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莲舟

人间致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止渊光临!
你的行书,“无为”二字,好有气势!
发表于 2007-11-15 16: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莲的魅力大啊,都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

看苏苏写作文,写两句就回头数一遍字数,不够,再皱了眉头凑两句。不禁莞尔。他尚小,不懂得写作的乐趣。

记得我小学时作文也是交过白卷的。老师带着看一部记录片,好象是棉铃虫的防治,然后让我们写文章,我讨厌看那些虫子,更不愿意关心它们的生存和灭亡,黑暗里只低头睡觉,等回来实在不知写什么好。最后胡乱写了几个字交给老师,老师极诧异,一向的好学生这回也应付差事,拿朱笔批了四个大字:不如不写。

开始喜欢作文是在初中,学了朱自清的《绿》,非常喜欢他悠然细腻的笔调,也写了一篇类似借景抒情的文章,被老师大加赞赏。好象便是从那时起,我的作文每每被当作范文,成了榜样。

如果说学生时写作文还多少有点功利的目的,那离开学校以后的写作则存属私人的享乐了。

木心先生说,喜欢写作的人都是贪恋享乐的人。这话令我会心一笑。

毫无疑问,我是一个贪恋享乐的人,以至于享乐之后还不满足,一定要在纸笔间细细回味流连,好象那些生命中得来的喜乐,非用笔一字一句地描绘临摹不能久存,而那光阴里的哀愁,也非用笔一一整理检点不能释怀。

那些散文和诗歌,让我得以超然物外,以旁观的姿态,俯看尘间万象。而小说则象另外一段人生,或许是一段前世的光景,或许是一段来世的造像,总之是我今生无法兑现的命运,竟可以经由我的笔于现世里徐徐展卷呈览。我猜想那些沉迷与吗啡鸦片的人所追求的快乐也不过如此吧。

读周作人的散文集,有一篇《乌蓬船》,书信体,收信人为子荣君。编者特地注释,说子荣君即作者自己,并评注说“可以看作是作者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这评语实在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真正爱写字的人一定先是为了写给自己看的,如果光为了给别人看,那么那写作的动机和文字背后的情感便很可疑了。

写作,就是我的迷药。我在文字间,独自沉醉!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绘画

我相信有一些东西真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绘画于我。

我能记得起来的最早一次涂鸦是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自小在祖父的园子里散漫惯了,难以适应幼儿园里的整齐规矩,第一天我就乘人不备逃将出来。可逃出来也无处可去,好在幼儿园和家都在医学院里,相距不远,我只晓得回家的路。于是一个人跑回到家门口,找了支粉笔在门外水泥地上画了一地花花草草。

第二天又逃跑。后来老师不敢收,父母不敢送,我自动要求锁在家里做孤家寡人。父亲交给我一盒看图识字的卡片和一叠信纸,我就描啊画啊,想必是其乐无穷,因为从来没有厌倦过。

平常视线所及,万千气象,清浊俱汇,甑繁遴简地把美好的一分记录在纸上;或者把只有心中幻想构造才能完美的一景一物描摹在纸上,如此地将稍纵即逝的美好留存下来——我想这就是绘画的意义。

绘画是一件唯美的事情,就连描线、调染的过程都美得那么令人愉悦沉醉。凡唯美的东西,我都喜欢。绘画尤其如此,从打开那张雪白的纸开始,到一张满意的图画完全呈现于眼前,这种快乐无言可表。尽管那满足多半是短暂的,而惟有不停的从满足中发现不满足,才会有绘画不断的进步。

这种快乐实在是太令人难以割舍,以至于不敢轻易去打开一张白纸,深怕画到一半美梦就被惊醒打断,最可恨的是这种快乐经常被无情地切成一段一段,那许多没有完成就被抛弃的画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遗憾。羡慕那些专业的画家,每天不顾一切地画画,仿佛一个不醒的美梦。但又绝不肯以绘画为衣钵,惟恐如此一来轻慢了丹青画纸。

以“丹青”代指绘画,是汉语特有的风格和魅力。若论丹青的艺术和乐趣,西画和国画却难分仲伯。国画清淡如茶,飘渺如丝竹,而西画浓烈如酒,沉郁如交响乐。我无法分辨哪样更好,对于我来说,我这个贪婪地沉溺于享乐的人,这两样享受一个都不能少!

今生尚有唯一一个愿望,即是有朝一日能到欧洲去旅居一段时间,在那种中国无有的光阴色彩里好好地浸泡流连一番,好象觉得这样一来,今生的快乐也就完满了,终于可以无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

总有一些东西,一些事情,是文字无法表述,丹青也无力表现的,那么就让音乐来吧。

人生最深切的悲欢甘苦,终是不能以文字语言立说.禅宗的"不立文字",大概正是最高的表达艺术。这时候,唯音乐万能。

于是,音乐须臾不离。

静谧的清晨,放一曲清嘹的长笛,请梦神暂时别离。繁忙的工作时间,请王菲、朴树或者恩雅、美芙在一旁轻声吟哦、低回婉转,音乐协调着工作的节奏,冲淡了紧张和劳顿。如有客人在坐,莫扎特和萧邦可以是我们亲切愉快的话题。

中午,安安静静写一页小楷当作休息,一边聆听钟磬之古乐。闲适的午后,铺开宣纸伺弄丹青,一边沉浸于高山流水的琴箫之音。夜晚,就着幽雅的爵士乐喝一杯香浓的咖啡,和朋友作一刻闲聊,或者,在美妙的《神秘园》里、在舒伯特的小夜曲里静静地阅读。

阴雨绵绵的季节,我喜欢听昆曲的水磨腔咿咿呀呀缠绵不尽。隆冬的寒夜,有巴赫和贝多芬让心里甚至房间里都充满热情。当我在山水林泉间穿行,心中也会有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如水般激荡流淌。当徘徊于花间野径,则有从空中、从浩缈的云间传来的天籁,那些鸟鸣,那些风声水声,无不传递着恢弘的天籁之音。

一个人驾车远行,或颠沛于越洋客机,只要有音乐陪伴,旅途便不再艰苦难耐。即使是卧病在床,头疼欲裂,不能忍受一丁点嘈杂,也要音乐来给我安慰和医疗。即使是要入睡了,还是需要音乐,收藏了两张原生态纯色大自然音乐CD,是采集自森林山野的自然之音,有泉水的丁冬,有鸟的哜啾,有风雨的幽鸣,在那音籁中安眠,如在自然之怀休养,无比安然祥和。

浩如烟海的曲目,总有一个旋律适合此情此景,如帘如幕,隔离我于周遭的嘈杂,拯救我于身边的烦乱,养我精神安我魂魄。音乐时刻陪伴着我,激动着我,安抚着我,让我有舞蹈的欲望,有飞翔的快乐。音乐是我的保护神,护佑着我的灵魂,须臾不离。

是的。就这样,我要它在那儿,时时刻刻。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

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在这短短一生中,人所能了解、所能掌握,所能经验的事物真是贫乏得可怜。纵有百年光阴,一个人又能亲历多少山山水水,游览多少人间景象,体会多少人生况味呢。当我们站在生命中的无数个十字路口,而命运却只允许我们作一个选择,我们又如何能预知、或者猜度那些不得不放弃的道路上会有怎样的风光和艰险。

好在我们有无数的书籍可供阅读,稍稍地弥补人生的不足,而不至于当我们离开人世时,还象一个弱智的儿童。

德尔菲的神喻告诉人们,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具有智慧。而苏格拉底的最高智慧就在于,他在公元前400多年时就告戒人们:“无知是罪恶的根源”。他说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对他这句话一直深信不疑。人的生命太短暂,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用自己的生命去尝试那些我们未知的路途,要想了解,并作出最适合的判断和选择,惟有借助书籍中记录的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从一本书了解另一个人的一生,顶多只需要几天时间而已。

除此之外,书籍可以带我们足不出户而游遍世界,甚至可以带我们飞越深邃的太空;书籍可以带我们回到过去,过去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朝代,甚至到人类还没有出生的远古;书籍可以让我们与早已逝去的先贤和英哲们相聚,让我们坐在他们的脚下聆听人类智慧的总结。

得到一本书,我们所需付出的不过区区几元或者顶多几百的铜钿,而这书香的惠泽不仅给予我们自己一生的快乐和实用,还可以庇护我们一代代子孙。世间还有什么比它更有价值和意义呢!

一个懂得从书本里寻找知识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而独立的人。一个热爱书籍,善于从书本里寻找快乐、悲悯人生的人,一定是一个可交之友。也许书籍就可以当作一把尺子,来帮助我们衡量遴选走近我们的芸芸众生。

我不能算是好学的人,但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书本对于我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满足我的好奇心的最佳捷径。我时常读着这本书,又因为书中提及的另一些作者和他们的著作激起了我的好奇,又忙不迭地去翻找那些新的线索。那种不断的新诱惑和新发现的快乐无异于最诱人的探宝之旅。

坐拥书山,令人忘乎所以。而能令人忘乎所以的快乐,应算是人生致乐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间

李白有诗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首诗后面写月,写他在月下徘徊舞蹈,诗意酣畅浑然,我很喜欢。只第一句,我是不赞同的。

我喜欢居于自然山水风光里,尤其是在夜晚,不必与众人相接了,我更愿意住在林泉山石花木之间。哪怕是忙于事务的白天,我也要我的身边生满葱郁的花木。

早先初读《红楼梦》,读到湘云醉眠芍药荫,当时就想,这史姑娘的性情倒是和我有几分契合。我6岁时就曾好几次一个人溜到医学院的草药园里,在那些辛香馥郁的花草间忽忽大睡午觉的。只可惜空有湘云之心,却生了个黛玉之身,若不是怕风寒雨露侵蚀了身体,我真宁愿住在四面通透的轩亭之中。

现代的日本,仍承续了大量源自中国汉唐时代的木式房舍供人居住,四面皆以可以移动的木架纸壁为墙,四面墙板随时可以开合移动,将四时风光迎入室中,人坐卧其中,便得以时时浸淫于风月。我很喜欢这样的房子,可惜在国内却已绝迹。现在人更追求私密饱暖,繁荣富丽惟恐不足,对这样简淡清索的古意,既不懂也不屑,殊不知古意在很多事物情形上是恰合了天然之意的。所以,今人无趣。

李白真糊涂。花间一壶酒,怎么会是“独酌”呢?这一句便让李白露了俗。好在后面有月,又让他得以藏拙。

贝多芬曾说,我爱一棵树,胜过一个人。贝多芬显然比李白清醒得多。

能得花间一壶酒,是要有闲且有情有意的。安坐花间,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舒适怡然,一杯白水,也能尝到酒的芬芳。看那些碧叶重花,次第舒展开放,不着一语,却尽溢满天真的微笑,于日月风雨间对你彰然畅怀,那花间的一切,怎不让人从心底生出天恩浩荡的幸福满足来,想自己一无所长,竟能得如此恩宠荣赏,白白地沐浴隆恩,不免会象苏东坡那样感慨起来——惭愧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

人间第一美妙的景致,非月下莫属。所谓良辰美景,一定是指月光迷离的夜晚。

不得不居于封闭的房屋里。特地把睡榻安置在宽阔的东窗之下,而南面则是整片的玻璃墙。月光格外明亮的夜晚,我是宁可搬了被褥,到南边的玻璃墙边席地而卧的。不为了别的,只为那如水般洋溢的月光。

光君说他从小就喜欢住在帐篷里,或者什么帷幔里,好象有块布幔围护着,才觉塌实安宁。可我却恨不能宿于芳草凄凄,云雾靡靡的露天原野。我笑他是襁褓中的婴儿,他则怪我是林间山鬼。屈原笔下的山鬼被薜荔带女萝,乘赤豹而从纹狸,那种精灵气派又岂是凡人可及呢。



一切有月光的夜晚都比白天来得美妙迷人,月光给世间所有的东西度上朦胧而华美的如银如玉的光芒,山川水泽,幽林密径,花木草石,无不在月光中显现出他们最神奇最动人的的生命之象,甚至连我也能从那来自高远浩渺的夜空的清凉的光明里感到无可比拟的神秘力量,它让呼吸变得清纯,让心灵变得沉静,让身心变得通透,让游离的精神回归身体,让身体重新充盈青春的润泽。

我喜欢就卧于月光之中,几分庄重,几分慵懒,几分娇柔。我愿被那美妙的光华笼罩着,亲抚着,浸润着,仿佛接受一场神圣的洗礼。这洗礼胜过任何宗教的礼仪。

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应该是在这浩洁的月光中最易于达成吧。



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不能时时圆满,所以珍贵,让人充满期待;正因为团圆终有时日,那种期待便并不渺茫得无限无望,所以亲切,好比可望又可及的人情。一个人的一生,再怎么多灾多难,坎坷不平,再怎么阴晴不定,亏损难测,总有几次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吧!

那云间素魄给予人间的,又岂止是一轮清辉呢!
发表于 2007-7-30 09: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 莲舟 在 2007-7-30 9:05:36  发表的内容:
看苏苏写作文,写两句就回头数一遍字数,不够,再皱了眉头凑两句。不禁莞尔。他尚小,不懂得写作的乐趣。

记得我小学时作文也是交过白卷的。老师带着看一部记录片,好象是棉铃虫的防治,然后让我们写文章,我讨厌看那些虫子,更不愿意关心它们的生存和灭亡,黑暗里只低头睡觉,等回来实在不知写什么好。最后胡乱写了几个字交给老师,老师极诧异,一向的好学生这回也应付差事,拿朱笔批了四个大字:不如不写。

开始喜欢作文是在初中,学了朱自清的《绿》,非常喜欢他悠然细腻的笔调,也写了一篇类似借景抒情的文章,被老师大加赞赏。好象便是从那时起,我的作文每每被当作范文,成了榜样。

如果说学生时写作文还多少有点功利的目的,那离开学校以后的写作则存属私人的享乐了。

木心先生说,喜欢写作的人都是贪恋享乐的人。这话令我会心一笑。

毫无疑问,我是一个贪恋享乐的人,以至于享乐之后还不满足,一定要在纸笔间细细回味流连,好象那些生命中得来的喜乐,非用笔一字一句地描绘临摹不能久存,而那光阴里的哀愁,也非用笔一一整理检点不能释怀。

那些散文和诗歌,让我得以超然物外,以旁观的姿态,俯看尘间万象。而小说则象另外一段人生,或许是一段前世的光景,或许是一段来世的造像,总之是我今生无法兑现的命运,竟可以经由我的笔于现世里徐徐展卷呈览。我猜想那些沉迷与吗啡鸦片的人所追求的快乐也不过如此吧。

读周作人的散文集,......






"苏苏写作文,写两句就回头数一遍字数,不够,再皱了眉头凑两句。....."哈哈~这个镜头一定很好玩儿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领导,别把这帖子挂那么高。我恐高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7 01:56 , Processed in 0.465718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