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2|回复: 0

拨开云雾看书法第六讲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书坛之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2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六讲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书坛之现状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书坛之现状?我们说,中国书法发展到了今天,书坛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参与者众多,各流各派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层出不穷,极其活跃。然而,很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却又很迷茫,不知道如何看书法,如何学习书法,如何发展书法。当前书坛看似热热闹闹,而热热闹闹的现象却掩盖着一个实质:中国书法的发展步履艰难。当前书坛的现状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形势大好,一片混乱。
我们一方面说形势大好,一方面又说是一片混乱,这岂不是很矛盾吗?的确很矛盾,但这也很正常。我们生活在矛盾之中,矛盾无处不有处处有,书法也不能例外。关键在于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矛盾现象的,在这一矛盾现象中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作为。
一、当前书坛形势大好
当前书坛形势大好,可以用两句诗来概括:“翰动洛阳纸新贵,墨落万家竞评说。”这两句诗是我的拙作《满江红》一词中的句子,原本就是用来说书坛的大好形势的。
“洛阳纸贵”,典出《晋书•左思传》。说的是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所作的《三都赋》在洛阳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传抄,一时间使得洛阳城内的纸价贵了许多。
“翰动洛阳纸新贵,墨落万家竞评说”的意思是说,书法过去是文人仕大夫、达官贵人的专利,而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这是不是形势大好?这样的大好形势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只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才有的。中国书法之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书法家队伍和爱好书法艺术的人群继续扩大,家庭收藏热继续升温,“洛阳之纸”势必还会有一贵,“纸价”还要再涨!
1、形势一片大好的具体表现
第一,书法家队伍的庞大。现在全国的书法家人数以千万计,超过了历史上书法家的总和。有人就陕西的书画家团体组织和书画家作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显示,陕西现有省级书画家团体组织120家,县团级以上书画家团体组织1968家。有书画家33万人。这个数字,仅是以上书画家团体组织的在册会员人数,这还不包括没有加入书画家团体组织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由此可以见得我国书法家队伍阵容之庞大。有好事者编了这样一个趣闻,趣闻说,西安的钟楼下有个广告牌倒了,砸伤了十个人,其中八个都是书画家,还有两个是书画爱好者。
第二,人民大众成为了书法艺术的主体。人民大众参与书法艺术,这是历史上所有时代所没有过的事情。书法这一高雅艺术,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把玩的阳春白雪,而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当前爱好书法从事书法的人很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书法家队伍和广泛的爱好书法艺术的人群。人们不仅仅是满足于欣赏和接受,还有了自己实践参与的需求,现在许多人都在练习书法,大多数的家庭里都收藏有字画。书法从小群体走向了大群体,从精英文化转变成大众文化,大众书法热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第三,书画市场的形成。书画市场的形成将书法艺术推向了商品化,这无疑是书法艺术的催生剂。字画买卖前朝古代都有,但数量范围很小,与现在的情况无法比拟。中国自古就有“无君子不养艺人”一说。书法家就是“艺人”,书法家要吃饭,要养家糊口,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孩子上学,这些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得将自己的作品拿去交易,进行转换。靠什么转换?靠市场。谁是买家?人民大众是买家,人民大众是“君子”。“艺人”多了,“君子”多了,渠道通了,书法市场怎能不火?书法市场火了,书法艺术自然也就发展了。必须指出的是,现今的书画市场作为市场已经形成了,但还很不成熟,还有待于继续发展完善。
2、形势一片大好的原因
第一,直接原因: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追求。人民大众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便开始转向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追求精神生活的时候便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
第二,更深层次的原因:社会政治的长治久安,经济的持续繁荣。“乱世藏黄金,盛世藏书画”。建国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书法主体的不断增大,大众书法热开始升温。
二、当前书坛一片混乱
纵观当前中国书坛,纷纷扬扬,热热闹闹,人物辈出,风起云涌,变化万千,亮点无数。若大一个书坛让人眼花缭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前边我们说书坛“形势大好”时用了两句诗来概括,现在我们说书坛“一片混乱”时,也可以用两句诗来概括:“山中多时无老虎,猴子自拥称大王。”老虎是山中之王,山中没有了老虎,动物的秩序就大乱。猴子是活跃在山林中的常见动物,猴子在山林中是不能称王的,称王其它动物是不服的。“山中多时无老虎,猴子自拥称大王”意在比喻我们的书坛推不出真正的大师大家,而那些是大家不是大家者都可以被推为大家,都可以自称为大家,如此一来,书坛便呈现出一片乱象。
1、当前书坛一片混乱之现状
现状一:不见“老虎”,只见“猴子”
不见“老虎”,只见“猴子”说的是中国书坛当前推不出真正的书法艺术大师大家,而真正的书法艺术大师大家被书坛喧嚣的乱象所淹没。而谁都可以被封为大家大师,谁都可以自封为大家大师,假大师大家满天飞,一些书艺水平一般平常者,甚至不会写字者却被当作大家大师推了出来。
书坛不见“老虎”,书坛多的是“猴子”,但“猴子”不能称王,“猴子”称王就有了问题,书坛的秩序就乱了。那些注水大师、假大师、冒牌大师招摇于浮躁的书坛之中,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极为有害。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见“老虎”,只见“猴子”。
对于现今书坛中的这一乱象,书法人和人民大众是很有看法的。以下有两首书法爱好者的自作诗,所抨击的就是现今书坛的这一乱象。
      王   婆  (薛明章)
当今书法已无法,王婆卖瓜自己夸。
缝顶桂冠头上戴,胡涂乱抹成大家。
      墨    吏 (刘有顺)
当今书法已无法,全凭墨吏信口夸。
翻云覆雨鹿为马,东扭西歪是大家。
现状二:人们分不清“猴子”与“老虎”
中国书坛呼唤大家,这是中国书坛正面舆论的呼声。谁是当今中国书坛之大家?这又是书坛正面舆论所回避的问题。正面舆论所回避的问题,在私下却又成了热门话题。关心和热爱中国书法的人,一论及当今中国书法之大家,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一口气说出一大串大家的姓名,然而各自心目中的大家又都不尽相同。你认可的他不认可,他认可的你又不认可。书法家更是如此,你不服他,他不服你。你说他的字“俗”,他说你的字“臭”。相互攻击,相互诋毁,永无休止。书法家们、书法评论家们不理智,让收藏家和书法爱好者如何理智?大家都不理智了,真大家和假大家也就分不清了,“猴子”与“老虎” 也就分不清了。
什么样的书法家才能堪称为大家呢?我们说,得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明显贡献。中国书坛的现状是,不看这个标准,不讲这个标准。看什么呢?看是不是某一级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是不是某一级别的领导,是不是社会名人。这样看就出问题了,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原本就不是书法艺术的等级标志,这些人是为书法家服务的。至于领导和名人,只是大家尊重他们而已。现在在时下人们的认识误区中这些人都成了书法大家了,假大家就这样被造就了。
山中需要老虎,而真“老虎”却被关在了笼子里。书坛需要大家,而真正的大家又很难被推出来。书法大家是书法人的楷模、榜样和表率,是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代表着时代书法发展的方向。推不出书法艺术大家,书法人向谁看齐?缺少了领军人物,书法艺术向何处发展?
现状三:书法市场中的“瞎子”
某书法家没有当书协主席以前,一幅字500元很少有人要,后来当上了书协主席,一幅字一下子可卖到50000元,甚至还要高。再后来书协换届,又不当书协主席了,字又大幅度跌价。书法市场这一桥梁所牵引的两边,一边是书法家,一边是买字人。现在的情况如何呢?一边的书法家多是一些“猴子”,一边的卖字人又多是一些“瞎子”。这些买字的人分不清真大家与假大家,他们也不分真大家与假大家。他们买字多不用眼睛看,只用耳朵听,他们多不看作品的艺术水平与艺术含量,只听作者是不是名人,是多大的名人。只要是名人的字就掏钱,是大名人的字就掏大钱。买字不用眼睛,也就不看什么水平了。用耳朵听,所听到的多是一些所谓的名人。关于书法作品的买卖交易,我曾经写过一则寓言叫《盲人贾字》,说的就是当前书坛的这种“怪圈”现象。试想,书法交易中的一方变成了买字的“瞎子”,而另一方又多是一些“猴子”,如此的书法交易活动能有序公平吗?能不乱吗?
现状四:“诡辞异说”的误导
所谓“诡辞异说”,就是狡辩的言辞和错误的说法。“诡辞异说”具体来说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诡辞”,一类是“异说”。“异说”就是错误的说法或不正确的说法,“异说”虽然不正确,但他没有主观故意性。狡辩的言辞虽然也属于异说,也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但这种错误的说法多是用来忽悠欺蒙别人的,有其主观故意性。这类言辞除了牵强附会以外,大多是不懂装懂、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强词夺理等,其目的就是在忽悠别人。
中国书法由于缺少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使得“诡辞异说”恣意泛滥。“诡辞异说”又对书坛乱象以舆论支持,对书法人加以误导,使得书坛乱上加乱。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用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的一些书法理论家和书法评论家,有一条至理名言,这条至理名言说给谁都合适,用到什么地方都正确。这条至理名言就是:“书法家一定要写自己的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他们动不动对我们的书法家语重心长地、若有其事地说:“你一定要写自己的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这句话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分析则荒谬无比。“一定要写自己的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言下之意以前和现在写出的不是自己的字,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试问,以前和现在写出的不是自己的字,是谁的字呢?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又是谁的特点特色和风格呢?事实上是,每一位书法家从捉笔写字的那天起,每一次写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字,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对于每一位书法家来说,无论你是学别人还是不学别人,是临帖还是创作,所写出的都是自己的字,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和风格。不然怎么会有赝品一说呢?怎么会有笔迹鉴定一说呢?“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被诸如此类的书法理论家所混淆,诸如此类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评论者把我们的书法家乃至热爱书法的人全都给忽悠了。
2、造成书坛混乱的原因
孙过庭在其《书谱》后记中云:“自漢、魏已來,論書者多矣。妍蚩雜糅,條目糾紛。或重述舊章,了不殊於既往。或苟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这是孙过庭对“自汉、魏已来”的书法理论所作的一个回顾性总结,将这个总结加以整理就是:
第一,“论书者多矣”,理论书法艺术的人很多,留下来的书法评论品评文章也很多。
第二,书论的内容很乱,质量很差。“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或苟兴新说”。
第三,对学书人有用的东西太少,对学书人无用乃至干扰误导的东西太多太滥。“繁者弥繁,阙者仍阙”。
孙过庭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而我们的书法理论并未改变多少。孙过庭所指出的那些书论现象,时至今日,依旧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参照孙过庭对汉魏以来书法理论的总结,结合现今中国书坛之现状,探究造成目前中国书坛“一片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三条:
第一,书法理论的滥与缺
一位书法家的成长必须同时具备学习书法艺术的三大基本要件:一是正确的书法理论作指导;二是科学的学书方法做保障;三是刻苦用功的学书精神。书法理论应该紧紧地围绕着这三大基本要件做文章才对。而三大基本要件中的第三条则基本可以不做,因为大凡下定决心学书练字的人,其学书的刻苦用功精神已经有了,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的学书人需要什么呢?需要 “正确的书法理论”和“科学的学书方法”。
以往的中国书法理论中所缺少的正是“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学书方法”。而正确的书法理论中的重点和核心就是书法的评判标准。
我们知道,书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的是书法家本身的修心养性,即自我功能。另一方面体现的是社会方面的求名趋利,即社会功能。书法评判标准的缺失,就意味着评判品评的多标准。书法评判品评的多标准对于书法的自我功能的发挥,一般说来影响不大。书法评判品评的多标准,对于与名利相关的社会功能的影响那就大了。没有标准,就意谓着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认为的标准。每个人用“我以为”的标准评判品评书法,书法的评判品评则成了“多因多果”,多原因就是没原因,多结果也就是没结果。这就预示着不同的人及人群可以从与己着想且有利的前提出发去选择标准或自定标准。无数个标准放之于书坛必然纷纷扬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的好。如此一来,书法的评判品评就没有了信度,没有了信度,也就没有了公正,没有了公正,就好坏不辨,优劣不分。书坛必然是一片混乱。
以往书法艺术理论中的什么东西又太繁太滥呢?诸如如何刻苦、如何用功学习练习书法之类的所谓书法理论太繁太滥,还有“诡辞异说” 太繁太滥。我们说了,“学书的刻苦用功精神”这个问题大凡学习书法的人都已解决了,不需要我们的书法理论家做这方面的文章。事实上却是,我们的一些书法理论家对此话题特别感兴趣,每每不厌其烦,大讲而特讲。
以往书论者的指导思想大都没有摆脱玄学与神学的束缚,他们多用玄学与神学解读书法艺术,只注意书法艺术的表象,而不注重书法艺术的实质。如此一来,其书论就充满了虚假和虚无,就变成了“诡辞异说”。尽管他们在那里不断地变换着形式和方法,试图以所谓“自己的观点”去解读书法,试图诠释书法,最终的结果无一不是解释不了书法,解释不清书法。故此既往,关于书法的解读也就越演越繁,越演越滥。
这些所谓的书论文章,空洞无物,呓语连篇。在内容上,大都没有跳出“奇”“丑”“怪”的圈子。在形式上,要么你抄我,我抄他,在那里“重述旧章”,要么不切实际地出一些风头,在那里“苟兴新说”。这类书论有一个模式: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套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用来解释另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结论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这类书论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将一些原本很简单的问题,说的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让人不知所云,以此显示自己书法理论的高深。一些学书人曾就这个问题与我进行过交流,他们说他们对这些书论文章读不懂,越读越糊涂。我说这就对了,那些书论文章不仅仅是读者读不懂,作者自己也读不懂。他们不懂装懂、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牵强附会、强词夺理,以此蒙人,以此欺世,以此忽悠学书人。学书人不读这些书论文章还罢了,凭着自己的认识能力,对书法艺术中的一些问题还能清楚一些,读了这些书论文章以后,反倒更加糊涂。
(2)书法批评的异与奇
东晋时期书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力于东晋士人的“互相陶淬”。东晋士人的“互相陶淬”有褒有贬,非常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且多比较客观真实。在这种时风的促进推动下,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书法批评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助生剂,缺少它书法艺术就缺少了青春活力。书法的发展非常需要这样的书法批评。当前书坛盛行的书法批评是什么呢?不是客观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不切实际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与自我吹捧”,要么就是污蔑与攻击。一些书家为了使自己能被社会认可,获得较大较多的社会名利,他们就想方设法宣传、包装、炒作自己;就会动用心思,拿出手段争取政治经济等社会势力的支持;就会用心留意对付那些与己争名争利的同行“冤家”,轻则诋毁,重则恶语相伤,相互攻伐。这些书法家每每提到自己的作品,这特色、那风格连声说好,论及别人的作品,要么不说话,要么直接摇头。书法批评这一武器在这些人手里变得简单而有力,要么就一个字:“好”。要么还是一个字:“臭”或“俗”。
第三,书利的诱惑
书法家们也是人,他们要生活、要生存,非常需要名利。没有名利还能称得上书法家吗?不在乎名利、不追求名利还是一位好书法家吗?需要名利,在乎名利,争取名利,是书法家们最起码的思想认识和要求,在这一点上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的社会应该给予书家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书法家的名利如何博取?是得力于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和能力?还是靠操作与包装?甚或忽悠?如果书坛有一套书法家博取书法名利的正常竞技程序,书法家们名利的竞争则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那么书法家依靠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和能力,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书法的名利自然就属于自己了。问题是中国书法的评判品评缺少一套客观的评判标准,书法作品的优劣高下是靠所谓的“贤者”们拍脑袋表态说话,现在的书坛是一片混乱,这就决定了书法家书法名利的博取只能是一种不公平的无序竞争,只能是书法家的书艺水平能力与操作包装的结合,这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欺蒙与忽悠。
如果没有书利的诱惑,人们还有一个道德底线作支撑,那样,书坛的混乱仅仅只是一种客观的乱、被动地乱、盲目的乱。在书利的诱惑下道德底线被突破,书坛的乱则变成一种人为的乱、主动地乱、有人为目的的乱。在书利的诱惑下,使得一些书法家不走正道走邪道,不攻艺术攻关系。在书利的诱惑下,使得一些书法评论家不说真话说假话,不说实话说空话。在书法名利的驱使下,书法家名利的竞争成为了一种不公平的无序竞争。这种不公平的无序竞争,使得书坛一片混乱,继而又引发和滋生了丑陋与腐败。如此一来,书坛怎一个“乱”字了得。少数书法家乱中博名取利,趁乱打劫,多数书法家则成了动乱中的牺牲品。
作为一位书法人,对于书坛的一片混乱,我们必须要用一个正确的态度去看待。首先,必须明确,书坛的混乱不是今天才有的,历史上一直就是这样,中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在这种乱中发展的。其次,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时代发展到今天,各门学科、各门艺术都在发展,书法也在发展,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已经产生,我们正在努力改变书坛的混乱,我们今天的讲座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具体工作。相信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的推广,这一混乱局面一定能够得到扼制,并加以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9 04:49 , Processed in 0.35061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