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之

【当代实力派书家系列提名展】李刚田书印艺术大型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2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瞻望弗及,情何以堪。
印章及边款,能否处理成原大显示?我不懂电脑,但觉得原大显示更好。
发表于 2010-3-13 2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刚田书法篆刻》编后记


孟会祥




壬午冬,我应朋友之召,参与《李刚田书法篆刻》的编辑。得此缘分,洵为有幸。大道景行,导我以正路,所学所悟,是受用不尽的。
宽斋李刚田先生是一个平实的人。他打扮不酷,没有“艺术家风度”;也不会摆架子,说话拉不出领导或大师式的腔调;然而对图书的编辑很内行,倒像是个老出版。编辑过程中,免不了要见面,他总是问我们两个年轻人忙不忙,与本职工作是否冲突,有没有家务;见了面,又常问寒吁暖。先生的守时,常使我羞愧,他说什么时间到,肯定提前几分钟就到了。作整体设计的张胜曾说:“李老师真是一诺千金!”其实先生的时间何其珍贵,我是知道的,除了作为名家的应酬,他当时还正在写《宽斋改印》,有时居然一日之内,改刻十方古印,还要写十篇札记,那种有条不紊和间不容发是可想而知的;还正在编著《篆刻技法全书》;还要到各地讲学,等等。很多人感慨他分身有术,同时能做许多事情,实际上人哪里能分身,只不过有他这样名气、地位的人,如此勤勉者,概乎不多罢了。除了书法篆刻,他还要做一些其他事。有一段我为先生收转一些信,先生嘱咐说:“信你都可以看,我没有隐私。”于是我就拆看,说实话,无聊的来信很多,许多信绕了许多弯子,落脚点是想白要一幅字。遇到这样的信,我就自作主张,随手抛掷。后来告诉先生,先生不悦。他说,你应该让我过目。他遇到过确有困难的求书者,救助过。去年,曾经有一印家染疴渐深,其夫人来信,想让丈夫能于大去之前,一抚自己的论文集。我读后为之动容,其情可悯,然而我知道出书不易,出纯学术书尤其不易。心想,李先生虽在书法篆刻界素孚众望,而将奈出版何?迟了些日,才将此信转先生。后来,论文集出版了。先生为之鼓动名家解囊,为之斡旋,亦只能可想而知。我问过,先生只是一笑。
李先生的书法有两翼,一翼为以治学之法治书,另一翼是以铸鼎之法铸书。所谓治学之法治书,指先生对历代书法的稔熟。勤翻中国书法史图录一类的书,也可以熟悉历代法帖,然而那种熟悉是皮象的、感性的。先生虽不是文字学家,然而精研文字,他精研文字的角度是艺术学的,不是文字学的。举凡一个字在甲骨文、金文、楚篆、秦简、小篆、汉简、汉隶、魏碑中以及历代大师法书中怎么写,在不同的汉碑、不同的魏碑中怎么写,其用笔、结字的特点是什么,先生往往抵掌而论,言中肯綮,发人深省。这得益于他作为篆刻家对古文字的探究,也得益于他积五十年朝勤夕惕的功夫。感之在手,悟之在心,得到的才是真知卓见,古人讲涵泳、体察,大概也是这个道理罢。先生勤于著作,却不以理论家名世,只有染翰操刀者读其文章,才往往为之击节,他的文章说的都是实在话、中肯话、精辟话,而不是空话、大话、洋话。融会贯通,入骨三分,岂易致哉?所谓以铸鼎之法铸书,指先生创作态度的严肃。书法之所以为书法,诞生之初,就有它的庄严肃穆。尊盘鼎彝,哪里是率尔为之。所以先生的作品,都可谓之精品,都是经过推敲的。不过他的推敲,深藏不露,又以平实化之,居然如常。他在书法中寓有至性、至情、至功,挥毫之时,才能够如茧抽丝,如柳吐絮,春秋不言,而囊括风雨,海天无声,而怀抱波涛。
李先生擅大篆、楚篆、小篆、汉隶、汉简、楷书、行书,如此全能的书家不多。对于施诸金石的文字,他一例还原于笔墨,对于纸上文字,却又掺入金石之气。先生的大、小篆皆不事雕琢,秉笔而书。尤其小篆之中,屡见侧锋,不以描画的曲屈来追求紧张感和装饰性,当然也不会去故作支离佯狂矫世,而在不事雕琢中,成就其笔致之闲、布白之妙,不经意间,已与古人篆书拉开了距离,成一家之面目。李先生大概是最早研习楚篆有成的书家之一。他早年见异域有以秦简、楚篆入书者,遂即留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随斯道的人很多。如果从书体的角度考查当代书法,则对秦楚古篆的开发蔚成一代风气,无疑是一大成就。写楚篆有成的书家,现在也为数不少,而李先生仍以其坚韧的毅力,卓尔不群,他一方面留心楚篆的结篆方式,留心其形式感,另一方面,又固守着书写意味,固守着字法天然。所谓大味必淡,故不津津于小巧也。中原书家无不能隶,李先生的隶书,以平正、醇雅、浑厚胜,以《鲜于璜碑》成其厚,以汉简成其飞动,以魏碑、行草的笔法,增加其点画的丰富性,最终给人的感受是遒劲、清峻、高秀。李先生长于晋楷和墓志体,当然,墓志体的影响最大,这也是实至名归。以我看,时人无出其右。他以写帖之法写碑,既行笔中实,没有陷入帖的巧佻,又结字平正,尽删刀斧腥膻之气,遂臻绝伦。先生于墓志中,对《元略墓志》用功颇深,相对于吴玉如先生来说,吴行笔一本右军,以裹锋得锐利,李则间用碑法,铺毫而得深刻;吴结字尊重原貌,左低右高,峻拨一角,李则暗渡赵体,渊懿雍容,不激不厉。当然,李先生不仅仅学《元略》,校雠众碑,与兰俱馨,他的楷书是从碑志中酿出来的。李先生的行书兼容碑帖,无一笔不醇厚,笔间时露苏、黄意趣,而字法却以墓志为根本,于历代法帖左采右撷,积储既富,遂尔缤纷。这种缤纷,很难仅仅从“看”来体验,是需要细细品读的。李先生一直重视展厅效果,尺八通屏,撼人心魄,然而究竟以沉静深厚为基调,不做憨相、颠相、妖相、媚相、诡谲相,只是硕人颀颀,正色于苍茫之间,有论者由是讪其无才,“下士闻道必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作为当代屈指可数的著名篆刻家,李先生的篆刻艺术,早已风靡天下。早年,沙曼翁先生、苏白先生莅豫讲学,主张印宗秦汉,为河南的篆刻创作奠定了一个基础。李先生的篆刻也筑基于此。然而他于明清流派印并不排斥,尤服膺黄士陵。在黄士陵的基础上,先生引隶入篆,对古文字加以“印化”,从而形成了早年皎洁明净、宽博爽朗的风格,遂享盛誉。于印于书,先生之道是一以贯之的。这首先表现在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上,他对印史的熟悉,不惟是纸上得来,更在于多年积淀的手上功夫。这只要看看《宽斋改印》就可以知道,他不仅读历代印章,而且加以推敲,加以临摹,加以改削,移山心力,锲而不舍,积纤埃而成高峻,纳细流而成浩渺。其次,李先生不囿于一种观念,从印宗秦汉到印从书出,再到印外求印的创作思想,他都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印章从齐白石开始,已经开始了现代转型,注意布白或径谓之构图。作为一个现代印人,应当同时注意印章作为平面艺术的构成效果和耐品读、耐把玩的时间维度上的意味。印章小道,何以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纳须弥于芥子,一定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李先生是带着历史的意识来研究篆刻和进行篆刻创作的。从技法层面上,他认为篆法应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他用字不拘泥于同时期、同地域、同风格,而是一切古文字为我所用。不过,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印化”、加以统一,使之浑然一体。于刀法,以冲刀为主,沉著痛快,达到了墨韵和刀趣的统一。墨韵乃书写之意,刀趣则金石效果,用笔、用刀,无非都以得心应手为鹄的,能之者节奏分明。以含糊为高妙,以怪诞逞奇谲,无乃自欺欺人?刀法又不局限于刀,吴昌硕、齐白石皆有不传之秘。李先生率先提出“制作法”,发前人所未发,明确肯定了制作的作用。强调制作似乎与李先生的印风不相表里,先生的制作是紧紧围绕印面、印文的,不是为制作而制作。惟章法,古今之变最著,也是先生最着力处。李先生的章法,貌似皆以平正稳妥为务,其实苦心经营,皆在其中。既能险绝之后的平正之境,也就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境界。章法盖以姓名印最难,印人的功夫、才华,只要看看其姓名印作品,就可知其大概,何需多言。先生不惟在印面上维护篆刻之为篆刻的纯粹性,更维护篆刻的文化品格。治印原为取信而已,元明之后,文人士夫雅好此道,备以法则,赋以性情,乃技进乎道。比年以来,治印一道不乏“腐秽残败,居躐上席”者,使印章的文化品格,销蚀殆尽。先生则笃定不移,每治一印,必有动于衷,歌之咏之,胸中有一段不可不说之事,方施以金石。故其遣词精警,款跋引而申之,虽片言只语,不啻文章。读先生之印,不止于目之所遇,将使人继之以思,继之以感慨。印虽小道,亦有化育之功矣。于是先生近年朱迹,或不再留恋明净剔透,而冉冉曰正、曰大、曰肆、曰浑、曰厚,示人以规矩,而不示人以巧。
我常常想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语。山之峥嵘峻峭易得而见也,月则一璧之白而已;水之澎湃汹涌易得而闻矣,石则嵬然不动而已。以峰峦之巍峨,不得直上九霄;以沤沫之浮泛,安能历以千秋?大匠之风,盖如月、如石,经得起空间和时间的检验。所谓至人如常,大概就是这样罢。于是与张胜议,作品集将删尽豪华,宁简、宁古、宁雅,将与金碧辉煌者、千乖万巧者辽不相涉,以仿佛李先生之为人,以仿佛李先生之艺术。

附记:这是8年前的旧文。供网友参考。会祥
发表于 2010-3-14 0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有时间时细读。
发表于 2010-3-14 1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仰止!五体投地!!
发表于 2010-3-14 1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孟会祥 于 2010-3-13 23:18 发表
瞻望弗及,情何以堪。
印章及边款,能否处理成原大显示?我不懂电脑,但觉得原大显示更好。

回会祥兄:这些印章及边款都是放大后的片子,所有图片均由李老师提供。没有看过原作,发帖时尺寸大小不好掌握:)
杨之。
发表于 2010-3-14 14: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刚田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早有所见,然而这次网展,看到这么多的文章,了解到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非常厚道的,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发表于 2010-3-14 1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不愧为当代书坛大家!
感谢杨兄的辛勤编辑!
发表于 2010-3-14 16: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
发表于 2010-3-14 17: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 收藏。。。。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0-3-14 18:52:32

实话实说

扇面开张的角度与弧度稍欠明清味,如下:

    59d96c9506ebf837a999f.jpg

[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0-3-15 18:5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 03:22 , Processed in 0.266869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