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南山书院

【南山雅集】——南山书院第三届艺文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8: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山书院 于 2018-6-10 21:37 编辑

谁是《庖丁解牛》中真正的得道者?
个三
    技进乎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当下中国书画艺术理论中运用得极多,大致是说技巧或技艺熟练到一定程度就能自然地到达“道”的高度,或者是说,要到达“道”的高度,必须以熟练的技巧或技艺为基础。这种观点被诸多文艺理论大家所认可,并广泛盛行,极大地推动了“书画家”对相关技巧的研究与实践,客观上也推动了书画技巧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具有熟练的技巧果真就能自然地进入“道”的境界吗?“技”与“道”的概念与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人们大都认为书画是艺术的,“书画家”从事的是艺术工作,是近、弘“道”者,而将诸如雕花、剪纸、制瓷、修复等技术视为工艺,其从业者,最好也不超不出“工匠”的范畴。其实,“工匠”也好,“艺术”也罢,从某个层面来说,两者都是技巧的,为何我们的认识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引起笔者对“技进乎道”的探源兴趣。
   “技进乎道”的概念,源于《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庄子在这篇文章中说的是文惠王观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具有熟练、牛逼的解牛技术,文中引用其关键自言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就是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超出(一般的)技术(范畴)了”。从这句话来说,庖丁对“道”的认识,是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解牛的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去解牛,而文首所述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乃是庄子的认知与感悟的高度,并非出自善解牛之庖丁本人。庖丁即古时厨师的统称,并非具体人名,也就是说,这个职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并不见得如何高,从《庖丁解牛》全文意思来看,此庖丁也只是当时的一个具有较好技术的厨师而已,与当今之技术好的厨师并无二致,只是浪漫的庄子拿来阐释自己道理的一个工具而已,真正的主角是文惠王,他才是得道者,从其文末所言“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即知矣!这个结论也才是文章的重点与主旨。庄子只是借庖丁解牛这个事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大致是说,欲养生,就要懂得顺势而为,不可“道“对抗,否则损亏,此意思也就是说为人、行事要顺应大道,这个大道应该是天地大道,即其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与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理念相承相合。
    如果说文惠王与庖丁是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那么庖丁代表的是熟练的解牛技艺,其了解牛之生理结构,并按其规律解剖之,并从中得到了某种畅快与愉悦,但这只是掌握某种具体事物的解决之道,是小道,文惠王才是通过观看解牛而真正体悟大道者,如此,则可以说这两个人物,代表的是“技进乎道”的两个不同层次,两者之间的概念,是有错位的,也就是说熟练掌握某种具体技术者,可望得小道,而真正悟得大道者,是可以超越具体技术的实践层面,但必须具有更全面、更广泛的综合修养,方能知善解牛的庖丁尚不自知的“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雅致与神韵。如此来看,从“技”的层面到“道”的层面,并非一句“技进乎道”所能简单概括的。
    回过头来看以“技进乎道”的理论运用于书画艺术,如果说书画要到达“道”的高度,必须以熟练的技巧或技艺为基础,还有一定的正确性的话,那么说书画的技巧或技艺熟练了,就能自然地到达“道”的高度,肯定是存在谬误的。且不论当下诸多“书画家”尚停留在庖丁以下的技术层面,就是其技术到了庖丁的高度,又怎诓论大道?顶多也只能说得了小道,在这个层面,诸多“书画家”可能与为之鄙视的诸多工匠相类,其技术,大多并没有超出传统的范畴,顶多只能说是有继续,而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有创造性,创造性非熟练技术层面所能自然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对传统技艺进行消化与升华的过程,可以说,非“文惠王”不能同于大道,非庄子不能同于大道。也就是说,要从书画“工匠”上升到真正的书画“艺术家”,必须是庖丁与文惠王的合形。
    当今的书画家如何能达到庖丁与文惠王合形的高度,如果从个体来说,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不满足于技术熟练的层面,而要以更广阔的胸怀,超越技术去同于“大道”;从群体来说,有熟练技术的“书画家”可以与能“悟道”或“怀道”的人一起形成互动与合力,可以是书画理论家,可以是文学家,可以是哲学家等。《庖丁解牛》其实就是庄子以庖丁与文惠王,来形成、诠释“技进乎道”的组合。
    庄子所言的“技进乎道”,有两个面,并不是说有技者就必能进乎道。技虽然重要,但毕竟形而下,没有形而上的升华,那就是工匠层面,不可能成为高级的艺术;另一方面,当然也不是说无具体技艺实践者就不能进乎道,相反,具有更广阔胸怀与见识的“文惠王”们才是真正的体道、悟道者。所以,真正的书画艺术家最好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者,或者是“庖丁”与“文惠王”的组合。                                                                                                                                2017年2月8日于乾丰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山书院 于 2018-6-10 21:40 编辑

“天道酬勤” 也臆说
——兼与马啸先生商榷
个三
    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学术主持,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马啸先生撰文告诫大家《请您别再写“天道酬勤”了,除非您是皇上》,为何?其释勤为多次与频繁之意,酬勤为勤酬之倒装,“天”释为“皇上”,如此,“天道酬勤”就成了:皇上的方法或规律就是“频繁地赏赐”,此即马啸先生所作正解。
    据说首提“天道酬勤”者为唐代韩愈,有关资料皆以其词源于《尚书·大诰》,曰:“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大诰》是周公姬旦(周公)相成王时,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作乱,周公率兵东征前,以成王之口吻发表的一篇诰文,用以申述东征之理由,可以理解为当今战前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工作。“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如何解?汉代孔安国、唐代陆德明云:閟音秘,慎也,言天慎劳我周家,成功所在;清·钱大昕云:天閟毖我成功所,传训毖为慎,又解之云:天慎劳我周家成功所在。“毖”释诂,又有将“劳(音)”与“慎”二义者,如“閟”“毖”皆释为慎,又如何解?清代钱大昕就此提出疑问:“既以閟为毖,不当重出毖字”,故又有云:毖乃劳之讹,字形相涉,后人传写致误。如此,那接下来这句“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又作何解?经“勤毖”之“勤”,《说文解字》训为“劳”,如此,“勤毖”又可解作“劳劳”“劳慎”二者。两句分别作何解?有“天命慎劳来我周家,当至成功”(唐·孔颖达)与“天亦劳慎我民,欲安之,如人有疾,欲己去之”(汉·孔安国),也算具有代表性了。唉!真是“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吾非学问专家,但总感觉这样的解释晦涩难懂,乃试作愚解:“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句中之“天”,并非马啸先生所言之“皇上”,皇上自称天子,还没敢大胆到称自己是天的;“閟”音秘,可采用先训之“慎”义,还似乎可与周始祖后稷之母姜嫄之閟宫关联起来,《鲁颂·閟宫》曰:“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后用“閟宫”代指供奉祖先之庙宇;“毖”,劳音,字形以前也与“劳”有相近处,慎也,似可释为慎告、慎诫。如此,联系上下文,出征前的各种占卜代表的是天意,閟则有祖上之意,“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则可释为:“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文王是怎样的勤劳哟!(这就是)上天(与祖先)慎告我周成就事业之所在”。“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句,此“勤”字当是承“尔知宁王若勤哉”之“勤”意,故有其“亦”,此句可释为:“上天也以勤劳慎诫我周与民,(迫切得)就象(要去掉)自己身上的疾病”。
    如此,再说韩愈的“天道酬勤”,就不难理解了,即“(付出)勤劳得到回报是上天(自然)规律”。
    以上也是愚之臆解,祈马啸先生及贤者教我!
                                                                           2016年2月6日于乾丰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山书院 于 2018-6-10 21:45 编辑

时风、泥古与笔法杂说
个三
    前些天,见有人发蔡梦霞到东莞活动,配发了几幅现场题字作品,我一看,道其“被时风害了”。
    人问其故,因无法一时说清,则未回复。蔡成于流行书风,最终不突破,则势必败于流行书风。观其现场之迹,全是当下时风的东东,主要是两个东东,一是空间,无非是高矮、长短、粗细、疏密此类矛盾关系的安排处理;二是“夯土机式”的流行笔法,简单直白,没有多少变化。博士毕业那么多年了(注:后查相关资料,蔡为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还在那么玩,真是没救了。
    与蔡相反的是陈忠康,一味钻古泥古,前些日我依石开之逻辑,道陈顶多算二、三流书家,在某种意义上是高抬他。当下书坛,与陈相当,甚至比陈功夫好的书家,亦可谓大有人在,陈沾了时势与位置之光,加上博士头衔,比一般人还是要能说会道些。即便如此,还是这样泥古的陈,其前路也十分灰暗,比张继差,更无由与于右任等历史上名家相比。
    今日海上有微友追问吾对陈之看法,宽泛地道及以上东东,具体说到陈之笔法未完全过关,或者对笔法之要义未悟及,从其发来陈之临帖中信手拈出个“有”字,与王羲之原帖中有的“有”字相比较,立马可见高下。
    当下碑派“夯土机式”笔法,与帖派斤斤计较,甚至沉醉于一方一圆、一曲一直的技巧之满足,与炫耀之作派,完全不思进取之现状,组成当代书坛的两大阵营,但未来真正的大家,不跳出此,则不可能成之,而诸多跟风跑或吃瓜群众,则不在此说之中。
    书之道,不在于热闹,而在于是否真正悟得。
    书之道,有正邪之分,一是体势,二是用笔。当代享盛誉之孙伯翔,拿手笔当刀使,违背毛笔运行规律,写出来的字虽有些美感,但相对于毛笔正统笔法,吾以为就是邪气。曾闻人有正邪之气,长期就会反应到人之相貌与人的其他一些身体特征中,不知然否?
    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气扶人,大道之行也!
                                                                                      个三随记
                                                                                 二○一八年元月九日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180602223 610.jpg

      南山书院主讲人:封卫东
    笔名古雨,陕西省商洛市人。南山书院主讲人、当代书法网总版主、当代书法网特邀专栏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雅集序
古雨
    南山书院诸师友者,为书院所邀请之国内学者文人艺术家二十余人,时于书院,读古今书,研文究艺,交流学习。其学之旨,所谓大学之道者,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在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其如切如磋者,道学也。所道之学必左传文、马迁史、少陵诗等等。其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其研修者或摩诘画,或右军帖等等。精于西学之毕加索、马蒂斯之道者亦有之。或问,有汲汲于名利者乎?曰:多忘之,若有,必请其出焉。
    阳明先生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然今皆知书画之道,必重文养,文养不厚,难载乎艺;皆号称书法是文化,书画家需首先是文人,文化修养第一,然,察其言而观其行,或见,今之大多书画家,有几人认真读书做学问也?今之书画展,大多只落实在写与画之技法上对古人的复制粘贴上,其文化意义何在?践行“知行合一”者又何在?不能行之,其必不知也。不能实在践行之,或虚假伪饰,自欺欺人,名实不符。
    今南山书院艺文展者,以文章察乎其文养,以书画究乎其艺之成。聚乎南山书院之士二十余子,又诚邀国内知名文人学者型书画家十有一人,谨奉其文其艺,以飨天下同道。其文虽或不为雄奇之文,其艺或不为惊世之笔,然求名实之符,载文载艺,践行“知行合一”之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
    古之雅集者,或聚于竹林,饮酒高歌,嵇琴阮啸;或会于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畅述幽情;或会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句,何伸雅怀?南山书院之展览,虽曰雅集,又曰艺文,何敢妄作造次效颦古人也。实乃是举,欲抛砖引玉,交流学习,以期学有所进,艺有所长,因此,恳请各界同仁观展后多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字画.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84954blxlw5t5nwtomhh8.jpg

    南山书院主讲人:赵坤晨
    字厚之、曾用名赵坤卿。斋号海岳楼、厚斋、榆香书屋、青檀书屋。1969年2月生,山东济南长清人。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会员、《大众日报》社记者、中国作家报社资深记者、《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研究会主席、中国泰山书画院副院长。
    幼承家训,自幼爱好诗词、文学、书法,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285529031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1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285529077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30 03:12 , Processed in 0.404983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