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3|回复: 4

书画大佬们的集体文化裸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书画大佬们的集体文化裸奔

  这几天,网络上一条关于书画名家题词错字连篇的微博引起博友广泛转发和评论。网友“双牛居朱胜勇”这条微博将数位书画界大佬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几张题词图片拼接在一起,并“三请”他们加强文化修养。

  从图片上显示的题词者姓名和职务看,这些题词者有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程大利,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等。

  笔者在微博上看到,“大佬们”的题词虽寥寥数语,但错漏百出:或写错别字,或繁简混用,或擅自生造,或草法错误。于是,笔者又想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在一幅隶书《陋室铭》作品后落款云“唐诗一首”;中国书法家协会党总支书记、理事、展览部主任吴震启在其微博上所发隶书作品《自作诗》中,把“块垒”写成了“快垒”。

  有两名书法家则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两首名诗的作者分别安上了李白和李清照的名字,也是真敢分配。其实,上述书画大佬们的糗事,正衬托出当今中国书画界的“语文资质”。

  如果说这些只是书画家创作过程的个体犯错行为,下面的事例、现象则说明中国书画界已呈现出集体文化“裸奔”的态势。

  在2009年举办的首届上海“宝钢杯”书画展上,近千幅参赛书画作品中充斥着错别字,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见怪而不怪。2011 年,中国美院书法系本科生专业考试古汉语试题如下:“唐陆柬之《文赋》节选:"余每观材士之作……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请将上述文字句逗并翻译成白话文。”稍有古代文化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文赋》为晋代大文豪陆机名篇,唐代陆柬之只是留下了他抄写《文赋》的书法名迹而已。如此张冠李戴的试题,居然在堂堂中国书画最高学府过关斩将、一路绿灯,而直接送到考生手上。

  近年来,参加美术、书法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本说明我国书画事业的发展,却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一个可怕的现象“我孩子学习不好,让他学字画去”。据说这种现象在中学相当普遍,考美术、书法公然成了考本科大学的捷径。

  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眼下活跃在我国艺术舞台上的书画家们, 因其成长阶段学业的荒疏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由于其在书画界的资历及笔墨功夫,加上善于包装,由此成为书画界领军人物;二是目前社会书画鉴赏水平有限,跟风严重,一些内涵苍白的书画作品由于炒作而价格高企。受功利思想影响,大批书画作者普遍只重技法训练,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书画技巧的练习上,把书画当成了一种“技术活”,而忽略了自我个性的完善和文化底蕴的沉积。这些大佬们是榜样:搞书画的人不需要有过硬的文化基本功,孩子和家长们受到了严重的误导。书画圈子里陈陈相因,已经积重难返。

  笔者研究历代书画大师后发现,一个有大建树的书画家离不开识、胆、才、力四大秘笈。力(即技术、技法)源于后天的勤奋练习,才源于先天的禀赋及对文学的颖悟,胆源于对史学的整体关照,识则源于对哲学的认识高度。四大秘笈中,力最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识又是最高尚的品格。书画界为什么有很多人穷其一生钻研书画却终成字匠、画匠,原因就是他们只有“力”泥古,而无“才”化古,无“胆”创新,无“识”致远。

  学习书画者对文学不懂,往小里说会闹出苏东坡诗作者为李白、李商隐诗作者为李清照这样的低级错误,往大里说难知线条质量、艺术格调为何物,直至以燥气为大气、认低俗作高雅;对史学不通,对书画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处于哪个角落、对自己的水平在书画历史长河中位于哪个坐标自然难以有一个整体关照,自然会坐井观天,拿妄语当豪言,自诩某某再世、某某后人,直至自封大师;对哲学无知,自然会找不到书画艺术的时代发展方向,因而只能随波逐流,拿怪异当高标,视流俗为航向。

  因此,笔者以为,学习绘画、书法,“力”一定要靠“识”来统领,即技法问题须在美学思想的框架下去寻求解决,然后再辅之以“才”、“胆”,丰之以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创作出直逼灵府的作品。功夫在诗外,书为心画,画乃心印,写字、画画最终是写自己、画自己,画(写)到最后是画(写)修养,写胸中丘壑,泼纸上云山。吴昌硕、齐白石、启功、林散之等人的作品百看不厌,原因就是这些艺术大师不但人品很高,文化学养皆堪称一代宗师。

  鲁迅先生在塑造孔乙己形象时,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他同时告诫幼小的鲁迅,“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可用。上述书画大佬在书画界身居要津,可谓书画“掌柜”,拥有粉丝无数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在书画创作上的一举一动,无不会为粉丝们提供着有样学样的范本。看到他们的上述作为,联想起目前中国书画界的集体“没文化”现象,笔者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古训,禁不住要在这里学学孔乙己的迂腐,提醒他们,该补补文化这一课啦。(来源: 深圳商报 苏海强)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家请恶补文化课

书画家请恶补文化课

  近年来,各级各类的书画展览和赛事日益成为艺坛的焦点和社会民众关注书画界动态的主要方式,在这些场合和平台,我们常常会发现,不仅那些能够让人产生美感和愉悦的欣赏体验的作品越来越少,而且很多所谓专业的画家越来越难以写出像样的书法,而很多所谓专业的书法家也常常写不准字了。这些并非偶然现象,就连在业内一些领军人物身上,也常见这类无奈、纰漏和洋相。

  近期某微博用户发表数张美术界著名人士的题词图片,并一一圈出他们“大作”中的错字、简繁体混用和违反基本用笔结构规则的部分;更有甚者,某著名书法家将装裱好的写有“影後”二字的大幅“书法作品”在公开播映的节目中现场送给影星归亚蕾,不得不说,这位“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几乎毫无文字的常识,他竟全然不知前后之“後”与皇后之“后”二字的字源不同。关注传统艺术发展的读者和网友们不禁发问:“名家”们的专业素养到哪里去了?

  很明显,当下一些看似十分活跃的“专业”书画家正是在越来越专业的分工下变得越来越外行。二十世纪以来,文艺与学术传统在中国社会经历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发生了重要的转型,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艺术也被纳入到学院的现代学科体系中来,不幸的是,由于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等自然、社会科学的学科理念与研究方法一统天下,人文、艺术学科受到池鱼之殃,也逐渐走上了细碎的学科分化之路,以致不仅出现了画家不能书、书家不善吟的普遍现象,更造就了一大批诸如精研晋人王羲之书法而不知清代山水“四王”为何人、能刻几方像样的印章却始终提不起写字画画的毛笔等一类“当代艺术家”和“当代学者”。对比那些从未以此为“专业”的有着博泛而全面修养的前辈学人,我们的专业书画“家”们不该汗颜吗?至此,有人大声呼吁那些画家,“耻辱至极啊,是该恶补一下您的文化课了!”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近百年来西方艺术形式与技巧的传入对传统艺术理念和结构造成的巨大冲击。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拥趸,常常从科学和实证的角度对中西艺术之别进行价值判断,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传统鞭挞得体无完肤,意欲借西方写实肖形的画风来改造中国艺术,实际上也是在对传统艺术的整体性进行解构。长久以来,中国的文学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品评方式和鉴赏标准,并将艺术与道德、心灵、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的欣赏创作遂与文学的欣赏创作一道成为传统的中国人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才能、健全自我人格的重要方式。晚清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商业性转型,书画市场逐渐成熟,出现了大批专业的书画篆刻家,他们的艺术修养仍然十分全面,如“海派”领袖吴昌硕,其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都有极深的造诣,浙人潘天寿更站在实践的高度说出了“画家不必三绝,而须四全(诗、书、画、印)”的名言,这是由于这些艺术家们能在西潮涌动之时立住根本、坚守内心。然而,这种可贵的传统却在新时期新一轮的西化运动中丧失了:建国后的高校院系、专业调整和曾经的一些政治运动,以及新时期全球化与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对中国思想界与社会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对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思想土壤和社会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最终将当代中国艺术放置在一个非中非西、无古无今、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其实,艺术与人文学科的重点和根本都是要使人养成“通人”,甚至某些社会科学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与倾向。龚鹏程教授认为:“通人不是什么都懂,天底下没这种人,更没这种需要。通人只是通达博雅,故在知识与心态上可以通贯地去掌握事理。为通博之学者,略沉潜,即能致广大而极精微,成为通人”;“不幸近百年来之学风,趋新骛外,国学颇遭鄙弃;为学又贵专业,而不知天地之大美、学术之全体大用。以致一种宽易博大的治学之道,反而甚为寂寥。”对于艺术与人文学科的认识,我们大可不必采用与自然科学同一的思维和观念,应当勇于、善于跳脱出现代学科精细划分的界栏,才有可能对细碎与空疏兼具、学科越发专业化而人却越发外行的学风与艺坛现状实现突破、做出改变。(来源:深圳商报 谷 卿)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清海院长给台港影后归亚蕾题词,影后之“后”不能写成“後”。资料图片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家要珍视自己的题字

书画家要珍视自己的题字

  时下的相声、小品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市场,我这下算是明白了,这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足够精彩、足够有趣、足供我们娱乐解闷之故了;除非发出强力之幽默与噱头,你的相声、小品兴许会让人莞尔那么一下。

  生活中时时有笑料。这回我所笑之人,是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所笑之事,是赵院长给中国台湾影后归亚蕾赠字,所赠之字竟是“影後”二字,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虽然“文化单位没文化”的搞笑事已经数见不鲜,虽然跟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所玩噱头比起来,中国书画研究院毕竟是“小巫”,但小巫也是巫啊!在目前通行的简化字里,“先后”的“后”和“王后”、“皇后”的“后”都可以写作“后”;但是在繁体字里,它们原来是两个字,“先后”之“后”为“後”,“皇后”之“后”为“后”。也就是说,在繁体字里,原本是有这个“后”字的,只不过他没有表示方位的意思。“后”的原初意相当于后来的“帝王”,比如远古传说里的“后羿”,并不是姓“后”名“羿”,“后”表示的身份“帝王”,“羿”是名字。“后”后来表示帝王的正妻,也是后起意。建国后汉字简化,“後”与“后”二字合一,统一为“后”,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后”都可以写成繁体“後”,“影后”写成“影後”,何止是笑话,简直是荒唐。

  我还是担心冤枉人,网上搜得图片,只见赵青海院长在老大的一张条幅上大书“影後”二字,左下方还有他清晰的题款。归亚蕾生活在盛行繁体字的台湾岛,她当然能感知艺术家把“影后”写成“影後”的荒唐。在网上疯传的那幅照片上,接受字幅的归亚蕾能够笑意盈盈,是该为归亚蕾的含而不漏的气质叫好呢,还是该为大陆艺术家的有欠斟酌而汗颜?费思量。

  这一字之差,也许是件小事,但它却可以检验一个当代艺术家关于国学修养的深度、书法水平的厚度、传统文化的浓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专门家,难道除了珍视自己的画作,就不珍视自己的文字吗?文字实在不行,就不贸贸然赠人才好。(来源:深圳商报 丁 辉)
发表于 2012-2-16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不清繁简,干脆就写简化字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29 03:38 , Processed in 0.4097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