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62|回复: 7

南浔草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4 2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南浔草草



       我总是在暮色里接近江南。

       运河像一条绵软的带子,舒展在广袤的田野上。机帆船突突的声音划破层层烟雨,岁月里沉淀下的细沙被打捞起,风化成泥。循着水道,我走进南浔。

       与所有江南的水乡一般,一座高高的门坊将小镇一分为二,门的一边是古镇,另一边是繁华的商业街。古老和现代,隔着门相望,时光是一道恍惚的光影,在流水里穿梭。

       夜色弥漫,游人都已散了,木制的门次第关闭。昏暗的街巷,青石板泛着红灯笼的光。没有导游,我们闲散地漫步在陌生的巷道内,希望能找寻到一个饭馆,那个饭馆,该有斜挑的旗,该写着大大的“酒”。隐约听得些嘈杂的声音,却是一个菜市,隐在一个拱形门内,橘黄的灯光映照着摊贩忙碌的身影。门口尚有几个晚归的路人,拎着最后那几株青菜匆忙而过。擦着我的身子,有一缕风,随后,散落下一股生活的味道。忽然就亲切了起来:这不是一个封闭的古镇,这不是一个为了专供游人欣赏而摈弃了所有真实的古镇,仿佛一只华美的花瓶,没有灵魂。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存在于流水村落之间,存在于小桥人家之间。

       果真有酒家,在河的那头,挑着的那竿旗,不曾写着大大的“酒”,而是自家的名称。酒家并不大,临着水是长长的廊桥,桥内有木制栏杆,摆放着几张方桌,几把竹椅,十足的江南味道。由于已过了吃饭时间,食客不多,服务员的吴侬细语轻柔而闲定。

       白瓷的酒杯,青瓷的盘,醇醇的黄酒荡开来,未曾入口,却已醉倒在一片酒香里。浓酽的酒,运河打捞起的鱼虾,自家晾晒的干菜,我们举箸频频的身影倒映在平静的水光里。檐前高挂的红灯笼照红了彼此的脸。

       有摩托车从回廊疾驶而过,突兀的声音滑破宁静。现代科技的产物擦着古老的墙根匆匆而过,仿佛只一瞬间,随即,水依旧宁静如许,厚重的青石板却微微震颤。

       热情的老板细数着古镇的历史,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有一座高大的围墙,说是“四象”中的一象。“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这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如今,再大的财富都抵不住岁月的脚步,夜色给高墙镀上一层苍凉,繁华落进酒杯,成为后人茶余饭罢的谈资,或者,史书上轻轻划过的一个符号。仅此而已。

       到对岸,需走过一座窄桥。水乡多桥,桥边有竹编的生意人吆喝叫卖。精致的箩筐整齐地摆放在三轮车上,江南竹子的幽香渗进我的鼻孔。仔细翻转着这些箩筐,手工很地道,打磨光滑的枝条还泛着青色。我询问着箩筐的价格,憨厚的老农伸出9个手指来:“9块!”他的手粗糙而宽大,灯光下还能见着隐约的厚茧。可能想象他如何将那些竹子劈开,磨滑,如何将它们编织成筐。这样的箩筐,在浒山的花店是最常见的,大凡都会加上一层碎花的小布块,身价却是成倍增长。我没有还价,买下一只箩筐拎在手上,把钱放到他的手上。他似乎不好意思地朝我微笑:“谢谢你,小妹妹!”我微笑着向他招手道别,箩筐里装满了淳朴。

       夜,变深了。古镇的村民大抵还延续着传统的作息,长长的巷道,难得见行走的人。红灯笼悬挂着各家的门前,错落有致,朝着前方延伸。有三轮车从身后驶来,车夫热情地招揽着。古老而逼仄的巷道,朦胧的灯光,充满怀旧气息的三轮车,仿佛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定格在夜色里。同伴忽然童心大发,将三轮车夫请到了座位上,他则踩起了车子。我们咯咯的笑声在巷道上打着转,车子歪歪扭扭地驶向小巷的深处,叮当作响的铃声,三轮车油布的背影,两边的木板门窗,是夜色的水乡,恍如旧时的梦境。

       三轮车安静地停在两个屋子之间,一座石桥隐于其中——通津桥以柔美的弧度卧于水面,斑驳的是两旁房子的外壁,桥上一块块石板,被几代人踩得油光发亮。月光和灯光一起渗进了石板的缝隙,探出一株株葱绿的新芽。立在桥上,能望见商业街光怪陆离的灯光,能望见古镇宁静悠远的灯光。立在桥上,转身的注视,便是两个浑然不同的世界。立在桥上,还能望见洪济桥,古镇人谓之“新桥”,大概是相对于通津这座“老桥”而言。然而所谓的新桥,亦是斑斑驳驳,同样苍老。看来,新与老,只能存活在古镇人自己的视线里,用心去区分,辨认。

       沿河而行,可见一排规格整齐的老房子,说是百间楼。相传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奴婢仆从居家而建,初建成时为一百间左右。我无法想象这一百人同时入住的情形该是如何恢弘如何壮观,只是此时,除了屋旁汩汩的流水,再也寻不着那时气势,小姐楼空了,百间楼空了,所有的悲喜空了,所有的哀怨也空了。只有月光,只有流水,还在日复一日地流淌……

       返回的路上,遇着几个孩子被大人们领着,在小巷的深处。他们从我身边跑过,一直朝前,稚嫩的背影被灯光拉得很长很长,越行越远。我缓缓回头,张望通津桥,张望百间楼,忽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早已白发苍苍……
发表于 2008-4-25 01: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江南水乡写的这么悠悠淡淡.真是好文彩
发表于 2008-4-25 08: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4-25 09: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朴,恬淡,悠长。写的好。
发表于 2008-4-25 09: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变深了。古镇的村民大抵还延续着传统的作息,长长的巷道,难得见行走的人。红灯笼悬挂着各家的门前,错落有致,朝着前方延伸。有三轮车从身后驶来,车夫热情地招揽着。古老而逼仄的巷道,朦胧的灯光,充满怀旧气息的三轮车,仿佛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定格在夜色里。同伴忽然童心大发,将三轮车夫请到了座位上,他则踩起了车子。我们咯咯的笑声在巷道上打着转,车子歪歪扭扭地驶向小巷的深处,叮当作响的铃声,三轮车油布的背影,两边的木板门窗,是夜色的水乡,恍如旧时的梦境。
发表于 2008-4-25 1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好,江南真好!我知道了江南有这样一个地方,是因为读了越女的文章
发表于 2008-4-25 14: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的时候,往往只需一个句子,就能寻到自己的同类——


          “自己的影子早已白发苍苍……” u=2931582170,2537528276&gp=31.jpg
发表于 2009-2-17 00: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6 03:33 , Processed in 0.49766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