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徐

【老徐报道】“辛卯上巳·曲阳雅集”在河北曲阳隆重举行(全纪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苗培红:吴震启先生今天有事,他先走了,在路上他发了一个信息,咱们看一下。


忆江南

吴震启

2011年4月5日

辛卯上巳,曲阳雅集。应荣庆、文增、占良诸君盛邀,驱车前往,谒北岳庙,抚石慨叹前贤之德厚流光!午宴与书法同道畅饮,酣睡近暮。因有赴皖事在即,遂返,虽不似子猷雪夜访戴,然车中追忆兰亭雅集之盛事,浮想万端,集二十七字成此小令,以记此行并呈诸师友两正。

           兰亭会,

           癸丑集群贤。

           曲水流觞今犹在,

           惠风和畅又春天。

           一叙永其年!
nEO_IMG_IMG_0434.jpg
nEO_IMG_IMG_04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文增:本来没打算说,因为今天外地的书家很多,我想外地的书家多发言,都留点宝贵的见解。因为将来要出论文集,希望这次书法创作和论文都出集子。如果论文少的话,就跟书法集一块出,如果论文要是多、量大,就单独出。这两本书什么时候出来,到时候跟荣庆先生商量,咱们尽快地完成它。
    下面我说一点。刚才好多老师讲得很好,我都赞同。荣庆先生倡导的雅集,我个人感觉是对中国书坛的贡献,尤其是这一次曲阳雅集,主要是帖学方面的一些大家们。帖学自从东晋王羲之创始以来,历代都有建树。刚才洪彪先生讲的意见我非常赞同,他们的高度确实我们是仰望,对我们后代,尤其对当代来说,有诸多借鉴。但是当代帖学如何发展,荣庆先生提了三点,我个人感觉值得我们思考。
    我一直在思索,历史上的大家,包括我们近代、当代的一些大家,远的不用说,就说沈尹默,还有沙孟海,这些大家的成功绝非是偶然的。他们尤其是在学养上,这个铺垫,我们在座的都应该进行反思。他们在学养上是建立了什么样的高度,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它对书法艺术成功的铺垫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当代书坛在文化素养上还欠点功夫。

[ 本帖最后由 沐云堂 于 2011-4-7 09:44 编辑 ]
nEO_IMG_IMG_04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的书家们都拿到我那本诗词了,我写诗词比书法稍微晚一点,但是我感觉诗词对书法,刚学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到诗词跟书法到底有什么关系,写了好长时间,写了几百首以后,我感觉还是没有关系,诗人就是诗人,书法家就是书法家,截然不同,两个概念。后来逐步地我感觉到有关系。我在这儿提出来这个观念,咱们在座的不乏诗人书法家,大部分也都能写诗,我也看过他们的诗,写得都非常漂亮。诗词当中的格律问题,平仄和对仗,古四声和当代四声不一样,现代诗词依然是拿古四声正韵,但是现在又提倡新四声,就是按照新华字典,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我理解是平为阴,仄为阳。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原先的东西,没有分出浓淡干湿。后来我说是墨色上出了问题,沾一次墨,刚开始写得很浓,把这笔写干以后,再沾第二笔墨,这样前面浓,后面淡。同是一篇创作的一张书法,几个字还是这几个字,但是从阴阳关系上一看截然不同,判若二人。这是我从诗词与用笔的关系上来探讨的。
    而且诗词之前,我做陶瓷,有人问我你做陶瓷,还搞什么诗词、书法,或者说你写书法又写诗,你的书法会不会受到影响。我说不会受影响,陶瓷也是两条线,外面为阳,内为阴。一个瓶子外向为阳,内向为阴。这个作品是在阴阳两条线的离合之间产生的形体美。你把它运用活了以后,千姿百态就出来了。我说诗词就是这种关系,一个阴阳,一个平仄,一个韵律,书法也讲究韵律。这是我学陶瓷、学诗、学书法的一点心得。但是诗还有书法跟陶瓷的关系,就这么一点吗?
    刚才张先生说的融通,我是这样考虑的。我提倡在书法界有些高手们、大家们,多写一点诗词。刚才瑞田先生我们探讨的时候,好多书法家都会写诗,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他没多写,我个人感觉还是要多写,多写以后,量上去了,质才能上去,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不仅要写诗,还要写词,这个对于书法的创作是有密切的关联,它可以相互融通。
    我讲了这一点个人的感同。谢谢。
nEO_IMG_IMG_048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苗培红:讲得很深刻,把陶瓷、诗词、书法融会贯通了,讲得非常深刻。下面还有点时间,年轻的同志再发两个言。
nEO_IMG_IMG_04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忠勇:今天这个机会非常难得,由荣庆老师发起组织这个雅集,刚才一些老师们还有同道们都说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回去反复思考的非常好的一些建议。刚才每一位老师们的发言,我都仔细听了,大概不外乎围绕着二王帖学,然后展开一些反思,在继承和创新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我听了以后,对于目前为什么说当代的书法展览,最近这几年二王的书风一窝蜂的,好像商量过似的,大家都向一个字样子去写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大家在帖学书法史上忽略了另外一种美,就是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壮美。虽然二王作为书圣,在东晋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从唐代颜真卿的书风崛起以后,我觉得真正影响后世的应该是王和颜的两条主干道。现在我们基本上展览当中,是围绕王去做一些技术上面细腻化的探索也罢,或者在形式构成等等方面去做一些夸张也罢,但总体来说,都感觉骨骼上缺少颜真卿的那么古朴、那么壮实。我从多年的教学还有个人的实践当中,我感觉颜真卿和王字的血脉关系是很明显的,是从王来。但是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过颜真卿的家学,这一点很重要。颜真卿因为受碑学的潜移默化,当然当时没有提及碑学,但是那个时代由于他对碑刻这一块的感染力,颜真卿的字当中,比起王字,从技术的小动作上弱化很多,但是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展览现在的字很多小动作多,但是气格不够,因为它和个形面貌和气绝是双刃剑。
    第二个问题,像刚才荣庆老师,在继承方面,希望我们认认真真对于经典的作品,不要盲目去变,要多下功夫去继承。洪彪老师和张老师略有不同的是,从继承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如何继承、如何思考,我们能够把传统的东西吃透,或者理解之后的一种理性的继承,或者说是发展。从这点上来讲,现在以我这个年纪,作为70年代的代表,我们心里面都在想这两个问题。荣庆老师的意思,我们都知道这个重要性,但是包括我在内,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甘心,不愿意把兰亭序写得一模一样,或者把那个帖写得一模一样,因为我们经过这么多时间的学院教育,包括自己日常当中的一些锤炼,在反复古人的技巧上,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接下来对我们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是,我们是从展览出的,所以我们非常感恩当代中国书协提供这么多次的展览。但是从展览出来以后,有一句话叫不忘出新,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字能卖两个臭钱,然后就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写字,我觉得更应该回到一开始买宣纸都买不起,然后怎么样跟几个好朋友,在一个城市的书店里去,把这种情节时不时反思一下,这样的话就可能不会太受时风和展览的影响。我感觉中国书协这么多年的展览,现在是越办,每年的节奏越密集。这种密集对于普及书法绝对是个大好事,但对于从书法当中冒出来的这些有发展前途的、优秀的中青年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警惕的信号,不能因为展览频繁,然后自己就忽略了个人对书法传统的深入思考,包括对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思考,应该很清醒地一直跟自己去提醒,去反思这个问题。然后写出来的字尽可能地做到不跟别人撞车,不盲从,哪怕是自己很不成熟,我觉得应该允许探索,但不能盲目自大。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吕金光:非常感谢张荣庆老师和几位老先生提供这个学习平台。我从事书法创作和教育这一块多年,我自己的体会是应该把创作与学术联系起来。我们一再倡导创作要有学术性,到底学术性体现在什么地方。通过多年的全国大展来看,大家都在提倡学术性和思想性,实际上里面要包括一些科学性。对于当代二王新帖学这个一浪高于一浪的热风来看,实际上当代青年书家写二王的技术性可以与古人抗衡,但有一点,面貌都一样,没有创新思想,没有创新精神。
    实际上在创作当中,学术性体现的是什么?创作最高水平就是体现对学术性最强的,古代有几件作品是我们学习研究的经典,为什么是历史上的震惊之作,原因就是他能够体现一个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体现一个作家的精神面貌、人格精神,更深入、更具体的说,就是他们的作品能够体现时代的精神面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
    当代书家写二王的特别多,面貌都差不多,不是不可以写二王,要写二王,但是重要地是我们当代书家把二王研究得这么透,吃得那么多,都在这一条线上,就是缺少那种创新精神。当代书法更缺乏的是什么?就是宗教意识,古代书法家的儒道精神,他都有宗教信仰。当代书家,由于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在影响我们,所以不可能去谈什么宗教信仰,但是每个书家有每个人的思想追求。重要的是我们书家通过这些宗教信仰也好,一些各个方面的思想境界的追求也好,确实要提升,如果不提升的话,很难与古人抗衡。当代书家写二王的,拿过来每个字可以跟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比较,每个字都差不多,差也差得有限,但是把这些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见出来差别,有天壤之别。原因就是我们当代书家缺少崇高的艺术境界,缺少那种学养,缺少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形不成当代书家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当然崇高的思想境界也并不是说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有了深厚的学养就能体现在作品当中。我们知道宋初的四大家,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黄庭坚和米芾的技法超过了苏东坡的水平,但是在体现个人精神的东西当中,这几位书家都比不了苏东坡。我想这里面最深厚的一个原因就是苏东坡有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恰巧这种思想境界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自然地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你自己写什么,今后往什么方面发展,再加入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形成新的面貌,形成这种面貌能不能有一个高度,格调高不高,这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还是赞同大多数书家的意见,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想办法把自己的作品写好,当然不一定非要体现什么个人的精神面貌,能形成一个格调高的风格,应该就是当代的一个大家了。所以我的谈话就谈到这里,请大家指正。
nEO_IMG_IMG_048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苗培红:发言暂时告一段落,由于时间关系,现在荣庆先生还有一段讲话,再给大家说一说。
nEO_IMG_IMG_042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荣庆:我以为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这个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半点水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自身的全方位的修炼上,脚踏实地,练就一身真本领,水平真正达到让同道认可的高境界,方是最受用、最切实的。名也要,但要的是实至名归。书界中许多老前辈是这个样子,许多同辈朋友和年轻一点的朋友是这个样子,坚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络绎不绝地跟上来,这才是中国书坛的脊梁。
nEO_IMG_IMG_0486.jpg
nEO_IMG_IMG_04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苗培红:今天上午的发言很好,以荣庆先生为主线,大家都畅所欲言,谈得非常深刻。我就具体讲了,大家听了都很有启发,很有感受。也可以说围绕着帖学、帖系这一块的发展创作,深入浅出地谈出了一些个人的体验和感想,都是互相启发,很受教育。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围绕着学养、功力、人品、笔墨当随时代这几个问题来探讨。这里面谈了很多技法的问题,通过继承传统的东西,二王的笔法,来实现个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创作出多样化的风格特点,从技法上大家也讲了很多。从学养方面,大家也讲了,书法与诗词与陶瓷,这都是有密切的联系,它是融通的东西。还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我们没有个性特点,没有自己的风格面貌,是我们学术发展也不甘心的,光单纯摹拟古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你写得再好是人家的东西,写得不好是自己的东西,所以说还是有点想法,有点创新的东西。大家讲得很多,这里就不耽误时间了。
    另外有几个情况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研讨会有稿件的同志就可以交到组委会,没有发言或者没有稿件的,或者对自己发言不满意的,也可以整理一下,通过邮箱发过来也行。如果大家准备得比较充分,可以单独出论文集。大家回去以后,没有发言的同志,把自己对帖学的认识、创作的这些感受发过来。第二个事情,会后我们要照一个合影。
    我们这次雅集非常成功,在前几次雅集的基础上,有发展,也有创新,我们也得益于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陈文增先生慷慨解囊,赞助活动,我们对他这种精神也表示感谢。

[ 本帖最后由 老徐 于 2011-4-7 01:56 编辑 ]
nEO_IMG_IMG_0426.jpg
nEO_IMG_IMG_0489.jpg
nEO_IMG_IMG_0491.jpg
nEO_IMG_IMG_04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卯上巳·曲阳雅集”

2011·04·06

第三场      作品篇
20110406_7103765e618d394acf20VsLQEJRW9sWj.jpg
20110406_548d09e521f56e29c14fEkNPQIW0zyTn.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6-17 16:22 , Processed in 0.260946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