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刘阳

襄阳好风日——刘阳书法《当代书法论坛》网上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艺谋奥运开幕式画卷创意是否偷师曾来德?

刘阳

    北京2008年第29界奥运会闭幕刚刚四天,8月28日,著名书画家曾来德先生就做客新浪网,畅谈水墨人生和传奇。当主持人美女博士郑勤砚问:“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前段时间刚刚在中国召开和闭幕的非常完美的奥运会的开幕式,我觉得张艺谋导演是非常睿智的,他也运用了很多的中国的元素,不论是活字印刷还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但是我看到有一个场景的时候,他是画卷铺开,一些跳舞的舞蹈家他们用手上的墨在纸面上画出了那些山水,写意的山水,这让我突然觉得,这跟您曾经做的墨乐的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甚至想是不是张艺谋借用您的…?”曾来德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不去探讨它谁借鉴谁,一方面,首先从实践来,肯定我是在前,是2005年。第二个,也是一次国际性的活动。第三个,这个活动的传播范围很宽,关注的人也很多。另一方面,君子所见略同,张导这么重要的人物,面对这么大的一个责任和压力,他肯定要思考整个中国书法的传统元素。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也有过很多的思考,包括开幕式的假设,怎么来实现中国人的那种文化,对于世界的展示。”
 这勾起了我的一段往事。2007年八艺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11月13日上午在湖北襄樊举行开幕式,我受老同学严学章(书画家,现居北京)委托,12日晚去住地看望该展评委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先生。在李院长的介绍下,有幸结识了同是评委的曾来德先生。14—15日,我陪李、曾二位先生到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隐居地)和荆州古城(李院长的老家)。一路观美景,论书法,谈人生,快乐逍遥!我感到曾来德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和创意大师。这期间,他曾谈到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创意构想。说是在灯光的配合下,有一个巨大的毛笔,从天空当中突然掉下来,墨汁四溅,然后进行书画的表演。无论张艺谋在奥运开幕式的画卷创意是否偷师曾来德,我觉得他是较早提出在奥运开幕式创意中用书画作为中国元素的大师之一。
  他是第一个提出“墨乐”概念的人。他说:我做的墨乐就是声乐,所构成了音乐的这样一种场面。我知道过去中国的书法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它作为视觉艺术来对待的,而音乐我们一直把它作为听觉艺术来对待的,所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也从来没有人把这两个东西有机地联合起来思考。他还是15年以前在腾格里沙漠当兵的时候,就用骆驼支在沙子上写字的时候找到一种灵感,当骆驼从沙子上过去以后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尽管很微妙,但对一个敏感的人,在他的心里面是存在的。当时他就想这种声音极其地微妙,后来就想到毛笔和宣纸这个书写过程的话,那更加微妙。所以当时他就在书法、书写和创作的过程当中,就带着耳朵,也就是自己的心,心灵长了耳朵,不仅仅是从视觉上而且从耳朵去听它,去感受它,所以发现里头的声音极其地丰富和微妙,可以说那种乐感不亚于去听一曲非常绝妙的音乐。
    但是当时只是一种灵感,是一种想法,后来慢慢地延伸到一个“墨乐”的概念。后来有一个著名的诗人杨莲在做一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全面对话的论坛上,最后跟他们交流的过程当中,他们有困惑,觉得不知道用什么样的主题来跟西方人对话的时候,后来曾来德先生就提出了“墨乐”的构想。当即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主题,后来就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在博物馆里面文学美术和书法东西方的一个巅峰对话。出发点就是把视觉书写的听觉,转化成另外一种方式释放出来,把听觉的视觉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转换出来构成视觉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任政楷书册页拍出高价说起

刘阳

  2007年西泠春拍,一件任政楷书《临褚遂良书房玄龄碑》册页(30开)以4.18万元成交,这引起了沪上书法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任政(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他自幼从其叔祖父精研诗文,楷书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隶学两汉。他是沈伊默的高足。1979年获选书写行书字模7000余字,为各大报纸采用。任先生为人热情,对书法爱好者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因此,如今市面上有不少任政的书法作品流通,一般几百元上千元就能买到一幅。而这本任政楷书《临褚遂良书房玄龄碑》册页为何能拍出高价?带着这个问题,有关人士请教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晓明先生。
   
    张晓明先生拿出了一叠册页,这些都是他收藏的任政书法作品,其中有《临集王圣教序》《临兰亭序及王羲之行草》《临汉碑二种(张景碑及赵菿残石)》《临米芾行草帖》以及《隶书毛主席鲁迅诗词册》等,作品用笔精到、法度森严,的确是任政书法作品中的精品。原来,张晓明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向任政先生学习书法,这些作品都是任先生的课稿,经张晓明先生细心收集和保存,最近又加以装裱和题跋,才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任政先生的书法精品。
   
    张晓明先生说,任政先生的书法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任政先生写字相当用功,基本以临帖为主,应酬作品不多;第二阶段是“文革”时期,这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任政先生的临帖基本中断,造成任先生的书法风格过早形成,而且替人书写的内容多为毛泽东和鲁迅诗词,雷同作品相当多,这一时期的任政书法作品在市面上流传最多,但收藏价值并不高;第三阶段是任政先生的晚年,因为生病,造成任先生的书法用笔拖沓。张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书画家晚年名气大,受重视的却是其早年作品,比如陆俨少的山水画晚年名满天下,但拍出6930万元天价的《杜甫诗意百图册》却是他的早年精品。任政先生也是这样,其书法精品多出在早年。
   
    也有人问,任政的不少作品,比如《临褚遂良书房玄龄碑》都是临摹之作,对这些作品的价值究竟怎么看?对此,张晓明先生认为,书法创作必须师法先贤、师法社会、师法自然,而临帖就是师法先贤,是书法传承的基础,没有它,后面一切无从谈起。临帖还是一种再创作,任政先生的临帖已带有自己的内涵和面貌,加上存世量也不多,实属任政先生书法创作的精华。其实,不少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都是当年的临本,比如王献之的墨迹《中秋帖》,据考证就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临摹的。在拍卖会上,董其昌、刘墉等明清书法家的临帖作品也常常拍出佳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镇斋之宝

刘阳


我早就想拥有一本旧拓《张迁碑》,但珍宝实在可遇不可求,一直未能如愿。2006年冬的一天,我在某网站意外见到了她的踪影,但藏品的主人却不肯出手。我好比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却不能相依相拥,从此寝食不安,辗转反侧。我并不气馁,兜起圈子和他交起了朋友。先是经常聊聊天、问个好,后来买了他的一些其他藏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终于答应把他的娇女儿———清拓《张迁碑》嫁给我了。 
    这个清代拓本《张迁碑》,原为清朝四川盐鹾道张玉岑所藏,后来到了民国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钱经铭的手中。
    钱经铭,字寄蠡。一说江苏无锡人,另一说江苏武进人,待考。自称唐武肃王三十四代孙。与吴昌硕、王一亭交好。钱氏用笔恣肆遒健,风神流丽。师法初唐四大家,后法欧阳询为主。与人论字言必称《九成宫醴泉铭》,自诩善学欧书者,终以师其淳古为第一要义,吾最能得其淳古也。钱经铭在清拓张迁碑所作的跋记述了此拓本的来历和对其中肯的评价:“张公方碑醇而后肆,为汉隶中最峻整之品。旧拓难遇,此本为杭州张玉岑先生任四川盐鹾道时旧藏。卷首有曾经蜀道小印,字口清晰,古墨盎然。辗转流传为余所得,不可谓非墨缘也。书此以志欣幸。”时年在光绪已酉(1885)年六月,于吴郡听潮室。
    拓本内页有张祖翼钤印。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盦,又号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髫年即好篆、隶、金石之学,篆宗石鼓、钟鼎书,隶法汉碑,刻印师邓石如。著磊龛金石跋尾、集书汉碑范。亦工行、楷,偶写兰竹,俱有韵致。力充气足,望而知为书家笔也。卒年六十九。西泠印社柏堂后石坊额上隶书“西泠印社”四字,就是清末民初被当时公认的海上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祖翼所书。张祖翼出生在一个“四代十翰林,三代十高官”的官宦诗书家庭,是清康熙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第八代孙,康、雍、乾三朝名相张廷玉就是张英的儿子。张祖翼的篆隶成就当高于其行草,中年以后,其精心创作的篆隶作品上有时会钤有一枚白文长方印:“八分一字直百金”,这应是当时市场对其艺术品价值的一种认同。
    如今这个由名人递藏的清代拓本已是我的镇斋之宝。除了自己欣赏临摹外,也通过各种渠道让朋友们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简书法家田生云造访襄阳

刘阳
             2008年9月13日,汉简书法家田生云造访襄阳。依靠汉简书法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依靠半部论语的书法勇闯书坛,获得各种奖项。这就是被誉为“中国仿古汉简书法第一人”的湖北十堰市书法家田生云。
    汉简书法是将文字写在竹片和木条上的一种艺术形式。据考古学家考证,汉简书法源于汉代,因书写的材料是万古长青之松柏,百节不变之翠竹,故寓为根深叶茂、存世久远之意。自汉代始,是历朝上层人士悬挂、收藏之艺术珍品,现仅在我国大型博物馆得见真迹。
    “从第一点墨汁在雪白的宣纸上接触的一刹那,从此便将思绪付与了黑白艺术之间。”谈起汉简书法,田生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书法创作的快乐之中。在寒来暑往间,他将强烈的憧憬、思慕和无止境的欲求寄托于碑帖中的画画点点。法度森严的唐楷,浑厚高古的汉隶,颠张醉素的狂草,都令他终生梦萦魂牵。他迷茫时八方拜师,四处求教,尝过被拒之门外的酸痛,也有经苦苦求索后顿觉别有洞天的欢颜。书法已融入田生云的人生,不管是心情舒畅还是烦躁,也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他都能在书法中得到释放,在书法中找到乐趣。
    2002年从东风公司专用设备厂内退的田生云,爱好十分广泛,可谓多才多艺,京胡、写词、作曲、绘画无所不能,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擅长仿古汉简书法及隶、行、草书和工、写、意花鸟画。特别是仿古汉简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数十年的书法创作中,田生云笔下写春秋,翰墨结姻缘,写下废纸数千,终得其成。笔走墨飞书生云,田生云的书法作品先后六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展中展出,近二十次荣获国家级金、银奖项,并两次获得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和省政府的“楚天文艺奖”。其书法作品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隶书展览等近十次全国书法大展及第二届中国书法家日本展。
    除了写词作曲外,田生云还爱好自作楹联诗句,几十年来写下楹联诗词作品数百首。既有励志的,又有抒发心情的。年届花甲的田生云虽成就显赫,但也难免生发 “江山有意来助我,岁月无言更催人”的慨叹。
    绘画也是田生云自幼的爱好,他的工笔画别具一格。他的中国画曾获湖北省第二届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二等奖,并入展1997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2003年湖北省小幅中国书画作品展等展览。
    虽多才多艺,但他惟独对书法情有独钟,数十次的国家级大展及全国书法展,让田生云声名远播。“书中乾坤大,笔底天地宽”、“于平淡里见气韵,从笨拙中夺天工”,这也正如田生云对书法的领悟一样,诗词歌赋,音乐书法,是艺术成就了田生云的人生。
    1997年高温假期间,田生云找到了用宣纸刷写汉简字的仿竹简木牍纸条的载体,于是他在仿竹简木牍纸条上书写。在中国书协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协秘书长徐本一的指点下,他开始系统研读和临摹《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汉帛书》,书写宣纸数千张,厚盈数尺,初步掌握了其运笔、结字的规律,他依照汉简之尺寸和形制,书写了大量的仿古汉简书法作品,从而展现了汉简木牍书法的原貌。
    孔子的《论语》可谓传诵千古的经典之作,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更是汉代文字的象征。田生云以书写《论语》为突破口,在《论语》上下功夫。他创作的汉简作品《半部论语治天下》,先后两次荣获文化部主办的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览中荣获二等奖,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五次展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金伯兴称他的汉简书法为“湖北第一,中国一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称他的书法为:“创意很新,新在将‘半部论语治天下’用在标题上,目前还没有一个书法家独具慧眼将这句名言用在标题上。”作为汉简书法作品第一次在全国书法展中展出,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刘正成说:“这种形式此前还没有在中国书协展览中出现过。”因此,田生云在中国书法界有了“中国汉简书法第一人”之美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地靠近韦斯琴

刘阳

    我读到斯琴的第二本散文集《让我慢慢地靠近你》是2005的时候。我给她寄赠了我的文学评论集《孟浩然研究文集》,她回赠了散文集《让我慢慢地靠近你》。打开这本装祯典雅、墨香飘溢的集子细读,感到那一篇篇美文,正汩汩流淌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叙述,展示着畅亮的意境。韦斯琴,以真切、细腻、淡雅的笔调,放飞着诗意的心情。

     这本12万多字的集子,共搜集了韦斯琴近期发表的78篇散文、随笔,其中,还附载了作者部分精美的书画,使得本书文图并茂。在那些散文随笔中,有山水旅记,有生活回忆,有幽美的叙述,有深沉的随想……她或采撷社会场景中的一个亮点,或浓缩山水旅行中的一段风光,或拾起被险些遗忘的生活细节,然后用文字仔细梳理,娓娓道来,于是,生活中的那些瞬间和片段,立刻变得恬然自得,诗意飘逸。

      解读着书中的每一篇散文,常常享受着朴素而真诚的感动。我发现,她的文章中,闪耀着一个鲜亮的大字:“爱”!爱,是这本集子的明朗主题,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热爱亲情友情……正如韦斯琴所说:“数千年了,只有爱才不会枯竭,只有爱才永远明澈,只有爱才会让风不倦,只有爱才能让沙丘不忍来隐埋,也只有爱才会来创造奇迹……”正是有了这忠贞不渝的爱,她慢慢地靠近天池,热情地讴歌《鸽子》,她想念《珍珠雨》、《风情椰》,心弛神醉地《走在喀什》,留恋《母亲的生态园》,向往《草莓的诱惑》,体验《洗盘子的快乐》,坦然地面对《故事里的故事》,深情地《为母亲洗一次脚》,热切地呼唤《鼓励我一下》,执著地《写着写着……》,在写作中阅读美,发现美,酿造美。美,是她衷心所爱的归结,是她诗样心情的核心。就连守望稻田这样一个最单纯最朴素的细节,在她的笔下,也显现出一种至美。

    韦斯琴的散文美,不仅表现在她的精心选题上,更表现在她的精美叙述中。巧妙的结构,灵性的思考,洒脱的性情,富有张力和弹性的语言,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深刻的印象和悠远的深思。以《让我慢慢地靠近你》为例,只要一看见这个题目,就会鼓动起情感的遐思;“对你,我已爱慕很久了”,开篇语立刻鼓舞着阅读的兴趣;“你幽深的蓝让我悸动,你身后的雪山令我神往,你面前的红树让我沉醉,你顶上的白云令我遐想……”原来,她爱慕已久的是美丽的新疆天池,为了享受这世间最美的清凉,她飞越了千山万水,虔诚地朝天池奔来。读着这样的美文,确实让人久久地沉浸在绵绵的情思和苍凉的意境中,回味无穷。

    韦斯琴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她的文中,总是流露着豁达的情怀和高昂的格调。尽管在生活中有忧伤,有疼痛,但是她却以辨证的目光面对这些忧伤和疼痛,将哲理深深地蕴藏在轻声慢语的细说中。她说:“生活就是这样,有痛了才是真爱,有苦才能分辨出甜,偶尔怀念忧伤,是一种美丽。”“我坚信幸福离我越来越近了,那些物质的内容,我迟早会拥有,而我心灵的家园永远春意盎然。如果偶尔有忧伤袭来,我会对自己歌唱,也许趟过这条烦恼的河流,明天就能够到达,快乐是永远的家,然后,那忧伤便在我的歌声结时消散了。”韦斯琴在感受生活的不断汲取和舍弃中,战胜了自我,学会了让痛苦迅速掠过,让快乐长长地蔓延,她已“找不到让痛苦停留的理由”。于是,那些阴影在她的乐观里慢慢撤退,她“看到了光明,见到了彩虹,感受了温情,领悟了诗韵。”她惊喜地发现:“这世界越来越美丽了”,而这美丽,感知于双眼,打造着心灵。

      韦斯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她不但善书画,而且选择了散文写作。她的书画多次在全国获奖,而她的散文集《六月无痕》也获于去年喜获安徽文学奖。她在书画写作中,潜心探索,从不同的视角寻找共同的审美观念,描绘感人的神思妙想,放飞诗意的心情。她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成绩面前,她给自己加压,她对自己承诺,要求自己以后每隔三年出一本散文集,谁知三年不到,她的第二本散文集果然以动人的光彩问世,使得熟悉她的朋友再一次以敬佩的语气赞赏她的创作勤奋与审美力量。

[ 本帖最后由 刘阳 于 2013-5-2 23: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品杨晓琳

刘阳

  
    杨晓琳,女,祖籍山东,1964年12月31日生于湖北襄樊,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湖北省襄樊市书画院副院长。系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湖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襄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襄阳印社副社长。
  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三、四、六、七、八届中青展、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妇女书展,中日妇女书展,中韩书法作品展,中国新加坡百花书展、首届台湾大陆名家书法邀请展、中国书协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展、二000年全国书画家新作大展、首届国际青年书展、全国篆刻印社联展等。荣获中国敦煌书法精品奖、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国家书圣杯大奖赛银奖、侨乡杯书画大赛一等奖。荣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百杰书法家称号,曾在《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报刊作专题介绍,《书法之友》杂志曾举办杨晓琳书法作品高级研讨会,传略被收入《中国书法年鉴》等辞书,还撰写了近二十多万字的艺术散文,2008年散文作品集《玉树临风》出版。书法作品被中外二十多个国家美术馆收藏,1996--1998年随中国书协女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日本、新加坡进行书艺学术交流。2004年4月应韩国书艺家协会邀请参加韩-中名家青年书法展开幕式以及学术研讨会。
       书法这个东西太深奥,言难于传,意犹可会。一个女书家,也是作家,有追求,有思想,加上勤奋好学,必然有所成就。苏东坡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也。”此语极其精辟地道出了诗、书、画之间的辨证关系。晓琳虽以书画名世,但始终没有放松加强文学修养,是抓住了艺术的根本。书法重技法是对的,没有技法,就谈不上书法;但只重技法,不修书(法)外之功,终究成不了大器,最多算一个书匠而已!晓琳试图用书画表达文字难以表达的审美情趣,又用文学表达书画难以表达的审美思想,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和她曾经探讨过书法的格调和品质问题,一致认为书法的高度,最终取决于思想境界的高低。一言以蔽之,她的书画和文学艺术所表现的美,是其内在美的外在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秋萍的艺术人生

刘阳
        2001年,胡秋萍突然离开了被许多人所羡慕的报社,从报人变成了“闲人”。“我这个喜欢安静、孤独、不爱喧闹、不爱动的人实在不是一个优秀记者的料,喜欢静静地临摹,激情地创作,自由地遐想的感觉。”记得当时离开报社时,她还特意作了一首小诗以明志:“四十才圆少时梦,求来寂寞养清心。繁华删尽秋云里,留得闲情听梵音。”

  远离热热闹闹的新闻媒体,秋萍繁华删尽,留得闲情,把长期以来创作过程中对生命和艺术的追问与思索引向崭新的境界。秋萍觉得,中国书画发展到今天已有数千年历史,作为书画家每天临习的字帖绘画,要学习的技法和研究的史学,要探索的艺术源流,不是残碑故纸就是先人留下来的圣贤遗墨,这些被历史封尘的东西,隐藏着一个又一个高贵而又伟大的灵魂,这些墨迹无形中都会透出或多或少属于阴性的东西,在这里浸泡的时间久了,会剪掉我们身上浮躁的粗枝烂叶。

  秋萍临池或创作时,喜欢把音响打开,听着古筝、琵琶、钢琴、小提琴或自己喜欢的几位歌手的歌。李娜的“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男儿今出塞,背后长河落日,眼前大漠孤烟。”那种苍茫、悲壮、绝苦的声音,常使她眼前出现茫茫旷野,一排排好男儿身着盔甲,肩扛长戟,腰挎大刀,奔波在边塞,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壮烈,血染山川的惨状,逼近她的心头,久久无法挥去。她试着用一种比较粗糙的宣纸,书写激荡人心的“国殇”等边塞诗。这一类的诗词最能激起她的创作欲望,满腔的豪情促使她饱蘸浓墨听凭自己的艺术感觉,在纸上有节奏有束放控制地狂写……

  用不同颜色的宣纸和特种纸,甚至用宣纸的包装纸,以及用不同毛笔的笔锋,以墨汁瞬间变幻的五色进行试验,偶尔心手双畅时,秋萍仿佛捕捉到了要找的感觉,宣纸上变换莫测的汉字,显得雄强苍茫,飘逸诡谲,质朴淡远。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唯一的美女书法家,胡秋萍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中青年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国际临书大展,中日书家诗书展和中韩第一届书展等大型展览。获全国中青年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秋萍并没有陶醉在现有的成功里。可以说,她的艺术生命就是创新。她崇拜传统又关注现代,认为不能把自己埋葬在过去的经典里,那样便没有了自己;也不能不认“父母”,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根基“变种”的洋东西,那样不但没有了自己,更没有了根源。继承与探索,重要的是扔掉框框,不断地写出自我。有同道不喜欢她近几年求变的作品,认为是迷失了方向。但她认为书法已不再是就技法论技法的时代,而应是放在艺术和精神的层面上如何关照的问题。至于迷失不迷失,也不是谁说了就可以算的,历史会作出“判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刘阳先生网络书法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3: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6 06:25 , Processed in 0.216776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