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之

【版主作品系列展】温文尔雅伴月斋------林培养书法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繇《荐季直表》临写体会

                        林培养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汉末举孝廉,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廷尉、太尉等,魏明帝时进太傅,封安陵侯,故后人称“钟太傅”。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楷书之祖。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楷书代表作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

       《季直表》是钟繇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所书。内容为向已称帝的曹丕推荐旧臣季直的表奏。季直在关中时曾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过大功。罢官以后“衣食不充”,钟繇说他“力气尚壮”,请求给他一官半职,使他继续为国效力,也解决当前的困难。 笔者临习此帖多年,一点体会,拉杂写下,求教方家。

       一.把握大基调。我们知道,东汉末年,隶书己经开始由多变的笔法向规范齐整渐变。钟繇处在这样的时代,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此帖隶意明显,波磔尚存,体势微扁,线条质朴,横长竖短,结构自然古雅,保留着早期楷书的风貌,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朴实拙诚之气溢于全篇。在这点上,跟唐楷刻意修饰是截然不同的。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袁泰也说:‘元常《荐季直表》其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非若后人妍媚,纤巧之态也。’所以我们临写时,用笔要沉着而不草率,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多带些隶意味,切不可用唐法来写晋楷。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多看看汉隶,读读帖,体会汉隶的朴实意味。

       二.结构分析。虽然此帖结体上并不作刻意的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赋形,但其实我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临习。

       1.上松下紧,重心在下,这种结构不同于唐楷的挺拔,显得率真,稚拙。

       如“亭”:上展逸而下坐,丁紧束于上部的笼罩之下,竖钩更是像一点,用以降低重心。
       如“守”:宝盖写得硕大,过字就很小。

       2.上下、左右结构的挪位,穿插。这类结构容易写得平正,但此帖却通过偏旁或笔画的错位或挪移,于方正中见参差,产生奇正相生的效果。

       如“帝”:开始二画明显左倾,巾部稍向右偏,竖画收笔加重分量,以取得均衡。
       又如“圣”:左耳左挪,右口紧束其下,己见奇险,用“王”偏右镇压应托,化险为夷。
       再如“効”:左偏旁大,而力下落,使其和谐。“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3.笔画连续或简省,增强行书笔意,使字间架松动,笔意顾盼呼应,体势富有变化。

       如“雷”、“郡”各省略数笔,使中心更宽敞。
       “强”:从竖到横到点,一气呵成,笔画抑扬。
       “谨”:右下口化为二点,去除右边都是横竖的板滞。

       4.造势:蒋和《学画杂论》说:字有收有放,-----当收不收,境界填塞,当放不放,境不舒展。东坡也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此帖虽为小字,但意态宽博,气象宏伟,有大字气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字有远势。字有远势则活,无则死矣。伸长钩、横、捺等主笔,其它笔画作辅,分割出不同的空间,产生散淡悠远的韵味。

       如“尅”:竖弯钩占位宽广,寸字倾斜,给右边留出较大的空白。
       又如“路”:右捺展拓,使本来势均的结构活了起来。

       当然此帖结构变化多端,非三言两语所能囊括,还要再深入读帖,由此及彼,举一还三,定有收益。

       三.章法分析:隶书中奉为规律的“纵成行,横有列”,在该帖里已变成了“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 这种章法行间错落有致,参差起伏,避免了“平直相似,状若算子”的弊病。整行也并不是一条直线一泻而下,而是如一条小溪,时宽时窄,时急时缓,时而遇见小石卵,时而又拂过岸边的小草,令人回味无穷。

       此帖如“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置之案头,时时临习,以期有所获。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楷感悟杂记

                           林培养

       1. 小楷史中,以魏晋与明中后期为盛。魏晋去古未远,“承汉末之遗势而顺进之”,(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群星璀灿,遗迹宏富,俱臻完美。尤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三者为后人所师法。钟太傅高古纯朴,“如盛德君子”;王逸少平和简静,体兼众美,人称书圣;王子敬得乃父家学,易内扌厌为外拓,含古质而趋今妍。明中小楷 “吴中三子”(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一洗明初台阁之靡弱,近取松雪笔法,上窥晋人风范,标新立异,各见其法,各尽其美。祝如“丰肌妃子著霓裳舞”,文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王如飘然仙子,超凡绝俗。明季黄石斋,铮铮铁骨,一变赵董妍媚,“如断崖,如峭壁”(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不可亵玩。其余前有唐之备尽楷则,终不如魏晋质朴,后有赵松雪承前启后,然未复二王萧散雅逸。

       2. 蜀中名家洪厚甜言:“小楷书写时笔意太短,是通病”。当注意点画交接始终是以“实”为主,“虚”和“半虚半实”辅之。此金玉良言也。

       3. 小楷须如大字开张,大字须如小楷精练。

       4. 作小楷,笔宜尖不宜秃,墨宜浓不宜淡,纸宜熟不宜生,砚宜净不宜脏。

       5. 鲁迅先生言: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两地书*三二》。此不独言诗,作小楷亦然。

       6. 小楷或分经生书和名家书二种,后者如“闺房之秀”,气质沉稳,知书达礼,大方有度;前者如“小家碧玉”,虽时有粗疏,偶一回眸,却也妩媚万千。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杂  记

                              林培养

读帖有三读。一读碑帖文字内容:是帖所记何人,所言何事,所表何情,不能不察。此,一可赏佳文,陶性情,亦可明哀乐,知乖合;而后设身处地,或临或摹,可得消息一二。如《荐季直表》,乃钟太傅荐臣之表奏,“表以陈情”(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其辞也恳切,其书也质朴。临时须“如对至尊”,沉着朴实,不同于鲁公“抚念摧切,震悼心颜”。二读作者师承及评论。明师承,可知其书风形成之由,以便日后“沿波讨源”,博观约取;阅评论,可知其精粗,方可扬长避短。再以太傅为例,虞世南 《书旨述》言:“钟太傅师资德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世论其“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非若后人妍媚,纤巧之态也”(元--袁泰)。如荐帖隶意颇多,波磔尚存,体势微扁,自然古雅,故不可以唐法临之。三读法帖字法。笔法、间架、章法、精神皆可读。先读形,再读神。南宋.姜夔《续书谱》云:“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北宋.黄庭坚《论书》亦云:“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察之愈精,拟之愈似。可对临,再背临,后意临。如此循序渐进,方能登堂入室。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伴月斋笔记四则
(一)裸体和衣裳



    衣裳本来就出于实用的考虑,一为生理上的御寒,一为心理上的遮羞。随着社会的进步,衣裳也被赋于审美的内容了。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人材七分衣装。一个人穿着漂亮,回头率自然会高。书法作品的装饰就如人的衣裳。网络上齐玉新在【国展忽悠学】就说:把买来一本成品册页直接书写比喻为裸体的姑娘;而自己精心制作、设计形式的册页比喻为穿着时装的姑娘;而册页评选如同时装选美大赛,那么,现在你愿意你的姑娘赤身裸体去参加比赛还是打扮好了去呢?!所以,现在很多书法作品装饰手段越来越多,从书写内容、表现形式、制作手段、装裱方法、题跋款式、印章调制,费尽心思,不惜一切代价。在制作手法上,更是花样翻新,或纸上打蜡,或茶水浸渍,或砂纸打磨,或挥洒盐水,令人眼花缭乱。但我们必须明白,装饰手段只能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它改变不了本质。珠光宝气只有跟人的内在气质协调才是真正的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终究是惹人厌的。书法也是这样,你就是设计得再好,装潢得再漂亮,但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还是不入法眼的。




(二)黑和白


    古代有个人,讨了一堆老婆,因为“须己斑白”,让大小老婆帮他“镊之”。大老婆怕他显得年轻,为小老婆“所悦”,“乃去黑者”;小老婆希望他年轻,“乃去白者”,结果,“不逾月颐颔遂空”。虽说是个笑话,但刚好说明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趣味不同,写作品,读作品都是各取所需,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文学阅读中不是有个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吗?但一个问题是,只要是自己认准了的趣味,就要坚持下去,然后在个性这条中轴线上“东奔西突”,不断进行充实调整,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要盲从这风那流的,否则就会变成黑也没有,白也没有的“四不像”了。




(三)简约和繁富


    广告学中有个典型案例:有个人开花店,挂出一块巨大的招牌:“这里卖最鲜艳最美丽的花。”后来顾客建议简化,先去掉“最鲜艳最美丽”这几个字,改为“这里卖花”,再建议,改为“卖花”,又建议,最后只写一个“花”字,后来一官员来了,说“那个‘花’字挡住了室内这些美丽的花朵。你有这么大的橱窗,完全可以摘下广告,人们透过玻璃,看见鲜艳的花朵,就会知道一切。让你的花卉用自己的风姿为自己做广告吧!” 商人采纳了这个建议,小花店的生意从此一天比一天好。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联系到书法,那就是简化与繁富的关系。像隶书就是将繁复诘诎的篆法简化为率直方折的线条,形成减省篆法的"古隶",又如弘一的书法,他剔除了大量无意味的东西,笔画没有明显的起收笔痕迹,也无抑扬顿挫的书法“法度”, 线条在运用过程中显得简约,但这线条坚韧富有弹性,柔中有刚,力量无比,对他的风格起到了决定作用。借用歌德评价希腊艺术时所言,“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再确切不过了。当然这种简约,应该是既雕既琢后的简约,绚烂之后的平淡。




(四)大和小


    前不久下载了一些电视连续剧,30多集,看得天昏地暗。闲时也看些小品之类,倒也轻松快活。原来,不管大戏也好,小品也罢,好看就行。大与小并不是主要问题。书法上似乎也有大作品和小作品之分,大作品主要是现代展厅用,作“壁上观”,“所关注的是作品的整体气势,注重作品的整体形式美,突出作品的外向视觉冲击力”。(洪亮《书法新经典时代的来临》--《中国书法2008年第八期》)。像王鐸的巨幅大轴,迅疾的节奏, 焦渴的笔墨,欹侧的结体,夸张的造型,绵密的章法、让人心惊肉跳。小作品适合“案上读”,“在把握作品整体的同时,对作品细部的辨析尤为细腻,注重作品的韵致和笔法流美,内涵丰富和内在文化张力”。(洪亮《书法新经典时代的来临》--《中国书法2008年第八期》)。如魏晋简札,“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但其中的高雅气息正是后人所难以企及的。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妙处,把小品硬撑大,那就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近读报得一新闻:南非约翰内斯堡一两岁稚童画布信手涂鸦绘出“名画”,几天之内,抢售一空,售价高十万美元,后真相大白,“遂无人问津 ”,捧腹之余,联系到书坛的“伪书作”的流行及退潮,而引起下面两点思考。

    我们知道 ,任何艺术品都是其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作者深刻思想内涵的交融,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书画尤然,它过点、线、面、色彩的变化与交融,表现自己的艺术功力、审美情趣、情感气质,如清人刘熙载所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己。”苏东坡读书万卷,故其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画之间”。我们在这样的作品面前,通过对作品点、线、面的理解和把握,和作者沟通感 情,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领略到审美再创造的愉悦,“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而那些稚童信手涂鸦的“抽象作品”,无功力、学养、情感可言。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感到的只是茫然而不知所措,无法体验审美再创造的愉悦,以致在对象世界中丧失自己。可见:“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人的对象或者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于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己。”这是思考之一。

    欣赏既受到“对象性质以及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的取决作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容易形成审美定向,使惰性欣赏者满足这种定向,服从于作品的流行程度,而不注意作品的深沉内涵,使作品在短时间内快速流传,“几乎无限度地把它的价值提 高”。上述新闻即是一例。书坛中也有这种现象。基本功不具备、六书不通,却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而真正的求艺者却成为“痴愚”,真艺术遭到贬值。悲哉。因此,欣赏者只有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审美能力,才不会随逐流,而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这是思考之二。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  份



       我经常投稿。一日,接到某报社编辑来电:“你的作品收到了,写得不错,我们准备给你发个专版,不知意下如何?”。哇,我受宠若惊,心想这下可以拿着这报纸风光风光了啊。但接下来的对话却让我三九天掉进冰窟窿里-------彻底凉透了。编辑问:你是什么级的会员。答:不是任何级别的会员。电话那头静音了,最后一句:那再说吧。电话断了,我懵了。此事没下文了。都是没名份惹的祸啊。

       又一日,与网上一画廊老板聊天,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林啊,好好练,争取早日加入中国书协。”看来,没名份是万万不行的。

       是啊,名份多么重要,人家孔子早说了:名不正言不顺。女人没名份,就只能是情人;演员没名份,就只能是配角;干部没名份,就只能是跑腿的;学书法的没名份,就只能是一个爱好者。这不书法网络上不也分“国展精英”“认证会员” “VIP会员”等不同的名份吗?不同的名份,就带来不同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就像我不是精英,不是VIP,就有的地方就进不了,有的地方就回不了帖。呵呵。

       名份太重要,不讲点儿名份就太对不起自己了,只是,我想名份这玩意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儿,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力,一定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名份。孙伯翔在接受书法报记者采访时就说:“书法之道实际上是个寂寞之道,希望大家不要为名利所左右,踏踏实实地把前人的优秀东西传承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从艺远功利,为人近德仁”。太执着的去想着这名份的事儿,是不是太累了?君不见,为了一次投展,有的人揣摩评委好恶,审时度势,攀龙附凤,哪管什么“文以载道”“书为心画”,更谈不上“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了,这样得来的名份不要也罢。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3: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lin.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3: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启诗二首.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3: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培养书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3: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资料由伴月斋提供,当代书法网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6 12:22 , Processed in 0.263133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