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值班编辑

【现场新闻】“河南代表书家·李强书法作品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开幕(回帖有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惟能不同斯大雄
—— 漫议李强的书法艺术
                                                                                                        
                                                                
                                

西中文





   
李强是我的固始同乡,两家的距离不过50米左右。然而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强弟当且年幼,所以以前并不相识,后来我们都在省城书法界,打交道渐渐多了起来。我们一起开会、办杂志、办培训班,然而见面最多的还是在“饭局”上。我的这位老乡可谓是冰雪聪明,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知识阅历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在社交场合往往是人们心目中的明星。
    然而人是多面的,你不要以为李强的本领只是在酒摊上说说俏皮话儿,其实他本色是个书法家,在艺术上有着广泛的造诣和深入的思考,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他的态度几近于殉道者的虔诚。李强不是那种在什么场合都摆出一付学者和艺术家面孔的人,他宁愿以轻快活泼甚至带有几分玩世不恭的姿态面对世人,而把面壁的虔诚留给静夜独处的自己。做学问、搞艺术,李强没有丝毫的玩世不恭和逢场作戏。我没有看见过李强的面壁,但我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分明看到了他的执着,他的虔诚,他的默默固守和艰难跋涉。
    李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于中州书坛,是中原书风的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之一。受近现代书风走势和河南特定的人文环境的影响,李强的书法从篆、隶入手,行楷则走的是北碑的路子。其篆隶厚重雄放而又轻灵恣肆,沉稳华贵而又婉丽通达。篆隶例为正书,然而在李强笔下,却没有那种凌厉森严和正襟危坐,因而也就没有令人生厌的迂腐和寒俭。李强笔下的这种古文字具有异乎寻常的现代意味和生活气息。
    书法创新是一个在业界说得最多的话题。在一些人看来,创新就是推倒前人,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任情挥洒,这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艺术,汉字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高度抽象化,其造型手段已经由追求象形指事逐步发展为以线条、空间结构和墨色变化为造型元素,这个线条不是一般的线条,结构和墨色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平面构成形式,而都是以汉字这个特定对象为依托的,汉字是书法艺术的标志性特征,也是书法艺术的底线。李强在他的艺术创新中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的。作为一个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科班出身的艺术家,李强对古文字不但有经过正规训练的精深造诣,更有着焚香顶礼般的虔诚。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抽空临摹各种金文、大小篆名迹,日积月累,他临摹古文字的“素描”本竟积了几大箱。前些年我主持书协的一个青年书家读书班,邀请李强去班里讲课,他带去了其中一部分,用以向学员们说明学书临古的重要性。看到成摞的临摹本,我十分惊讶于李强在喧嚣浮华的表象之下所下的墨池冢笔的功夫。对古文字变化沿革的熟稔了解和深入把握为李强篆隶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李强对“字法”的探究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次他说起自己平时会在各种场合暗自进行字法练习,比如遇到一个词汇,这几个字用篆书应该怎样写?对此我深有感触,因为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在写旧体诗的时候,对用字的平仄比较计较,久之便养成了一个习惯:遇到一个词语,总会在心中掂掇,几个字是平是仄、合不合律?细节是最能看人的,从这一个小事上,足见李强对于艺术有着清教徒徒式的信仰与坚守。他说自己进行篆书创作,可以做到基本不用工具书,随心所欲而不逾大距。业内的人大体上都明白,能做到这一点,需要怎样的积累和浸淫!
    当然,李强绝不仅仅是耽于篆书字法而已,会写篆书,只是他得到的一份资历,尽管为此他已花费了极大的代价,然而仅有这份资质,还不能算真正的艺术家。一个书法艺术家,对于书法艺术应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思考,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应该有鲜明的个性面貌。篆书有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字法变化不大,然而每个时期每位书家笔下的篆书都会有不同,哪怕是细微的差别。林散之先生诗曰:“能于同之中求不同,惟能不同斯大雄。”篆书的变革出新,也就在于把这种古老的书体写出时代的特色和个人的特色,体现出那么一点和古人、和时人的“不同”来。
    对楚篆的涉猎和经营,是李强篆书创新之路的一个重要转折。楚篆是近世发现的具有鲜明南方文化特征的书法资料,它在书写法则和审美旨趣上与传统的端严方正的北方篆书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楚篆的出现无疑为篆书的变革出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李强以其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高屋建瓴的艺术视角,是当代较早涉猎楚篆的书家之一。楚篆具有鲜明书写化特征的线条,多向度的奇异结体以及率真自然的审美旨趣,无疑都给李强的篆书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年来,他的篆书打破了传统金文小篆平正均衡的单调格局,以全方位、多向度的结构变化,对传统篆书作出大胆的结构重组,而又不违背篆书结字的基本法则。其线条则打破了固有的铁线规律,甚至与清人的悬针垂露法也有所不同,而是以一种经过锤炼的、浑金璞玉般的中锋线条作为结构支撑,着力表现用笔的方圆变化和使转峻折之美。在章法上,他借鉴两汉碑额如张迁表记的布局,有行无列,既有整齐之美,又不死守界格,与《峄山碑》《三坟记》的竖行横列,字如排算以及秦权量和西周盘詺的满天星斗都拉开了距离。这种章法虽非李强的独创,然而李强无疑是对这种形式运用最得心应手的书家之一。
    李强的隶书功底扎实,基础宽厚,多年来他临过汉碑无数,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艺术语言,以至于在他的隶书作品里,人们已经看不出出自哪种汉碑。不论是礼器碑的细劲,张迁碑的古拙,校官碑的朴厚,还是石门颂的野逸,在其笔下都有精彩的表现,而且李强还善于把这些都化用得天衣无缝,不着痕迹。如果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不论当代还是古代,也都有不少人达到了这种高度,那么对于汉简的化用,以及隶书书写性的追求,则明显带有李强的个性色彩。汉简是早朝书写体的隶书,较之东汉末期成熟而整饬的八分隶,更多地表现了书写意趣和天真率意的自然之美。近世以来不少书家注意到这一点,把汉简笔意融入隶书,使这种富于庙堂气的整齐厚重、方正端严的书体从而变得轻松活拨,意趣盎然。李强是一个不甘于墨守成规的书家,自然不会忽视如此宝贵的创新资源。李强的隶书中有着很浓的汉简意味,多变的结体,简净的笔画,夸张的点和波挑,在在表现出鲜活、自然的韵味和生命的律动。
    李强篆书和隶书的相互借鉴,相互融通,是他在一个更高的艺术层面上更具有形而上意义的有益实践。历史上篆隶二体有千年之久共存的历史,二者无论是审美精神还是用笔结体,都有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今人视之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书体,其实是皮相之见。李强在其艺术实践中,极力地寻绎二者的关联和分际,其中更注重二者的血肉联系。他经常用篆笔写隶,用隶笔写篆,而又小心翼翼地保留着二者各自的特点。篆隶定型以后,像是在两条平行线上运动的物体,永无交叉之点,因而难免僵化。只有回到它们的源头上去,才能重新寻找他们原生态的鲜活。李强篆隶的新意正表现在这里。
    李强在艺术上,有着太强的技巧情结,尽管其性格是那样的活波,创新意识是那样的强烈,然而在创作中他绝不愿意须臾抛开技术理性而信手挥洒,尽管有很多大胆的创意,尽管有很多精彩的构思,然而在用笔上他可以说是笔笔到位,绝不含糊。当然在另一方面,过强的技术理性也难免制约李强的才情挥洒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行草书尤其是草书上。因为行草书的笔法和篆隶笔法本不是一个体系,而所谓碑帖融合的话题至今仍然歧见纷纭,李强书法的着力点虽然不在这里。
    李强这次办展,一个突出特点是书写自作诗词。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书写自作诗词,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学问功力的有力支撑。当代书法艺术表现出竞技化、技巧化以及逐渐脱离文化母体的倾向,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前些年去荆州,看到荆州的碑林有许多当代名家作品,其中除赵朴初和启功两先生是写自己的咏荆州诗,其他都是抄录古人的,而写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就有十几人之多。当代书家文化底蕴之浅薄,于此可见一斑。传统文化之于书法,无疑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土壤。我希望,书法这棵植根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上的参天大树,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弄成了无土栽培的豆芽菜。
    李强不以诗人名世,但他对传统文化却有较深入地研究。以前没见过他的诗,这次他把诗稿送给我,我仔细读过之后,感到他的诗写得很有味,特点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循规蹈矩,时有警句。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一首好诗,首先应有饱满的感情,精彩的内容,然后才是语言和格律。李强的诗,格律或不甚谨严,然而却是言之有物,立意清新。现在有些人写诗,格律倒是合了,就是没有诗味,这倒不如格律虽不甚严,却有内容的诗。当然如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
    观李强书法,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奇崛和荡气回肠的激越,乃至于荡漾于字里行间的,更多的是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安详、温醇和平淡天真。然而当你仔细品味,便能品咂出他的不同——与时人的不同,与古人的不同,与自己过去的不同。这不同之中,有他的追求,有他的匠心,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守望,有他破茧化蝶的丰富艺术信息。
    “惟能不同斯大雄”!
nEO_IMG_IMG_06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朴丰富的李强篆书

   
                                                                 
谷松章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强先生是当代书坛的骁将,从上世纪80年代就驰誉书坛。他四体皆精,而且目光独到,楚简、唐宫女墓志、隶书等皆有自家面貌,为书坛吹来了清新的风。
    近二十年来,李强先生潜心研究篆隶书,殚精竭虑,废纸三千,但是极少示人。于2010年10月16日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的李强书法展,将全面展示了他在篆书上的探索与成就,必将震惊书坛。
    20世纪的篆书艺术有一个辉煌的开始,吴昌硕、黄士陵等晚清书法篆刻家震古烁今,他们都是篆刻大家,也是篆书大家。回顾整个20世纪的书法史,篆书家基本为印人,印从书出的篆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篆刻家与篆书家的身份重叠。从吴昌硕、黄士陵到齐白石、王福庵、邓散木、来楚生、沙曼翁等无不如此。除却萧退庵,20世纪重要的篆书家均为印人担当。除却篆书是篆刻的基础这样表面的原因外,也说明经过邓石如之后的发展,篆书艺术已经高度成熟,仅靠继承或者展示功力已经很难再造就篆书大家。而印人广博的篆书知识与视野,则往往使它们对篆书的理解更为全面,更容易找到自己在篆书上的突破口。
    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强先生就涉足当时还没有引起书坛注意的楚简。他是国内最早涉足楚简的书家之一。后来,他把对楚简、汉简的理解融入自己的隶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或许出于篆隶相参的需要,或许是隶书成功的启示,他渐渐将自己的篆书主攻方向从楚简转变到汉篆和小篆上,而最早涉猎的楚简却融化于其隶书之中。这种取向上的变化让人有些诧异,也显示出过人的胆魄。李强先生虽然不是印人,但却十分关注篆刻,他的案头,累积着自己手摹的厚厚几十册摹印篆资料。他对篆书的眼光独到而且广博。他积20年之功,系统地研习了从秦小篆到现代篆书,从中汲取、提炼出多样的面貌,表现出古朴丰富的个人风格。
李强先生的篆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丰富。他的篆书上至秦篆,下至近人篆书,秦诏汉金、完白黟山、玉箸蜾扁……均有涉猎,虽化为自家面貌,但是取法多元带来的丰富性还是展现无遗。这种丰富之中传达了多元的传统信息,同时也将他的融会贯通的功夫展现无遗。在一次展览上敢于拿出几十件篆书,而且均属小篆体系,不给人以重复单调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成功,这是那种守着一家帖子写几十年的抄书匠望尘莫及的。而他的篆书隶书互相参化,新意迭出,更是独树一帜。
    二、雅正。篆书属于古文字,没有扎实的小学基础很难涉足。篆书的笔法相对简单,但是却很容易写俗,原因就是它需要的知识背景太丰富了,从“技”上讲容易从“道”上讲难。篆书的雅正不是表面的端正秀丽,而是意蕴古雅醇正。李强先生以其高明的艺术眼光,深厚的书法功力,把篆书的雅正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展览中有一副《赠李刚田先生》的篆书条幅,恣肆跳荡,有秦诏汉金意味,但是意趣高雅。正是有这样出色的驾驭篆书雅正的能力,他的篆书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面貌丰富而不流俗。
    三、古朴。篆书属于古文字,其古朴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但是,在篆书中表现出浓郁的古朴气息还是不易的。书家不能做抄书匠,对传统的把握最终要体现在作品中。李强先生篆书取法在秦以下,以汉篆为主,这主要是为了与其隶书互为补充。他的篆书继承了汉代书法雄浑古朴奔放的作风。这种古朴的意趣也使得他的篆书丰富而不流于散乱,多变而不流于俚俗,虽有取法近人而不流于晚近。虽极见新意者,却旧气氤氲,散发出如陈年老酒般的醇厚悠长。其实他的篆书特别是汉篆作品是加入了诸多隶书成分的,把篆书向下写能得其变化但是不失高古,其中消息耐人寻味。
    四、富于装饰性。汉代以前的书法都具有装饰性,忽视这种装饰性者很难把秦汉书法的神采表现到位。李强先生的书法中,最具装饰性的是他的隶书,他对这种装饰性的敏感与把握能力超出同侪。在其篆书中,装饰性也很突出。比如他的汉篆作品,都是排叠、整饬,高度规整,但是同时又不乏变化。他注重排叠、欹正、点线、块面关系的处理,同时又把其隶书的一些结字、用笔习惯融入篆书,在整饬之中见生动。他喜爱晚清黄士陵篆书,黄氏篆书果断清健的用笔习惯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篆书线条因此也多了一重装饰意味。
    萧退庵为篆书大家,自许甚高。他说:“篆书贵圆转自如,贵柔中有刚,贵结构紧凑。必须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好手。吴大澂写得是方了,可是不够圆转,不够流丽;杨沂孙呢,又嫌圆而无骨,结构松驰;吴昌硕则刚有余而柔不足,尤其他那种缩项耸肩的样子实在太怪了……”虽略有偏激之处,但是不无道理,可见篆书之难。李强先生以其古朴丰富的篆书,异军突起,别开生面,质之当世,罕有其匹,提升了当代的篆书创作,成为当代篆书的代表人物。其正值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期,我们有理由对他的明天充满期待!
nEO_IMG_IMG_02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068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068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06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谷国伟、张宏伟、谷松章、乔延坤
nEO_IMG_IMG_06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河南代表书家李强书法作品展
全部展出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j-1.jpg
[localimg=461,1111]1[/localimg]
20101009_5baa9d7a22003d7832b0FQkeFwtcaK7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localimg=512,1304]1[/localimg] nEO_IMG_j-2.jpg
20101009_70451c4874ba8f18413dWlxySbJ5hYNs.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隶书四条屏

20101009_b7e7ad4e22f565ef0d55hCPjWHgJKkd2.jpg
nEO_IMG_j-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6 06:08 , Processed in 0.217579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