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汲古斋主人

【新年之辩】书法是写字?写字是书法吗?【1页新上孟会祥老师的手札大文和奖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2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1-1-13 23:10 发表

对于这样的观念我不能认同,有和稀泥的意思,这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讨论的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写字吗?

認同,或許本意不是這樣,但這是辯論帖,不是茶話帖。
发表于 2011-1-14 2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11-1-13 23:14 发表
如果大家还停留在写字还是书法的狭隘的讨论中,那这一次的讨论就不是成功的,这个在开始时或者以前的一些文人和学者的研究文字中已经有了类似的论述,我觉得孟老师在给我的手札中谈到了几点,我认为很好,我觉得我们 ...

是哥哥這樣設定主題的,責任重大啊。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2011-1-14 21:37 发表

是哥哥這樣設定主題的,責任重大啊。哈。

主题设定但仅仅停留于主题,不延伸,那就是肤浅。
发表于 2011-1-14 2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发表于 2011-1-15 00: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气未得,书功又乏,何言境界格调


傅德锋





写字与书法在古人那里一般没有太大的歧义,只有书写水平和艺术境界的高低雅俗之别。古人日常书写即用毛笔,且对文章诗词侵淫较深,因此基础功夫深厚,虽不似今人动辄言“创作、出新”,然笔下常有出人意料处。今人日常书写,多用硬笔、键盘,且对文章诗词日渐疏远,对于国学更是不胜了然,偶尔操翰,每言“创作、出新”,根基未稳,复胸乏丘壑,一下笔来,不过是一厢情愿,勉为其难。因此说,一定程度上,今人大多连字也未能写好,何谈书法?更何谈出新哉!古人之于书法,在于熟练耳!然熟极则俗,故又须熟中求生,生则秀,是为自出机杼也。孙过庭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此言堪称的论,不为欺世也!



吾人尝谓,好的书法作品须有一定的艺术含金量,那么何为艺术含金量呢?其实,所谓艺术含金量就是指作品在笔法、气韵、章法、墨色变化等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高度和难度,最后可以归结为书法作品的意境。好的作品,必然有很高的艺术境界,而境界的体现需要笔法、气韵、章法、墨法等等的综合作用作为支撑,有“意外之象”、“法外之象”,能够“字外有字”,使人耐久玩索,回味悠长。像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等等,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即是其具备很高之艺术含金量。要真正学好这些帖子,又谈何容易!即便是赵孟頫的书法,人们每每以“熟俗”视之,像傅山一开始因鄙视赵的人品气节,说赵字“不数过而可乱真”,但到晚年却说“方知吴兴之不可及也”。由此可见,对于古人岂可轻视?率尔轻视者,实为未识古人故也!



或言“平正”一关被今人目为“写字”(前提是使用毛笔书写),古人需十数年之功方能得之,至“通会”之境,则大多垂垂老矣!今人则“朝学执笔,暮诩己能”,未立大体,即言出新,新从何而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人不欺今人,今人则自欺之!


当下之书,或则稍得古人皮毛,即大胆求变,花样翻新,人人尽而变之,趋之若鹜,则又不免千篇一律。谓古人之书俗者,反不知自身早已俗不可耐也!当下书人或有紧追古人之法者,用笔虽能得其六七,惜乎积淀有限,底蕴不足,欲得古人十之八九,又何其难也!



书法与写字,盖有有心与无心之别,留心翰墨,是为“有心”,不近砚池,是为“无心”;古人以自然之心态,下笔为文,吐诸心中块垒,无心于出新,书法反佳;今人斤斤于笔墨,汲汲于名利,急于出新,反致低俗。至若古人应试之书,台阁体、馆阁体是也,可取者无几。而问候、来往之书信,则天机自现,奇趣每见也。故有心无心之别,大有玄机。孟会祥先生谓:“古人创作意识甚淡,只在书写过程中引动天才,妙手偶得,乃为楷模。正是写字之功也!”(见本帖首页孟会祥先生回复李启明先生手札)吾则然之!



今人每有自我作古者,学书未几,便借助综合运作,偶得声名,踌躇满志,引动时流。然风光未几,则又多昙花一现,销声匿迹,难以寻觅。其因在于入古不深,变法不慎。犹如以三尺之索,汲七尺之水,岂可得之!诚如孟会祥先生所言:“当年叱咤风云者,不三五载间声望难继,期期言艺术,甚或欲与古人分庭抗礼之士,转眼之间,或成后昆笑柄。所以然者,休说艺术境界,正恐横平竖直写字入门之功尚未具备耳!”(见本帖首页孟会祥先生回复李启明先生手札)



是故,愚认为,如若诡辩,则纠缠于写字与书法之间亦无不可。从称谓、概念等方面切入,终是泛泛之谈。今人且休急于与古人争高低,追元逾宋,胜唐迈晋之论,虽则不乏自信,然终究浮泛,难以使人信服。或有一法可医今人之弊,则为老老实实(使用毛笔)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淡于名利,深入古法,入古出新,以古为新,年深日久,或去古人不远矣!惜乎时代喧嚣,人心浮躁,看淡名利,追摹传统而专心古法者又几人哉!


[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1-1-15 00: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5 0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之日.习字者少.
书法家少.书法理论评论家多.
书法大家则无
书法之繁荣
体现于文字理论与新新名词
然实无益于书道
理论在前
习字不给力
若人之两腿不齐
如何行走法
现代书法
智性书写
虽美其名曰
实是跛子走路也


[ 本帖最后由 古雨 于 2011-1-15 00: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5 00: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孟会祥先生言;
古人创作意识甚淡
于书写中引动其才
妙手偶为佳书
遂成后世楷模之迹
正是书之功也
善哉.斯言
书之道.苦乐之道
必先需有勤古法古人之书功
法在练中得.理在学中晓
恒久以时日.积健以成雄
方的妙迹也
即书之道首必厚积后能薄发
勤习在先.理论其中其后
或问古雨书之道;先求技,后求道,可乎?
古雨曰:可也
   先求技.技能精.进于道.
     书理在先.书功迟后.书法多胡画耳


[ 本帖最后由 古雨 于 2011-1-15 00:47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5 0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雨 于 2011-1-15 00:18 发表
今之日.习字者少.
书法家少.书法理论评论家多.
书法大家则无
书法之繁荣
体现于文字理论与新新名词
然实无益于书道
理论在前
习字不给力
若人之两腿不齐
如何行走法
现代书法
智性书写
虽美其名曰
实是 ...



古雨大兄之言或有所指,然则多有出入耳!
当下习字者比之往日,数量何其大也!虽与今日之绝对人口相比尚有悬殊,然与古时相比,则又何止百倍?!君不见仅中国书协会员即有近万之众,加之各省、地市书协会员和非会员,应不少于百万!岂兄所谓:“今之日.习字者少.”所可当之!?况塔基既广,必有塔尖。时代高度或已有之,只是尚待历史检验耳!……


兄又云:“书法家少.书法理论评论家多.”似亦欠妥。何也?盖当下“书法家”(且休以古代书法家之标准论之)成千上万,一次“国展”,应着云集(九届国展收稿五万余件即为明证)。若言每于“国展”之入展获奖者不是“书法家”,则深恐众多会员们不答应也!(呵呵)而每次书学讨论会收稿不过一两千件,在书法报刊及论坛上发可读可赏之书法理论批评文章者,也不过常见之数十人而已!何多之有?!


至于“书法大家则无”倒是事实。此乃时代风气使然。


兄谓“书法之繁荣,体现于文字理论与新新名词,然实无益于书道”,似亦绝对化了,其实当代书法之所谓繁荣,恰恰在于书法的参与人数之多和书法的平民化,非仅体现于兄之所指之处。当世之书法理论不是太多,而是真正有见识的言论太少。此亦乃社会风气之大势使然,非惟书法理论批评家之过也!新新名词之类虽有惑众之嫌,然亦非一无是处。皆有现实之所特指也!“现代书法”之于传统书法,毕竟存在源与流的关系。之外,像“艺术书法”“文化书法”等,尚有矫枉之功在。


兄说到:“理论在前,习字不给力,若人之两腿不齐,如何行走法?”此非只理论之过,习字者亦难逃其咎。至于“如何行走”,古人已有先例,今之识者亦每每苦口婆心,三令五申,惜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争先恐后,追逐时风,涉怪猎奇,沽名钓誉,渐成恶俗,徒叹奈何?!



愚以为,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自有其自身魅力与调节功能在。高峰之后,必有低谷,走出低谷,必有高峰。书法之兴衰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之中耳!我料他日书法必将迎来新的变革,时代高度或可见之!吾辈既不可过于乐观,也不必太过消极,因时顺势,理固当然。明代帖学末流,引发清代碑学大兴。今碑学矫枉过正,帖学又起,盖时代审美思想交替变换之故耳。王羲之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此言善哉!


陈此数言,请大兄勿以为怪!


[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1-1-15 11:10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5 01: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建军 于 2011-1-13 22:45 发表

哈哈,哥哥的女兒一定很可愛。

呵呵,老弟所言不假!
发表于 2011-1-15 01: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傅德锋 于 2011-1-15 01:12 发表



古雨大兄之言或有所指,然则多有出入耳!
当下习字者比之往日,数量何其大也!虽与今日之绝对人口相比尚有悬殊,然与古时相比,则又何止百倍?!君不见仅中国书协会员即有近万之众,加之各省、地市书协会员和 ...

九届国展收稿55300多件,其中一人多投者不在少数,据了解,有一人投稿60多件者!如此算来,55300多件中作者实数应打折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6 03:34 , Processed in 0.395498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