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022|回复: 114

【和而不同】中国印七家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4 14: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感谢您的点击!
我们的展览历时两月之功精心编辑,展出了七位青年印人的最新作品,以及大量关于这些作品的学术文本,我们真切希望您能认真的阅读,并肯请您最真挚的批评!
展览一个月后我们将汇集大量来自网络师友的精彩评批印行于《和而不同,中国印七家网络展作品集》之中,并无偿派送入编者一册。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8-5-5 19:49 编辑 ]
新展标.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展标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代书法网.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志强

  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的信息给予正在以不可抵挡的革命力量推进历史的进程。书法艺术网络所搭建的信息平台,也有了极为重要和实用的意义。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迅捷的书印资讯和丰富的学习资料,还可以以书会友,实现书法篆刻创作及交流活动的全国乃至全球化的互动。网络交流,没有官方语言,没有身份差异,以真实、本体的态度切入自身的创作状态。这个平台的存在,拓展了书法篆刻艺术在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也同时也是当代书法篆刻艺术持续发展的时代机遇。

  网络时代的信息便捷,使得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的过程有了更为强大直接的交流平台。作者的艺术创作结果,很快就可以听到、看到观者的反响。当然,这种反响有时不一定完全真实。作为书法篆刻作者,排除宣传自我的目的,回到学习交流本身,网络艺术展示和交流,参考资料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和创作交流的零距离实现,区别于传统的传播并有着极大的优势,信息的给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脚步,并推动了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当艺术交流的方式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生改变时,艺术成果的进步也在同步递进。在各大书法论坛,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新的书法篆刻展览。网络展当事人本身展示了自己,其作品受到了大量陌生网友的欣赏,并因此收到各种批评或赞扬与广大网友的互动又让自我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这种互动是传统展览所不能替代的。然而绝大多数的网络展览依然只是依附与传统展览做为一种信息互补,以图片展示的为主缺乏设计与策划。就当前的艺术境遇而言,书法篆刻展览已经走向了官方与民间各领风骚的和谐时代,民间展览的繁荣必将成为当代书画艺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刻艺术于方寸之间尽藏天地大观,它不需要多大的展示空间却能让你长时间地品味。几位篆刻家要纯粹以篆刻作品举办一个传统形式的展览,由于篆刻艺术本身的局限,现实中很难现实。有了网络,精美的的篆刻作品,以网页的形式流畅地阅读下来,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展览方式,可谓是幸事、一件美事。

  2007年春节,青年篆刻家柳青凯策划了:《“引领与超越”当代篆刻网络展之名家篇》,邀请了十几位当代篆刻名家的作品,依托网络展现当代中国篆刻艺术的审美高端,被网友誉为“教课书式的精彩展览”。

  近来,青凯又以策展人和展览作者的双重身份,借助于网络提名,促成《和而不同,中国印七家网络展》。这个展览的特点在于除了篆刻作品本身的展示外,还有来自作者本人或他人的相关评价文章、参展印人之间的沙龙式讨论、展览作者就若干个与篆刻艺术有关的问题的回答,和作者与网友之间的批评与互动。如此这样,这个展览应该会生动活泼起来,体现出网络展览信息的快捷与学术的直接性,我喜欢这样的形式,相信并期待着展览获得成功。
谨以为序。

                    四月三十一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王.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夏荫66-133CM 拷贝.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 述

文/王客


  对于作品本身而言,评论与解释显得多余,优劣得失明眼人一目了然。会心处不可一一言表。文字着处,本意已失。

对于这些印章,我也只能谈点空泛的感受和基本的立场。不能有具体方法的阐述。学习的道路上面对经典,异彩纷呈。我们所学所取只是滴水之于大海。手头一手两手所谓功夫实在不必去说,不值得说。关键是认识、立场。这决定我们做多深、走多远。我始终相信,传统经典作品中有着无穷的表现力。入古越深,作品越有表现力。我也始终相信,艺术家要立足自身。作品始终要是鲜活的。传统的种子在当下的土壤中绽放光彩。我不喜欢泥古不化的作品。当然泥古深刻也是不易,自古能造假的人自是一流的高手。对与古意的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着实让人佩服。但是这种作品似乎只是让人见到传统的背影,不亲切不真实,说它只是背影实在是因为作者没有自己的面目,没有清晰的正面,这样的背影让人叹惜。

  我也不喜欢简单创新的狂欢,我听说过谢无量、徐生翁不临帖卓然大家,如果真是,我们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他们。此有关与智慧与才情无关,如果我们没能大智慧可以逍遥纵横那就只有力学,如果这时有点聪明劲自是如事可以学的快些。

  对传统作品的理解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认识有从浅向深的过程,需要毅力和识见才能窥得对传统作品意韵的理解和把握。传统中有着各种审美取向和风格延伸的可能,只要能妙契古人,发幽探微,传统的经典图式和精神内质能在时下释放巨大能量。

  我对古玺印式的探究,也始终本着这样的愿望,对古玺及其大篆文字体系里的陶文,砖文等素材的广泛接触、学习的同时,始终保持着自身情趣品格在作品里的渗透,这是我能入古出新、逐渐形成自己面目的保证,我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可以走。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客问答

□李刚田先生“依旧能狂”一印边款上写道:“少年之狂虽是青春勃发,实不无狂妄无知,老来之狂当为历经千万磨难后而得大自在,是一种境界。”那么“印宗秦汉”在当代篆刻史上是否“过时”?又怎么“出新”?
答:印宗秦汉历来是印坛主流,在现今先秦印风异军突起的现状下,“印宗秦汉”不但不会过时,而应借鉴当今篆刻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挖掘秦汉印中蕴藏的审美因素,发扬广大,此阳关道只会越来越宽敞。

□王镛先生在“太原王氏”印款中刻道“秋堂云:‘以平正守法,险绝取势’,予谓尚须神韵造境。’此三者实不可偏执也”。那么当代古玺印创作中是否都以此为基准?古玺印创作的表面繁盛与本质创作□矛盾原因何在?当代古玺印创作的表面繁盛与本质创作矛盾原因何在?当代古玺创作又能给将来留下什么样精神面貌?古玺的文化积淀又是什么?
答:我对王先生的理解是:首先,取字可尽量依乎古法,不可以求新猎奇,有正大气象,其次章法也须匠心独运,能造势;第三:神韵,很难说清,这因人而易,人没韵,就不能奢谈印的韵,需要人的综合素养,要有艺术的柔肠,这样,古典的印式才能有当下的灵魂和个人的精神,王先生卓见!

□现代民间以及官方挖掘出土了大量新资料,古玺、简帛、钟鼎、兵器等,希望有识之士能加以整理归类成典将是造福当世,利在千秋。欢迎大家来探讨。
答:其实这工作一直有人在做,只是时间和数量的问题,资料对于创作太重要了,有些时候是一种启发,一种触动,有些时候能引领风格时尚,时代风气。

□你如何篆刻创作中的图案(美术)化倾向?
答:其实文字的美化和图案本身就有相似性,有些时候是高级的图案,我们要把握的是尊重文字的原形,印面的排布要高级,而不流于工艺花,气息格调要高,然后慢慢淡化图案化。

□当下写意印风在风格拓宽;传统元素借鉴的多元化上,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给作者创造了更宽广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去分析、梳理与之相对应的刀法体系?
答:我是没有固定刀法的,不知道如何看待这样的“不择手段”的现状,想想这样的疏理很有必要,可以明确许多东西。

□书法人口越来越多,但篆刻人口增长却几乎停滞。参与篆刻艺术的壁垒是什么?怎样让更多的人参与篆刻?
答:篆刻不象书法能容易获利,不能强求别人刻印,我觉得目前的群体已经不小了,比起前朝,已经很繁荣了。

□你以前参与过网络展览没?你对篆刻艺术的网络展览如何看待?你觉得篆刻艺术的网络展示现在是主流吗?或者将来会是吗?
答:篆刻的网络展览方式因其便捷和适宜迅速深入人心,同时也造就一大批以网络为平台的篆刻高手,其展示和阅读方式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下的篆刻创作风尚。这是新力量,新方式,也是一种方向。[/
color]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8-5-4 14: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展友集评

王客是当代真正理解了古玺的印人,这种理解,既是意识层面的,也是实践上的,并且,做得很好。将其印作,放在近现代至今的众多古玺高手的作品中,或不逊色。王客的印,古意苍茫,却无旧气、酸气,鲜活,生动,文字处理上,时见巧思而浑然无迹。王客的印,将现代视觉艺术诸要素理智而含蓄地寓于他的古意之中,这样,他的印被持不同印学立场的人共赏,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王客的聪明处。
0758,曾在中国美术《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现场与长得很帅气的王客相见,浓眉写在脸上,灿烂的笑容,眼中透出浙人特有的灵光,因各自行色匆匆,未及详谈。(吕斌)

王客印探究古玺,手段老到。字法灵动,左右生发。用刀如利斧削木,举重若轻。最喜“衣带渐宽终不悔、“触处如幻”等印,极妍美而勃郁。有些印,刀削过于快利,肌肤尽蚀,唯露残骨,如“身如不系之舟”、“世事一场大梦”、“如如不动”等,元气略嫌不足。(何国门)


王客的作品读来会让人觉得很熟悉,是的,刀法源于尹海龙的犀利爽脆,斩钉截铁,强调节奏感,字法亦随刀法而改变,这样的处理仿佛也是时下最热门的手段。章法借鉴古陶、玺印等布局方式,字型布局一任书写的惯性,摇曳生姿,左右顾盼,这些要素组合出了一种活泼的阵营。我较为喜欢“四都王直朋后裔”,布局巧妙自然,煞费一番苦心。刀法斧劈刀砍,刀口垂直切入字口,形成陡峭线条,显得钢劲有力。“相逢应不识”让我略有感触,接触网络之后,这种骤遇异人的感觉更加强烈。许多的朋友都是先睹作品而后识人,此印是比较成功的古玺滥觞的产物。爽利的刀法背后是需要强大的字法、章法做后盾的,但愿王客兄能得悟其中奥秘。与王兄共勉。(淳风堂)


吾服两点:一是刀法;二是章法。无论朱白,刀痕毕见;无论字多字少,组合安排均应用自如,有动感,不呆板。“如如不动”一印是标志,最喜欢。(张永乐)


□王客是科班出身,选择的也是一条正统的路,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骨子里的优越感。当别人还在集字创作古玺印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以古玺式创作宋词意境的唯美境地了。王客没有简单地套用“日庚都萃车马”这样很老土的章式,他运用古玺式的成熟程度使他的作品活灵活现,仿佛烂熟于心。我更欣赏他的朱文印,具他讲他的朱文印只在纸上打印稿,以纸稿为参照,刻的时候将印面涂黑随机刻来,所以刀味十足,充满英气。王客篆刻有一个特点是用字比较独到,为了达到他理想效果,他敢于将字典里一般人不敢动的字法拿过来,这真的需要一种勇气,面对他这种超然,我对他的作品难与认读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结论。(柳青凯)


王客的古玺式创作较为从容,他对刀法、章法、字法三者的关系把握的相当理性,然而他又以较为写意的面目出现,这种理性的写意是不容易的,夹在正统与边缘之间体现一种中和之美,是我钦佩的。(顾建全)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4: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
王1.jpg
王2.jpg
王3.jpg
王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9 09:37 , Processed in 0.298071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