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xiaO

薛龙春答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向背”说的是因取势不同带来的点画走向的不同,在形迹上体现为任何一个点画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弧度。在晋唐法书中,一个点画,从a点到b点,不是一个平拖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提按的过程,而是一个“发力”与“尽势”的过程,这个力点有可能在起始,有可能在末端,也可能在中截。即使是一个“点”,孙过庭也要求“殊衄挫于锋芒”,显然,“点”并不是毛笔按在纸上就能完成,它也有用笔。我们再来看“永字八法”中的形容。“努不得直”,是说纵向的点画不是垂直的,而应像**一样,有一定的弧度,但是这个弧度又不是靠视觉来确定,而体现为用笔的取势。你看颜真卿的取势和米芾就大不一样,一正、一反的视觉形态,是由他们不同的取势造成的。一组动作,前后是有逻辑关系的,如果违背自然的生发链,出现明显“拗”的点画,那古人就会说“势背”。所谓“纤微向背,毫发生死”,正是古人对于用笔、取势与点画、结构形态之间必然关系的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 请您谈谈对"金石气"及对应笔法的理解?
2. 请您谈谈您对隶书的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1,“金石气”是清代碑学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取向。书家们从三代以来吉金贞石的遗文中发掘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二王帖学系统的美学趣味。显然,帖学的审美主张是精致、流畅与优雅,在北宋以后,它成为“书卷气”的主要内涵。发踪于铭刻文字的“金石气”,则是与“书卷气”相对待而言的范畴。如果说“书卷气”指向人文,“金石气”则指向“自然”,但这个自然不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主要是指风化剥蚀、沙石磨宕所造成的模糊感、体量感以及对于浑厚敦实的错觉。为了追逐这种趣味,书家们使用羊毫与生宣,发展出以中锋、藏锋为基本笔法,以厚重、残缺、迟涩为主要目标的书学新趋。当然,主张“金石气”的书家,也有“尚光洁”与“尚斑驳”的不同,但他们皆以“中锋”、“藏锋”为无等等咒,从而颠覆了帖学精巧缜密、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近代李瑞清的书法,则可视为“金石”派的末流,因过分强调“积点成线”,他的大字作品总体上显得僵化与造作。

2,你的看法,我完全同意。请参见我对xinrui所提问题的回答。

3,近20年来书法研究的优秀著作很多,如丛文俊等《中国书法史》(七卷本),曹宝麟《抱瓮集》,华人德《六朝书法》,周汝昌《永字八法》,傅申《书史与书迹》,朱关田《唐代书法考评》,黄惇《从杭州到大都》,丛文俊《书法史鉴》,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白谦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中国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傅山的交往与应酬》,刘涛《书法谈丛》,陈振濂《篆刻艺术纵横谈》,孙晓云《书法有法》,祁小春《迈世书风》,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华人德、白谦慎编《兰亭论集》等,我都从中获益。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意一词如何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6.        答:笔意就是字中有笔。孙过庭批评画字的人“巧涉丹青,工亏翰墨”,或者说“聚墨成形”,都是说他们字中无笔。
所谓字中有笔,是指通过毛笔的自然、有序的运动与调整,来组织点画与字形。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学习不同书体(篆隶、行草、大楷小楷)应选择什么样的笔、纸更利于练习。
您上面说的笔纸的适当问题,什么叫作适当,怎样判断适当,是否有些规律可循?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我自己的经验是,篆、隶、大楷用生宣-纯羊毫;小楷、小行草用硬毫(或兼毫)-熟宣(或半生不熟宣);大行草用兼毫(或纯羊毫)-半生不熟宣(或生宣)。换句话说,你如果学习较为精致的范本,应尽量选用硬毫(或兼毫)-熟宣(或半生不熟宣),反之,则用羊毫-生宣。材料选择正确,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临摹某一范本前,不妨花点时间,揣摩一下原作可能用的是什么工具。谓予不信,可以试试用长锋羊毫在生宣上临写《兰亭序》,看看是什么结果。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功力的象征。果真如此,我们全用脚写字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薛老师写大篆可以八面出锋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我想如果着眼于风格的创造,没什么不可以。晚明以来,赵宧光、傅山、八大都有这样的作品。
但是清代碑学以来,浑厚凝重是主要的追求,大篆也不例外。我们今天学篆隶,很难逸出清人对古代书迹的重新诠释。
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练米体字,但不知米字与那个帖结合能走出一条路?有的说与二王结合能走出一条路,但是与大王结合呢?还是与小王结合呢?有的说与苏字结合能走出一条路?众说纷纭,不知所措?下面是我的字,请你分析分析,给我指条路?在此深表谢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5 02:26 , Processed in 0.253741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