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虫甬

双溪楼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9: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剑:

读陈兄文章常常受到启发!
感觉兄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尤其其中“中华文化精神力量的传递机制”问题,已经相当敏锐和深刻了!

如陈兄的思考,即中华文化在今日的转化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月前看过一个公益访谈《和谐拯救危机》,其中也谈到这一问题。
事实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生活的更好的问题。即当危机重重时,我们发现并不是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而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似乎感受到来自中华文化的可贵和召唤。
那么,我突然发觉有一种被蒙蔽的的感觉,好像才清醒过来。即如兄没有展开的“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比较似乎有“落后”之感的问题,其实这种先设蒙蔽了整个世界和人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前面困惑:中华文化在今天的现代转化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换一种角度,中华文化文化根本不需要也没有要实现现代转化的问题,只是传承中的断裂和丧失问题。
就像我们今天来谈书法一样,王逸少、颜真卿都是革新变化的大家,但他们都没有考虑过要将书法与世界接轨的问题,恰恰是我们今天的书家,动辄去考虑这样的问题,清醒地看,这种所谓将书法(文化)与世界接轨的想法都是荒唐可笑的……

文化应该有它本身的轨迹,那么,今日我们面临的问题实际就是当我们渐渐感受到科学主义原来不是那么完美的时候,出现种种问题来乃至危机的时候,也许自然而然就到了我们认祖归宗的时候了,当然,如兄我等,可能是先觉者,会有种种忧患的思考。

我有个极端的思考:恢复帝制,实际上就是最大可能的利用形式恢复传统文化精神,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和谐拯救危机》中,净空老法师谈的很多的就是寄希望依靠领袖、精英的表率和引领的上行下效,自上而下来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可能这是目前最有可能和可行的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9: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9-2-6 09:20 发表
丁剑:

读陈兄文章常常受到启发!
感觉兄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尤其其中“中华文化精神力量的传递机制”问题,已经相当敏锐和深刻了!

如陈兄的思考,即中华文化在今日的转化问题也 ...
早期的哲人,无论是儒还是道,他们大都认为,在过去的某个时空里,事物曾经存在过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现在失落了(“忧患意识”由此萌生),于是产生了强烈的使之恢复的信念(对传统的“恢复”是中国社会进行变革的特殊方式),从而确立了自身实践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个体也因此获得了得以超越自身以及所处时代的精神力量。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除了“中华文化精神力量的传递机制”方面的存在问题外,我还着重思考了“中华文化精神力量的生成机制”方面的存在问题。就是说,在现今社会的条件下,还能否通过中华文化实践的途径,使中华文化精神力量的生成机制能否得以局部的恢复问题。也就是我们这些从事“书法、国画”等中华文化实践的人们,是否能够重新找回由“技——艺——道”的途径。
    审视书法存在,我认为现今的书法存在丧失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顶端部分。如同食物链中的金字塔,由于顶端部分的缺失,会导致秩序的丧失,从而乱象丛生。
我思考“毛笔写新诗”问题重点也是想探索一下能否在现代语境中将书法的顶端部分的生成机制恢复可能性问题。
    当精神个体能够真正深入中华文化生成机制的内部,他独特的探索与思考再能够超越自身及时代的局限,就可能蜕变为思想者,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由“技——艺——道” 机制进行某种程度的恢复……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9: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9-2-6 09:21 发表
早期的哲人,无论是儒还是道,他们大都认为,在过去的某个时空里,事物曾经存在过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现在失落了(“忧患意识”由此萌生),于是产生了强烈的使之恢复的信念(对传统的“恢复”是中国社会进行变革的 ...

丁剑:

虫兄上面的话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颇为可观;
即:对传统的“恢复”是中国社会进行变革的特殊方式,或者说对传统的“恢复”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并由这个观点考量中国文化的生成和传递规律问题,即兄所说的“机制”问题。
但正如兄的疑问:在现今社会的条件下,还能否通过中华文化实践的途径,使中华文化精神力量的生成机制能否得以局部的恢复问题。……
其实这里,还是牵涉到一个所谓的“现代性”问题,即按这一种思路,有许多东西不具备“现代性”,而必然消亡,
所以,进入这个思绪,我们会去努力寻找和制造书法(传统)的现代性,以证明书法(传统)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而我认为,今天我们应该跳出这种思维模式了,恢复的难度其实就是在于我们承认了所谓的现代性而将轻易地舍弃传统,这种观念必须清除,
我人为所谓现代性有一个根本观点,就是以科学性作为价值取向,一切符合现有科学认识的就是合理的,不符合的就是没有现代性的,这种判断,就使中国文化传统处于很被动的境地,所以以这样的分析,中国的三纲五常是不合理的,道义也没有法制坚固,君主更是独裁的代名词……等等等等,今天一切行事的准则都是以现在的科学化的社会规范为基准的,要恢复传统何其难?
我认为恢复传统首先就是恢复传统的政体(至少是传统政体中的强制力),中国社会所能见效的必须是上行下效,动用国家强制力来恢复,
昨晚读《吕氏春秋》,第一章《孟春》讲的是什么呢?
中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
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
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这就是古代国家领导人开春做的事。

昨天,也看到一则消息:今年全国43%的小麦主产区大旱,
同样,这使我想起《和谐拯救危机》中披露了康熙实录中康熙56年的言论;康熙说;我亲政56年,其中有五十年都在"雩雨",长跪三日,第四天回来时,突然云雨大作,路上的雨水侵漫了鞋底,
这是天人感应的实证。

但今天我们用科学怎么去理解和解释呢?

恢复 人民心中久违的神圣是必由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9-2-6 09:22 发表

丁剑:

虫兄上面的话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颇为可观;
即:对传统的“恢复”是中国社会进行变革的特殊方式,或者说对传统的“恢复”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并由这个观点考量中国文化的生成和传递规律问 ...

在孔子那里,有一种精神力量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其实持的就是一种信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之,则有以为。“有以为”本身在某种层面上就可以看成是“可以为”,可能会产生一些出乎预料的效果。因为这里的“知其不可为”只是通常的理性认识所能涵盖的范围,在理性认识之外,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正是由于信念的支持,才可能得以冲破理性的樊篱。

    对于处在探索境地的精神个体,他可以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而作为一个政体,则不能如此!对此方面的问题,我不想涉及太多。由于中国文化传统方面的问题,文人的自身性格方面的问题,以及现实体制方面的问题,等等,现代文化人想要保存自己的独立意识,而避免重蹈覆辄(文人去玩政治,常常显得弱智,没有不被政治玩的),对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无疑是一种较明智的选择,甚至包括思考。文化人自有其更擅长、且重要的方面去努力!(这样说来又有矛盾了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6: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丁:
    首先祝楼主生日快乐!
       楼主的文章很长,我读了一部分,很佩服楼主的文笔.我也很喜欢古典文学,但一直没有真正潜心的去研读它,我父亲退休后在读[资治通鉴],是不是很滑稽?在职的时候不读,退休后读有什么用?没有办法啊,在职的时候有空读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容不得你之乎者也的斯文.再说学习的东西太多,数理化不说,还要学外文,所以老祖宗的东西就没空都研究了.留读中文的去研究吧,可是研究中文的,太清醒,太清醒势必把世间的事看得透切,但能改变现实么,除了感慨还能怎么办呢,于是有了诗.有了词,有了文......

虫甬:谢谢!  

    中华文化是农耕时期的产物,她的整体节奏比现今文化的节奏似乎要慢许多,但她是现今文化的上游,无法截然分割。且现今文化处在一种十分庞杂的状态,中华文化的一些遗存,如诗词、书法之类仍能贯穿今古,有特殊的存在意义。

或如拙诗所言:
……
在那遥远的地方
花树之间
水就是土
一方温和的玉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6: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决明:
    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文化人,令我万分崇敬。南平,我曾在去三明市时路过,特停留了三个小时,但那是八二年吧,我特意到大桥下的闽江中游了一会儿,水很清、很急,不少妇女在江边洗涤。好象江中还有一个小岛,江边不远处就是青山了。在记忆中那时南平的集成电路模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虫甬:
    “真正的文化人”,其实也就是不合时宜之人哈。
    先生路过南平,只停留三小时,还特意到到闽江中游泳,好兴致!
    如今的大桥下的闽江已非昔日,早已因修建电站而拦成延平湖,水体远眺碧绿,近观浑浊,时不时还能看到污浊的飘浮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6: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言:

生日快乐,幸福自在。
关于文化的最深层次,给偶感觉并非神秘事物。不是实学,也非哲学。而是美学。兄擅长古诗,木见与诗歌相关的美学方面的展开,很是是奇怪。今人面对古诗的诸多问题,事实上古人也有同样的问题。诗经之于唐人为古,唐诗之于明清为古。借古鉴古,才能坚持得更远。
传承文化,就方法而论,大体有三
1、历史的传承变革,以结实的资料为核心,总结历史文化脉络。这是历史的经度研究方向
2、以个人想象力和创作经验为核心,通过灵感观照技术沿流,脉络,这是历史的维度。
3、放下历史。一切以今天的思维角度为骨架,打散历史,重新演绎。


虫甬:
    我认为,文化的最深层次,仍保持一定的神秘性为佳。
    自从陈诗梦结束后,我很少再关注旧体诗,有一些心理上不愿去触碰的隐痛哈!
    “以结实的资料为核心,总结历史文化脉络。”这是文化史家做的事;
    “以个人想象力和创作经验为核心,通过灵感观照技术沿流,脉络,”这和我努力的方向有些接近……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6: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荷:

走马观花式的速读了,不错。线条似乎粗了些。

中华文化传承形势图的1976年座标是否还是太高啦?我认为那是历史最低点啦。
2000年的座标是否也是太高啦?近二十年的文化复兴,还是远远不够,尚在初级阶段(不知应叫什么阶段),就像一个重重摔倒在地的人,而且是摔成重伤——摔断腿或摔晕了,现在要有一段恢复期,以后才慢慢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我认为现在还在恢复期后段。当然,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先知先觉者已经进入坐的阶段。


虫甬:
    谢谢先生的关注!
    因为条件和能力所致,只能做些粗线条的探索哈。
    此图示也是很粗略的。只是将一些重要的时间点标注出来,再一连线就成了这个样子。
    我同意1976年是历史最低点,但再低似乎也不能归零哈。对今后文化复兴可能性这种很不确定的走势,作向上的图示,也只能是作为一种理想或努力的方向哈。


墨荷:
    为什么不能归零?我认为不单可以,甚至可以是负数的,就像经济、政治等指标,都有负增长的。中国在那段时期,不单打倒一切传统,还引入了落后的文化。


虫甬:
    将远古中华文化从无到有之时(混沌初开),假设其值为零,再以时间的延伸为横轴,文化内涵之多少为纵轴,然后以一些相对值来标识,这样就可以以简明的曲线方式来描述中华文化存在的状态,让人一目了然。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了,要画这样一条相对可信的曲线,是一个难度极大又很有挑战性的事,应该有一个研究的团队才可能进行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6: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宣纸回收站 于 2009-2-2 12:50 发表
敬佩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
中华文化精神的提法很宏大,线索也很多,很难理清头绪,先生的努力值得敬佩!!!


虫甬:
    道可道,非常道……

    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诸多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道”这种类似龙的存在事物进行现代语境中的把握,哪怕这种把握类似于盲人摸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得出局部、具体的感知,然后综合起来,就是可能渐渐接近于真象!

    “中华文化精神”的提法,以及系列文章中相关的种种概念,都是我为探索作出努力的尝试……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茗心堂:
岂敢。批判的矛头,在此失去了效用。只剩下洗耳恭听的份儿了。书法敢批,别的不敢批。

不过,日前买了两本好书,在[现代文学]作过介绍,其中一本《中文解毒——从混账文字到通顺中文》,看了如坐针毡,但非常过瘾。这本书爱护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看看,但偏偏就是不能在大陆发行的那种,以后有机会来香港买吧。

虫甬:
    香港是没有能力去了,所以更要感谢心堂兄总能粘贴一些内地不易看到的东西哈!

   “中文解毒”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也认为在现今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某些“词汇”本身就含有毒素,可能让人中毒于无形哈……

茗心堂:

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因此读了那书之后坐立不安,甚至会做噩梦。我就跟别人说过,我们身上都是有毒的,这毒素就在血液里而不自知。看了医生诊断才知道中毒,为时已晚……


虫甬:
有同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6 17:37 , Processed in 0.395972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