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魏春雷

王铁军书法展(2011.1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131727816615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3172782114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317278221269.jpg
13172782231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书法,他心怀疑虑……
——王铁军的书法观及其创作略谈

文/韩少玄

题记:
我负丹青!——吴冠中


很难相信,一部书法理论史、批评史,竟是从对书法艺术本身的否定开始的。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哪篇书法理论文献,在时间上先于赵壹的《非草书》。

当然很尴尬。

如果有足够的敏感和洞察力,应该不难发现,赵壹的非难,对书法艺术本身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么,假若从这里展开研究的话,或许可以得到很多不同与以往以及当下流行的理论观点。尽管,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

相对于书法史上对书法艺术做出种种论述的其他理论家、批评家,赵壹以及他的理论,无疑都是处于非主流状态的。庆幸的是,强大的主流势力并没有取缔非主流,而非主流也没有在主流面前自暴自弃。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书法艺术的健康。

而,赵壹并不孤独——

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发现赵壹从事或者擅长书创作的相关资料。所以赵壹非难书法的态度和立场,还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完全可以将赵壹的非难理解为误解、甚至是不解。但同样的态度,却不应该从王铁军身上表现出来。理由是,首先王铁军是有能力很从容、很自信的从事书法创作的那种人,而且他也可以在自己的笔墨操作中很地道的契悟传统精神,在他身上,具有着从事书法创作必备的一切质素。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书法创作者都会同时拥有这一切;其次,王铁军到目前为止所拥有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书法艺术直接或者间接的赐予,他的背叛,似乎多少有些不近情理。

不过,这是事实。

我这里没有猜测,也绝不是不找边际的臆测。

因为我不止一次的听他反复的说过——若有来生,誓绝笔砚!

此外还有一句更决绝、更有杀伤力的——五百年内,一切艺术都将不复存在!

很长时间以来,对王铁军的这两句话,我既不认同,也很难表示理解。从事书画批评文字写作以来,接触过为数不少的书画创作者,从他们那里我所听到的,无非是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他们对于书画艺术真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求索。在王铁军这里,却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情形,似乎这辈子从事书法创作对他来说是极不情愿的一件事情,而且,他对书法以及一切艺术的未来都怀有极其悲观的情绪。如果,仅仅是无所谓的牢骚,倒也罢了,但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没有那么简单。他会有他的理由。理由是什么呢?这于我而言,确乎是不小的挑战,如果我能证明他的所说全然正确,那就意味着我要放弃自己的观点而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相反,我就要说服他放弃或者改变他的观点。事实上,两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需要做的工作是前者。

王铁军只提出了他的观点,而我,应该进行的是论述。

熊秉明先生曾经不无骄傲的宣称,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无独有偶,大约是宗白华先生也说过类似的一些话,大意是,不理解书法艺术,就很难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着怎样非同一般的位置,而他们的观点,也是普遍被绝大多数书法艺术创作者、研究者、爱好者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众多的后继崇拜者所接受的。由此而来,书法艺术也就理所当然的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制高点,似乎也没有多少人表示怀疑。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孙过庭在《书谱》就有过“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杨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的论述,与宗白华、熊秉明以及大多数书法创作者研究者的观点迥异。那么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应该倾向于认同哪一方?无疑,王铁军选择的是后者。

并不是刻意的贬低书法艺术,也并不是想全部的抹杀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只是,客观的讲,书法艺术无论如何是不能够超越它自身的界限的。换句话说,面对很多领域(也包括文化、艺术领域)的很多问题,书法艺术的确是无能为力的。可以礼赞书法,但是也不能无限制的神话书法;可以陶醉、悠游于书法,但也不能只知其长而讳言其短。事实上,缺乏逻辑思辩能力且又惯于因循的中国文人是很少愿意思索类似问题的。王铁军对于书法艺术的不满意,也恰恰是从开始的。

王铁军认识到,一般来讲,我们往往习惯把整个文化划分为器物、制度、思想(或者说意识)三个层次,衡量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存在的价值,也就应该在相应的层面上作出判断。毋庸置疑,在器物制作和社会制度层面上,书法艺术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尽管书法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保留了一些书写的实用的价值。但,书法艺术的价值主要是在文化的思想、意识层面体现出来的。

遗憾的是,书法艺术在这一层面的作为也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艺术依附于文化而存在,但此种依附也绝不应该是消极的依赖,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应该有能力对它所存身其中的文化形态有所促进、甚至是影响到文化形态向着更加健康更加合理的方向变革与演化。但事实上,书法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关系却一直保持了单纯的主与次的从属关系,并没有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之于所依附文化形态所具有的能动性。英国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说,什么都可以失去,只要还有一个莎士比亚就够了。确实,莎士比亚(思想意识层面)之于他们的文化,具有着决定性的、永恒性的影响和价值。但是,有哪一个书法家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有足可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作用和价值吗?很难说。作为书圣的王羲之,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塑造了魏晋文化,但之后呢?那些后来的亚圣、亚亚圣显然是底气不足的;再者,文化在意识层面上或者说作为文化意识载体的艺术,应该发挥它什么样的功用,才算是合格的呢?我想,一种优秀的文化、艺术,带给(或者说教导、感染等等)世人的应该是健康饱满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坚韧的生存意志。但以此为标准来考察书法艺术,结果同样不能够令人满意。众所周知,秦汉以及之前的中国文化,无疑充满着阳光般的灿烂与激情,也具有着磐石一样的坚实质感。但魏晋之后尤其是宋元之后,却日渐走向靡弱,夸父式的英雄主义不再、孔孟式的悲悯情怀不再、屈原式的侠义风骨不再,去而代之的,是陶渊明那样退归桃花源的消极隐逸,更甚者,则是对名利不择手段的贪图与获取、以及毫无崇高追求的纵情酒色、醉生梦死。这样的一种文化形态,带给人的,恐怕也只会有情感的虚伪、思想的浅薄、意志的萎缩。事实也证明,深受庄禅思想影响的后期中国文化,尽管也有过骄人的曾经,却早已不可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和秦汉的正大风骨相提并论。文化尚且如此,以此为基础的文人书法艺术,自然也不会例外。况且前面也已经说到了,书法艺术只满足于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没有意识到,一种更加理想的文化完全有可能通过它的反作用而诞生。

如是而言,王铁军的不无消极的书法观也就不难理解了。

吴冠中先生不也说过,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相信王铁军对吴冠中的话是深为赞同的。

当然,王铁军对书法艺术的不满还不仅仅这些。

很显然,作为书法创作者的王铁军,在他的文化理想于当下书法艺术的现状之间,存在着不太容易跨越的鸿沟。也可以看出,王铁军的文化理想,是从当下中国的现实需求和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的迫切需求做出选择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缩小与西方现代国家的差距,也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也应经有少数具有洞察力的思想家指出,我们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现化化进程,从一开始就仅仅是从器物的、物质的层面展开的,可以说,在科技的物质的层面,中国已经完全有资格同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争锋。但是,西方的现代精神文明,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融入我们的思维意识。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想全盘的接受源于西方的现代文明,但对于其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却并没有拒绝的理由。事实证明,西方现代物质文明的一切成果,是建立在崇尚逻辑理性、崇尚科学探索精神、崇尚人格独立精神等等文化基础上的,但这些却恰恰是我们所一直缺失的。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很主动地去接受着一切,而致使我们对现代文化精神产生抵触情绪的,或许正是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顽固的质素。从这一层面来看,书法艺术在当下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价值是值得商榷的。或者,至少它不再会以主流文化的姿态发生影响,积极的抑或消极的;另一方面,毋庸讳言,西方现代文明在缔造了它的辉煌之后,也逐渐暴露出了它的先天性缺陷,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不无毁灭性的种种危机,如环境恶化、大气变暖、资源枯竭等等。在此语境中,想必我们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发展观,在既要承续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又要避免现代性恶果的基础上建设我们自己的现代文明,虽如汤因比所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但毕竟还没有现实的验证。有学者预言,人类即将(或说正在)进入“人类纪”、“绿色文明”,并预言中国文化、艺术将在其中大显身手,但到目前为止,事实表明,就书法艺术而言却没有太多值得欣喜的成果。相反,诸多的不如人意却比比皆是。比如,令人遗憾的是,书法艺术不仅没有大无畏的面对现实生活众所发生的一切,而是一味退回到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中,很难想象,当一种艺术不再具有介入它所存身时代世人的现实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后,究竟还有多少存在价值。的确,不客气的说,当下的书法创作除了能够给他的创作者带来可观的物质利益外,还剩下什么。更可悲的是,被作为了商品的书法艺术,是在怎样龌龊的手段下去实现、赚取经济价值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王铁军宁可推重不为文人雅士所齿的影视、评书以及郭德纲能说些实话的相声,也不放弃对书法艺术的微词。

事实往往不能够如人所愿。在这里,我也不再打算同王铁军有任何的商榷。当然是不必要的。似乎,我已经没有必要固执己见,也不必对王铁军之于书法艺术的种种不满表示忧虑。因为他是对的。

有论者道,书法艺术是一门带着脚镣跳舞的艺术。

可以想象,在经过种种的思虑后,他的创作,无疑在固有的脚镣上,又加重了一层——而这加重的一层,比起固有的限制,是致命的——既然看中了书法艺术致命所在,背离或者放弃应该是最轻松的选择,如果是相反,切肤之痛大约是在所难免的。

来看王铁军的创作。

我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他的创作观,一是他对的美的追求。

技,进乎道。这大概是一切书法创作者共同的追求的终极所在。当然这也是王铁军所深信不疑、身体力行的创作观。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创作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者没有能力臻至书写技法的极境、或者片面的追求书法艺术的“道性”放弃了对书写技法的锻炼。如果是前者,那自然是天赋所致,非人力所能及者,是没有办法的;而如果是后者,却是创作者不可饶恕的失误。熟悉书法史的人应该都清楚,恰恰是由于后一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宋元书法相对于汉唐的黯然。宋元以来的文人创作者,无不刻意追求草草逸笔,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创作者一己情感的流露。但从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这样一种创作观,造成了这一段历史时期书法创作在书写技法层面的粗糙荒疏,恰如苏东坡所言“貌妍容有鬓,壁美何妨椭”。文人书法家的这种创作观,平心而论,是不太可靠的,他们没有意识到,书写的技法以及艺术的创作技法本身就是一种美。一件堪称伟大的艺术作品,必然会有崇高深邃的精神美同时也会有精美绝伦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质之整个艺术史,可知此言不谬,而如果缺乏了后者,难免会让我们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感叹。那么如果说当下书法艺术创作还有些建树的话,无疑正是建立在对文人书法创作观的否定上面的。王铁军正是其中之一。王铁军自然不会放弃创作中对精神情感层面的追求,但他清楚,如果这一切不是建立在精熟的书写技法上面,所谓的气韵、所谓境界、所谓格调,是不存在的。即便有,恐怕也只会是创作者一己的臆想。他相信创作水平是创作者在大量的书写练习中淬炼出来的,他对所学习的碑帖无不做形神毕肖的刻意摹写,察其迹、思其理、致其熟,虽然没有赵孟頫日数万字的精熟,却也做到了信笔所至、游刃有余,至少他可以在不经意的书写中得到一件具备一定技法高度和难度的作品。有过创作经验的人不难想见,这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除却大量的书写训练,还要有相应科学的方法以及形式表现的先天素质。

文人本是多事人。由于文人的存在,也由于他们的某些言论,一方面使书法艺术脱离开原有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这是他们的贡献所在。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某一方面的偏好,也在有意无意间将书法引入到本不应有的窘境,如,文人习惯把自己的创作化作“雅”的艺术、而将之外的艺术化作粗俗的一类,其实,何谓 “雅”何谓 “俗”,并无一定之规。所谓雅俗之别,说到底也不过是文人雅士们的自矜心态的必然流露。想必高雅的文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当他们把书法艺术高雅化之后,无异于将悠游林间的鸟雀关进狭小的金丝笼,剥夺了它本应有的自由,也剥夺了它们生存必须的新鲜的空气、晶莹的雨露以及翱翔的乐趣。宋元以来的书法艺术,恰恰就如金丝笼中的鸟雀,而汉唐书法尽管没有脱离它的实用性,却也同样有着宋元之后书法不可比拟的风骨与气度。王铁军对所谓的雅俗之别是不以为然的,他更加注重的是超越了雅俗的之上的创作者的真实,前贤常谓“书如其人”,只要在书写中将创作者本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追求通过一定的书写技法表现出来,何论雅俗?大概这也更加接近于书法乃至一切艺术的本质。进而言之,王铁军所追求的美,是雅俗共赏的。为什么要刻意的区分什么雅与俗呢,如果,一种艺术、一件艺术作品能同时让更多人有共鸣,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的。俗语中有句话叫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信,在这人所共求的美中,必定也有着共同的、本质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定性(当然,也会是在某一历史、地域范围之内),以我的理解,这些共同的质素应该就是和谐、详静、简洁,而这,也正是王铁军对书法之美的追求。应该知道,美,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同构的状态,人不可能一直生存在激烈、躁动、疯狂中,反应在艺术创作中,梵高和徐渭式的艺术创作,注定只是在特定时空中的特定心理需求,并非常态,常态的,恰恰是那些能够愉悦人的耳目艺术创作,尽管它们有可能被斥之为俗。其实,它们并不俗。即便是俗,相信王铁军也会一意孤行的去追求。那么,这样的艺术,就注定不能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心智吗?大概王铁军不会相信。当然,我也不会相信。

在这里,我没有过多的介绍或者说描述王铁军关于书法学习、创作的具体细节。我想也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东西可以直接通过他的作品品读。

我想做到的,只是那些作品本身不能直接体现的。比如,在面对书法艺术的时候,他为什么心怀疑虑……

2011.09.13于京西

[ 本帖最后由 魏春雷 于 2011-10-8 10:59 编辑 ]
1110041004faaf70cd3b8bd8de.jpg
1110041005946ba23dd9b47f2d.jpg
111004100582d959ba69621940.jpg
11100410046f26d181668a5e4e.jpg
1110041005383c2e60033d7d8b.jpg
发表于 2011-10-1 18: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1 20: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2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几位关注 节日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01009363b4ed1e48818b098.jpg
11101009361aa047fe7258b3b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1110100936c0f72de4759dd0fb.jpg
1110100937ae49e76a8e9f1b7f.jpg
1110091533e6508093584e03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101009405ecdf01edf4e9179.jpg
11100915365ed0356e7005733a.jpg
111009153451ee59ecf2137001.jpg
1110091535954d19526469e59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8 09:47 , Processed in 1.617769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