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钧印楼主人

流光溢彩---傅振华的钧瓷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6: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钧瓷印作品

钧瓷印作品
DSC05817.JPG
DSC05816.JPG
DSC05815.JPG
发表于 2011-5-28 16: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28 17: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照时请尽量不用闪光灯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傅振华 李少颖新著
《中国钧瓷篆刻艺术》内容提要

中国是陶瓷之国,也是书法篆刻之国。
陶瓷和书法篆刻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河南是名瓷之乡,宋代五大名窑其占有三,
而禹州钧瓷更是以变幻莫测的窑变艺术闻名遐迩。
钧瓷篆刻艺术是一门融书法,篆刻,雕塑,钧瓷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是新时期篆刻和钧瓷结合创新而生的一朵娇艳之花,
它不但丰富了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内涵,
同时又扩大了钧瓷艺术的创作空间。
本书从中国陶瓷印史入笔,
系统地概述了中国陶瓷篆刻艺术的发展,
进而详细地记述了钧瓷篆刻的起源和创作,
工艺和技法,
文化价值和赏析,
既表现了钧瓷工艺之美,
又展示了书法篆刻艺术之美,
为中国书法篆刻史和钧瓷文化发展史添写了新的篇章。

[ 本帖最后由 钧印楼主人 于 2011-8-16 11:00 编辑 ]
IMG_0086.jpg
IMG_0087.jpg
发表于 2011-5-28 17: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人,有创新,好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22: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偷闲居士 于 2011-5-28 17:17 发表
有心人,有创新,好作品!

非常感谢先生对中国钧瓷篆刻艺术的关注与支持,
望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8: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新取胜的《中国钧瓷篆刻艺术》
——兼评钧瓷印

包献珍

新千有十一年春,书家兼治印人傅振华、治钧人兼研究古陶瓷人李少颖二君,隆重推出了他们的理论新著《中国钧瓷篆刻艺术》。该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于对钧瓷.篆刻艺术皆有兴趣,笔者特别着意研读该书数遍,便悟出新著中的诸多特征“新”、“雅”“博”,“古”等。在认真思考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大作以“新”取胜,“新”是使《中国钧瓷篆刻艺术》屹立研究艺术群著之林的法宝,因而放弃其他明显特征,专题论述以新取胜,该著之所以新,新就新在课题,论据,技艺上,试论述如下:

一.        新课题

一篇文章能够发表,一首诗能够流传,一本著作能够出版,皆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闪光点或新意,否则,就不会发表,流传,出版。即使出版了也没有多大意义,而《中国钧瓷篆刻艺术》的闪光点和意义,集中体现在“新”上,首先是课题新。

融合出新。钧瓷篆刻艺术,首先是钧瓷艺术和篆刻艺术之融、合,用专家的话说,“陶瓷和篆刻都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都是浸透了中华文化独特基因的国粹”(谷松章语)。二者的融合就熔铸出一门崭新的艺术门类——钧瓷印。在傅先生有了治钧瓷印设想的开端,我们就议论过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今天仔细分析,这个推断是正确的,它不仅是钧瓷和篆刻二艺术门类的简单相加,而是附着了其它多门艺术的元素,并且是有机融合且又融合得天衣无缝。钧瓷印不仅如著述中所称的“钧瓷篆刻艺术不仅是一门融篆刻,书法,雕塑,钧瓷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更是钧瓷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深受古代陶瓷篆刻艺术的影响”。而且还受美术音乐的影响,是一门复合型艺术。作为研究“新生艺术”介绍由融合而创新的艺术门类,其理论必有新的元素,这新的元素正是数门艺术相融合的,艺术实践产生艺术理论,反过来,艺术理论又指导艺术创作实践,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中国钧瓷篆刻艺术》一书,回顾总结了中国陶瓷印史,进而讲述钧瓷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创作过程,详细介绍了钧瓷篆刻艺术创意的产生,创作具体细节和创作技艺,绝大部分是崭新的内容,是其他专著和论文所没有的,因为是融合出新的艺术门类,其技艺无疑也是崭新的,所以该著作的大多理论也是属于“第一次”。如果经历一段时间,再对此门复合艺术进行研究著述时,此书便成经典是毋庸置疑的,综上所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由多门艺术融合出了一门崭新艺术门类,来研究记述其艺术创作技艺的理论,一定是新的理论,这正是艺术为融合出新,理论同样融合出新。
汲古创新。专门论述《中国钧瓷篆刻艺术》之新,并不是说钧瓷印是脱离一切古的传统经典的艺术的全面创新,概括它的理论也是全新的,而是汲古创新,就笔者所知,傅振华先生的书法篆刻是极其追寻古意的。其研习大篆,小篆,由来已久,大篆犹善,从文字起源始,古陶印,古印玺,古文字,甲骨文,钟鼎文,秦篆,汉篆等无所不研习,临摹功夫很深。这就使得他的篆书具有较深的古意,有篇序言称其印文“古意盎然”是中肯贴切的。他对古代书学理论也是情有独钟的,他读古代书论,书评,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读古代经学,史学总是读原著,熟读深思,如在研究古人的艺术思想,审美理念,他很喜欢读丛文俊先生的古代书学理论,古代书法史。这些说明,他书法,印文及其观念取法乎古,他学习古人的理论,在理论上取法乎上。汲古创新还从所刻印之印面及边款上可以看出,他的印面,没有流行印风的随心所欲,没有不着边际的所谓创新。而是师古敬古,取其古意。甲骨文,金文,大篆,秦篆,古陶文字,古印玺,秦诏版,皆为他师法的对象,书法上是这样,治印上更是如此,他因追溯上古的文字,曾被有人指责为食古不化,厚古薄今。但他很坚定的一路走来,从头学起,一直走到今天,可以说浸淫古意,且又兼容并蓄,初步形成个人风格。在印纽的刻制上,也谓古意厚重。他对史前文化夏商周及先秦两汉雕塑风格非常向往。有一次,我为他借到一本《中国古代雕塑图典》,他把秦汉以上的所需经典雕塑作品复印下来,作为师法对象。研读《中国钧瓷篆刻艺术》上的印纽创作,绝大多数借鉴上古雕塑造型,古朴典雅,凝练厚重,形约意丰,别具一格。这里的汲古创新更显得自然明朗。他仿古代之玺,古代之印,古代款识,总是从细微处见精神,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即使是边款创作,他也厚爱古人,用韵文,文言文,古诗词或自己创作古诗,古联,古文,古语,可以说傅先生在不遗余力的追慕古人,探求古意,其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取传统之“宏”来用自己之“精”,进而便是水到渠成的新。可以说古为今用,尚古尊古是他多年来所追求的,有了古意的量变追求,才有今天的质变创新。钧瓷印是一门汲古创新的艺术,钧瓷印理论就成了汲古创新的理论,成为新课题中蕴含的宝贵元素。
论随艺新。一门艺术,往往从实践的创新开始,经过经年累月的反复创作实践,有了一定分量的艺术积累,同时创作出了经典的艺术作品,在创作中有了可遵循的规律,并且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成为该艺术门类的大家,大师,泰斗。探索出了系统的艺术创作规律,在此基础上理论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而傅振华,李少颖俩先生对待钧瓷印的创作和著述,完全打破了常规,是边实践边概括理论,边刻制边总结理论,以致于钧瓷印创作成功后没几年,记述钧瓷印的理论就问世了,堪称理随艺新。艺术理论滞后于艺术创作是司空见惯的,如钧瓷,书法,雕塑等艺术理论,而理论随艺术问世的正是钧瓷印和钧瓷印艺术理论。据笔者所知,傅李二君是在边创意,边实践,边探索的同时,高度概括出了钧瓷印的创作理论。这不能不说这是禹州人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并且能及时概括其创新艺术的理论,这对艺术和理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作为创新艺术的新课题,或是针对创新艺术概括的理论新课题,确实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新”,二君不愧为以新取胜的智者和高手。(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3: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松章先生为傅振华制作的钧瓷印珍品

谷松章先生为傅振华制作的钧瓷印珍品照片
余以汉代骨饰穿戴,
视若珍宝。
IMG_0095.jpg
IMG_009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3: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松章先生为傅振华制作的钧瓷印珍品照片
IMG_0097.jpg
IMG_00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3: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松章先生为傅振华制作的钧瓷印珍品照片
IMG_0100.jpg
IMG_0101.jpg
IMG_01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4 01:15 , Processed in 0.337456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