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086|回复: 340

【当代实力派书家系列提名展】之——刘聚森书法作品网络展(优质回帖奖斋号、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0 0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代实力派书家系列提名展】之——


刘聚森书法作品展




照片 013_副本.jpg

刘聚森,1972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洛阳市政协委员。

书法作品获:全国首届篆书奖获一等奖,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提名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创作提名奖,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三等奖,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五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 “书法十杰”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三等奖。








相关链接:刘聚森书法作品网络展答谢名单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互动 评帖有奖




    按照惯例,本次网络展继续开展网络互动、跟帖有奖活动。
还是那句话:鼓励原创,谢绝“万能贴”,鄙视抄袭。
       对于原创优秀回帖(最好是独立成篇的文章),届时将从中选出5——10篇,由刘聚森老师题赠斋号或奖励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名家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评刘聚森书法


朱以撒


清人赵翼曾经说过:“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书法学习也是如此。历代的碑帖那么多,许多人同学一碑一帖是很正常的,最终还是要看每个学习的人如何融会消化,以什么样的面目示人。有不少人在同学中得到了雷同,有的人则能从中见异,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智慧了。譬如学王羲之、颜真卿者何其多也,有的就学不出什么特色,甚至学俗了、学岔了。

刘聚森学的是甲骨文。甲骨文字不算多,学的人却不少,自出土以来,学甲骨文者就未断过,也不断有名家涌现。想从这种古老的文字里汲取营养,建立自己的风格,这和学其他碑帖一样,有这个可能。甲骨文为契刻文字,契刻以硬器,流露出刀刃之痕迹、趣味。有人学甲骨文,就是忠实地表现这种趣味,以笔师刀似刀,即便在宣纸上书写,也全然忠实于原迹,显出尖锐、纤细、光洁。以笔写刀,的确需要本领,它使我们看到了放大书写中的原状。另一类人学习甲骨文,却有自己太多的思考,不见刀法见笔法,全然是借甲骨文之形来表现自己的笔墨理解,这一类创作给了自己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刘聚森的甲骨文书法属于后面这种类型,作品字里行间,已见不到刀刻的痕迹,尽是笔墨技巧了。

这件甲骨文作品(如图)表现出了一种质朴苍莽的韵味,有一种拙朴、典雅的旧时情调,而不是把甲骨文写新了、写巧了、写好看了,不是青春气息的那种类型。因此可以看出,作者要表现的还是古风古意,并不想使其美化来点现代派的夸饰。这样的表现也就更能吸引人来琢磨和玩味,感受古风古意中的深沉。书法创作,一种是想借助满纸的冲突矛盾,让观者为其中的抵牾、相悖而惊奇、意外,另一种则想写得安静一点,不太露声色,悄然而动。如果是比较沉着的欣赏者,能够驻足,也就能够感受其中的神采了。刘聚森的书法并不是在外表吸引人,它的内在,的确有需要细品的成分。可以看出,刘聚森在这方面表现得老练、沉着、从容,已是胸有成竹,自然地行笔,不急不躁,笔墨沉于纸,亦跃动于纸,既凝重又灵动,高山流水自依然。

把甲骨文写出墨趣来,这个空间就很大了。借助于纸的性能,借助于水和墨的效果,一件作品明显地比契刻痕迹要丰富生动。材料改变了书写,改变了审美的趣味,也使书法家的书写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其中就含有他不同以往的审美理想,有一个新的尝试空间。刘聚森在用笔上并不表现光洁的痕迹,速度不快,显示出摩擦,如锥画沙的力度,时快时慢,亦加顿挫,使线运行如同水流遇阻,奋力而过,又如老树野藤,外在苍朴,力在其中。我以为,写篆是很需要笔力的,尽管什么书体的表现都要倚仗笔力,但是婉转的篆书线条,要给人气象、气度的古拙、古雅,厚实、厚重,下笔就更需要笔力支撑了,否则就新了、嫩了、媚了、薄了、俗了。有人是依样画葫芦,笔中无力,让人找不到三代之精神、情调,刘聚森已跃过了这些不足,胸有成竹地、老练地表现着。

用墨也是这件作品的一个特色。殷商甲骨文字中,是品不到丰富的墨色之变的。如今,用墨与纸的交融、散发,色调产生了多种层次,丰富了我们的想像。这件作品给人波澜老成的感觉,用墨的成功就是一个显例。一方面是用浓墨,缓而重,任纸面充分地吸收,成为被视觉接收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给人坚硬、沉重感,黑沉沉、沉甸甸是用墨的特点。余下的则是墨之枯涩,飞白辅助,与之显示鲜明差异。飞白处多丝须,笔锋开叉而手不停笔,看起来不像写而像搓、擦、刷,是一些散笔交杂之痕。这样形成的状态当然很草莽干枯,很有一些野犷气味,但有的毕竟过头了,使飞白之线显示出乱糟糟的一团乱麻,如“鼓”、“频”二字皆如此。但总的用墨不是顽钝不灵、泥滞不化,而是多变多异、生动活泼,是善用墨者。

三代文字在造型上多姿多态,尤其是有些象形字,既可这么成形也可以那么成形,在形态上的塑造是很自由的,可尽其书家造型之才能。每一个字自成一个系统,有如一座建筑,相异于其他,每一个字的精心营造,通篇下来无一相同。刘聚森在形态上多有施展,有取正势、也有取斜势,有的重心于中、有的重心则偏颇一边。当长者极其拉长,当短者又缩骨收身。字字美感相互呼应,联缀全篇则形美洋溢,让人感受先秦文字形之奇妙。

这件作品整体浑然如一,既见整齐,又整齐中呈变化,性情所之,不失古,亦不失我。

接下来说说毫无相干的凑合。凑合而成——现在很多创作都在走这条路。就像一个人,身穿西服,脚上却穿着拖鞋,头上扎着毛巾,腰上还别着个旱烟袋,不知有多么地不协调.

这篇甲骨文字是这样的——如果没有错读,释文应为: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刘聚森首届篆书展获奖作品






高庆春







刘聚森先生为河南省优秀青年书法家,其作品多以行草见长,且以往获奖作品多为行草书。此次首届全国篆书作品展,其篆书条幅作品荣获一等奖,虽让人觉得突然,但细读此作感到自有其道理在。

此幅大篆条幅,整体气象茂密丰富,给人以充实、沉着、痛快、古雅之感,又透露出时尚的意趣,不失为一件佳作。章法虽排布较满,但字距纵向拉开,横向绞紧,字与字之间呈不齐之齐状态,虚实对比鲜明而强烈,辅之以竖式的界格和小字题跋,更觉视觉上丰富多样,令人咀嚼回味无穷。随便说一句,小字题跋大小适宜、松紧适度,且留有“活口”,颇具匠心。

细审其篆法,结字严谨,结体修长,排布错落,松紧结合有度。如“坐”、“从”、“水”、“晓”、“愁”等字,结字严谨而整饬;“鼓”、“怀”、“鹭”、“消”、“相”等字,结构轻松、率意自如,各具神态。通篇用笔系以小篆笔法写大篆,既有大篆笔法之凝重、果断和力度,也有小篆笔法之轻松内敛,乃至简书之灵动鲜活。整幅作品用墨虚实相间,燥润并举,令视觉丰富多样而耐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所擅长的行草书笔调,通揽全篇,使本来以静态为主的大篆赋予灵动、洒脱和流动的气息。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书体间相通互补的艺术通感是可以相互借鉴和互为补益的。

建议作者在金文的精典范本上加强临摹和研习,深入把握大篆的用笔规律,强化线条的质感和力度,使篆书创作进入更高的层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刘聚森艺术活动相册




刘聚森相册.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友人合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创作.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兰亭颁奖仪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实力派书家系列提名展】之——刘聚森书法作品展
nEO_IMG_IMG_17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7 12:05 , Processed in 0.528525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