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33|回复: 34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代国画大师李丁陇——中国第一个到敦煌探宝的画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 12: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律师声明



当代书法网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郑重声明:
       本帖所发图片及全部文字均由王忠民先生授权独家发布。版权归王忠民先生和当代书法网所有,未经王忠民先生和当代书法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发表。凡经过授权者,发表时必须署名“作者:王忠民”和“原载《当代书法网》(www.ddsfw.cn)”。
       此声明!
                                                   
                               当代书法网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
                                           2011年9月2日






当代书法网编者按:敦煌莫高窟——这个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以其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而成为20世纪初以来美术史上的显学。谁是敦煌探宝第一人?长期以来美术界包括学术界都认为是张大千先生。实际上,敦煌探宝第一人另有其人:张大千先生是1939年在成都一家画廊观看了李丁陇1937年临摹莫高窟壁画作品之后,于1941年才开始赶赴敦煌考察的。时间上比李丁陇晚了整整4年,国画大师李丁陇先生才是敦煌探宝第一人。本文为我们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李丁陇——中国第一个到敦煌探宝的画家

作者:王忠民



李丁陇(原名李玉声),1905年5月5日生,河南省新蔡县人,1999年1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是我国著名画家。他一生有许多力作问世,尤以长卷影响较大,其代表作品《极乐世界图》、《成吉思汗远征图》、《双百图》、《黄泛写生图》、《开国大典》等,均在国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

1937
年“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日本人侵占上海后,不许上海人外逃,特别严禁文化界人士外逃,并从陆路和海上进行封锁。李丁陇此时刚从恩师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上海无亲无故,生活没有着落,加上他爱国心切,不愿呆在这个恐怖的城市,便化装成商人,搭乘外轮来到香港。

一直与李丁陇热恋的同窗郑墨军也瞒着父母来到了香港。当时从上海来到香港的一大批青年人,其中有不少都是李丁陇、郑墨军的同学和朋友。这些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在香港待一段时间后,便决定去延安投奔共产党的抗日队伍,并一路举办抗日画展。途经洛阳时,李丁陇和郑墨军举行了婚礼。

当李丁陇、郑墨军等一批青年赶到西安后,他们去延安的梦想破灭了。原因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胡宗南部率军几十万,对解放区采取包围态势,通往延安的路全被封锁。只要发现有去延安的青年,便会被抓起来,关进西安的“西北青年劳动营”,实际上是集中营。

李丁陇、郑墨军等人还在学校时,便对莫高窟的绘画艺术向往已久,又闻敦煌文物被盗毁严重,于是经商量后,他们决定改道敦煌,去探寻莫高窟艺术宝库,并为保护敦煌艺术呼吁。1938年冬,一支由13位青年组成的赴莫高窟探险队伍从西安出发了,其中有女性3人,李丁陇自任探险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交通是十分不方便的,当时的火车只通到宝鸡,再往西去,就只得以骡马或骆驼为交通工具了。他们在行进途中,一边举办抗日画展,一边为人作画,深受拥戴,连当地的军政界,对他们也另眼相看。在陇县、平凉等地,均受到军政界要员的接待和安排,有的还派马车送他们登程。

但过了平凉之后,由于天气渐冷,气候条件特别恶劣,一部分人开始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环境征服,在夹裹着雪花的朔风中,一部分人开始退却了,有4人要分道扬镳返回西安,这中间共有一男三女,其中包括李丁陇的妻子郑墨军。她与李丁陇挥泪告别,约定等李丁陇西行回来后在西安相会。
李丁陇一行9人,沿着唐僧取经的路线继续西行。气候越来越差,道路越走越坏,头上是白雪皑皑的高山,脚下是万里冰封的四野,凛冽的寒风穿透了他们的肌肤,他们一个个在马背上和骆驼峰中颤抖不止。就这样,他们从平凉到兰州,由兰州而古浪、张掖,又到达了酒泉。在酒泉,又有7人再不愿前行,中途退却了。和李丁陇一齐继续西行的只有刘方,因为他是敦煌人,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客栈里,李丁陇与刘方相对,一边饮着酒泉的烈酒,一边吟诵着唐代王翰在这里留下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李丁陇和刘方继续西行,气候条件也愈加恶劣,天气奇冷,滴水成冰,风如刀剑,日月无光,连满地的石子也随风滚动,“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走”便是对这里的真实写照。但李丁陇在这古隘口外,发现身旁蜿蜒的长城在风沙大漠中竟是那样神秘诱人,他不由地掏出画板,在一个避风处认真地画了起来。正画间,忽见数十个骑马人向他们奔来,为首的大汉头插鸡翎,腰别短枪,异常威武剽悍。李丁陇连声叫道:“好!好!多好的大漠奔腾图啊!”刘方则惊叫道:“不好了,他们是黑藩,是强盗,要杀人的,快跑吧!”

说话间那群人已来到跟前,大汉要过画板看了看,手拍马鞍哈哈大笑,遂翻身下马,对李丁陇深鞠一躬,连声赞道:“神笔!神笔!我们碰到神仙了!”遂就地搭起帐篷,备了酒菜,请李丁陇上坐,并要李丁陇为他们画像。李丁陇先给头人画一张,大家齐声叫好,接着又有许多人要李丁陇为其画像。就这样,他们在匪人窝里住了三天。临别时,众人列队相送,并为他们备了马匹,带足了酒和肉干,头人还派部下将他们送了一程。

还有一次,李丁陇和刘方好不容易在荒漠中找到一户人家住下,夜晚忽听有人敲门,他们以为是又有人投宿,正欲开门,房东示意不让。只见他掂起一杆猎枪,轻轻推开窗户,“砰砰”几枪,开门一看,几只饿狼已被打死,李丁陇他们吓出一身冷汗。第二天,他们帮助房主宰狼剥皮,炖了一大锅狼肉,饱饱吃了一顿。谢罢房主,他们又登程继续西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了他朝思暮想的敦煌莫高窟,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到敦煌临摹的画家。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县大泉沟西岸鸣沙山的断崖之上,上下五层,错落有致,南北长达3华里之多,十分壮观。可在当时那个战乱年代,莫高窟已成无人问津之地,在偌大的窟群中,只住着两个藏族喇嘛。刘方将李丁陇送到莫高窟后,即向李丁陇辞行回家,答应经常给李丁陇送些吃的东西和日用品。李丁陇选择了一个较小的窟洞住下,一是为了取暖,二是洞小门好防护,便于防止野兽的袭击。就这样,他开始了漫长而充满艰辛的探宝生涯。
李丁陇住下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在这期间如何绘画,从何画起。为了真正画到莫高窟中的精华部分又不浪费时间,李丁陇花了几天时间,把这里能上去的洞窟看了一遍。这样,哪儿该先画,哪儿该后画,哪儿该重点画,他心里都有了谱。


在莫高窟,他被这精美的绘画艺术惊呆了。在一个洞窟内,有一幅壁画吸引了他:但见在一个清波荡漾的莲花池里,漂浮着一座豪华无比的宫殿,侧景衬有楼榭阁亭,蔚为壮观;大厅中央有一辉煌的华盖,华盖下释迦牟尼在现身说法,无数穿着各式服装的菩萨在围着他倾心听经,那表情、那神态,个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四周是无数形态各异的乐伎和歌舞仙女,他们中有持琵琶、箜篌,有持竹笛、长箫,也有持鼓、板、镲、铃作打击状者,仿佛置身于艺术的仙境,好像听到了美妙的乐声。李丁陇先生80岁回故乡时,谈起他初见到这些壁画时说:“真是妙不可言,无论任何人置身于这样的殿堂,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可见敦煌壁画对李丁陇先生印象之深、影响之深!


经过几天的观察,李丁陇把这些壁画大致分成几类:经变类,佛经故事画,这是莫高窟壁画中最主要的部分;本生故事类,描述释迦牟尼前生行善及死后如何成佛的故事;尊像类,即各式佛像、菩萨、天王、力士、小佛组成的画。以朝代划分:五胡十六国后期的洞窟,其壁画表现形式受西域佛教艺术影响较明显;北魏洞窟中的“鹿王前生故事”,画中描述了鹿王救九色鹿的全部细节,李丁陇对此中马的画法尤为赞赏;西魏洞窟以中国古代传说为主要内容,有女娲、伏羲的故事,也有《楚辞》、《离骚》中描写的故事,如羽人和飞天在天空轻快地飞翔,被四周猎人追逐的羊群,因中箭作挣扎奔跑状的虎,咆哮的大熊,逃窜的野猪,惊恐的猴子,飞翔的仙鹤等,令李丁陇目不暇接……

在看到有些壁画损坏严重,有些竟被外国人盗割时,李丁陇十分心痛,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还有像《尸毗王割肉救鸽》、《五百强盗成佛》、《萨(土+垂)那太子舍身饲虎》等壁画,一幅幅让他赞不绝口,他一边观看一边自语:“精美绝伦!真是精美绝伦哪……”

在敦煌,李丁陇耳闻目睹了大量文献、绘画被盗情况,他很是愤慨。李丁陇作为历史的直接见证人和他秉直刚强的个性,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卑劣行径无比愤恨,同时萌发了他为保护敦煌文化奔走呼号、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的念头。


李丁陇对所有洞窟中的壁画一一比较选择后,便开始了他的临摹绘画工程。特别是对其中一些保存尚好他自己又比较欣赏的画,画起来就格外用心,千方百计保持画的原貌,哪怕是一笔一点,他也是一丝不苟。对一些历史年代较长、画面残缺、线条不清的画,只要他认为确有价值,也是千方百计地绘出画的原貌。

由于冬季白天较短,洞内光线又不好,他尽量把作画的时间赶在午时前后,为了增加洞内的光线,他用镜子几经折射,把太阳光反射进洞内,可见为画莫高窟壁画,他也真是用心良苦了。经过七个多月的蛰居生活,李丁陇终于在莫高窟中画成了《极乐世界图》,并临摹了一百多张单幅画及一大批草图,仅各种不同的人物手势,他就画了数百种,这些对李丁陇后来研究敦煌艺术、创作莫高窟类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李丁陇在莫高窟中的生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吃的是刘方从家中送来的青稞面,只要把肚皮填饱就行。由于当地的水相当珍贵,所以李丁陇在莫高窟的八个月中,很少洗脸,没有理过一次发、洗过一次澡。睡的是从西安带来的一床被子,另有几张黑藩送给他的狼皮、狗皮,特别冷时,他就钻进干草堆中睡。几个月后的李丁陇,已经变成一个头发过肩,胡须数寸,须发上沾满杂草,身上长满虱子,面色灰黑,衣衫褴褛的人了。当地人都说洞里住着一个“野人”或说是一个“疯子”,李丁陇从此将这“野人”、“疯子”的绰号沿用下来,在他后来许多画的署名时,都写着“野人”的字样。这些经历似乎与一个大艺术家的身份差距太大,但李丁陇却用这让人难以置信的举动去对待艺术,这也可能因为他是个“奇人”吧。


关于在莫高窟作画的艰难岁月,李丁陇曾作长诗《在敦煌八月》,真实地记叙了他这次敦煌之行的苦与辛,但见诗中写道:




“纷纷大雪路茫茫,
零下二十到敦煌。
水土失常病浸体,
火种须续夜焚香。
莫高不畏君子顾,
洞矮最怕狈狼狂。
树干暂当攀天梯,
干草施作铺地床。
青稞苦涩肠不适,
红柳烧饭泪成行。”


李丁陇在另一首诗中又写道:


“半载不务粟瓜菜,
长天口福饼牛羊。
衣服多洞雪来补,
棉袄作裳我平常。
骨瘦如柴人颜老,
发乱似麻可尺量。
艰辛八月别瓜州,
长亭十里谢刘郎。
敦煌遭灾人不见,
上书再三成海洋!”

该诗的前部分是对当时在莫高窟生活的记述,后半部分写出了他在敦煌的时间及和刘方告别的情景,也说明他在敦煌是八个月时间,并抒发了他对刘方的惜别之情。而诗中的最后两句句,则记述了他多次上书国民党政府,呼吁保护敦煌文化的急切之情。这首诗真可谓是真情切切,催人泪下。

李丁陇于1939年夏离开莫高窟,乘刘方介绍一熟人拉棉花的马车一直到兰州,又从兰州返回西安。与妻子郑墨军共办西安伉俪艺术专科学校,后改名中华艺术专科学校,亦称西安艺术专科学校。同时将在莫高窟的绘画进行整理或重新绘制,于1939年冬在西安举办了“敦煌石窟艺术展览”,目的是让人们认识莫高窟,同情敦煌艺术。当时的中央通讯社摄影记者袁丛美看了李丁陇的画展后,非常激愤,并对李丁陇的举动大加赞扬!李丁陇遂与其一起,共同起草了一个快邮代电呼吁书,后被重庆《大公报》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准备这次画展,李丁陇在办学之余,又花费了数月时间,绘制成高2米、长15米的《极乐世界图》和长30米的《千乘千骑图》,在当时的西安东大街青年联合会举办了画展,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些单幅的敦煌临摹画。据李老说:“当时在中国很少有人画这么大的画,而我这幅《极乐世界图》是用丈四夹宣拼画的,所花功夫又大,以至在西安没有人敢接裱我的画,怕裱坏了赔不起。没法,我又将这些画和在莫高窟画的画带到成都、重庆,因要价过高我付不起钱,也没有裱成,只得在那里展出没有装裱的原画。”
    也就是李丁陇先生的画在成都送裱时,画店的老板一看这些画绝非出于一般人之手,他便给张大千先生报信,称店中有一人的画很有价值,请张大千先生鉴赏。张大千来到画店,看了李丁陇的画后连声叫绝,并叫店家到李丁陇住宿处请他,两人在一起攀谈了许久,张大千对李丁陇的画大加赞赏,并且说:“你为敦煌艺术做了一件大好事!”张大千从此便对敦煌壁画十分向往,终于在1941年亲赴敦煌考察。

1945
年,李丁陇又一次来到莫高窟作画,并对上次临摹的画进行复核,还将这些画依次进行了编号,同时又画了一些临摹画。这样,经李丁陇两次去敦煌后,莫高窟中所有有价值的壁画,他大部分都临摹过。所以,说李丁陇先生对敦煌艺术贡献最大,或说在我国现代,没有一个人比李丁陇更了解敦煌壁画,这些都是毫不夸张的。后来这些画又几次在西安展出,并终于在兰州展览前装裱完毕,原因是李丁陇向店家保证,画装裱坏了不叫他们赔偿。

这些画在兰州展览时,由西北最高军事长官朱绍良亲自题写了展览会会标,爱国将领冯玉祥为画题字“人民心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字“极乐世界”,国民党高级将领李烈钧题字“笔底春秋”,文豪郭沫若题字“祖国赞歌”,时任甘肃省主席的谷正伦也为他题字“如入敦煌石窟”。1945年4月3日,兰州国民日报报道中华艺专校长李丁陇在兰州举办敦煌画展的消息,计有于右任、郭沫若、邵力子、马叙伦等47位名人联名隆重推介李丁陇先生的画展。

据时任西安《华北新闻版》记者、后任上海《新民晚报》副总编的张林岚先生说:“李丁陇展这些画时,当时在西安是很轰动的,的确影响很大!我亲自观看过展览,并为他的展览写过稿子,在我当时供职的报纸上表表过。” 1999年2月初李丁陇先生逝世后,笔者在张林岚先生家中采访过他,他谈起李丁陇先生在西安办敦煌莫高窟壁画展览的情况时兴致大增,夸赞李丁陇确实是我国极为难得而少有的大名家、大画家!

另据时任西安《西北文化日报》记者,现与李丁陇同为上海文史馆馆员的彭古丁老先生说:“当时我多次采访过李丁陇夫妻办的伉俪艺术学校,也几次为李丁陇的敦煌画展发过稿子,那当时在西安影响大得很,不仅是在社会上,连国民党的上层也影响很大。”笔者在彭古丁先生家对他进行过采访时他如是说。在李丁陇先生的追悼会上,彭古丁代表李丁陇的好朋旧友含泪发表了讲话。之后,彭古丁先生把李老寄转给他的一包资料,应李老之托转交给了我。在我撰写李丁陇先生的书稿时,又曾多次跟彭古丁先生进行过书信和电话交往,他给了我不少帮助。
由于李丁陇的敦煌绘画当时的影响,国民党政府也给了他一个“闲职”(李丁陇先生自己戏称)——“西北文物审查委员会委员”。李丁陇在西安当时还任过《艺阵》月刊社长兼主编、西安伉俪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西北美术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

此刻,李丁陇对敦煌艺术已达到了情有独钟、痴心难改的地步。出于对敦煌艺术的热爱,他数次致函重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教育部、文化委员会,呼吁抢救敦煌文化,也多次写信给于右任、陈立夫、张道藩等要员,要求派员考察莫高窟,制定保护措施,但无有结果。

此时,张大千去敦煌前又去拜访李丁陇,两人在一起商量,决定共同呼吁保护敦煌文化。李丁陇说:“正好我们学校马上要开校董会,冯玉祥是名誉董事长,还有位周伯敏(解放后任上海 政协委员),他是于右任的外甥,也是书法家,也可通过他给于右任做些工作。”
李丁陇的多次呼吁,终于引起于右任先生的重视,于右任在一次批件中写到:“似此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若再不积极设法保存,世称敦煌文物恐遂湮消,非特为考古暨博物家所叹息,实是民族最大之损失。因此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招募大学艺术学生,就地演习,寓保管与研究之中,费用不多,成功特大,拟请教育部负责筹划办理。”就这样,促成了1940年于右任亲赴敦煌的考察之行。之后,国民党政府终于1944年建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由一直热衷于敦煌艺术的画家常书鸿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李丁陇先生自从去莫高窟后,便一生与敦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后来的许多绘画作品中,如长卷《百骏图》、《千乘千骑图》、《五德回纹图》等,无不带有敦煌艺术的色彩和西北文化的印痕。特别是他的《御马图》,可以说就是一幅杰出的西北民族风景画,那关外的长城、塞外的风情、奔腾的骏马,少数民族各式的服饰,从特色、技法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浓郁的敦煌艺术特色。对于这幅画,徐悲鸿、颜文(木+梁)、沈钧儒、黄炎培、郭沫若等,都曾题字作过较高的评价。


对于李丁陇及其他在敦煌的情况,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的《美术年鉴》一书中曾作过较为详尽的介绍。这本由当时“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长张道藩氏”题写书名并在扉页上刊有张氏大照片。只见书中说:“李丁陇自幼酷爱艺术,二十余年如一日,工草书善绘事,举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所不能。并倡四纲,以笔、墨、理、法为作画之准绳。著作有《丁陇画纲》,为画学理论之新贡献。张道藩、阎甘园等氏对其著作异常赞许,为艺林之所推崇。二十六年上海中日战争,化装冒险离沪,首途香港,参加抗战宣传工作,沿南北各战场,道经十余省,举行画展三十余次,极得好评。抵西安任《艺阵》月刊社社长兼主编及伉俪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华艺专校长,陕西省立商专教授,桃李遍全国。二十八年四月,于西安联合各界,发动全国河防募集画展,甚收成效。三十一年任西北文物审察委员会审察委员,西北美术协会筹备委员,曾发动艺专举行救灾画展、劳军画展、难童救济院募捐义展。二十七年冬及三十四年夏,曾西赴塞外敦煌莫高窟,研究魏隋唐宋壁画及边疆写生,其最著称的巨画有临摹敦煌《极乐世界图》,全面积达400余平方尺;《千乘千骑图》,长十余丈,系描写边胞赛马情形及生活状况……”

笔者在上海采访时,李丁陇先生好友画家谢庚的儿子谢嗣祺(画家)给我拿出了这本书。这本《美术年鉴》不仅对李丁陇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了肯定,对他两次去莫高窟研究敦煌壁画也进行了谁确的记述,可见李丁陇先生对敦煌绘画的研究,在当时确实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李丁陇先与敦煌结缘之后,便对莫高窟壁画产生了极深的情感,他一生经历坎坷、屡受挫折,运动中全家被抄,又下放劳改,但他始终不忘敦煌文化及壁画艺术。虽然他在敦煌临摹的画作几番被抄、被毁,但他又根据珍藏的残片重画敦煌壁画,直到终年仍画莫高窟壁画不止。在李丁陇先生的家中,四壁皆是他的画作,连卫生间、厨房里也都用画作装饰,但在他画室、客厅等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的都是敦煌壁画。在这些画中,我终于找到一幅李丁陇先生画于敦煌的原作,画的下方赫然注明“李丁陇三十四岁画于敦煌”!不禁让我喜出望外!据说,李丁陇先生临终前曾嘱咐家人:叫把灵堂就设在他的画室里,并再三安排最高处一定是敦煌壁画,可见李丁陇先生与敦煌壁画的感情之深。
一位深爱敦煌艺术、把毕生心血都献给奠高窟壁画的大师去了,但他却把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精神留给了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大师级人物,在我国近代画界似乎却少有人知晓,笔者也将会在以后的文稿中透露一些端倪。但让笔者欣慰的是:自从本人的文章《李丁陇与敦煌壁画》在《敦煌研究》发表,接着又在“纪念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活动中传播之后,人们才知道:啊,原第一个到莫高窟探宝的不是×××,李丁陇才名副其实的是中国当代第一个到敦煌临摹探宝的画家!



作者 王忠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链接:

一代国画大师李丁陇

国画大师李丁陇晚年二、三事

“世界长卷画家第一人” 李丁陇的故事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画家--李丁陇教授的简历及代表作的释解



世界著名画家李丁陇教授原系西安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38年—1946年)。李丁陇数十来为祖国、为人民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事。

原上海市副市长陈沂同志曾在李丁陇二千米长卷《世界和平图》部分预展时评价道:“李老能一生做好事,实在难能可贵。”

著名书法家苏局仙老人在一百十岁时曾致诗李丁陇:“江南风流今发皇,五洲四海数难量。广施法语除君外,有几何人是墨王。”

刘海粟大师四十年代曾对李丁陇的画译曰:“如无高度的艺术,无伟大的精神,无卓越的构思,无遒劲的勤奋,是根本不能完成如此巨著的。”

大文学家郑逸梅对李丁陇的评价则更高,他在九十五岁时说道:“我虚度九十有五了,在这数十寒暑中,所交往的朋好,莫奇于李丁陇,莫畸于李丁陇,莫野于李丁陇,莫苦于李丁陇,以伟大而言,也莫伟大于李丁陇。所以,李丁陇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上海五角场镇志、河南省新蔡县志、甘肃省民乐县志,对李丁陇教授一生可歌、可敬、可泣的事迹都有较详细的记载。

甘肃省民乐县的人民为了感谢李丁陇捐款兴办学校特在关帝庙为李丁陇树了“李丁陇兴教碑”,以示纪念。

李丁陇教授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同情劳苦大众,为人民做了不可胜记的好事,故各家报刊、杂志均称赞李丁陇是一个非凡的人,是一个很难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奇才、狂杰。在中国的《名人传记》登载的文章上,对李丁陇的记载就有二万多字。介绍李丁陇的一生,评价李丁陇的为人,告知世人李丁陇是“奇人、怪人、野人。”

究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是认为李丁陇是“奇人、怪人、野人。”呢?

1937年,李丁陇为了重视、保护和发扬敦煌艺术,奋不顾身、带领一行十三人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地前往天寒地冻的不毛之地--敦煌,求取艺术精华。到达目的地时,结果只有李丁陇孤身一人,其他十一人不是未能忍受路途疾苦,就是意志不坚,也有在途中不幸被捕者。李丁陇只
身一人在当地人刘方的陪同下,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创造性、奇迹般地临摹了一幅高二米,宽十五米的《极乐世界图》。当时著名人士纷纷题词,冯玉祥将军题词道:“人民心声”,于佑任题“极乐世界”,郭沫若题“祖国赞歌”,李烈钧题“笔底春秋”。

1938年,李丁陇创作《成吉思汗远征图》,该图的创作是为了抗战,为了救国。全画高三米,宽三十五米。1939年该图由英国议员,世界工会考察团团长胡特带往世界各地广为宣传,这期间,分别在欧洲、亚洲的各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宣传抗日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当时,各国华侨纷纷来信来函赞扬李丁陇的爱国之心和李丁陇在艺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39年,李丁陇为了鼓舞抗战将士,亲往前线写生。在河北县境内绘作了《八路军盘连长战绩图》和《苏联飞机袭击日本骑兵图》。当时,抗战前线缺少医药,当时已经到达西安的李丁陇立刻联合当地开明绅士景梅九和李况松等人,举办“为河防将士募药画展”,其全部画展的收入用于购买药品,送往前方,为抗战,李丁陇教授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1940年,国民党在河南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人民遭受灭顶之灾,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惨事。鉴于黄河决口,终于完成了四十米长的《黄泛写生图》。此图在西安展出后,反应强烈,并深得爱国人士的同情。为此,冯玉祥题诗曰:“倭奴犯河南,日本鬼子害了咱,同胞们齐奋起,与我人民报仇寇。”郭沫若题诗曰:“日本人侵华可杀,为虎作伥更可杀。”等,这在当时各界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来,当《黄泛写生图》在重庆展出时,当时的国民党行政院水利部部长傅作认为此图很有价值,但是却要求立即收回水利部保存(实为不让展出),李丁陇得到消息,即刻连夜携图返回西安,为此,国民党政府又特派中央委员张继找到李丁陇与其谈话,希望《黄泛图》不要再继续展出,行政院许诺拿出十万元来救济黄泛区灾民,就此罢休。

1944年,黄河堵口,难民还乡,李丁陇又到黄泛区写生,画出《黄泛区难民还乡图》,在河南扶沟县遇到正在泛区访问视察的联合国救济总暑克利夫兰和中国救济总暑霍宝树,他们认为李丁陇画的此黄泛图正是他们工作所需要的,当时,李丁陇便无条件地将此图赠送给他们有利以为救灾。

1946年,李丁陇与著名画家刘海粟合作《松鹰图》中堂二幅,马公愚书法家为他们题字以示赞贺。

1948年,由于倔强的李丁陇拒绝出国,被国民党通缉,李丁陇只身逃往江南再画《二万五千里长征图》,一路受尽磨难。一日,李丁陇到了江西省吉水县罗家儒山区迷失方向,便在荒山野岭的大树上过夜,坚持正义、不屈不饶、精神可嘉。

1950年,李丁陇终于出版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图》画册,这在全国乃是最先第一。

1950年,李丁陇创作《开国大典》,画长四十米。郭沫若为此题诗曰:“歧连山下马如龙,对此泱泱大国风,民族健儿显身手,果然如弟复如兄。”胡厥文题诗:“溯风凛冽天初明,群骥奔腾万里情丹,垂动向舞鸣,壮心天赋予,千古此长征。”黄炎培题:“”沈均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题:“写法生动伟大精神,细展读一过,如亲临其境,不胜赞佩。”徐悲鸿题:“少数民族各显奇姿,洋洋大观。”颜文粱(时任苏联美专校长)题:“李丁陇先生此幅仿佛似天然较之韩轩,宋之赵子昂改进多矣。”

1950年,李丁陇与徐悲鸿合作《竹梅图》,并由李宝森、田恒、叶尚志题词祝贺。

1954年,李丁陇为响应党“白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绘作《双百图》,全图长40米,由胡厥文题诗,后送赠苏联元帅伏洛希罗夫收藏。

1977年,李丁陇终于修补与完成“上海八法草堂”全部壁画并作成由胡厥文题字的《八法草堂大纲》。

1983年,李丁陇重绘长达八十三米的《双百图》,并由汪道涵(曾任上海市长)题名,苏步青(曾任复旦大学校长)题诗以示祝贺。

1985年,李丁陇在80岁高龄之际,再次亲赴昔日黄泛区绘作《黄泛区今昔写生图》,同年,为响应党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号召,他又绘就《白骏图》。

1986年,日本TBS电视台颁奖给李丁陇《世界之最金手奖NO.1》奖座,当拿到如此大世界之最大奖时,李丁陇既激动又谦虚题:“世界之最何敢当,艺海波涛万里长,学无止境春长在,不务朝霞与夕阳。”

1987年,李丁陇绘作《百乐图》共计一百幅。

1989年,李丁陇应邀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讲学,并拟订构思迄今为止世界最长2000米画卷《和平世界图》,此图是为联合国而作。

1998年,南半个中国遭受特大洪水,94岁的李丁陇心系受难黎民百姓,为百万军民奋起抗洪救灾而感动,硬是挣扎着在病榻上创作了30米长卷《战洪图》。

1999年,李丁陇由于年老、辛苦多磨,不幸默默离开人世,但是,他为联合国所作的2000米长《世界和平图》却遗憾地没有在他有生之年完整展出。

世界最长、最完整2000米长《世界和平图》不仅是迄今我们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世界联合国的骄傲。
abbr_cc6137bb7b1628e6ede5668dea3e34b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图,落款为壬申三月李丁庞三十四岁画。这应该极为稀少的李丁龙画于莫高窟的原作。王忠民摄于李丁陇先生画室。
abbr_3180ea965bc36ef458193f3305e2d57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3.菩萨图局部,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3.菩萨图局部,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4.李丁陇临摹敦煌壁画极乐世界图初稿。.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5..李丁陇临摹的敦煌壁画。.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6.李丁陇临摹的敦煌壁画。.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7.李丁陇临摹的敦煌壁画(1938年临摹于217窟)。.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3: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8.李丁陇临摹的敦煌壁画(临摹于148窟)。.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3 07:39 , Processed in 0.29075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