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xiaO

【解读经典】----白砥教授《书法空间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a. 线条粗重非一定古涩。古涩者,质之严密而疏松也,如万岁枯藤,如锥画沙,如屋漏痕,此即为篆籀之气,为六朝以前古意。粗重而不致古涩,皆因用笔重而用力单一所致,若一味用刚,便致燥。只有刚柔相济者、润涩相间者方能古。而所谓刚柔相济,润涩相间,非一处刚,一处柔,一处润、一处涩,而是刚中皆柔,柔中皆刚,润处皆涩,涩处皆润。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b. 结构谨严。沈、徐两位得线条古质的同时,结构奇中有严,每字起、讫笔一丝不苟,从不敷衍带过。结构上下左右团结如一,关系紧密,每字既是独立的,又是整体中的一环。现时多认为结构正者为严,如唐楷。唐楷正则正,却不与它字发生关联,此一字之正。但正不一定就严,若正即是严,那么现在的印刷体要算是最严的。从通篇布局,字字方正,恐不能得严,而得板。字与字之间、笔与笔之间互相牵制,不可轻易更换,此才是严,而若换个位置都无妨大局,必然是算子排列。沈、徐二位字与字之间虽少连带,但由于结构的牵制,每一笔都是事关全局,更觉谨严。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c. 用笔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沈氏点画用方,但使转能圆;徐氏点画为圆,使转呈方,多顿挫。点画方笔易致偏,圆者易致熟;使转圆者易流俗,顿挫易僵硬。但沈徐二者均能克服客观上的不足,而能使气厚而性活(当然并非所有作品都能如此,也有因此而致偏或僵者,如徐先生晚年用笔顿挫过多,而有僵滞之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d. 简拙沈、徐行草结字之严,得其奇,得其拙。拙者,简约、朴素之谓也。世人多将具有拙味的书法视作“孩儿体”,生翁先生书法因拙而有此名。但在不少人眼中,“孩儿体”并非是一个好名称,而与不会写字者没有二致。其实,哪里孩儿能得如此古厚凝重,能有如此理性而朴素的安排?即如功力不俗者,也不一能达到或悟得这种境界。世人皆认为《兰亭序》因笔法丰富而为天下第一行书,但若你去分析一下它的结构,其复杂性不在用笔之下——每字皆有不合寻常之处。故所谓拙,正是不合常人所思所作,而又能近于天然,有“孩儿相”。由此,拙与孩儿体是不同的,一为巧极而自然,一为没有经过巧的自然。故拙既是朴素的又是谨严的。
    沈、徐之外,有沈氏弟子王蘧常作章草,自出机杼,既不同于草隶,又不同于《急就章》之式,而更多融合篆隶古意,而得“严而重”。然其结构因某些盘曲而具装饰意味,使其格调受到一定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书自先秦滥觞而至当代,已二千多年光景,其间草书大家辈出,风格各呈异态。但凡大家,必不能浅薄。旭、素使其形态趋极,而清代以来诸家则使其具有了更高的品格。“草书难于严重”言出在东坡,而真正的实践者,虽各代皆有,但碑学的理论与探索,尤其是对古质的追求,使有清以来的草书,书家们对之有了更深的理解、体会与创造。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楷书
1.发展过程及类型
    手写汉隶及草书发展到汉末,有些用笔已有出现真书的端倪。如上面曾经提到过的一块行书汉砖,撇、捺、横已有明显的楷法。隶横的波磔状几乎消失。这是最可信的实物资料。另相传张芝草书的用笔及一些章草用笔,某些点画也有楷化的迹象。可见楷书非一定从隶书来,也可从隶草、章草来。传三国吴皇象《文武帖》章草,其中几个未及草化的字,如“文”、“乃”、“古”、“七”、“十”、“人”等便是楷书(图49)。而且,用笔已呈明显的楷书式提按顿挫。行书也非一定是楷书后的字体。从这块汉砖看,行书似乎是比楷书还早出现的。
    三国魏钟繇生于汉末,传其所作《荐季直表》、《贺捷表》、《力命表》等已是完整的楷书(小楷);传皇象《急就章》以真、章两体对此,其中真书也很完整。而今对照汉砖,三国初期有如此完整的小楷是可以相信的。楼兰出土的魏晋文书中有不少残纸的楷书痕迹相当明显,如《诸将残纸》为行书,但具楷则。《急就章残纸》已完全楷化,为习字稿。《三月一日帖》为行书,亦已经不是隶草(图50)。从这些实物材料看,尽管在民间楷式尚未成熟之时,但在书法大家那里,楷书已基本定型。而民间楷书的发展,却一直沿至南北朝,甚至唐代。
    但是,手写的字体与作为刻碑、墓志等所用的字体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心照不宣的习惯。当我们发现东晋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王丹虎墓志》等时,甚至曾经怀疑王羲之行草书风在当时的存在(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辨”便由此而发)。但实际上,即使在汉代,隶草也很少入碑。故在魏晋南北朝,行草一般不作为刻碑用体。而小楷显然也不能有大气磅礴之感。所以人们选择的还是定位于具有相当隶书痕迹的粗实一路的字体。晋代至整个南北朝时代,几乎没有用过行草入碑,而一般均以汉隶风格自行演变成的碑楷。东晋的《爨宝子碑》、《好大王碑》、南朝刘宋的《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等均属碑隶向碑楷过渡的体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碑楷经隋至唐,基本消除了隶意,形式趋于规正。唐代可说是楷书的定型与成熟期。唐以后作为字体的楷书不再有新的发展,而只有风格上的变化,如初唐欧、虞、褚、薛四家,中唐颜体、柳体等。
    如果从一开始由隶、草逐渐向楷书过渡的字体算起,至唐代的完全定型,楷书的类型可划分为隶楷、章楷、行楷、楷隶、楷书几种,而形体的大小又有大楷、中楷、小楷之分。
    古时有以“今隶”为楷书者,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建初中以隶书为楷法,本一书而二名。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则楷、隶别为二书。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43]刘熙载则认为:“正书虽统称‘今隶’,而途径有别。波磔小而钩角隐,近篆者也;波磔大而钩角显,近分者也。”[44]陶宗仪将汉隶视为古隶,钟、王楷书视为今隶,与我们现在的分法不同。因为明人没有见到诸如《云梦睡地虎秦简》、《马王堆帛书》一类的真正古隶,故以为东汉隶书为古。而因有古隶、今隶的名称存在,又牵强地将钟、王楷书视为今隶。刘熙载比陶氏晚许多,但亦是没有见过简帛一类字迹。而其所指正书实为隶书,而所分两种恰是古隶、今隶体式。但由于楷始于隶或草,故“八分楷法”当是存在的,即带有浓厚隶意而又有楷书雏形的一类字体,即我们所称的隶楷,如《爨宝子碑》一类。
    在《急就章》一类的章草中,我们发现,其点画的形态似楷书(小楷)者多,似隶书者少(只有波磔一画)。前面我们曾举过传皇象的《文武帖》更为明显。但是,因章草已大多为宋及宋后刻帖,是否后人不经意地改变了点画形态,我们难以断定。如果章草体式确如宋刻者一般,那么其对小楷书的形式一定起过很大影响。魏钟繇在大楷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已写出很成熟的小楷,可能从章草用笔过渡而来,故楷书又称章程书,而且此说正从钟繇之章程书而来。而章程书在汉又称为章草。故所谓章楷,或就是小楷,或是带有一定章草意的小楷。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楷,即章草向楷书过渡的字体。汉时草书除章草外,多为隶草。隶草为潦草的隶书(有些也有章法),故波磔尚存。但也有将波磔写成顿挫如楷书用笔者,又牵带点画,便成行书。汉末朱书砖及楼兰出土魏晋书迹即已是行书。而行书中字字分别,牵带较少者,则为行楷。
    在隶向楷过渡的后半期,字体已从前半期的隶意多楷意少变为楷意多隶意少,仅在个别点画(主要是横画)残存隶意。如一些写径体,横画仍存波磔而结体及其它点画基本已为楷式。也有一些碑文,如《爨龙颜碑》等,结体、用笔也已是楷意多、隶意少。这类字体,或可称为楷隶。另一种字体是楷书基本成熟以后,书家出于变化或随便的目的,而将有些笔画又写成隶意。如东魏《李道赞率邑义五百余人造像记》中,有的横画为纯楷书用笔,有的则为隶书的波挑(图51)。更有甚者,楷书碑中出现隶书甚至篆书。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形质古意尚存,但若楷书中夹带隶意,或以楷书的方法写隶书,则易成花梢。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们说楷字至唐才完全成熟。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讲,南北朝的一些碑刻、墓志已有相当高的成就。如果说魏晋时代楷书多以小楷形式出现的话,那么,南北朝,尤其是北朝的碑刻楷书则不仅具有了一定的楷书特征,而且,风格如同汉隶一样纷繁多样。我们兹从风格或审美特征的差异将晋至唐的楷书列为几类: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古朴类
    所谓古朴,一方面指点画的质雄厚中有柔韧感,表现在外态为线的涩动,但这种涩动是很微妙的,不是如清道人之类的扭动;另一方面指结构奇而反正,既不是匀称,也不是参差。而隶向楷过渡的字体多符合这条。如二爨、《好大王碑》、《刘怀民墓志》、《瘗鹤铭》、《嵩高灵庙碑》、《郑文公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6-3 21:58 , Processed in 0.472396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