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二

于右任书法精品展 海量高清图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2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1-2.jpg 5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2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52-2.jpg 5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1-8-15 2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15 2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
发表于 2011-8-15 22: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07: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錢君匋談于右任及書法             勞明權  整理




錢君匋,一九〇七年生,一九九八年卒。浙江桐鄉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分會名譽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三、四、五、六屆委員,君匋藝術院院長。
錢老畢生收藏書畫印眾多。一九八七年捐贈給桐鄉君匋藝術院文物就達4083件,其中于右任的書法有48件。錢老與于老偶然相識後,就喜歡上了他的書法,並視同瑰寶。在錢君匋的《藝術與我》一書中就談到了于右任及其書法。具體如下:
       
于右任,是現代一位傑出的大書法家。一八七九年(清光緒五年,己卯)生於陝西省三原縣渭北高原魯橋的一個農民家庭。原名伯循,字騷心,一字誘人,後來常用的右任兩字,是從『誘人』諧音而來。他幼年失母,由伯母房太夫人送到外祖家撫養,七歲,受業於三水老儒第五先生(第五是複姓)。十一歲,伯母認為鄉間沒有良師可從,又把他送到三原東關族三祖重臣公家,遂就讀於毛斑香的私塾。一九○三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中了舉人。這一年的冬天,陝甘地方官司府察覺于右任所寫的詩篇,是在鼓吹革命,視為大逆不道,於是把他的詩篇入奏北京,等到他赴汴梁春闈的時候,逮捕令下達,匆促中幸得李雨田的協助,才得潛來上海。一九○四年,他在上海參加光復會,旋即入同盟會,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運動。清政府曾下令將他驅逐出境,於是他流亡日本。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一九一二年,他任職南京臨時政府。第一次國共合作,于右任擁護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主張和聯蘇、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為國民黨『一大』的中央執行委員。北伐戰爭的緊急關頭,于右任在李大釗的幫助下,赴蘇促請馮玉祥返國,在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完成『進軍西北,解西安圍,出兵潼關,策應北伐』的戰略部署。其後長期連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為國民黨的元老。一九六四年卒於臺灣,葬於其地。
我和于右任的相識,是由陳望道介紹的。陳望道為第一個將《共產黨宣言》譯述到中國來的人。于右任曾任上海大學校長,陳望道則是該校的教務長。他們當時的信念是一致的,所以非常莫逆。我在陳望道所編的《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寫詩,因此和陳望道相熟,後來也曾聽過他的《修辭學》講座,真是亦師亦友。由於陳望道夫人蔡慕輝主編《微音》月刊,邀我為她設計書面,這樣一來,我們的友誼更增進了一步。一九三一年四月下旬一天下午,我去找陳望道,他正好要到于右任那裏去,便拉我同行。我們來到于氏的上海官邸時,碰巧他要出車赴江灣,吳淞一帶去憑弔十九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場。寒暄之後,邀我們同去,於是我們也登上了他的車子,向江灣、吳淞出發。回來後他又留我們在官邸張燈便酌。酒至三巡,我不揣冒昧,開口向于老請求寫字。他滿面笑容地答應了,並在席間為我揮寫了八尺巨聯『時雨光萬物,大雲庇九州』。然後興猶未已,又為我寫了六尺聯『險艱自得力,金石不隨波』。這是我第一次獲得于右任的手跡。歸來後,展玩再四,徹夜難眠。以後凡有機會,都不放過請他寫字,前後獲得五十餘件,再加上收購來的,不下七十餘件,我都視同瑰寶。
于右任的書法,以我的見地,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魏書時期;第二個時期,是行書時期;第三個時期,是草書時期。于右任最初學書,是從趙孟頫入手的,寫得極其純熟而豐腴。在以科舉取士的清末,知識分子學習書法,往往求其端正,以符合寫考卷之用。于右任所以寫趙孟頫的一體,是可以理解的。接著他改弦更張,專崇北碑,對北碑廢寢忘餐、不遺餘力地研究。這樣他真正走上了學書的康莊大道。為了研究北碑,珍愛我國古代的書法遺產,保護古代的碑刻,他曾耗盡心血,多方搜求魏墓誌、造像記等。在他的努力下,共收藏了魏墓誌達八十五種,內有七對夫婦的墓誌,他並以此名他的居室為『鴛鴦七志齋』。這些碑刻,對他研究魏書,起了莫大的作用。他憑著天賦,能夠博采約取,融會貫通,加之勤學苦修,所走的道路,與書法上有史以來第一個學北碑的趙之謙,後來以北碑名家的康有為、沈增植、鄭孝胥,以及他的同時代人李叔同、李梅庵、曾熙完全不同。趙之謙所書婉約勁挺,兼而有之;康有為凝練綿邈,爐火純青;沈增植古拙峻峭,得未曾有;鄭孝胥倜儻鋒利,信筆得之;李叔同靜穆閑逸,不食人間煙火;李梅庵盤曲滯澀,方正不阿;曾熙流麗典雅,瀟灑過人。而于右任的魏書,能夠包括婉約勁挺,凝練綿邈,古拙峻削,倜儻鋒利,靜穆閑逸,盤曲滯澀,流麗典雅,且能在字裏行間,表現出大氣磅礴,有翻江倒海之勢。在學北碑的諸家之中,就這一點已經超過別人而自立門戶,雄視書壇,光輝萬丈,使見者驚歎不已。于右任手下的筆墨,對北碑的妙處能繼承,能創新。他的筆型字貌所流露出來的個性,特別顯著、強烈,因而成為有名的『于體』。
于右任的魏書,又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是魏書的傳統寫法,筆型字貌完全是北碑的再現,如『根深則果茂,源遠而流長』一聯,及『閻古古伏村雜詠之一』立幅,充分發揮了北碑的妙處。對聯上的十個字,幾乎要破紙而飛。立幅中的字,參差錯落,稚拙可愛,北碑的結體謀篇,全被攝取。後期的魏書趨『于化』,如『每與同品得殊趣,期於今人崇古修』一聯,結構謹嚴,用筆精到,已有向行書發展的端倪。從這兩個時期的字表明,于右任的魏書,和其他以魏書名家的書家所采的筆型字貌,是無一相同或相似的,其氣魄之宏偉,更屬罕見。
于右任不滿足於僅僅以寫魏書為能事,在魏書的後期漸漸步向行書,他的行書,筆型字貌很多含有魏書的意味,又不同於古來以行書名家的書家,而另立門戶。他寫行書的時期不太長,就過渡到草書。但所留下的作品,極其豐富,而且爐火純青,功力深厚,其氣勢的磅礴,更不用說了,真所謂力能扛鼎。如『險艱自得力,金石不隨波』一聯,用筆結體都使觀者驚懾,此聯各字有王家書味,但仔細分析上聯『險艱』兩字的用筆完全來自北碑,『艱』字的結構左高右低,中間空得很多,更具北碑的神韻。下聯『金石』兩字,北碑的意趣特顯。試看其他書家,是否有如此用筆的?又如『古石生靈草,長松棲異禽』一聯,寫作年月在前一聯之後,用筆結體又有變化,儘管以王字為法則,但每一筆都溶化北碑在內。這種超越的書氣,可謂難得之至!再如匾額『思源堂』三字,寫作年月更遲於前面兩聯,在縛不住的氣勢下,顯出優哉遊哉的瀟灑風度,但仍不脫北碑遺意。于右任的書法由此漸入草書的時期。
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于右任的草書,其根底在北碑,所以他的草書,用筆結構不脫北碑的奇麗、野拙,又兼有三種草書的特點,這樣便形成為被人們所豔羨、喜愛的『于體』,馳騁書壇,影響深遠,為五百年來所難得。
于右任初期的草書,仍舊延續著他寫魏書、行書的那種磅礴之氣,用筆險勁峭拔,大刀闊斧,有旁若無人的樣子。如『典文集威鳳,明德登大魚』一聯,及『清思抱明月,高懷對古松』一聯,都有橫掃千軍之勢,氣魄過人,真若關西大漢,抱銅琶鐵板,歌大江東去,令人歎為觀止!又如『吟罷江山氣不靈,萬千種話一燈青。忽然閣筆無言說,重禮天臺七卷經』的詩軸,寫法較前面兩聯,又有所不同,頗見蘊藉含蓄。這個時期是他草書的前期。他後期的草書,漸入寧靜恬淡的境界,一變橫掃千軍的風格,由此更上了一層樓。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立幅,給人的感覺是一潭止水,平靜閒適,達到了信手拈來,皆成佳構的頂點。到了臺灣以後,他的草書更見高雅,脫儘早期的特徵,似乎是出於孩童之筆,仙姿縹緲,不可捉摸,隨意揮灑,心曠意遠。
于右任研究草書,早在一九二七年前後就開始,一九三一年發起組織草書研究社,出版《草書月刊》,致力於草書的標準化、規範化,把歷代的草書作了全面的整理,制定了四條準則:『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經過他的不斷研究和甄別淘洗,抉取前人的精華,使形體多變的草書結構規律,納入定型歸類。他以《千字文》為依據,寫成了《標準草書》,於一九三六年出版。這是我國書法史上可以大書特書的一件前無古人的壯舉!
于右任於北碑有清湛的理解、認識,能博采約取,融會貫通,又有早年學趙孟頫書法的底子,故反過來研究王字,寫行書,其傳統全被掌握,再轉到草書,自然又有獨特的面貌。總的說來,于右任的書法,無論魏行或草,都成為自己的一體,即『于體』。一九六四年,于右任於臺灣逝世。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0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右任書法年表


                                       
申   偉   編



一八七九年    己卯    一歲
于右任先生祖籍陝西涇陽,父于寶文,字新三,長年在蜀經商。母趙氏,農家女,甘肅靜寧人。先生四月一一日生於三原縣東關河道巷,乳名申生,學名伯循,字誘人,取夫子循循善誘之意。
吳昌碩編成《篆雲軒印存》。
王福庵生。
高劍父生。
丁仁生。

一八八〇年    庚辰    二歲
李叔同生。
黃保戉生。

一八八一年    辛巳    三歲
母親去世,父親在蜀經商未歸。先生隨二伯母房太夫人寄住於房氏外家長達九年,由房太夫人一手帶大。
楊沂孫卒。
章士釗生。
葉恭綽生。

一八八二年    壬午    四歲
張宗祥生。

一八八三年    癸未    五歲
沈尹默生。
謝無量生。

一八八四年    甲申    六歲
趙之謙卒。

一八八五年     乙酉    七歲
從三水老儒第五氏讀書。
左宗棠卒。
馬敘倫生。

一八八六年    丙戌    八歲
呂鳳子生。
唐醉石生。

一八八七年    丁亥    九歲

一八八八年  戊子  一〇歲
胡小石生。

一八八九年    己丑     一一歲
入毛班香先生私塾。

一八九〇年    庚寅     一二歲
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又著《大同書》。
徐三更卒。

一八九一年    辛卯     一三歲
陳望道生。

一八九二年    壬辰     一四歲
張裕釗卒。
鄭誦先生。

一八九三年    癸巳     一五歲
毛澤東生。
馬公愚生。

一八九四年    甲午     一六歲
吳湖帆生。      

一八九五年     乙未     一七歲
趙芝珊督學陝西,先生以案首入學。
同盟會在東京正式成立,孫中山為總理,黃興任庶務。總理不在時,由庶務代行其職權。
任伯年卒。
徐悲鴻生。

一八九六年     丙申     一八歲
任頤卒。
沈雁冰生。

一八九七年     丁酉     一九歲
潘天壽生。
錢瘦鐵生。

一八九八年     戊戌     二〇歲
以歲試第一名補為廩膳生。
時陝西學政葉爾愷對先生文章尤為激賞,譽之為『西北奇才』。從此,先生聲譽漸起。
葉任滿後,沈淇泉為繼任督學。因陝西連年荒旱,沈在東南募集款項,創設粥廠,特調先生出任廠長。
林散之生。
豐子愷生。
朱大可生。
吳蘭卿生。

一八九九年     己亥     二一歲
王懿榮判定甲骨上所刻為古文字,重金收購,此為甲骨文發現之肇始。王襄與孟定生也在天津開始收購甲骨文。
董念芬卒。
張大千生。
陸維釗生。
吳子複生。

一九〇〇年     庚子     二二歲
入陝西中學堂,從遊丁信夫先生半年。
王懿榮以身殉國。
沙孟海生。
陶博吾生。
朱複戡生。
王遽常生。

一九〇一年     辛丑     二三歲
李鴻章卒。

一九〇二年     壬寅     二四歲
從遊朱佛光先生。
吳大徵卒。
諸樂三生。

一九〇三年     癸卯     二五歲
一〇月,參加陝西鄉試,以第一八名中舉,受聘任商州中學堂總教習。
劉鶚《鐵雲藏龜》六冊石印出版,共收甲骨拓片一〇五八枚,為第一部甲骨著錄。
高二適生。
費新我生。

一九〇四年     甲辰     二六歲
年初,由商州赴開封應禮部試。
西泠印社創辦。
翁同龢卒。

一九〇五年     乙巳     二七歲
與葉仲裕,邵力子等協助馬相伯先生籌備復旦學校。又與王敬方、張邦傑等發起創辦中國公學,並任兩校國文講習。
舒同生。

一九〇六年     丙午     二八歲
四月,先生赴日本考察報業,並募集辦報資金。一一月密謁孫中山,加入同盟會。
梅調鼎卒。
俞樾卒。
游壽生。

一九〇七年     丁未     二九歲
四月二日,《神州日報》在滬正式出版,尤為注重民族精神之發揚,發行不久,銷量即超越滬上各報。
錢君匋生。
趙樸初生。
白蕉生。

一九〇八年     戊申     三〇歲
籌創建《民呼日報》。
孫詒讓卒。
黃牧甫卒。
余任天生。

一九〇九年     己酉     三一歲
三月,主辦的《民呼報》出版。不久先生遭人陷害入獄,《民呼報》出刊不足三月即被迫停刊。
八月二〇日,主辦的《民吁報》發刊,對日本之暴行進行揭露。先生又遭下獄,《民吁報》出刊僅五〇餘日被封。
張之洞卒。

一九一〇年     庚戌     三二歲
先生主辦的《民立報》九月九日出版。
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玉簡齋石印出版。
謝稚柳生。

一九一一年     辛亥     三三歲
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不久,各省回應。南北和議開始。各省代表在南京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一九一二年     壬子     三四歲
一月一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先生出任交通部次長。
啟功生。
翁闓運生。

一九一三年     癸丑     三五歲
三月二〇日,先生送宋教仁北上至車站時,遭遇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先生創痛欲裂!撰《宋教仁先生石像後題語》、書《宋教仁先生石像贊》。
二次革命失敗,《民立報》於九月四日停刊。時袁世凱多方設計欲拉攏先生,遭先生嚴詞拒絕後,袁設法迫害以至通緝。

一九一四年     甲寅     三六歲
孫中山先生於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被推為總理,派先生主持陝西討袁事宜。
楊守敬卒。

一九一五年     乙卯     三七歲
先生開始籌辦民立圖書公司,然終因經費周轉不靈事未成。

一九一六年     丙辰     三八歲
王闓運卒。

一九一七年     丁巳     三九歲
五月,先生間道返陝,與井勿幕、張鈁、茹欲立、胡景翼等籌畫策應西南共起討逆。後因陳樹藩阻撓,先生黯然返滬。

一九一八年     戊午     四〇歲
抵三原,出任靖國軍總司令。

一九一九年     己未     四一歲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北京發生。
創辦渭北中學、渭北師範、三原中學。並成立渭北水利委員會以應對旱災,今涇惠渠就修建於這一時期。

一九二〇年     庚申     四二歲
是年直軍入關,先生退居三原西關民治小學校園中。時部將多有阻命者,軍令不行,先生憤離三原總部,獨遊耀縣藥王山,尋訪北朝造像題記。
王襄編第一部甲骨文辭典《秿室殷契類纂》。
李瑞清卒。

一九二一年     辛酉     四三歲
中國共產黨誕生。
廣東成立新政府。

一九二二年     壬戌     四四歲
直奉戰爭爆發,八月與孫中山晤於上海。
一〇月,與葉楚傖、邵力子等創辦上海大學,並出任校長。
沈曾植卒。

一九二三年     癸亥     四五歲
一月二六日,奉孫中山之命晤段祺瑞。二月二一日,孫中山抵廣州,值陳炯明叛亂,先生招舊部擊陳炯明,解廣州之圍。
陳衡恪卒。

一九二四年     甲子     四六歲
一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先生當選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
書丹《贈大將軍鄒容墓表》。
五月二八日,伯母房太夫人逝世,先生倉促返滬,成服守制。一〇月,作《先伯母房太夫人行》。
九月一六日,直奉戰起,一〇月一三日,胡景翼與馮玉祥、孫嶽反直成功,電請先生北上。一一月一三日,孫中山先生自粵抵滬,間道日本經天津扶病進京。先生亦即整裝北上。
是年,先生得一〇〇多塊墓誌碑石。因其中有七對北魏時期的夫妻合葬墓誌,先生將自己書齋命名為『鴛鴦七志齋』。

一九二五年     乙丑     四七歲
一月,孫中山先生病情加重,先生等五人組成北京政治委員會。
三月一二日,孫中山先生辭世。
七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一九二六年     丙寅     四八歲
一月,國民黨二代會召開,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六月,赴蘇聯敦促馮玉祥歸國,經蒙古道中倍歷險奇。
九月一七日,國民聯軍成立,誓師於五原。一〇月抵三原。一一月國民聯軍解西安之圍。先生以總司令兼行省府職權。
張謇卒。

一九二七年     丁卯     四九歲
二月,出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兼國民軍駐陝總司令。三月一二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日,先生於西安舉行革命大祭,建革命公園。
開始研究草書。
康有為卒。
吳昌碩卒。

一九二八年     戊辰     五〇歲
任南京國民政府審計院院長。
丁輔之《商卜文字集聯》(附詩)石印本出版。

一九二九年     己巳     五一歲
二月,《右任詩存》由世界書局印行。
梁啟超卒。
王壽彭卒。

一九三〇年     庚午     五二歲
創建鬥口農事實驗農場。
三月,書《秋先烈紀念碑記》。
丁佛言卒。
譚延闓卒。

一九三一年     辛未     五三歲
二月二日,就職監察院院長。七月六日,任第一次全國高等考試委員會主席。
復旦大學二五周年慶典,贈先生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楊度卒。

一九三二年     壬申     五四歲
夏,於南京成立草書社,一二月遷上海。
《右任墨緣》出版發行。
郭沫若撰《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印行。
袁克文卒。

一九三三年     癸酉     五五歲

一九三四年     甲戌     五六歲
草書社正式更名為『標準草書社』。
先生籌辦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于陝西武功正式成立。
馬宗霍著《書林藻鑒》。
張伯英卒。

一九三五年     乙亥     五七歲
一月,赴陝主持朱佛光葬禮。
一二月,連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

一九三六年     丙子     五八歲
七月,《標準草書千字文》出版。
先生將收藏的三八〇餘塊碑石捐贈給西安碑林。
章炳麟卒。
周樹人卒。有《魯迅書信墨蹟選》行世。

一九三七年     丁丑     五九歲
《標準草書》第二次修正,欲印刷而受戰事所阻。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先生至漢口,約集進步詩人籌辦成立民族詩壇,為抗戰助威。

一九三八年     戊寅     六〇歲
一月,應周恩來、朱德之邀,為《新華日報》書報頭。五月,發表《全世界人士應為正義人道而動員》廣播講話。
《標準草書》第三次修正本印行。
鄭孝胥卒。

一九三九年     己卯     六一歲
一月,當選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
春,周恩來數次與先生等人晤談,表示堅持團結抗戰到底。

一九四〇年     庚辰     六二歲
著《牧羊兒自述》,自傳二五歲以前事。
《標準草書》第四次修正本印行。
羅振玉卒。

一九四一年     辛巳     六三歲
二月,先生之學術論文《論中南半島之範圍與命名》發表。
一〇月,先生赴陝甘宣慰軍民並考察。至敦煌石窟遇張大千。抵重慶後,即向政府呈遞提案建立『敦煌藝術學院』。
冬,《草書月刊》創刊。
日寇入侵上海,『標準草書社』遷重慶。

一九四二年     壬午     六四歲
四月,為祝嘉所著《書學史》作序。
七月,《標準草書千字文》第五次修正本于重慶出版。
華世奎卒。

一九四三年     癸未     六五歲
二月,《太平海》論文發表,引起學術界、政界的極大關注,先生亦自號『太平老人』。
九月一三日,先生再任監察院院長。
一一月,述作《先君子新三公墓表》。

一九四四年     甲申     六六歲
一月,先生在由中國書學研究會編輯出版的《書學》雜誌第二期上發表《標準草書與建國》。
與詩界同仁共同編輯《中華樂府》期刊。

一九四五年     乙酉     六七歲
一月一日,於蔡元培誕辰紀念會上講話《蔡先生之生平》。
一三日,在新聞學會發表演講《我還想作新聞記者》。
八月一四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先生奮筆大書《中呂醉高歌》二〇首。
二八日,毛澤東赴渝進行和平談判,晤先生於寓所,席間論詩,對先生的《天淨沙?謁成陵》推崇備至。
趙叔儒卒。


一九四六年     丙戌     六八歲
五月,國民政府遷南京,監察院隨遷。
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書『世界春秋』四字。

一九四七年     丁亥     六九歲
為預祝先生七〇大壽,重慶說文社特加印一批《標準草書》發行。
《于右任先生書學論文集》由上海草書月刊社出版。

一九四八年     戊子     七〇歲
三月,為賀先生七〇大壽,上海大學同學會結集先生詩作二〇〇餘首成《右任詩存》。
三月,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在南京開幕,先生參與副總統競選。
八月,高票當選監察院院長。《標準草書千字文》第六次修正本由中華書局出版。

一九四九年     己丑     七一歲
是年,國民黨中央派先生為談判特使,將赴北京,旋接張治忠將軍複電『暫勿來平』,先生引以為憾。
九月,先生謁黃花崗,有《越調天淨沙?謁黃花崗》曲,並以標準草書書之,刻石置于黃花崗。
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一月二八日飛臺北。
丁仁卒。
餘紹宋卒。

一九五〇年     庚寅     七二歲
三月三日,先生約集詩人修禊于臺北士林園藝所,以該所養蘭甚多,名其室曰『新蘭亭』。
一〇月一九日農曆重陽節,先生約臺北詩人登陽明山,成立臺灣詩壇,提倡詩學。
簡經倫卒。

一九五一年     辛卯     七三歲
二月,先生病,臥床四〇日,至此日漸步履維艱。
七月,《右任詩存》第六次印本出版。
《標準草書》第七次修訂本發行。

一九五二年     壬辰     七四歲

一九五三年     癸巳     七五歲
農曆三月,如約與諸同仁修禊新蘭亭。
六月,《標準草書》第八次修正本出版。
徐悲鴻卒。
吳敬恒卒。

一九五四年     甲午     七六歲

一九五五年     乙未     七七歲
六月,先生赴臺南參加詩人節,並針對詩學的革新和詩人的責任發表演講。
黃賓虹卒。

一九五六年     丙申     七八歲
四月,作《房太夫人行述序》。
柳詒徵卒。

一九五七年     丁酉     七九歲
齊白石卒。
武威《儀禮》簡策出土。

一九五八年     戊戌     八〇歲
五月,臺灣各界在臺北中山紀念堂為先生設宴祝八〇大壽。
六月,先生親往臺東參加詩人節並就詩學革新致詞。
蕭蛻庵卒。

一九五九年     己亥     八一歲
五月,先生生日,先生手臨標準草書出版。

一九六〇年     庚子     八二歲
六月,撰並書《呻吟語序》,為《李普同書法專輯》書序。
王福庵卒。

一九六一年     辛丑     八三歲
《標準草書》第九次修正本出版發行,並以《百字令》再題標準草書。第一〇次修正本即將完成,因先生病而擱置。

一九六二年     壬寅     八四歲
一月一二日,先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後,願葬于玉山或阿裏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又加注云:『山要高者,樹要大者。』二二日日記又云 :『葬我於臺北近處高山上亦可。但是山要最高者。』
二四日,先生作《望大陸歌》,以鋼筆書於日記本上。
農曆四月十一日先生生日,臺灣為發行『元老記者』紀念郵票。
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刊行。
胡小石卒。

一九六三年     壬卯     八五歲
鄧散木卒。

一九六四年     甲辰     八六歲
農曆三月二十日,先生生日,《右任墨存》出版。
七月二日,接見大專院校本屆畢業僑生代表團。先生致詞,勉勵青年。此乃先生最後一篇演講。
八月,先生住榮民醫院。
一一月一〇日晚八時,先生與世長辭。
謝無量卒。
徐生翁卒。


[ 本帖最后由 李二 于 2011-8-16 07: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07: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右任書法隨想             于鍾華





聽到于右任先生的大名是很久以前的事。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隨父親習書時,一日,祖父複初公過來見我在練字,很高興,告訴我說,我們于家有一位大書家,叫做于右任,是陝西人。祖父還說,解放前,他曾與右任先生見過一面,敘起來竟是同宗。於是,在我的心目中,就牢記了這樣一位書法家爺爺。
大概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吧,在我書法學習和研究的道路上,似乎始終繞不開于右任先生,『于右任』這個名字和書法總是在我閱讀的書記和資料中閃現,揮之不去。與之相伴隨,我也嘗試著將相關資料和書籍整理歸類,漸漸地有了不少的積累,也漸次有了一些想法。
對于于右任先生的書法,國內外已有不少研究著述,因而,對一些雷同觀點我也不再贅述。在此,我試圖對有關專家所論相同而我個人認為尚不夠充分者,以及同一資料由于觀察視角之異而致結論不同者,以隨筆形式一一列出,以供方家批評教正。
       
關於于右任先生的魏碑書法

關於于右任先生書法學習和研究的歷程,在專家中基本上達成共識,即分為前後兩期:早年魏碑和民國二十年後(1931)草書。
研究先生魏碑學習者多會徵引先生的一首無言詩:
朝寫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
                                   ——一月十九日,夜不寐,讀詩集聯
于右任先生的秘書兼監察院的同僚劉延濤在《于右任年譜》中寫道:『此詩在先生集中,多被輕易讀過。實則此詩對于研究先生此時之生活,至為重要。』的確如劉氏所言,索引者眾,而能細加闡釋者鮮。事實上,先生此詩透露了自己重要的學書方法:一是習北碑須方圓兼學。《石門銘》為北碑圓筆代表,算得上『圓筆極則』,而《二十品》(即《龍門二十品》),康有為評論為『龍門造像自為一體,意象相近,皆雄俊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軌也。』可見先生之朝寫摹臨者為方圓具備,此其一。如果我們從先生的書跡出發來看,則會發現對于這兩類書法的學習,先生未斤斤于用筆上,而是形跡與體勢兼學,對于《石門銘》,細心者會發現,先生的長撇縱捺與之極為相像,即是說在習《石門銘》中確立了自己的『形』,而在習《龍門二十品》中則確立了自己的『體』,有『體』有『形』,先生得以翩翩如仙,逍遙自在,此其二。對于『辛苦集為聯』一句,會心者自然立即會想到宋代那位米元章。米芾自述學書稱:『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其實,集字的辦法看似是個笨方法,但卻是醫俗的良藥,董其昌也有類似的學書方法,他說:『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要。』可見先生此一『笨』方法是有淵源的,後來,先生習草書亦是如此,他曾自陳:『餘中年學草,每日一字,兩三年間,可以執筆。』如果再看先生在創制『標準草書』時的工作過程,數千字一一從古法帖中雙鉤錄出,繼之斟酌存留,終則『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先生于『集古字』一法是『一以貫之』的。
右任先生有一著名的齋號——鴛鴦七誌齋,關於這一齋號的來源亦是眾所周知。所謂『鴛鴦七誌』指的是北魏到北齊之間,七對合葬夫婦的墓誌銘,先生對此七對墓誌銘很是重視,以之顏其室。
鴛鴦七誌僅僅是右任先生所收購眾多碑誌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于右任先生在結束靖國軍之後的第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他通過幕僚胡景翼和張伯英等人的斡旋與協助,先後從古董商手中購買了一百多塊墓誌石。這一百多塊墓誌石,既有兩漢時期的,亦有魏晉南北朝的,更有隋唐等朝代的,時間上下跨一千多年。先生購進後,派人將碑石運到北京西直門菊花兒胡同舊王府內的五間上房,此處專用來儲放原碑石。至1946年,先生共計收藏三百八十多塊石碑,如此大規模收藏古碑石,可謂前無古人,恐怕後亦無來者。此為『購碑』。
右任先生選擇北碑,不獨重視臨習一些名碑名作,而且苦心搜求散落在荒山野道和民間村落的碑版刻石,發現失傳已久的《廣武將軍碑》自不待言,一九二一年春,先生作為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由于各路軍各自為政,戰事不利,先生便經常前往耀縣藥王山尋訪碑石,正如其所作詩云:『曳杖尋碑去,城南日往還。水沉千佛寺,雲掩五臺山。洗滌摩崖上,徘徊造像間。愁來且乘興,得失兩開顏。』此為『訪碑』。
于右任先生習碑、購碑、訪碑,將此三者合起來,即是『好碑』。北碑自經阮元《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二文宣導以來,先後經歷了包世臣的『推碑』和晚清康有為的『尊碑』,到于右任先生則是進了一步,是為『好碑』,『倡碑』、『推碑』、『尊碑』皆是緣于自己以外的責任感,所謂『為己為人』之別,責任感固然高尚,然終不似好之者來得真切和深刻。

關於于右任先生的『標準草書』

孔夫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前面講到右任先生對于魏碑書法是『好碑』,即是說尚未達到『樂之』的境地,所以,往年的于右任毅然決然走向了草書,對于草書,先生倒真是樂在其中,我們來看他的夫子自道:『我喜歡寫字,我覺得寫字時有一種說不出的樂趣。我感到每個字都有他的神妙處,但是這種神妙,只有在寫草書時才有;若是些其他字體,便失去了這種豪邁,奔放的逸趣。』由此可知,右任先生書法的學習自魏碑向草書的轉向是有個人興趣所在的內因的。
關於先生創制『標準草書』,書法界雖然贊成者甚多,然亦頗有微詞者,其反對言論主要集中認為,草書是一種彰顯個性的藝術,怎可加以『標準』?如此振振有詞,我想先生地下有知,也只能苦笑了。
右任先生創制『標準草書』之時,正是中國文字五四以來面臨第二次考驗的時候——中國文字要不要拼音化,字母化。一些文化的激進分子認為中國文字是落後的文字,是阻礙中國進步的絆腳石,必須徹底割除之,因為漢字過于複雜,從而影響的文化的普及和傳播,同時,漢字的筆劃繁多,書寫起來費時費力,故必欲革之而後快。于右任先生則認為中國文字的音義之美、造型之美是其他民族文字所沒有的,完全割除萬分可惜,如果能夠推廣使用我們先人早已經通用的草書,去除『草書出了格,神仙認不得』的弊端,則既保存了漢字,又有利于實用,豈不兩全齊美,基于如此的思考,才有『易識、易寫、標準、美觀』四原則的提出。這是右任先生轉向草書研究和學習的外因。即是說,先生創制此『標準草書』是本于實用,不是針對書法藝術而言,混淆了文字的字體和書體來談論先生功過,顯然有些牛唇不對馬嘴了。正如楷書的規範,絲毫不影響書法家的楷書書法作品的創造一樣,每位書家自然也可以在『標準草書』基礎上自由發揮個人風格,這兩者並不矛盾。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0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現在看到于右任先生一生中寫過至少五本《『標準草書』千字文》,各本之間草發大同小異,然風格各不相同,可以看出第一本和第二本《千字文》是出于規範和標準文字目的而書寫,後面幾本則是出于草書書法藝術而寫,右任先生一生之中草書風格多變也正說明瞭標準草書不會影響到個人藝術個性的張揚。黃庭堅認為:『欲學草書,須精草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前一個『草書』是草書藝術,後一個『草書』則是草書字體。
在當前不斷對大陸實行的簡化字進行反思的時刻,回想一下,如果當初是以『標準草書』來作為新中國的文字也未嘗不可,或許有更為便利之處。西方字母就人類使用的符號而言,和數字『1234』屬于一級符號,僅僅是人類手腕順關節運動的軌跡,而漢字之所以構成藝術,其中一個原因即在于她是建立在包含有一級符號的二級符號,有著逆手勢的筆劃存在,從而形成『形式』和『書寫』的節奏變化。中國文字自篆書演變至楷書終結,其內在原因在于楷書的表意和書寫完全滿足了人們的日常使用,當文字再一次不能適應日常的使用時,『標準草書』可以看作中國文字演變的第五種書體。尤為重要的是,草書符號即是中國文字快速書寫與文字結構的線條組合趨于手勢化的結果,正好介于楷行書和西方字母之間,這也是我們常會在古代草書作品見看到類似于西方字母和數字的構件的原因。

關於于右任先生各期書法之間的關係

前文講過,于右任先生書法學習和研究的分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魏碑期和草書期,這是從書法家于右任的角度來劃分的,但如果以完整的于右任書法學習和研究來看則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年王字期,中年魏碑期和晚年草書期。細細研究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極為重要。
先來看于右任先生的魏碑和草書之間的支撐關係。不知道是出于自覺還是誤打誤撞,右任先生先習魏碑後習草書,這無意間吻合了一種學書規律,這個規律似乎在但凡被稱為『草聖』的書家身上具是如此——書家主攻草書必有一正體做根基。中國書法史上有過四位草聖:一位是後漢時期的張芝,一位是唐代的張旭,一位是于右任,一位是林散之。張芝據說是今草的創始人,但他更善章草,定是隸書高手;張旭更是善楷書,看黃庭堅總結的規律:『張長史《郎官廳壁記》,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故草聖度越諸家,無轍記可尋。』林散之先生一生都在臨漢碑,從不懈怠,也是為草書做根基。張芝以隸書做基,張旭以楷書做基,林散之以隸書做基,于右任則是以魏碑做基,這或許是草聖之為草聖的秘密吧。
于右任先生在四十八歲之前一直是習王羲之和趙、董之書,只是此一時期不以書法名世。先生善王字,一直保持到晚年,從他六十五歲所書的《薑白石詩詞長卷》來看,其小字行書,嚴守王字家法,無比流暢,足以法家名士。最有意思的是于右任先生在他一幅魏碑體的對聯中竟然在上聯左邊加注曰:『以我法寫蘭亭字一笑』。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于右任先生一生追求的書法境界是王字大境界,王字格調是于右任先生一生追求的目標。一個不無道理的推測是早年的學王字得王字之形,未能滿意,遂棄而習北碑,然時時不能忘王,固有『以我法寫蘭亭字』之說,北碑又不能盡其樂,開始邁向草書,但不管是北碑還草書,都是在追尋先生自己心目中的王字。
稍加總結:北碑為右任先生草書確立形體和根基,猶體之樹骸,而王字則是指引他一生追求的方向。

關於于右任先生的書法理論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理論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其應有的評價和地位,尤其是沒有得到深入的重視和闡釋,毫不誇張地說,唐人以降的書論中,能及先生高度者寥寥數人。這裏僅選幾篇稍加闡釋。
于右任先生在《牧羊兒自述》中有一段不太被人重視的回憶:『太夫人又喜作草書。其所寫的王羲之的‘十七鵝’。每個鵝字飛、行、坐、臥、偃、仰、正、側,個個不同,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皆宛然相似,不知其原本從何而來。』這真有點『禮失而求諸于野』了,這樣的書論才是魏晉人真正的書論,明白可識,易懂易運用。蔡中郎云:『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而這不就是那位蔡中郎費死勁所說的話的最佳的老百姓的注腳嗎?『須入其形』具體化為『須入鵝形』就一目了然了,而且還和那位愛鵝的書聖扯上了關係。
書法只有能夠動起來,是個活物時,才真正擺脫了寫字,成為中國式的藝術。那種想著辦法變形,把漢字搞死的各種花紅柳綠的所謂創作,老百姓看不懂,因為那不是藝術。『活』才是中國藝術的關鍵。于右任先生說:『不知道我寫字有沒有方法,更不知道我寫字有方法的,可是寫字沒有死筆,那就是好字』,這就是說,寫活了,把沒有生命的一團墨寫活了,這就是書法中之無上要義,是無等等咒。
右任先生還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寫字沒有任何禁忌,執筆、展紙、坐法、一切順乎自然。』看到這一句話,我立即想到了沙孟海先生的《古代執筆法初探》一文。沙老指出,古人執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姿勢不同(家居改變)而不同的。這就意味著回到原初境遇,順乎自然的選擇,而不是受名家執筆的約束。試看唐代以來的書法史,真正意識到要擺脫執筆成法者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是不論古人執筆姿勢的來源,一味的將執筆脫離境遇,成為僵死成法。元代李士弘是有過自覺選擇的,戴表元《剡溪集》中說他:『集賢學士河東李公士弘,以好書名天下。稍暇則取晉右軍縱筆擬為之,所屬山房之窗壁幾槅硯席諸供具花物,皆奕奕有晉氣,由是以擬晉題其顏。』,為了回到晉人原初的境遇,『其作書多喜矮桌,執筆甚高,臨帖亦然。』執筆、展紙、坐法都能順乎自然時,才能回到原初境遇。晉唐人書法之所以非後世所能及,即在于一切的書寫都是在當下各自的境遇中原初呈現的,不是後世的一味模仿形跡,膠柱鼓瑟,刻舟求劍!
行乎不得行,止乎不得止,因為自然之波瀾以為波瀾,乃為致文。泥古非也,擬古亦非也。無古人氣息,非也;盡古人面貌亦非也。以浩然感慨之致,卷舒其間,是古是我,即古即我,乃為得之。
這段書論真是為上一句做注,泥古不行,擬古也不行,怎麼辦?回到原初境遇去,你該怎麼辦你就怎麼辦!卷舒于原初境遇間,讓你自己去書寫,你的身體會書寫,不要想別人怎麼教你的條條框框,一切的經驗都是他的那個境遇中經驗,與你無關!原初境遇會生成真正屬于你的書寫,此時你的書寫就是『是古是我』、『即古即我』,你得之矣!這段書論中還潛在地傳授給我們書寫的秘訣——『行』字訣。『行乎不得行,止乎不得止』正是蘇東坡所謂『浩然聽筆之所之』,東坡寫文章不正是如此嗎!東坡寫文章寫下來不就是那張天下第三行書嗎!
如果還不夠清楚,我們再來讀一段右任先生的《寫字歌》:
起筆不停滯,落筆不作勢,純任自然,自迅速,自輕快,自美麗,吾有志焉而未逮。
米元章在論述古法時說過一句深入骨髓之論:『索靖真跡,看其下筆處,月儀不能佳,恐他人為之,只唐人爾,無晉人古氣。』老米的意思是說,唐人書法和晉人書法的區別在于唐人書法沒有晉人書法那樣有古氣,有無古氣要看其下筆處,於是,就把『下筆』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什麼樣的下筆古氣呢,此正是于右任先生所言『下筆不停滯』,不停滯,此筆劃才有伸延之勢,也就是古人所講『三過筆』,而不是『三停筆』,更不是沈尹默先生所理解的『筆筆中鋒』,這也是沈尹默先生終生未曾夢見者也。
        如果我們能夠回到中國式的品評藝術,比如張懷瓘所講那種『惟觀神采,不見字形』的話,而不是僅僅執守于形質,我們才能逐漸明白和理解古人所謂的那個晉韻,如此,我們也才能漸漸真正地理解于右任。套用當前流行的一句話,只有理解了于右任,也才能理解中國書法,因為,于右任是終生在追尋那失落的晉韻,而且是晉韻在手者,如若還不信,看蘇東坡、黃庭堅師徒。黃庭堅說:『餘嘗評魯公書得右軍父子超逸絕塵處,書家未必謂然,惟翰林蘇公見許。』這才是深識書者。于右任先生自己也有夫子自道,就是前面已經引用過的一段話,再錄于此,權作書論來讀,『我喜歡寫字,我覺得寫字時有一種說不出的樂趣。我感到每個字都有他的神妙處,但是這種神妙,只有在寫草書時才有;若是些其他字體,便失去了這種豪邁,奔放的逸趣。』是的,右任先生追尋的就是那種豪邁、奔放的『逸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5 00:07 , Processed in 0.410609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