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刀客

商丘——名胜系列——已添加商丘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荣阳 于 2009-2-20 11:59 发表



感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梁王李太后墓


  梁孝王王后墓位于商丘永城市北的芒砀山麓的保安山北峰,与南峰梁孝王墓并列,相距200米,墓门向东,凿石穿山而成。整个墓室基本上把后山的内部凿空,并仿照当时地面皇宫的布局建造。

  梁孝王的王后李氏在其夫死后,掌管梁国大权20多年,她的生活奢侈的程度远远高于梁孝王,为她建立的地下贮冰室可以称得上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体积最大、年代最久的冰柜。李后墓整体结构与梁孝王墓大致相同,但规模比梁孝王墓大三倍,总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有3600立方米,其中出土的陪葬物品也比梁孝王墓的多且精美。

  在地宫顶部的一个深约3米,面积10平方米的陪葬坑中,清理出土了鎏金车马器、刀、剑、戟等兵器近2000件。出土的15件鎏金铜牌饰,图案有仙人,异兽、主宾、侍者等形象,雕刻细腻,栩栩如生。鎏金兽形盖弓帽、弩戟,卧虎形铁镇等造型别致,十分精美。镂孔鎏金铜当卢,以奔马为主题图案,周围饰以流云纹,骏马大有腾飞之感,尤为珍贵。

  这座墓室的发现,为解决我国考古上许多重要学术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文物,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从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可知,芒砀群山中埋葬有8个梁王。在第三代梁王刘买的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批的西汉早期宫廷画师的壁画杰作,它是全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壁画。

  墓室中的陪葬品早被劫掠一空,但是顶部和墙壁上的壁画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前厅顶部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为主题图案,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穿壁加以装饰,龙飞凤舞,红、蓝、白、黑等颜色相互搭配,大气磅礴。那么壁画内为何没有玄武神的图象呢?据学者考证,可能是因为梁共王刘买的父亲名刘武,在绘制壁画中,画匠为了避讳“武”字,所以没有绘制。

  墓室南壁和西壁上还画有高大的神山、万年神树、千年灵芝、神鸟长鸣、猛豹下山等精美的图案。其精湛的绘画技法,精巧的构图布局,高深的艺术表现力都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梁王李太后墓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祖庙
   位于河南历史文化名城睢县,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00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吕祖庙已成为外来游人了解睢县的一个窗口,被当地人们称为“亮点”。

  几年前,笔者曾到过吕祖庙。它建筑在一个高台之上,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纯阳洞,上有赏月台和承露盘,还有一个风格别具的八仙亭等。综观整个建筑群体,恰似一艘荡漾在水中的大船。山上凉亭象征着船的围杆,山下大殿酷似船舱,整个建筑结构布局合理,构思巧妙,这也可能就是吕祖庙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吧

  吕祖庙内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仅睢县历代名人墓志铭就有五十多块。除此之外,庙内还存放着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王铎和清代汪士宏的书法碑刻作品。

  据吕祖庙的负责人介绍,吕祖庙,又名袁家山、小蓬莱,它是明朝兵部尚书袁可立为还愿而组织兴建的。相传,袁可立奉旨讨伐日本侵占琉球岛时,兵船行至大海,突然风浪大作,眼看全军覆没,无奈之下,袁尚书向天祈祷,意念里闪现出了吕洞宾的形象,海面顿时风平浪静,袁以为是吕祖显灵保佑。因此,在凯旋后,奏明皇上拔出巨银,在袁氏的旧宅别墅“鹿园”筑起土台,建起了这座仿船造型的吕祖庙院以示还愿。听罢负责人的介绍,使笔者感觉到了吕祖庙神秘。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吕祖庙的处境十分尴尬。四周的超高建筑将其包围在其中,吕祖庙东部搭建了不少简易门面房,租赁户们将每日排泄的生活垃圾,倒进了房后的污水沟内,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臭气熏天。通往吕祖庙的唯一门口,被小商小贩堵得水泄不通。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向该处管理人员提出了建议,希望在吕祖庙周围划出一定保护范围,建成一个公园,使其真正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吕祖庙.jpg
发表于 2009-2-20 1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楼毛主席纪念馆
位于商丘古城北14公里处。1958年8月8日,毛主席在省委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商丘道口乡黄楼村。主席详细地询问了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和文化科学技术活动开展情况。为了纪念毛主席对商丘人民的亲切关怀,1968年建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12间展室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展示了毛主席各个年代的活动和视察黄楼的有关照片和图表。纪念馆的建立将永远激励商丘人民团结战斗、开拓进取。 地址: 商丘古城北14公里处 。

口播:欢迎回来接着收看新闻播报。1958年8月8日,毛主席来到商丘视察了当时的道口乡黄楼村, 为了永远铭记毛主席对商丘人民的亲切关怀,1968年黄楼村建立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今天的商丘名胜系列我们就去那里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解说:“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坐落在梁园区双八镇黄楼村。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4米。纪念馆共有五大部分组成,即正中大厅和东西四个展厅,正中大厅有毛主席巨幅画像,两侧是毛主席1958年视察黄楼时的两幅巨型彩色照片。各个展室内,布置有毛主席的珍贵照片200余幅。纪念馆院内绿树掩映,红墙碧瓦。纪念馆外有毛主席视察过的水井和试验田。

        同期声: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负责人黄书秋:毛主席在1958年8月8日来的,来到黄楼,到了以后,就进了这个跃进门,从这个跃进门看到这个打井的了,这是黄楼在水利上打的第一眼井。

        解说:1968年,为庆祝毛主席视察黄楼10周年,商丘人民怀着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兴建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并将道口乡该为了双八镇。

        同期声: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负责人黄书秋:俺以前是道口乡,俺是黄楼村,从毛主席8月8日那天来到黄楼视察以后,我们道口改了双八镇,俺村就改了双八村。

         解说: 1992年12月,“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被列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毛主席的关怀将永远激励商丘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新闻播报记者李梅庆辉报道。

2008-04-04 阅读: 27 出处:商丘电视台 作者:李梅 庆辉
 相关内容:
毛主席纪念馆.jpg
毛主席纪念堂.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枫 于 2009-2-20 12:28 发表



感谢杰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虞城县木兰祠


  木兰祠俗称孝儿祠。位于虞城县城南35公里营廓镇北1公里处。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 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共百余间。

  木兰祠景区

  木兰祠景区《商丘县志》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年幼。概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弋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之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今商丘营郭镇,有寺存,盖其故家云。[康熙]《商丘县导》卷十一列女页二至三民国二十年(1932)石印本。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后金泰和年间(1201-1208),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廓镇酒都监鸟答撒忽刺建大殿、献殿各3间,并塑木兰像。元代元统二年(1334),睢阳府尹梁思温倡仪,募捐2500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又募资修祠、立碑。至民国初年,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另有祠地400余亩,住持僧10余人。祠围墙内外,植有柏、槐。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坐像,现殿塑有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抗日战争时期皆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通为元代元统二年所立《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另一通为清朝嘉庆十一年所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庙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延续至今不衰。

  木兰精神为世世代代所敬仰,《木兰诗》对木兰形象进行了成功塑造,引起了历代文人学士,或撰文,或赋诗,或歌颂,或作史事考证,明清以来,以木兰为题材制作的戏剧、曲艺、电影、小说、绘画等各种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还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流传到海外。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手书《木兰诗》全文,成为他手书古诗词中罕见的长卷墨迹。美国根据花木兰故事改编的《花木兰》电影在世界引起轰动。最近,音乐界又有人以《木兰诗》为基础,创作了一部富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木兰颂》。武术界,“木兰拳”在豫东和上海一带,深受群众喜爱,文化界,“木兰舞”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也非常流行。在木兰家乡营廓镇,“木兰女民兵班”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今天,木兰精神与木兰文化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2000年4月30日,国家邮政局《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在商丘火车站隆重举行。同时“商丘市首届木兰文化节和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胜利召开。商丘市委、市政府决定“木兰文化节”将每两年举行一次。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木兰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八方游人。
木兰祠.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2: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丘睢阳穆氏四合院


                     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内的中山东二街路南(今睢阳区招待所院内)的穆氏四合院建筑群是商丘保存比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穆氏家族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也是当时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该建筑群是商丘市政府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穆氏四合院的总体布局是:大门位于南边,但不是正对南北方向,而是南偏东,位于东南角。门内迎面有一墙,以致外人看不到宅内的活动。前院的侧房置车马、轿子等物,以备外出之用。正中是通往中宅的建筑。中宅院正堂屋五间,进深3间,东西厢房各3间。正堂屋是供主人使用的客房、书橱。厢房通常是杂用间和男仆的住处。最后是后楼,上下两层,前后有过厅相通,后楼全宅的最高处,由后向前渐低,便于通风透光,后楼的正中为正堂屋,是聚会活动之所。东间供长辈居住,西间是晚辈的住所,周围有走廊连接。后楼的左右附以耳房、厨房、杂屋和厕所。整个后院是全宅的核心,也是全宅的生活区。

  后楼顶用蓝色小瓦覆盖,五脊六兽。由于蓝瓦压盖板瓦,实为双层屋顶,墙壁又宽又厚,加上下木檐,椽板厚宽。盛夏日光照射,屋内凉爽如春;冬天冰天雪地,室内仍温暖如秋。厚重的青砖墙体,加上墙壁四角全用石板垫包,既坚固结实,又保温凉爽。室内用博古架隔扇划分空间,上部装纸顶棚,中宅和后楼的门窗皆用巨木雕刻,玲珑剔透,花草人物图案形象生动,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四周用砖墙封闭,院内栽植花木盆景。

  穆氏四合院整个建筑群80余间房屋,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座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中宅院正堂五间,进深3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小瓦,五脊六兽的硬山式建筑。前有过厅3间,东西厢房各3间,形成一个方正的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其窗户、隔扇皆为木质透花雕刻,房檐处和山墙上的砖雕亦古朴典雅,人物、花鸟等雕刻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建筑以后楼为主体,以中宅为中心,左右对称,前低后高,清幽淡雅,构成了安静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帝王师睡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在中宅院正堂内,陈列着一张精美的雕花床,是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红木床。床上的雕刻和床壁上镶嵌的一片片彩瓷,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其薄如纸,堪称珍贵文物,令专家们叹为观止。这张床在清朝光绪年间曾流落到进士蔡同春家,上世纪80年代初又辗转流落到了穆氏四合院。沈鲤,归德(今商丘)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万历十二年拜礼部尚书。又加少保、改文渊阁。一生方正不阿。首辅张居正病,满朝官员为讨好张居正,争相为之设坛祈祷,而沈鲤独不往。万历皇帝喜爱珍宝,他为买一颗宝珠曾花银2000万两,朝臣纷纷为万历捐俸,并自以为得意。沈鲤却说:“我只知养谦,不知逢君之欲。”闻者无不惭愧。有人上奏,光山产麒麟,万历闻奏大喜,欲取而观之。沈鲤奏道:“圣上喜欢什么是小事,而传播出去就成了大事。此物一进,天下千奇百怪的东西纷纷进献,劳民伤财,怨声载道,岂不有损盛德。”万历只好作罢。此外,秦王请封其弟为将军,郑妃为父请恤,万历钦封郑氏为皇贵妃等,均遭沈鲤据理抵制。当时,黄河中下游多次决口泛滥,民不聊生。沈鲤为民请命,奉旨修筑两道大堤,一道长400余公里,一道长90余公里,河南州县免冲决。


沈鲤在商丘病逝后,万历帝非常悲伤,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明朝万历年间,商丘古城有位文渊阁大学士沈鲤,人们称他沈阁老。他曾是嘉靖、隆庆、万历3个皇帝的老师,所以,人们又称他是三代帝王师。

穆氏四合院:尽显一代富商繁华

  穆氏四合院是一处一宅三院五门照、坐北朝南的清代建筑。四合院的主人穆氏家族是归德府城内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

  按照明清时期的规定,一品、二品官员住的宅第厅堂为九宅九架,三品至五品官住的宅第厅堂五间九架,六品至九品官住的宅第厅堂三间七架,其余官员家的宅第,不准在宅第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庶民富商的厅堂不能超过三间五架,不能使用斗拱、彩绘,不准在屋顶用琉璃瓦,大门也不准用正南正北方向,也不准外涂红漆等,对这一系列繁杂的要求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一旦被人告发就要被治罪。所以,即使再富有的人,在盖房时也只有在室内装饰。

  明末清初时,商丘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户。清末民初,商丘人做官的少了,但大户依然不少,于是便出现了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家。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家之一的穆氏故居。穆氏,即穆炳坛家。兄弟8人未做官,有田百顷。

  穆氏是清代归德府内的一家富商,他所盖的四合院建筑群显然超越了皇帝的规定,是按照清朝的要员官宅建筑而成的。穆氏四合院是按一定的轴线组合成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它反映了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后楼四合院建筑与此相同,只不过正房为楼房。商丘古城内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建筑物尚有20余处,虽有雷同,但又各具特色。

  时过境迁,如今的四合院虽还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但光辉却已湮没在历史的深处,院内的几株石榴树在悄无声息地开花、结果,却很难掩饰其被遗忘的寂寞。



(照片和文章来自http://photo.sina.com.cn/jingger
穆氏四合院1.jpg
穆氏四合院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被派到苏区,先后任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1局局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1野战纵队1梯队队长、红3军团5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红1军团4师政治委员。在中央红军进行的历次战斗中,他无役不从,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6年秋被派往太原等地,做团结各界爱国人士、联合阎锡山抗日的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曾经在老子故里涡阳的新兴集开创了皖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积极打击日伪顽;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其间他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博览中外兵书,总结实践经验,对抗日战争的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论述。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授课。

  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新四军陈毅代军长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

彭雪枫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家,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我们纪念和学习彭雪枫将军,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高尚风范,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推动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涡阳县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战斗过的地方,新四军四师指战员曾在这里打过著名的“六·一”战斗。

    注:     彭雪枫德政碑位于老子故里涡阳县新兴集东,碑高三米,上书“陆军第十八集团总司令部参谋处长陆军新编第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彭雪枫德政碑”,“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立”。
据《雪枫乡志》载:“新兴集地势低洼,每遇淫霖,禾黍淹没,居民苦之。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遂率吊伐之师,与民协同,从季家湖至淝河之间,开挖新沟一条,万众悦服,愧无以至德,众议勒碑记铭,以表德政云。”


[ 本帖最后由 A刀客 于 2009-2-20 13:07 编辑 ]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陵台
   青陵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5公里处,原为宋国康王偃所筑,台上建有离宫。
  康王是个暴君,他将大夫韩凭之妻何氏抢入宫中,韩凭怨恨康王而被下狱,後自杀。何氏闻讯痛不欲生,一日随康王游青陵台时,跳台自杀。康王大怒,命人将韩何两人分而葬之,使他们死不同穴。哪知第二日,两冢各长出一棵梓树,十日後便合抱粗,两树弯曲相随,根枝交错。树上两鸟日夜啼叫,十分悲凉,人们称之为相思鸟,两树称为相思树。
  青陵台伴随著相思树的传说就这样在海内外流传开来,成为日本和东南亚都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
地址: 商丘古城西南5公里处
【相思树】参见人事部·情感“相思树”。唐陆龟蒙《齐梁怨别》:“不知兰棹到何山,应倚相思树边泊。”【相思树】晋于宝《搜神记》卷十一:“宋康三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口之,论为城旦。……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家相望也。王日:‘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家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样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日‘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0咏男女爱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另参见动物部·飞禽“青陵乌”、动物部·虫豸“韩蝶”、植物部·木本“相思树”、器用部·宫室“青陵台”。


  秋风嘶枯枝,落叶满路塞。

  迢迢北亡道,白骨成蒿艾。

  岁仲南方乱,饥馑人相俎。

  有匠名韩凭,弃乡携妇出。

  渡江薄金竭,宿店劫衣服。

  跣足蒙垢行,浑身无长物。

  夫妻相携将,光景何凄凉。

  却说韩凭妻,荆湘何氏女,

  二八居家日,能理桑麻事。

  画扇招蜂蝶,张机生云霓。

  明眸欺望月,皓齿落宵星。

  尝随春燕尾,出踏郊城青,

  路人递相语,故国倾芳名。

  商旅游天下,遂达八荒听。

  韩家为国称,聘书求婚姻。

  香车行辘辘,辞亲适韩凭。

  夫妻恩且爱,两情深似海。

  何女勤劳作,内外有贤名。

  谁料天时怼,更值起戈兵。

  道闻宋国好,丰年有余粮。

  康王虽贪嬖,治国尚有方。

  相议奔宋地,一技求饱肠。

  日宿寒林草,夜行月下霜。

  寒鸦呖枯枝,瘦狼卧野墚。

  城郭烽烟起,村闾殡幡扬。

  十室其九空,千山鸟兽藏。

  乞食野人家,饥岁谁人帮?

  迤俪见宋城,踟躇复踉跄。

  村老怜双苦,壶浆复箪食。

  因闻韩凭技,乃请为冢室。

  三日而室成,相赠足衣食。

  里人闻匠巧,告诸里长老。

  上巳作鼋几,重午造龙舠。

  茅屋西郊外,芳邻有村醪。

  愿随此乡俗,长为宋国侨。

  韩妻日促织,渐腴旧颜色。

  春尽复夏藏,兰天皆秋光。

  云送雁千里,景随菊万篱。

  夫妻相呼应,秋祓西山溪。

  对镜理青丝,开箱取黄裳。

  向君浅浅笑,着我淡淡妆。

  村邻具鸡酒,流觞山溪旁。

  是日西风好,西山草木深。

  康王思围猎,南郊点千乘。

  “孤王久居安,筋骨日弛闲。

  愿常磨宝刀,欲寿过西山。

  年暮堪驰驱,接敌方能战。

  诸卿必同往,将士莫偷闲。

  便从南郊发,三军次递西。

  少壮习战阵,老弱演旌旗。

  乃畋西山兽,尔等宜尽力。”

  马前驱恶獒,马上距健儿。

  旌旗迎风噪,枪刀映日傲。

  士众以气壮,卒猛而尘嚣。

  吆喝清四廓,威武凌两郊。

  老少惊相顾,东西皆闭户。

  鸡犬避不及,呻吟为马蹈。

  须臾至山下,罗网遍山麓。

  矢行叶簌簌,狐兔皆奔哭。

  日影渐西仄,斩获盈车舆。

  丽日入林翳,金山叶如血。

  明君心慨然,呼吏使射止。

  数骑逐深山,乘兴看山景。

  遥逢数游人,引避在路侧。

  康王欠身察,何女多娇色!

  华服称雪颜,朱花饰云鬓。

  美眷兮皎洁,芳躯兮娉婷。

  康王娴骑射,胡服入山林,

  村民不能识,恭垂放马行。

  “孰人当吾骑,左右速驱擒!”

  仁君一声喝,猛士齐向前。

  鞭逐众人散,掳得何氏还。

  韩凭日暮归,声声唤西山。

  西山声寂寂,天色转黑暗。

  里老怜游子,具白告郡县。

  郡县无消息,寻觅终徒然。

  旬日天下赦,胥吏踽踽来。

  张榜村乡壁,广告新娘立。

  丰年临双喜,朱门著新漆。

  宋城方百里,华盖满巷挤。

  羽书传诸郊,宫中妒细腰。

  新娘尚悲乐,日闻丝竹泣。

  新娘恶梁肉,宫中但素炊。

  新娘求独寓,方士荐青陵。

  乐师采童谣,童谣何所道:

  “青陵起高丘,嘉树相连构。

  儿女长欢合,我王名千秋。”

  宋王闻之喜,意筑青陵台。

  “娘娘沐恩深,大王心何爱。

  内宫不堪俗,更筑青陵台。”

  遂发东仓粟,乃征十万工。

  访得韩凭技,宣诏诣司空。

  甲士持鞭立,裸民汗淋漓。

  军民齐努力,日望新台毕。

  桃都第一鸣,黄土已万担。

  工匠相传呼,白日光灿烂。

  夜月濯清河,更鼓越千山。

  思妻泪满颜,长思恨漫漫。

  村邻渐知情,相解韩凭疑:

  筑台为阿谁?是尔结发妻。

  托言贵胄女,意恐国人讥。

  谣言然纷起,众民咸嗟怨。

  妻在康王宫,朝暮但饮泣。

  思夫且偷身,不从康王逼。

  康王风流子,不愿强相亵,

  旦暮鼓琴瑟,意欲感磐石。

  宫娥皆切齿,未敢著颜色。

  内宫时飞短,外家日流长。

  一日忽纷攘,国人相告奔。

  新娘不从君,罗带悬画梁。

  筑夫闻此变,额手复哀伤。

  韩凭闻此变,悲恸不胜狂:

  “可恨匹夫力,深仇无以偿!

  枉作男儿汉,不能提刀枪。

  追君到冥府,为鬼亦成双!”

  不死空余世,颅碎青岩上。

  监吏察缘故,报与康王知。

  何女日消瘦,茶饭不思量。

  芳容笼旧尘,敝衣蒙故霜。

  朱花枯犹戴,云鬓乱不理。

  康王使人语,“蝼蚁尚惜生!

  卿宜识时务,更嫁为国母。

  韩凭筑台日,辛苦诚可嘉。

  为报宋国恩,劳死黄泉路。

  大王仁且德,孤家必厚抚。

  镂尔先夫功,谁人不感慕?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惜。

  念卿年方少,正宜弄清姿。

  自称诸侯女,勿与他人知。

  琴瑟弹新唱,富贵宋王妻。

  从今居高台,荣华垂万世。

  卿家娇柔体,寡人爱且死。

  库中锈铁甲,案上断韦丝。

  铜壶滴幽怀,牛灯点孤寂。

  青筋藏朽骨,白发出冠欹。

  爱卿速相救,万民仰卿赐!

  寡人妇满国,独怜卿一人。

  莫效东门女,粉面却弃市。

  或为北郭妇,红颜古井里!

  ……是夕月满盛,卿宜速承恩。”

  何女强忍痛,怒目语使者:

  “尔其残贼乎?为王作伥鬼!

  与我传语王,夫死尚未葬。

  举目呼四野,唯我是亲人。

  此情未断绝,此身岂容逼。

  大王贵千乘,何事不易为?

  但得夫入土,妾身复谁归?

  愿赐青陵台,即作亲夫坟,

  明日拟亲往,奠夫酒一杯!”

  康王良久吟,使者良久立。

  “得此天上人,名败何所惜?

  他日勤理国,微瑕岂掩瑜!

  且复何氏女,寡人已恩许。”

  明月出城堞,夜山寂无声,

  寒蛩悲玉阶,秋风怨绣闱。

  开我南阁窗,双泪落千行。

  江汉叹遥夜,天火嗟参商。

  高楼衣衫薄,独立心如噎。

  “故乡千里外,重山绝归途。

  亲族播乱失,骨肉存何处?

  昔时莲舟伴,白骨复谁知!

  “昔我嫁韩凭,笙歌倍相亲。

  儿童唱《周南》,夫妻敬如宾。

  日暮拜姑嫜,帘栊望月明。

  乡邻亲且善,社歌酣中庭。

  群女伴我舞,众士齐拍手。

  新婚归宁去,执手到村头。

  阖家亲情洽,倏忽两三秋。

  衣食奉父母,日日唯辛勤。

  夫提班斧出,我奔桑柞荫。

  夜阑相伴坐,豆火织云锦。

  肆中易柴米,笈内积铢银。

  夫妻相依附,欢爱无绝期……

  “含悲望南天,烈火烧我心,

  恨高如不周,仇深似南溟。

  我本质如玉,岂愿受恶凌!

  鹿亡犹触虎,兔死尚蹬鹰!

  人间多不平,尧舜不足寻。

  宋王伪君子,欺世盗善名。

  愿捐我残躯,唤得众人醒。

  他年作鬼雄,仗剑造太平。”

  誓毕返宫帷,和衣到天明。

  翌日霜气侵,晨风满衣襟。

  款款香辇来,何氏强忍哀。

  上系招魂素,辕指青陵台。

  荒郊野犬唳,枯林黑鸦啼。

  小民倾国出,老少递相随。

  仁君发甲士,夹道护庶黎。

  行路皆悲切,泪湿青陵地。

  车驻青陵下,阴风暗日翳。

  台基高九尺,积土工未竣。

  奴众引且扶,娆娆登台顶。

  悲风动旗帜,云光暗秋林。

  何女指点令:“此台我所居,

  就挖台上土,深可及黄泉。

  恳告诸兄弟,相帮莫延缓。

  哀鸣诸父老,我情何其冤。

  “我本生南国,家居近楚伯。

  山光冶水色,天生我丽质。

  二八嫁韩凭,相濡互以沫。

  韩凭为巧匠,我习蚕与织。

  避乱渡江湘,望宋到中原。

  宋君贤且明,五谷皆丰稔。

  拙夫勤劳作,贱妾足衣冠。

  不幸游西山,冲犯大王畋。

  王爱我颜色,强收策马还。

  我本适人妇,王恩岂敢沾。

  小民命本贱,富贵非所愿。

  可怜我夫君,安居竟何罪?

  丧乱骨肉失,平安又夺妻。

  为我筑台死,天乎竟何理?!”

  沙风平野出,万众皆喑然。

  旌旗空猎猎,鸦雀自关关。

  何女声声泪,青山色为变。

  抚尸千声唤,牵衣诉不断。

  “生前君冻馁,死后免饥苦。

  生前君漂泊,此台可长住。

  妾身侍不勤,还求君宽恕。

  积年愧恩爱,未尝育半男。

  可怜泉下界,何以拜祖先!

  “故土遥千里,他乡作冤魂。

  魂兮飘何处,苍莽汉阳树。

  我居此台上,相伴君朝暮。

  君行我犹在,不堪白头誓。”

  阴风绕阶起,吹落片瓦石。

  落叶狂飞舞,阴云挤满天。

  仵工扛起尸,移步至穴前。

  何女声声唤,双泪落涟涟。

  “夫君请留步,携妻一同去!

  宋王乎宋王,尔罪罄竹书!

  何女抢抱夫,双双蹈坟中。

  奴众止不及,訇然穴口崩。

  仁君闻此报,面色颇恻然。

  浊泪如珠落,果然是圣贤。

  将尸两分开,厚葬青陵畔。

  惶惶而设祭,怏怏而封山。

  播松四围护,栽柳三两圈。

  无由两墓移,翌年竟合盘。

  春日康王死,秋岁再丰年。

  山花又重白,事过历数纪。

  宋人作歌谣,传与四海知。

  迢递千百里,士女相与至。

  同立白头誓,相携折柳归。

  插柳柴扉外,可作婚姻藩。

  故事诚可信,千秋感嘉言。
青陵台.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15 04:34 , Processed in 0.712900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