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76|回复: 11

仰望天中山——颜真卿最后的栖息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8 1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仰望天中山
              
                           文/偷闲居士
    这座山很小,小得任何版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踪影;这座山又很大,大得让唐以后的中国文化史都为之骄傲。这就是天中山。
    据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的天中山,占地只有540平方米,高3.6米。本是周文王时堆土垒石,上置土圭,测日影考分数以此为正的一个地理坐标。寂寞风雨,星转斗移,少有问津。当它沉寂了1500多年后,历史的脚步跨进了唐朝,一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让天中山高大起来。从此天中山的名字带着一种人文信息也就传递下来。
    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使当时的朝廷一片慌乱,束手无策。吃朝廷俸禄的文臣武将,表面慷慨激昂,壮怀激烈,内心却是怯敌畏缩寻求自保,朝廷无人可用。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朝廷派忠勇刚直、名重海内的四朝重臣颜真卿前去劝谕,这一去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注定要以悲剧收场。
    这出悲凉又悲壮悲剧的导演是时任当朝宰相的卢杞,一个出了名的嫉贤妒能,排斥异己之奸徒。历史有这样一段记载: 当李希烈威胁洛阳的消息传来,德宗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计于卢杞。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陈述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朝廷可以不废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颜真卿是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
  德宗以为然,觉得卢杞讲得很有道理。
  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卢杞这么做无异于是让年过古稀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送死。
  没错,卢杞就是要让他去送死。
  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卢杞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一个一个搞掉,好让自己永远待在宰相的位子上。
  很不幸,四朝元老颜真卿就是这么一个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而且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
  此人不除,卢杞寝食难安。
    所以卢杞一直在盼望着这一天,所以卢杞发自内心地感谢李希烈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
颜真卿,一个忠君爱国的刚烈老人,一个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险途。这一去给史官提供了重笔描绘的空间。
    当白发飘飘的古稀老人胸中藏着天真,带着对朝廷的赤诚,大义凛然,步履蹒跚的走进叛军的营地,去宣读皇帝的一纸废话,叛军那容得你说话,刀枪剑戟把这位老人围了个个水泄不通,那真的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任凭你豪气冲天,刚烈怒发的气势也化解不了这场干戈,颜真卿就再也没能走出这刀枪竖起的兵营来。其实李希烈也敬重他的威望,欲为己所用,把颜真卿羁押在蔡州古城,即今天的汝南县城。用尽各种办法,威逼利诱终不能使这位老人就范,被恼羞成怒的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在蔡州羁押期间,颜真卿饱含激情手书“天中山”楷书碑文,天中山碑不仅表明了颜真卿渴望平定中原、江山终归一统的愿望和忠贞报国的浩然正气,这位书法艺术大师、政治盲人,在别人设计好的圈套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划圆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因此使这座天下最小的山更加扬名,从此天中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一种精神标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中山因颜真卿而名列史册。
    今天当地政府为了弘扬历史文化,新扩建了占地500亩、集八卦文化、吉祥文化、水系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天中山生态文化园,供休闲游览,让今天记着历史。仰望天中山,颜真卿的和平愿望得到了永久的实现,颜真卿的人格魅力也因天中山升华到了极致,天中山也是历代文人精神的体现。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和平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再说天中山
                                     文/偷闲居士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天中山无疑传递了许多文化信息。单单的一个地理坐标,还不足以让历代文人来往于此仰望抒怀。天中山被测定为天下之中,一旦这里发生了历史事件,那么敏感的地理位置势必会使历史事件成为关注的焦点。历史就是那么巧合,注定要让天中山显赫于世。颜真卿点燃了天中山的历史明灯。
    颜真卿仅仅作为一个封建官僚,他手中的火把也许一闪即逝,问题是他的另一种身份恰恰让火把有足够的氧气助以燃烧——书法家,且是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这种身份自然地使颜真卿的封建官僚的形象高大起来,并且他这个封建官僚做得也相当的有气节,于是这两种身份结合在一起,历代文人就把他作为楷模树起了标杆。在此之前天中大地也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在历史的视野里很快就被淡远,因为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物给予天中山这个地理坐标以形象标注,把景观和文化进行对接。等待了1500多年后这个人物才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当颜真卿就义前手书天中山碑文的那一刻,天中山就开始了他的文化传承。
    从此天中大地所发生的一切,天中山都用史笔作了见证。在天中山的旧址小院内,颜真卿手书的“天中山”碑刻赫然屹立,院中还并立了韩愈和段文昌撰写的《平淮西碑》。说起《平淮西碑》又牵涉到一段文史官司。当年,吴元济窃取了淮西节度使的位置,但依然反叛朝廷,朝廷再也无法承受内患的困扰,在颜真卿遇难30年后,唐宪宗命宰相裴度为元帅、白马将军李愬为大将,率兵清剿吴元济。公元817年冬季的一天,李愬率精兵五千,雪夜趋奔,急行百余里,天中山南不远处有一鹅鸭池,“竹击鹅鸭,以乱军声”,奇袭蔡州(即被称为天中的汝南县城),活捉吴元济,平定了长达40多年的淮西之乱。这就是著名的李朔雪夜入蔡州的历史故事,也留下了鹅鸭池这一历史遗迹。李愬雪夜突袭蔡州的战役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当时对这次军事行动的功过记述,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要写一篇文章记功表过,亲历平淮西之战的大文豪韩愈是不二人选,韩愈以自己的文化观、历史观,写就《平淮西碑》。那一定是妙笔生花。不幸的是这篇文章引来了李愬等部将的不满,文中把雪夜突袭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淮西叛乱的功劳记在了平藩元帅——宰相裴度的身上,没提到李愬及其战绩。这就引起了李愬及其部将的强烈不满。李愬的妻子是唐安公主的女儿,她进入皇宫向宪宗诉说“平淮西碑”文与事实不符。李愬有一个部将叫石忠孝,愤怒之下,推倒了石碑。这事儿闹得大了,唐宪宗下令把石忠孝关进大牢予以惩戒。石忠孝乃一介武夫,认死理儿,不把生死放在心上,怒气难平,又用刑具打死了一名狱吏。这就是古人的豪气。事情闹到这个份上,皇帝不得不慎重地亲自审讯石忠孝,石忠孝说:“收降叛将,活捉吴元济,不是裴度元帅和诸将领事先预料到的。平淮西碑把功劳记在裴度身上,李将军虽然不说,假如再有像淮西那样的叛乱,谁还愿意为陛下效劳呢?”好在唐宪宗还不算太糊涂,他不想后院起火,就赦免了石忠孝。为了安抚参战的众将士,又命翰林院学士段文昌重写了平淮西碑文。这才平息了一场内部纷争。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了。
     历史延续到了宋代,蔡州知府陈向命人磨去段文昌的碑文,重新刻上韩愈写的碑文。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为了彰显韩愈的文采,便隐去了段文昌的真实。也许是不想叫韩愈的这篇美文尘封起来吧。再追溯到唐代,李商隐是不满意韩愈的文章被更换,他是同意韩愈的观点,作《韩碑》一诗发表对这一文案的看法,这首诗也隽刻在天中山碑廊,更增添了一种文化气息。历史是历史,文章是文章,陈向自有陈向的思想,反正唐朝已经远去,我的地盘我做主。段文昌的名气和文采都无法和韩愈比对,对同一事件的描述,文采具有更大的魅力。因此文化所张扬的历史有时候亦会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宋代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黄州途径蔡州的几天,一连赋下七首诗作,其中一首是观“平淮西碑”文后,所发的感慨“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古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历史是公平的,天中山是公正的,它不仅记述了平淮西之战的真实风云,也保存了一代代文豪的如椽诗文。后人为纪念唐军收复蔡州,还和平于天中,建起了“三公祠”,以纪念颜真卿、裴度、李愬三位历史人物。
    天中山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以后,它的文化内涵就更加丰富。有评论云:“无峰可揽一奇观,垒土成山青史传。小山不高地藏仙,真卿气惯山中天。”地标和文化已经对接,当年刘禹锡来到天中,参观了南海寺,拜谒了天中山后有感而发,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到了明朝,已更名为汝宁府的蔡州古城以“三公祠”、“漆雕氏祠”两个祠堂为基础,建起“笃志书院”,后改名“天中山书院”,与当时的汝宁府府学齐名,为大明王朝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天中山更加声名远播。查阅史料,明朝六部的尚书、寺卿大夫等一半以上来自汝南,万历年间,一朝进士有五十一位汝南人,故有“汝半朝”之称。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在原书院基础上扩大规模,形成占地面积约10余亩、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功能较为完善的国学馆,并沿用“天中山书院”之名。现在天中山脚下,仍遗留有天中山书院旧址,记述着它曾经的辉煌。清代府官金镇在《天中山》一诗中抒情:“孤屿当城北,登临见大荒。云阴连楚甸,山色入吴房。百战余残垒,千村祗夕阳。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日长。”
    天中山旧址的院落大门两边,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挥毫写下了“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的大字楹联,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这里面把两个关键性的历史人物周公旦和颜真卿都含纳了进去,周公旦奠定了天中山的基础,颜真卿成长了天中山的高大。历代文人丰富了天中山的营养。天中山是人文精神的坐标。

nEO_IMG_734f8d3570cf3bc76b768d5ad100baa1cc112ae4[1].jpg [localimg=740,529]1[/localimg

[ 本帖最后由 偷闲居士 于 2012-3-9 09:35 编辑 ]
nEO_IMG_861e9501b3de9c820a6fb9396c81800a18d843c8[1].jpg
nEO_IMG_c54ff7d69c82d15810881907800a19d8bd3e42c8[1].jpg
nEO_IMG_IMG_138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localimg=740,1110]1[/localimg]
IMG_13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14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13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137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13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14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1449.jpg
发表于 2012-2-28 12: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山雪莲 于 2012-2-28 12:44 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6 22:42 , Processed in 0.45905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