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5|回复: 3

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昨日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19: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昨日开幕

  2012年4月26日,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政协书画室、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全面展示冯远自上世纪80年代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以来30余年的美术创作历程。这也是冯远从艺40年来首次个人作品展,他自称为“创作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他专为本次展览创作的巨幅作品《今生来世》也将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近200件,可分为“历史溯怀”、“技道萦怀”、“苍生情怀”、“传统追怀”四个部分,从多个侧面展示了冯远在中国画传承与发展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在中央圆厅“历史溯怀”部分主要展出其大型主题性创作;环厅“技道萦怀”部分,基本是其早年教学的习作和一批水墨探索作品;二号厅“苍生情怀”部分,主要有藏族人物、都市人物、民工生存状态等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三号厅“传统追怀”部分,则以古典历史人文题材作品为主。此外,展览还将展出冯远的书法作品和早年创作的部分连环图画、插图和写生稿。而冯远新近创作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今生来世》、《逐日图》、《我们》、《世纪智者》、《屈赋辞意》、《逍遥游》等同时亮相,将为观众走进冯远的艺术世界、了解其创作历程发展变化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

  冯远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多舛而丰富。初中始自学绘画,曾是“北大荒”下乡知青,凭着爱好,耕读之余,从事绘画,从1974年开始入选过历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他是“文革”恢复高考后第一届(1978级)入读浙江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冯远先后从事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组织策划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众多大型创作活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艺术实践,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中,冯远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自觉担负起弘扬主旋律,反映老百姓喜闻乐见美术作品的重任,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精品力作。他和一般画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既要解决自身创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如笔墨与造型、传统与现代、结构的严谨与笔墨的写意等艺术本体问题,又要解决好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艺术创作本体的矛盾。关注生活,倾听百姓的心声,感知对象的心灵是其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

  多年的积淀与不倦的探求,使冯远的创作赢得了画坛广泛的赞誉。邵大箴认为,读冯远的画,有严谨而儒雅之感;水天中在《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一文中写到,“他的人物画,给当代读者展开了中国人文化和精神发展历史的图卷,他的人物画艺术是有关历史的艺术。而他所塑造的屈原、古典文人、近现代革命家到当代城乡青年,正是中国人的形象的历史。”评论家孙克深感冯远待人接物一贯的诚挚、朴素、谦和,难得的做人修养和智慧,与他在艺术上的精勤修为,相得益彰;郎绍君在读过冯远的画后认为,就风格而言,冯远可归入豪放派,其特点是雄强、凝重而沉郁。刘曦林的《造型的人学》、王镛的《天付劲毫》、张晓凌的《艺术与使命》、徐恩存的《水墨气象与诗情重铸》等文章也都从各个角度对冯远其人其作做了深层次的解读。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于4月28日上午9点在中国美术馆7层举办研讨会,并期待画界朋友参加。正式展览时间为4月27日至5月6日。

  简历

  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执教,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教授,1999年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2001年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4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其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秦隶筑城图》、《星火》、《历史》、《屈赋辞意》、《世纪智者》、《圣山远眺》、《逐日图》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水墨人物画教程》等。出版有作品集、论文集、教材多种。40年来,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各个重大美术展览,获金、银、铜和优秀奖项达20余次,作品被多个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另有大量作品赴欧美、日韩等国和地区参展,并赴多国讲学、考察访问,在法、日、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来源: 新浪收藏 )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原秋色图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与子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9: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郎绍君:人是作品的第一要义

郎绍君:人是作品的第一要义
  
-----读冯远的画

  认识冯远,还在20年前;我最先看到的不是他的画作,而是他研究中国画的文章,所以我们碰到一起,总有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冯远有出色的管理才能,相继担任浙江美院教务长、副院长,20世纪90年代末调到北京,又先后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在我的印象中,他精力旺盛、思维缜密、善于倾听意见、敏于接受新事物,能迅速适应时代变化,总有能力做好不断变换的新工作。他每天都有繁重的行政事务,却从未间断过作画著文,没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如他自己说的,“供职之余”的劳作,“每废寝食,迷不知返”。

  在1978年入浙江美术学院读研之前,冯远是黑龙江的上海知青,主要靠自学习画。黑龙江的那段艰苦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变得坚韧,也催生了他的早熟。他后来在工作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奋斗精神和关注社会人生的艺术选择,都与这段经历有内在的联系。在浙美的学习和工作,他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教育训练和传统艺术濡染,十分重视造型和笔墨能力;与此同时,他也接受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激发了个性追求和探索意识。两个方面相互促进与制约,构成了冯远艺术追求的“路线图”。

  在80年代前期,他的创作带有回顾与反思历史的倾向,以悲壮的笔调表达英雄主义主题,画法与风格主要追随新浙派写意人物画。这从《秦隶筑城》(1980年)、《英雄交响曲系列》(1982)、《保卫黄河系列》(1984)和大量习作可以看得很清楚。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仍有像《百年历史》这类延续上述主题和风格的作品,但对变体、变形、象征、抽象的探索,成为这一时期的基本倾向。典型者如《逍遥游》《创世纪》《彼岸》《恶之花》(1985)、《文字系列》(1986-87)、《蓝色系列》(1987)、《戏剧脸谱系列》(1989)等。从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观念的变化,形式的实验,恣纵的想像,无所顾忌的画面结构,对传统规范的分离与挑战。他这一时期的文章,如《并非背叛的选择》,也强调中国画的变革,强调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实质重新思考”,以及对中国画“观念精神内核”加以“改造”以求其“现代化”的论述。90年代,冯远虽没有放弃多元性的探索(如1998年还有《水墨抽象系列》),但基本倾向是回归―――题材内容向现实性回归,形式风格向传统性回归。《星火》《凉山女》《苍生》(1991)、《画坛四杰》(1993)、《我要读书》(1994)、《孙中山与中国》(1996)、《世纪梦》(1997)、《都市百态系列》(1998)、《世纪智者》(1999)等作品可以为证。《屈赋辞意》(1993)和《秦嬴政称帝庆典图》(1994),虽属历史性题材,但它们的写实性造型和传统白描画风也应该纳入这一范畴。所谓“回归”,不是回到80年代前期的现实性和传统性,而是对它们的创造性接续―――精神指向加宽了,形式风格也有了变化。而且,“85新潮”时期的激荡式探求作为一种分离性过程,也成为这种回归的促进因素和滋养因素。

  冯远新世纪以来的作品,承继90年代而有所升华,这突出地表现于《都市系列》(2000)、《苍生・藏人组画系列》(2001)、《虚拟都市病症系列》(2002)、《蹉跎岁月・邓小平在江西》《圣山远眺》(2004)、《雪山祥云》(2005)和《远山・拉哈屯的父老乡亲系列》(2006)。这些作品,都采取巨幅肖像或群像方式,其中除《虚拟都市病症系列》借用了漫画夸张手法之外,其余都具有严谨的写实性。这里的“严谨”二字,是指水墨写意画法中写实造型的严谨性。其总的特点,是近距离描绘,刻画表情,弱化或排除情节,适当借鉴传统戏剧小说中的绣像方式,焦墨阔笔、重笔、意笔,局部着色,适当表现光影,赋予人物以雕塑感和重量感。

  在冯远看来,现代人物画必须突出人,如其《“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一文说的:“人是作品的第一要义。……所有的形式语言、笔墨技艺等等表现手段都服从于这个中心。”在他看来,“人”是“社会人”和“我”的合一。当下多元化的人物画,虽然打破了传统人物画的“封闭性”,带来了视觉形式的多样化,但“‘纯语言形式’的任意操作”,也消解了“人”和“人物画”的意义。“唯有那些关注了艺术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人和‘我’,又创造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才可能真正具有艺术史意义。”他由此认为:“以学院派艺术(指当代中国接受了规范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创作实践的艺术)为前导或主干力量,走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道路,是推动当前人物画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途径。”

  冯远正是这一主张的积极实践者。虽然他也画仕女或古代题材的小品,有过一些单纯的形式追求,但关注当下社会与人,追求作品的社会意义,重视革命史、世纪伟人、社会变革和各式劳动者的题材,颂美英雄主义的救世精神,始终是他中国画创作的主线。

  就风格而言,冯远可归入豪放派,其特点是雄强、凝重而沉郁。雄强,是指一种远望不离座外的大壮之气。凝重,是指他喜用焦墨、重墨,作品的色调是厚重的而不是飘逸的、淡远的。沉郁与凝重相关联,但这里主要是指包涵着“忧患”意识的精神之重。冯远不属于幻想型、才子型艺术家,而是理想型、写实型艺术家。人们也许会说,“理想”“写实”“豪放”是冯远的选择,这选择与他的工作和职务有关。我想,工作与职务可能会作用于一个人的艺术选择,但决定性因素还是画家的气质、个性与思想。

  看冯远的作品,有时会感到还缺少点什么。挑剔些说,他的作品较多地植根于理性思考和认知,而较少源乎个性化的生命体验。理性的思考、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心理的、体验的东西少了,作品就容易缺乏那种难以言传的生动微妙的感性特质。此外,他的笔墨风格雄强有余而精微不足――“精微”在这里不是指精细、秀美,而是指粗笔、阔笔、雄强本身所具有的精到。古人有“豪放”本于“精微”之说,大致是这个意思。(来源:新浪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2 18:15 , Processed in 0.271694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