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38|回复: 287

【老徐报道】白煦《水墨书法评论集》首发座谈会在京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1 2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白煦《水墨书法评论集》首发座谈会在京举行


nEO_IMG_IMG_0004.jpg


    当代书法网北京讯(首席记者老徐)2012年3月31日上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联合主办的白煦《水墨书法评论集》首发座谈会,在北京琉璃厂南新华街柯兰艺术馆中直书协举行。中国书协顾问张飚、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主持座谈会。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旭光、刘洪彪、郭子绪、叶培贵、姜寿田、吴振锋、葛洪桢、西中文、白景峰、高庆春、彭利铭、郑培亮、郭志鸿等出席座谈会。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水墨书法评论集》的出版以及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创作进行了深入座谈。
    白煦曾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多年负责展览评审和国际交流工作的领导,对于当代书法创作有着深入观察和深刻思考,并了解国外艺术界书法界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和努力探索,他于2011年初创作了《水墨书法》中的四十余幅作品并结集出版,立即引起了全国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书法界领导、专家、理论家纷纷撰写评论文章,对“水墨书法”这一具有原创精神的书法现象进行了学术上的分析评论。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先生为此书作序,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何应辉和张飙、陈洪武、王冬龄、丛文俊、刘恒、刘一闻、白谦慎、周俊杰、李刚田、张旭光、孙晓云、张继、姜寿田、吴振锋、尹旭、叶培贵、高庆春、李一、西中文、任平等三十位著名书法家、理论家和专家学者撰写了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对水墨书法创作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评论,他们认为:
    “这批带有实验性质水墨书法作品的探索获得了成功,他(白煦)为当代书法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面貌和审美范式。

     (水墨书法)给当今书法界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书法本体新的思考与启迪,还会给丰富多彩的书坛增添几许鲜活的气息。”——
    “也体会到他(白煦)的古典情结与艺术创新度的合理把控,所以我相信白煦兄的水墨书法为中国书法的创新与拓展树立了标杆。”——
    “水墨书法带有一些前瞻、实验、探索的创作性质。”——
    “我深信这批作品(水墨书法)是具有冲击力、引人思索的尝试,必然会在书法现代转型的道路上刻下独特的痕迹。”——
    “作为艺术行为,‘水墨书法’有了相比传统书法更新的表述语言和更丰富的造型方式,而又没有游离于书法本质特征所要求的基本规定性。我想,这就是白煦‘水墨书法’受到认可,在书坛树起一种风格样式的原因。”——
    “他(白煦)在宿墨—水晕墨化的效果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并由此找到了自己在当今纷繁烂漫的书坛上的应有位置。其独辟蹊径的艺术实践,对于当今追求个性表现的书坛颇有启发意义。”——
    “水墨书法能够比较自然地在黑白灰的对比中,在‘墨的五彩’中,又加入了‘水晕’这一概念(我想将来水晕也许会再分成许多层次),使得‘灰度空间’的内涵大大拓广,真是难能可贵。”——
        
白煦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艺术品评估咨询特邀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长青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 白煦是我非常要好的同事,又是我非常敬重的道兄。他刚直不阿的品性,洒脱自如的书风,还有他的飘飘欲仙的满头白发,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由于年龄的原因,白煦先生于去年底从中国书协副秘书长的岗位荣转为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做秘书长。在大家欢送他的时候,有的同志风趣地说,白煦先生几十年来对书法事业所做的贡献,得到了组织的信任、书法界的认可。虽然名义上是退休了,但实际上却荣升了。这可能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必有好报』。
◎ 我对白煦是了解的。他一旦有了空闲,便开始了他真正的翰墨人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有了突破性的实践总结和艺术升华。
◎ 白煦先生赶上了好的时代,他凭着几十年的日积月累和其独到的艺术感悟,立足在书法史长河的源头一步一步地走来,又从中国画以及西方艺术中捕捉灵感。在改革开放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应运而生了。
◎ 『水墨书法』的提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书法重视『笔墨』,但很少关注『水』。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我认为是对传统书法进行现代解读的一种方式,是把书法从传统的『书写』向前迈了一步。他主张把汉字结构、点画挥运、水墨塑造这三者进行自觉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既不能把它改造成绘画,又不能失却书法本身的核心价值观,更不能沿循旧有的创作模式一味重复。『水墨书法』虽然注重营造有意味的墨象,但依然保留了传统书法中的点线元素和可识读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新境,从而使『水墨书法』超出传统书法的一般性书写,成为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我认为在当前书法艺术适逢盛世正在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这种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显得十分必要。当代书法在后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传统书法的恪守与继承,还应当留下一批既具时代风貌又具有书家个性情怀的作品。在今天的书法界,探索的身影明显少于继承者,因为探索往往意味着风险和失败。如何能使中国书法长久地走下去,探索者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信心,需要耐得住寂寞,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的踏踏实实的研磨,白煦先生已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他的『水墨书法』作品,构图丰富多彩,在传统书法固有的程式中,有力强化了视觉的审美;笔墨酣畅淋漓,鬼斧神工,变化多端,赋予作品更加开阔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张力。我认为这批带有试验性质的探索获得了成功,他为当代书法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面貌和审美范式。
◎ 古人书法讲究墨的质感,而不注重墨的层次变化,苏东坡用墨讲求『湛湛然如小儿睛』便是用浓墨的典型。明代书法宏幅巨制多了起来,为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开始注重形式变化,涨墨始见于书法创作中,用墨不但讲轻重,而且求层次变化,王铎的大幅条屏作品,『元气淋漓幛犹湿』,多用『涨墨』。现代书家林散之擅长『墨分五色』,将绘画中的笔墨技法引进到书法创作之中,产生一种别开生面的生动效果。当下的书法在墨的运用上面早已不拘泥于古代的成法,这其中白煦先生便是用墨之法特立独行的实践者。从『无意间染宿墨而书,不料竟获意外之效』,继而认为『水墨之书,既可致刚柔之境,亦可臻清纯之意,焉能不令人心驰神往而倾力为之』,他的用墨,充分表现着水墨分离、水墨相映、墨分五彩、水墨清澈之美,从而表现出如梦如幻的书法意境。由技法到形式,由形式到境界,由境界到哲思。他的水墨既不同于中国写意绘画,又不同于日本少字数、墨象派,他所探索的是一种具有中国气派的水墨书法。这也是白煦水墨书法能够生存发展的意义所在。
◎ 白煦先生已逾花甲之年,他从1980年参与中国书协创建工作以来,就没想离开这里。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岗位,是因为他已经把人生道路和目标定格在书法艺术这一神圣的事业上面。他在中国书协见证了新时期中国书法复兴这一不平凡的历程。他经历了组联、外事、展览等多个岗位,使他能够有条件洞悉和展望当代中国书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正基于此,他在离开中国书协领导岗位之时,便向书法界呈现了一部《水墨书法》。这部作品集是他多年来对书法艺术实践探索的阶段性总结,是其水墨书法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在仔细阅读中所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力、艺术震撼力,像潮水般扑面而来⋯⋯
◎ 我真诚地相信,这部作品集给当今书法界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书法本体新的思考与启迪,还会给丰富多彩的书坛增添几许鲜活的气息。书法是薪火相传的艺术,对书法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的探索与追求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拭目以待⋯⋯
◎ 是为序。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墨书法创作简谈


白煦





nEO_IMG_IMG_0072.jpg



◎ 大约二十五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的一次书法展上,我的一幅以淡墨创作的作品被一位著名老书家看到后,说:『这是日本人搞的东西』,语气十分不屑,批评之意显而易见。
◎ 当然,那件不成熟的作品事后看来也极待改进。而这却恰恰成为了我此后尝试水墨创作的原动力。我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又作了些试验,再就是前年的『孺子牛名家书法篆刻展』中几件水墨作品了。
◎ 显然,许多所谓书法作品多年来的一成不变,无论结字用笔还是章法,更不要说墨色了,可谓几十年一贯制。使我深为纳闷,难道书法艺术就这样年复一年的重复下去了吗?
◎ 许多人在用墨上有非常奇怪的习惯,就是往墨汁里兑水,以致使本来就不浓的墨更为灰暗,这种不讲究的做法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 一次偶然的尝试使我初次领略了水墨的魅力,就是《盘龙卧虎》(发表于《白煦书法作品精选》2003年荣宝斋出版社)的墨色变化,这种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使我着迷;墨本来是用水研磨出来的,但今人却往往不注重不研究水与墨的关系,导致了单一不变、千篇一律的墨法。
◎ 纯墨在书写时含有浓淡和飞白之别,但也只有两种层次。而水墨之韵致在具备了黑、灰、浓、淡之外,也可将飞白笔触融入其中,这种五色之变极大地丰富了墨的表现力。
◎ 与涩墨之干枯相对,水墨之润泽灵秀则更为惹人喜爱,与枯燥焦墨相对,水墨的湿润和谐岂不多了些宁静润泽,少了些摩擦与冲突?
◎ 去年夏天我突发奇想,尽管水墨创作断断续续,但也已有多年时间,虽是偶然尝试,但也有所积累和感悟,何不集中创作出一批作品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成果?
◎ 于是,夏秋两季便写了一批东西,尤其是以四尺斗方为主要形式(还有丈二和六尺、四尺整张横帔),因此,仅仅在笔墨上下功夫,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在章法构成上有所变化,以避免重复以往的模式。经过反复推敲和多次实验,严格筛选掉不成熟的习作之后,挑选出章法、墨法、笔法、韵味都有可观性、有创意、有新意的十几种不同布局样式的作品,并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 在墨的使用上也十分讲究『水候』,就是选择合适的水墨比例和沉积分离效果,这『水候』并非一蹴而就的,往往一件作品要经过多次反复的书写实验,当洇渗效果合适了,还要在章法运用上下功夫。尤其是写一首诗时的水墨用法是无先例可循的。手岛右卿等人只写少字数,书写整首诗词的通篇作品从未得见。
◎ 因此,是否字字洇渗?参差错落和通篇效果也必须考虑到,整首诗词的章法比一两个字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况且水墨的意外之效并非都很理想,一首五绝二十个字,加上落款的字数,这二十多个字如何以水墨表现而不致呆板单调和重复?故洇渗之处并非字字都有,其节奏变化和意外之处的显现及通篇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得自然又不刻板,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我在斗方的章法上分别设计了中空、中实、上空、下空、左空、右空等六种不同格局,这些全新的章法打破了固有的模式,在创作时就要付出大量的心思。不同的章法格局有不同的水墨写法和处理办法,不能使其相同。水墨的变化往往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因而既要掌控好种种变化又要使其服从整体章法的需要。
◎ 正由于变化莫测,故许多作品的洇渗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其微妙变化也是需要认真观察才能体会的。而印刷技术则是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水墨之韵奥妙无穷,以致于有的朋友竟误认为我的作品是两次书写而成的,这不禁让我哑然失笑。
◎ 一次性书写永远是书法创作的法则,字是不能修改和重复书写的,水墨之书尤其如此。就艺术创作而言,人弃我取是不二法门。如果相互影响过甚,趋同性则不可避免,『千人一面』的东西就会出现。这也是我钻研水墨书法的理由吧。
◎ 水墨之书,时而如江南烟雨般朦胧迷茫,时而如北国冰封般晶莹剔透,其清纯淡雅已不言而喻,其变幻无穷也正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成书之后,本人特别邀请了书法界的专家学者卅余位,他们多为业界成就斐然,名声卓著,眼光敏锐,立论精深之名家大腕。希望借助诸位仁兄之慧眼,采用笔谈的方式,在学术上予以探讨和研究,无疑会推动水墨书法创作的健康前行。
◎ 为此,本人诚挚感谢各位执笔加入讨论的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
◎ 各位专家均从不同视角和立场对拙作或水墨技法作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拜读之后很受启发和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把这一尝试进行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 关于自己这篇文章,感觉并未说出问题的全部。有时,我们还要借助语言来表达思想,尽管它并非是我们所感悟到的全部。
◎ 因此,我的所谓创作心得也只是叙述了一下书写的一个过程和简单的方法。我常常感到试图用文字来描述创作和当时的心理感受,难免言不尽意也无法说清。
◎ 艺术的东西是难于完全用文字准确表述清楚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文章的反复修饰改动却注重的是行文的准确流畅,又不经意间损耗或丢失了艺术创作本身的纯粹。
◎ 好的艺术创作,往往凭的是作者的直觉,一种发自心底的直接而无须提示的创造性劳动。
◎ 自由而又符合美的创造规律的创作,才是艺术创作。它符合人的自由天性,又恰恰真实准确地挖掘并呈现了美的艺术品。
◎ 所以我在表达水墨创作时也是如此,正如朋友们在文章中提及的艺术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它会象诗一般自然流淌,这时我便拿起笔来,直抒胸臆,把感觉完全溶入水墨,以此来倾诉我所要表达的全部。


           2011年5月3日于竹石馆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白煦《水墨书法》
王冬龄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煦兄是我的朋友,相知有年,虽然我一直关注他的书法创作,特别近十年,他的草书潇洒跌宕,逸兴遄飞,让我艳慕不已。这次在京参加中国书协代表会,白煦赠我《水墨书法》一册,拜观之后,不胜钦佩。白煦业务繁忙,认真敬业,然其艺术创作勇猛精进,超群拔俗,蔚为大观,令我感慨。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言不虚。所谓『水墨书法』正是我理解与喜欢的『现代书法』,白煦兄的水墨书法,强调了墨韵,强调了书写性,强调了形式感,就是强调与张扬书法的艺术性。白煦并不满足一般意义上对传统经典书法的传承,他要超越古人,创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样的艺术道路没有太多的依傍,只能靠自力的大智大勇,独立特行。因为带有一些前瞻、实验、探索的创作性质,难免受到书法界的一些冷漠与非议。
我喜欢与欣赏白煦兄的草书与水墨书法。在我看来,水墨书法与其草书是一脉相承,都是建构在扎实的经典传统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尺素之上,笔墨交融,纵横往复,酣畅淋漓』。(白煦《水墨书法辑序》)因此令人耳目一新,金声玉振。
中国书法艺术有三千年的传统,非常深厚丰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是仅仅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是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就需要一批有识之士不畏艰难去共襄盛举。白煦兄就是这样的有识之士。同时我也体会到他的古典情结与艺术创新度的合理把控,所以我相信白煦的水墨书法为中国书法的创新与拓展树立了标杆。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白煦说到书法和书家

研究员,中国书协原学术委员,宁夏书协原副主席。

我对白煦的书法感觉不错并产生兴趣,已经有好多年的时间。原因是他的作品相当鲜明而突出地体现着书法艺术的一些典型美学特征,并从而说明白煦仍是一位相当鲜明而突出地表现着书法的美学性质的书家。因此,我是把他的作品作为我的书家理念和书法理念的一个『典型』来看的。今日看过白煦寄来的作品集《水墨书法》,以为很能说明我此前的一些想法,于是便借此机会将它们写出,以就教于白煦同志及其他方家。

【一】

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就是在一张既定的纸幅上通过书写一定的文字内容,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完美艺术形式。从这个层面着眼,我认为所谓书家,就是那种具有这样一种能力的人:给他一张纸,给他一个文字内容,他就能创造出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来。白煦在这方面的能力堪称不同凡响,是当代书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因而《水墨书法》中的几十件作品,便突出表现着这样两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是每一件作品都具有自己一定的个性特征;二是每一件作品的表现形式都是相当完美的。白煦的作品在这方面,让人很难挑出毛病来。

【二】

书家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看家本事,是那种创造形象的能力;他似乎信手写去,就能毫不费力地创造出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来。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一件作品都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特色和神采趣味:二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作品背境中就会变化出各具面貌的存在形式来。这就是前人论书所一再强调的『篇篇不同』和『字字意别』。古代书家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杰出的,是王羲之、颜真卿和王铎。白煦这方面的能力也颇为可观。这只要对比一下《水墨书法》中每件作品的形式和相同文字的处理,完全可以一目了然。

【三】

长期以来在评论书家和书作的时候,我经常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艺术感觉』问题。按照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艺术感觉好的书法作品才是真正的书法作品,艺术感觉好的书家才是真正的书家。而书法作品的好的艺术感觉,表现为一件作品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处处都让人觉得恰到好处、完美无缺的美学特征。书家的好的艺术感觉则表现为那种赋予自己的书法作品以恰到好处、完美无缺的美学特征的艺术创造能力。在我看来,《水墨书法》中的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既足以证明其自身的艺术感觉之精彩,又足以证明白煦同志的艺术感觉之出众的有力证据。而在这一证据之中颇能说明问题的一点,就是那水墨的『洇渗效果』的恰到好处、完美无缺。这纯粹是一个『感觉』问题。

【四】

当代书法不同于传统书法,因而一定要和传统书法拉开距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距离到底应该拉开多大,则就见仁见智、各有所钟了。当代书法在这方面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而白煦则是属于这成功者行列之中的相当杰出的一位。他的书法与传统书法之间的距离之大,属于即目可辨、勿庸赘言。因而值得认真思考的倒是:拉开了这么大的距离,为什么还依然能保持住书法艺术的传统本色?在我看来,其原因就在于他在从形式上与传统书法拉开距离的同时,并没有违背书理亦即并没有置书法艺术的美学本质于不顾。因此,无论从神采气韵的层次看还是从点画、结体的层次看,它那书法艺术的传统基因还是处处可见的。

【五】

前人论及书法欣赏,有『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一说。这无疑是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见。但书法作品若真的『不见字形』了,那剩下的就只是墨之黑与纸之白之间的一种黑白对比。因而我一向认为,一件真正的书法作品,即使仅仅从黑白对比的层面,也是可以表现出相当充分而独特的艺术品位来的。而这也正是自我开始关注白煦的书法艺术以来,所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也就是说,欣赏白煦的作品,是很适合于采用这种『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的方式的。《水墨书法》在这方面尤显突出,大家也不妨试试看。

【六】

让我们分析几件具体作品。当然不是『详解』,而只是『点出』某些突出特征。这些特征,代表着白煦书法的一些共性。
第一件作品是《晏几道句》。有的字是狂草,有的字是稚拙的行书;有的字粗重浑厚,有的字瘦劲轻灵;有的字端正,有的字倾斜;这样一些颇为矛盾的因素集中到一起而能创造出一种统一与和谐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第二件是《开导》。两个字,四方印,就把作品的空间牢牢控制住了。字的大小、长短及泅渗效果恰到好处,不可改动。
第三件是《刘方平〈采莲曲.落日清江里〉》。忽略掉其文字内容性质而单看其黑白对比效果,也是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格调和情趣在的。

【七】

四十几件作品中,让我觉得有点问题的有两件。一是《茶》,下半部分的枯笔显得乱,与上半部分不大谐调。二是《思无邪》,『思』字与『无邪』两字格调不太一致,且整幅作品显得左重右轻。但这只是我的感觉,是否正确,仅供白煦同志参考。

【八】

在结束文本的时候,我想特别强调这样一点,就是:当代书法之创新,是与传统书法拉开距离,而不是与书法艺术拉开距离;传统是历史性的、与时俱进的,艺术本质则是恒久的、稳定的。白煦的成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而时下不少人在这方面所导致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在与传统书法拉开距离的同时,也与书法艺术拉开了距离,所以那实际上也就不是什么书法艺术了。
一一年三月十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墨心象
白煦先生新作读后
叶培贵
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书协副主席。

我必须承认,我对白先生有一个接受过程——包括人,也包括字。
他是我的同门学长,是本师欧阳先生中石夫子198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创办第一届大专班时的高徒,而我则是1991年才拜入门墙的,算起来只差6年,好像并不多,但其实差距很大。他是中国书协的元老级人物,考入欧阳先生门下时已有所成,而我1991年大学刚刚毕业,对书法连一知半解也还谈不上呢!在欧阳先生门下学了几年,又留校后,常随侍夫子出行。因为我是先生门生的关系,书界前辈、长者对我多有关怀。白先生自也不例外,我心里常存感激,但是却还是有点儿不敢亲近。为什么呢?现在想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他形貌威严,不假辞色;二是领教过他不讲情面的场景。
但是后来发现自己错了。他之不假辞色、不讲情面,那都是真的,但却要论人、论事——只对企图不讲规则的人和不合规则的事。他对书协真是爱护,眼里揉不得半点儿沙子,想来混点儿水、摸点儿鱼的,只要被他发现、揭破,那就没商量,绝对不会跟你虚与委蛇的。但你如果真对书协好,对事情认真负责,迎接你的则准是笑容和宽厚得近乎放纵的随意。其实,他真的开心笑起来时,很灿烂。从点滴接触中体会到的这些印象越来越清晰以后,我忽然发现,其实他很好亲近,线条分明,没有曲里拐弯的那些零碎,是真性情!是真汉子!
这种印象明确了,对他的字也就找到认识的钥匙了!
最初我很奇怪,白先生居然会把字写得这么有个性!老实说,锺情传统二王一路风格的我,对此一开始不太理解,也不太能接受。后来的认识与时俱进:一方面,我慢慢知道,本师欧阳先生其实有很强的包容性,并不像最初表象式估计的那样,是个『老』夫子,这才明白在他门下出现白先生,一点儿也不奇怪。先生讲究因材施教,因此门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探索,路数僵化的极少。另一方面,认识到他是真性情、真汉子,也就理解了,他绝对会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感受到、认识到了,就会百折不挠地走下去,虽千万人吾往矣,而不会轻易回头的。
白先生从中国书协成立起就参加各种工作,在长期的协会工作中,对书法的现代发展积累了宏观的见识,对其现代发展的各种具体路径也了然于胸,尤其对日本等国的书法有很广泛的了解,深知『现代』不是空谈,而实实在在是书法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随着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已经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书法从总体上必须实现自己的现代转型(局部的坚守传统,当然也完全可以),才有可能全面地重回社会生活,参与整个社会的文化进程,继续保持作为中国人精神生活方式的重要地位。
如何面对?当代许多学者、书法家持续不懈地在探索。日本的少字数、墨象,中国的现代书法、书法主义等,乃至美术界以书法为元素而创作的现代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装置、行为艺术已将书法转换成现代艺术,严格讲已不再归于书法之列,姑置不论。其它探索,则或从『象形』出发,以墨象图解字义、词义或重构字形,或从『抽象构成』出发,在保持书法基本元素(汉字或类汉字、笔墨、书写等)的前提下寻求与西方构成理论和实践对话交流的可能性。当然,还有其它路径。对所有真诚进行这些探索的艺术家,应当表示敬意,没有他们富于针对性的探索,与传统书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强大的张力,书法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格局。
白老师的知见和性情,决定了他不可能是一个株守的人,但也决定了他必是一个不会背离书法根本性质的人。当我看到他的这批水墨作品时,第一感觉是,他找到了!找到了打通古典与现代的『白煦路径』,找到了将书法转化为具有现代视觉艺术形态性质的『白煦方式』。这个路径、方式与前面所述的种种探索有关,但又有明显的差异。他的所有笔墨方式均来源他深入古典以后建构而与古典不相背离的『白煦风格』,在运用水墨以及现代构成以后,形成了极强的现代感。这使得这一批作品具有了特殊性:既可以在现代范式下解读和欣赏,也可以在古典范式下解释与阅读。古典书法所依赖的个人性笔墨程式,现代艺术所需要的构成形式和视觉冲击,都鲜明得不容置疑。
我深信这批作品是具有冲击力、引人思索的尝试,它们的面世,一定会引起关心书法现代转型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们的关注。这不会是书法现代转型的唯一道路,但是必然会在书法现代转型的道路上刻下独特的痕迹,同时也必将为白先生自身的艺术世界添上浓浓的一笔。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读《水墨书法》有感
白景峰
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导报》副主编。

◎ 在中国书协六届书代会上,笔者收到了白煦先生的新作《水墨书法》。我未即翻开此书,就被『水墨书法』这一新颖提法所吸引。此前,我们都知道有水墨画,而不知还有『水墨书法』一说。那么白煦先生所说的《水墨书法》究竟又是什么。我匆匆打开,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洁净的白纸上,各种不规则的墨点弥漫其中,使人想起『花谢花开飞满天』诗句。而下一页更精彩,那无边的黑幕,有如遭遇月全蚀的一轮太阳发出了剧烈的爆炸声,火焰划破了沉闷的虚空。我暗暗惊异于艺术的力量让人如此浮想联翩。而后面的一系列作品,完全让人进入了另一番天地,那是雪花的飞舞、烟雨的迷漓、水墨的交响,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混沌的、朦胧的、模糊的,以至于我需要静静地梳理梳理自己思绪,认识这一『新生事物』之其中意义了。
◎ 书之用墨,历来与用笔一样重要。唐宋以前当用浓墨,『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东坡居士谓之『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淡墨始于元,而成熟于明。董其昌书法大量用淡墨,求清雅虚静之意境,开明清一代之新风。王铎创造性地发明涨墨,一字或数字,点线全被墨淹,整体呈现块面性墨团,但字形轮廓清晰,神采依旧,这一大胆创造,使书法基本元素除点、线之外又多一元素——块面。王铎之涨墨对后来书法史,尤其新时期书法产生了深远之影响。二十世纪中叶,又产生了一位用墨大师,这就是林散之。林老无论用笔、用墨均千变万化、神鬼难测,尤其是以水破墨、渴墨干擦之法,独步现代,堪称绝响。
◎ 新时期以来,中国书法进入了全面复兴与创造的辉煌时代,书法家创造意识空前活跃,包括用墨在内的各种书法语言进入一个全新的多元时代,书法家们不仅从整个书史的长河中吸取着营养,更从各种姊妹艺术如中国画以及西方外来艺术如现代派、抽象主义中寻找到了创新的灵感。正是在这样一种大历史背景下,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向我们走来。
◎ 现年61岁的白煦先生,他从1981年参与中国书协的创建工作一直到最近的隐身而退,他几乎经历、见证了新时期中国书法三十年的复兴运动。三十年的书法风雨、三十年的世事沧桑,加之长期主管的展览评审工作,使其能够比别人更多的知晓当代中国书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这使其更明白自己在当代书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定位。正是这一清晰地认识,在其即将告别三十年中国书协岗位时,他向当代书法界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白氏』书法语言——水墨书法。
◎ 用水掺墨、或以水破宿墨、或完全以淡墨书写,并非是白煦先生一人独创,在当代书法大展中并不少见。然而,能够鲜明地提出『水墨书法』这一概念,并围绕此主题,创作出四十幅形式、内容多样之成功作品,并结集成册,无疑这在书法界绝对是第一个『吃螃蟹者』。相对于水墨画在美术界的『家喻户晓』,水墨书法的提出,无疑在书法界有点『振聋发聩』了。我想这正是白煦先生『水墨书法』问世的最大意义。
◎ 当代书法在经过三十年复兴之后,在经历了各种的主义、书风、流派的喧嚣之后,书法家的创新出现疲惫、衰竭的征兆,呼唤原创性的书法成为了时代的强音。80高龄的沈鹏先生看到了这一书法的危机,他在国家画院毅然举起了『弘扬原创』的大旗。『水墨书法』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其正是当代书法原创精神的产物。
◎ 任何一个时代或书家的成功,留在历史上的总有其标志性的语言或符号。我们仅从书家创造性用墨案例中就可看出,如东坡的浓墨、董其昌的淡墨、王铎的涨墨、林散之的宿墨。作为一个当代书法的『新生儿』,我不知道,『水墨书法』未来如何,因为在我们这个经历了太多的口号、旗帜并往往昙花一现的时代,我实在不敢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未来作过高的估计。中外的艺术史无数实例证明,让一个艺术家创造出有个性的、新颖的作品并不难,难的是怎么让这件个性的作品成为这个时代的『共性』。因为『共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巨大人群共同自觉的审美认知。『水墨书法』能否像美术界的『水墨画』一样被书法界认知,还是一个大胆的、遥远的想象,或许白煦先生目前尚未有如此之想。但是笔者还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这一书法『新生儿』健康长大,并繁衍生息、绵延不绝,成燎原之势,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在呼唤原创精神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有学术意义的艺术命题。
◎ 欣慰的是白煦先生在经历三十年的书法风雨后,终于能够有大量的时间,静下心来,来研究其钟爱的『水墨书法』,就让我们祝白煦先生好运吧!
二○一一年一月九日凌晨匆匆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晚又改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白煦《水墨书法》有感
白谦慎
耶鲁大学博士,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终身教授。

1982223曰,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作品预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北京大学学生书法社组织前往参观。在那里,我见到了在中国书协工作的白煦兄。在中国,白不是大姓,同姓的同道相见,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感。同年7月我毕业留校工作,虽然我不是中国书协的会员,但中国书协有些活动,白煦兄觉得合适时,会通知我参加。而我从北大进城办事,有时也会到他在沙滩北街简陋的办公室小坐。
和白煦兄交往中最让我难忘的,是1982年秋发生的一件事。那年秋天,我在一个只有五个人(包括我和妻子)的小范围聊天中,对北京几位名噪一时的书法家,作了评沦,其中有批评之辞。不料座中一位好事者事后肆意歪曲,说北大有人狂言:北方无书家。这自然引起北京书坛一些人的误解和不满。因为我几个月前在大学生书法竞赛中获奖,有人便把状告到了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以及我任教的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那个年代,『骄傲自满』是很严重的『罪名』,这多少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正是在那段时间里,白煦兄不但没有疏远我,而且在一些场合为我辩护,说他不认为我会说那种狂妄无知的话。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我一直深怀感激之情。
1986年出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都为收集研究资料而奔忙,和白煦兄很少见面,但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内,我常常会想起这位老友。过去曾见过陈曼生的一副隶书对联:『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缘』,用他的下联来描述我和白煦兄的关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前不久,得白煦兄电邮,告知已经退休,住在北京郊外,含饴弄孙,以笔墨自娱,并附来近作数帧。观白煦兄书法,结字以欹侧取势,用笔纷披飘逸,清俊洒脱,一如其人。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用墨,以淡为基调的墨法,为作品增添了一种清朗之美。
自古书家,用浓墨者居多。到了晚明,徐渭和董其昌开始在墨法上有新的尝试,而王铎更有许多涨墨之作。20世纪中期后,日本书家也曾做过不少探索,如手岛右卿先生,善用淡墨,其少数字作品,饶有空灵之致。80年代初,手岛右卿先生的高足小林抱牛先生率团访问北京大学,我参与接待。小林抱牛先生谈及用墨,说使用清代中期的墨,晕开时,会出现宁静的淡青色。可见日本同道在这方面有过不少研究。
反观国内书坛,近年来对笔法、章法的探讨甚多,对墨法的研究相对少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白煦兄的探索就益发显得有意义。他的长篇巨制,以淡墨为主,信手写去,浓淡枯湿,浑然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用墨风格。我以为,赋闲后的白煦兄,在对各种纸张、毛笔、墨的性能的研究中,当能对墨法有更多的开拓。
今年暑假,我将有北京之行。白煦兄邀我届时小聚,我自然十分想往这即将到来的重逢。
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于波士顿云庐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跋『白煦水墨书法』
丛文俊
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白煦行草大气而极善变形,有老树乱根之态,疾风骤雨之势,笔墨酣畅,自备一格。余尝目视而手画其形,悬想其心意,而终不能得之。今其更以水墨代之,欲矫燥厉之气,以增朦胧之美,藏笔势于水泊之中,寄奇思于有形之外。群山迤逦,万象奔竞;芦荡联碧,浩溟接天。腾蛟乘雾,逐水云于八荒;惊沙坐飞,混天地于大漠。远望则备众有,近观乃知水墨。艺能若是,可谓观止。山谷老人尝言『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白煦之书若能参悟而善为用度,或许更入胜境矣。
辛卯春分于丰草堂之兰窗下 丛文俊观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8 05:06 , Processed in 0.47367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