竟的西方政治家到中国来,充其量只能作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吧,或者去做一个教书匠也是合格的。
    所以。。。。。。



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有与无是一对矛盾。天下万物莫生于无,而生出后才有所谓”有“。“有”则名,名则小。凡名者皆有生有灭,故曰无常。
    就如我们蕴育子孙,没生之前是无,此无包容着无限多的可能性,可一怀孕,孩子一出生,无即化为有了,有则具体了,现实了,有缺陷了。
    无是一种最美好的境界,是大。
    前些天曾见到一位先生评论老毛草书,谓之三流也。这有个势与技的问题,从技的角度看,毛书绝谈不上一流(是不是三流有待商榷),可在势上却是一流的。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无,至少它的第二个境界是势,而技虽不可缺少,但懂技囿于技汲汲于技者,那可能仅仅是书奴而已。可惜我们今天在评论乃至评选书作时,往往把末的东西当作本,而评委的错误就在于舍无求有。
    真正的书法,必定是无技之技。不是吗?
发表于 2008-2-16 14: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幽草妙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久没上新文了
发表于 2009-2-8 22: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tao51] [tao51] [tao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9 13:28 , Processed in 0.38573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