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徐

【关注】癸巳上巳· 妙乐雅集暨“大爱雅安”书法作品赈灾捐赠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座谈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巳上巳•妙乐雅集”茶话会发言记录
(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2013年4月20日 下午14:00—15:30
地点:北京天泰宾馆三楼报告厅
主持人:申万胜

座谈会第一部分发言内容:

申万胜:会议开始之前我们先说一件事,今天上午8: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据现在的报道,3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中央习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都做出重要批示,各个方面都在奔向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我想我们也借这个机会,我们书法界和佛教界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一起借今天这个座谈会的这种形式,为我们这次地震当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并对灾区人民表示我们最深切的慰问。我们座谈会后,大家回去以后根据各地组织上的安排,积极地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投身到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我先说两句,当我们在这里表个态。
今天下午座谈会受荣庆先生委托,让我来主持。我们书法界也好,我们佛界的法师也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泰宾馆,共同来参与荣庆先生发起组织的第十届“上巳雅集”活动。这次雅集的名字叫做“妙乐雅集”,主题是“书法与佛法”,主题很鲜明,所以下午的座谈会,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大家各抒己见谈一些看法和心得,在一起交流。这也是雅集活动的一种形式。我们今天到会的人比较多,我们会务组的同志打印了到会人员的名单,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做介绍了,程序就简化了,直奔主题,开始座谈会。因为改琴副主席下面还有事,自告奋勇申请先发言,我们就请她抛玉引砖,现在先发言!


张改琴:我本来跟申主席说,我不发言。我对佛教文化研究的不深,结果你看,申主席给我下马威,想考验我一下。不好意思了。我对佛教文化研究的不深,总体来说是想参加一回雅集,向我们各位佛教大师,我们的书友学习。我以我的理解说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我自己认为书法与佛教,我确实学的不深不透,自己的理解有一点最深刻,最相同的地方就是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我自己感觉关键的字就是修,修行、修德、修性、修心,修炼。因此,自佛教传入中国,和书法就有这个共同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智慧的结晶,在我自己感觉,书法自有文字以来演变成书法,一直是几千年的历史凝结了多少代人的心血智慧形成这种文化。佛教也是智慧的结晶,从传入中国,我们就知道佛教经典也体现了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和创造。从这两点我感觉是有深层次的共同的地方。再一个,从传承方面来讲是由于互相依靠、互相渗透才得以广泛传播。从我们表相的说,或者我们自己看到的书写佛教的经典,从古代到现代,书法的大家,像智永、怀素等等一大批高僧们都是书法家,同时一些大书法家都写了佛教的经典。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证,但是知道一些,比如颜真卿、王羲之、张旭、柳公权、苏东坡,苏东坡比较经典的大件作品有十多幅,还有欧、褚、颜等等到现在咱们最近代的弘一法师,从佛教方面成就了书法家,从书法家传承了佛教,有了经典的书法留存下来供我们现在研究学习。

就我们甘肃来说,佛教从传入中国以后,敦煌写经在书法方面有了比较特殊的重大贡献。敦煌写经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西晋的永清二年,305年开始,最晚写经卷为宋真宗三年(1006),一共700年的历史。从经卷的存量,从书法的形成,从一些僧人和书法经典的传世都体现了书法和佛教的关系。特别是敦煌写经在书法门类方面,基本上说既是佛法,又是别具一格的书法,特别是楷书方面。王学仲先生,就说过特别是晋、唐的敦煌写经应该另立一派。我自己感觉他说的很准确,我很赞同。因为作为书法、作为写经,确实是别具一格,和其他的书体有明显的不同,有明显自己的特点。所以也证明了书法和佛教的关系确实有相互依存、相互传承,互相依赖、共同完善、共同发展的深刻道理。我说不明白很深刻的道理,对不起,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申万胜:感谢副主席从书法与佛法历史的渊源、相互关系、相互渗透这些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很好。下面有请来自云南的慈法法师发言,他对书法与佛法都很有研究。



慈法法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发言一时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谈起。书法方面我的确是一个学生。那么就佛法的一些认识,的确是应该运用于生活中,大家确实都是书法界中突出的前辈。那么书法和佛教的关系渊源呢?佛陀或者说佛法在这个世间呢,是每一个生活,每一个角度。以佛陀的眼光来看,的确都是佛法。因为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完全运用于觉悟,来认识运用觉悟,就现世来得到解脱。在每一个现行中,使自己运用清晰、简洁、自足的那样一个觉悟的心地,每个人这种觉悟的心地或者说觉悟的心里,从来都没有昧失过。不管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从来都没有昧失过。那我们书法也好,什么也好,从来没有因为它们种种差别的表相而丢失。我们在运用书法的这个过程中呢,也会展示它觉悟的实质。那么生活中的书法、佛法本来也是一味真实的。我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谢谢!



申万胜:那么下面我们就自由发言,大家有什么高见,三言两语、长长短短都可以。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发言。好,现在请普通法师发言。


普通法师: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学书法的启蒙老师告诉我一句话,“书法属于寂寞之道”,小的时候我不明白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长大之后,我觉得书法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我写字很舒服,心情很愉悦,其他没有更深刻的认识。自从剔度之后对这方面有一些深入思考。我今天在参加座谈会之前写了一点东西,读给大家听一下。书法在俗为寂寞之道,在僧为禅定功夫,在俗为艺术之艺术,直抒胸臆,感人肺腑,在僧为弘法利器、开启真知。无法而法,而成书家。无我而我,而成正果。去除一切滞障及所有浅显法而成我体。在宋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大家知道叫米芾,集古字而自成家。也就是说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的、别具一格的、自体的一种行书,成为千古典范。其实在我看来,大道永存天地之间,不曾增加,不曾减少,悟之者至,迷之者愚,如是而已。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之前,万有引力定律也是存在的,任何艺术形式美的东西我相信它本来就是存在的,包括书法在内,只不过我们发现它没有,知道它没有。所以说从佛家禅学角度去看书法,有四个字叫“触目惊心”,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弘一法师所抄的《弥陀经》的时候,给我们的感受,是让我们心动的,还有他老人家圆寂之前的绝笔“悲欣交集”,我想从他的这几幅代表作去看,沿着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贴》去看,其中都有共同之处,无外乎我心为悟。一个“悟”字,是一个心加一个我,有没有把自己的心看清楚,回归真正的本来。有没有把毛笔和笔墨的真正本来了解清楚,有没有去参悟一下书写者当时的心境。颜真卿之前没有颜真卿,柳公权之前没有柳公权,米芾之前没有米芾,弘一法师之前没有弘一法师。其实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道,但是这种自己的道不是我们某个人去创造的,它永存于天地之间。所以说悟之者至,迷之者愚,如是而已。我们具不具备这样的真挚,我们从一种思想作为根基去了解书法,去认知书法,我想这是书法真正的基础。如果把中国书法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剥离开来,我想是不能单独生存的。不管是佛教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和我们的书法艺术甚至中国画艺术根本上讲是融为一体的,思想为基础,技法为工具,如何巧妙地运用它,如果说能够达到最佳的有机结合,那是真正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的艺术大家。这是我个人对佛教文化与书法的一点认识。谢谢大家!


申万胜:刚才普通法师讲到我们书法和佛法,讲悟性得用心灵去感受,去感悟。无论书法和佛法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我们听了都很受启发。现在看看哪位先生再继续发言。




曹宝麟:我对佛教没有太多的研究,佛法我们很敬仰,高不可攀。我觉得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到了唐朝就出现中国式的佛教,就是禅宗。禅宗应该说是集合了儒教、道教的教义,或者说借鉴了他们的教义,产生了中国式佛教,这对艺术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那么我们知道王维,王维之所以是一个山水诗的宗师和文人画的源头,都是受了禅宗的影响,他的诗里有禅宗或者说佛教的空灵,苏轼说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结合得非常好。在这里头,我们觉得他诗里面营造了心灵的空旷才有诗歌的意境。那么我们看到他的画,当然这个画传说中是王维画的,同样是有这么一种空集的境界在里头。到了宋朝,宋人的文艺、诗歌、书法都是受禅宗的影响最深的,也可以说没有禅宗的话,不可能有代表宋代的书法。因为书法发展到宋代,很多前朝的经典已经很难看到了,应该说已经出现了一个书法的断层,因为战乱的原因,把一些书法的经典已经完全销毁了。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土壤要继续书法的香火,禅宗作为一个思想武器就被文人所利用。因为禅本身就是一个思考,就是苦思冥想,禅宗里面的一些所谓语录,话头,我们不是圈内的人,看起来觉得他说的是胡话,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都可以捏在一起,好像是非常没有逻辑的思想。在书法上面同样是要求这样,在经典没有的时候,其实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上升到一种比较主要比较有作用的层面上。所以说宋人如果没有禅宗的话,宋代的诗歌和书画都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面目或者说有别于前朝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宋人把佛教或者说禅宗作为这样一种武器,产生了这样一种艺术或者说法义,那么宋代的和尚所传下的书法,我觉得还是比较多的有世俗的一面,因为我们看到参廖子的字,根本上就是苏轼的面目,还有一个和尚洪觉范《石门文字禅》这样一部诗集。他的字也比较多的在苏轼和黄庭坚之间。宋朝有些其他的和尚,在书法上不太有名的,有留存的话,我们觉得从书法的技巧上看还是比较稚嫩的。佛家的影响,那种比较空灵的,平淡的或者说是冲淡的那种意境还是表现得不太明显,受到佛教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在入空门之前已经有很深的书法基础,比较多的是有魏碑的引入,自从信奉律宗以后,书法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显示出一个僧人那种非常超脱的,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种风格,尤其是他的对联,几乎是把一些技法完全抛弃,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所写的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心灵。我觉得欣赏弘一法师的观众们得到的印象就是一种非常高深的样子。也有多少受到宗教影响的,比如林散之,他的面相就像个罗汉,他的草书里尽管是狂草,还是有像僧人一样不太视技法为一种表现的特征。总之,我觉得佛教对中国2000多年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应该说它已经植根于中华文化,佛教虽发源于印度但已经没有了这种根基,而在中国却找到了它最好的发展土壤。谢谢!



申万胜:宝麟先生阐述了禅宗和书法的关系,特别是谈到了禅宗对书法的影响,并举了弘一法师的例子,弘一法师无论在书法上和佛法上都具有很高的高度,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听了很受启发。下面请大家继续发言。


养辉法师:今天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刚才听到张改琴先生讲述,引起了我的思考,就是写字也讲修心养性,佛教也是修心养性。我们通常讲的比如做诗的功夫在诗外,写字的功夫是在字外,这就是修心养性,跟佛教实际上非常吻合。写字要有突破,必须从规矩入手,最后还要突破。这个突破怎么来呢?就得修身养性。心境能够落实到书法上,每个人自己都有性情。它能落实到书法,这是很难得的。那么怎么突破?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束缚,没有突破的话,书法就达不到那种空灵、那种意境。书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潮流。到隋朝的时候,从楷书发展到北碑,有一些墓志铭,看起来就像现在的印刷体一样,可见当时发展的潮流就是标准化。我们现在如果写成印刷体的话,这个肯定不是书法。到了唐朝面貌就改变了。所以每个朝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潮流。说到修身养性,佛教讲得空、悟,特别是我们中国的禅宗的空灵思想对书法影响至深,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启功先生好象是八十年代以后的字,同过去就不一样了。他自己说他现在太放得开了,说明他已经悟了,在书法境界上有突破。那么我的意思就是说,从书法上来讲,我们学习的时候从规矩入手,到最后把自己真性情的东西加上去,这个就是追求的东西。刚刚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做了上述发言,在座的都是大家了,所以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就讲到这了,谢谢!



申万胜:养辉法师从书法与佛法修炼的实践当中谈了他的体会,虽然这二者呈现的方式不同,途径不同,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但总体的追求都在于弘道扬正的精神境界,这是相通的,讲真性情,讲通,讲悟,我们听了以后确实也很受启发。下面再继续发言。



徐本一:佛学和书学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两大领域,佛法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也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书法同样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刚才宝麟先生说到了弘一法师,如果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讲,可以说它有前后两个阶段,分界线应该在他参入律宗以后,他前期的书法应该说是有一种金刚入目的形态,是从中国的魏碑传统来的,浓郁、刚烈,表现了很强烈的入世态度,而后他的书法贵以静悟,今天我们可以在墙面上看到他写经的放大的字样,我们仔细地去揣摩、欣赏它,能够感觉到他有一种非常平静的心境。如果说他前期的书法是有字的话,他后期的书法应该是无字,有字是对法的一种执着,无字是一种法外法的一种感悟。他前期的书法是刚烈的,如果说前期是一种金刚入目的形态的话,后期则表现了他一种大情怀、大慈悲的心境,从形态上来讲,它把楷书的繁化为简,刚化为了柔,在柔中表现了他强大的、心里的关怀天下的情绪。所以今天我们谈佛法与书法的时候,我想弘一法师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刚才宝麟先生也说了林散之,林散之写了四个字“升天成佛”,弘一法师写了”悲欣交集”,它是以书法的形态记录了他生命最后旅程的一段思想的闪光。“悲欣交集”有很多种解释,我想从佛教角度来讲是对人间的一种关怀,一种更大的寄托,“升天成佛”应该说也是有很大的佛学意义的,大书法家能够用书法记录自己生命最后的感悟或者是对人间的遗诏,我想如果书法被每一个中国人更深入的理解,那么书法的这种形式也能记录他们生命中各个阶段的思想片断,从他个人来说是对他个人的一种记录,作为历史文卷来看,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反映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所以书法从文字记录角度来说,也对历史具体到个人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也想到,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用艺术代替宗教,用美育、美学来纯化人们的心灵,他作为一个大教育家,他的出发点还是从宗教和人间关怀角度出发的。所以书法和佛法需要我们现代人应该更好的去深入研究,也更需要普及和实践的一个问题。谢谢大家!



申万胜:刚刚本一先生从精神生活讲得比较多,这二大部分都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从弘一法师的前后二个阶段,书法艺术的这种变化,谈到由繁到简,由刚到柔,这种状态的变化,所以说弘一法师从佛法到书法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这不是一般人能练出来的,无论从佛法对书法的重要,还是书法对佛法的重要,讲得很深刻,我们听到也很受启发。下面请大家继续发言。


张坤山:今天参加这个张荣庆先生组织的“妙乐雅集”非常荣幸。我见到荣庆先生,我第一句话讲,今天这个议题好,“佛法与书法”,这也是缠绕在我心里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所以有这么一个契机,有这样一个专题性的讨论,我想在当前书法界很有必要。特别是今天请了十几位高僧,更为今天的雅集增添了说服力,增加了书法家对佛学认识的深刻程度。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从书法和佛法来讲,这是两个很重大的课题,佛法是在人的精神层面得到提高和升华的一个境界的东西,书法是在提升人们文化方面的东西,还是有些区别,但是它们的联系是很多的。佛教的祖师是释迦牟尼,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由印度的佛教转变成中国的佛教,成了中国人信仰的一种支撑。我想佛教是解决人的根本问题,解决人的什么根本问题呢?佛学是解决了却人的生死,人的最后归宿的问题,它很深。像弘一法师这些人,研究了诸多佛教的问题,他已经看透世间,成熟了。因此,他皈依到佛教去了,成为一代律宗大师。佛教讲清净,人心向善,这些对我们社会思想与人的道德品性都有良好的影响。我想第一个就是五戒十善,要想用佛教研究一些书法的问题,如果五戒十善认识不到,解决不了书法的问题。我们研究佛教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书法和书法家要从佛教里面吸取一些营养,来加强我们书法创作的修养和修炼。像弘一法师是一个特例,弘一法师以外还有赵朴初先生,他也是一位很伟大的人物。我们到过八大处,那里有个很大的墓碑上面的《心经》就是赵朴初先生写的。赵朴初先生一生,利用佛教思想来研究书法,他的书法里面充满着佛教色彩。我们书法家来研究佛法,不管是抄《心经》也好,抄佛经也好,历代都是有的。我想根本不在这个地方,根本就是怎么在道德品质上和自身修养上符合佛法。我曾经拜访一个老方丈,84岁了,他在密云的山里,一个人在山里修行三年零七个月,无依无靠,他就是每天去村庄化缘,三年七个月后他开悟了,他明白了世间是什么,明白了人的来生与去处,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他现在85岁了,还在山里,这就是一种思想。书法家就要有这个思想,也是一个苦字,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吃苦的思想,没有吃苦的过程,书法练不出来,这个境界是达不到的。


申万胜:刚才坤山先生就佛法要研究解决的人生问题,谈到了书法家要从佛教经典中吸取营养,核心的问题是无论书法和佛法都要排除自我,心中无我,摒除功利和名利的影响,才能达到这种高度和境界。讲得非常好,下面请大家继续发言。


张学群:来参加这个雅集非常高兴,雅集设了这么一个研讨题目非常好,“佛法与书法”,这个题目很大,但是我认为也是值得我们从事书法的同志思考的问题。书法与佛法,在形而上的层面有相同之处,道和理是相通的,但是在形而下层面我感觉也有相通的。现在有不少书法家、书法同道在研究禅意书法,在书法上怎么来表现禅意,那种超脱,那种清净,那种纯朴,我认为搞禅意书法的人就是在形而下的层面来探讨书法与佛法的关系。我们有不少高僧大德、僧人,相当一部分也在写字,而我接触到的这一类书法家有不少出手不凡,一写就能写出禅意,同别人感觉不一样。刚才几位老师讲到林散之,也是一个佛教徒,他的书法里面带有很深厚的禅意,他的书论和诗词里面反应了很多佛法内容和思想。这说明书法与佛法确实是相通的。我对佛法没有太多研究,感觉佛法既深奥也简单。首先感觉深奥,佛法里有博大精深的哲理,佛教经典里也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确实比较深奥难学,但是佛法也很简单,实际就在每个人心中,在我们生活当中,在自然当中。在佛法里讲德性,就是讲道德,这种德性是先天具有的。人来到世间以后,这种天性,这种德性被世间蒙蔽了。所以说佛法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剥开尘雾,使人本身自有的天性和德性开发出来,显现出来。佛法自始至终讲觉悟,佛法就是正觉教育,告诉人们,使人们具有智慧的教育,简单来讲就是境界,做人要有人生境界,书法也要有艺术境界,这就是从佛法角度来讲境界。佛法的境界是讲自求而不是外求,靠心灵的自悟得到。佛法更多讲究的不是求人而是要求自己,不是从外求,而是从内来求,从自心性情当中来寻求。佛家讲究弘扬佛法,实际就是让大家处理好这几个关系,第一个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佛家特别讲善,讲解。第二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是更重要的。佛家特别讲究顺从自然,自然而然。第三就是佛家讲究人与天地包括鬼神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天地的关系。所以佛法里我感觉道理既深奥也简单,和人生、和世间是相通的。正因为如此,我看到佛法里对我们学书法有很多帮助,能够给我们一些感悟,初步考虑最起码有这几个方面,一个是佛法里面讲渐行,也讲顿悟,书法更不用说了,书法也讲渐行。学习书法首先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来。但是也讲顿悟,书法学到一定程度会豁然开朗,如果悟不出来可能就是一个写字匠,成不了书法家。实际我们书法创作,书法学习过程中,好多都是顿悟阶段。所以说佛法讲究渐悟,也讲究顿悟。这对我们学习书法有很多启示。

佛法里还讲专精。干任何事要讲究专精。我们学习书法可能专精到一定程度比博取更重要,他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说佛法里讲究心意,讲究自悟,从内心里找原因。书法可能在学习过程和创作过程也要,单从创作的表层找原因找不到,关键是要从内心和思想找原因,还是思想品味的问题,内心修养的问题。这对我们学习书法是非常有启发的。佛法的核心就是讲究道,就是哲学,就是讲究辩证法,书法更要讲究辩证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辩证哲学或者艺术哲学,一阴一阳谓之道。书法里面充满了辩证法。处理好辩证法,书法水平就提升了。作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家,就是很简单的黑白关系。能处理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在书法里面就能基本把握,当然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关系。有的书里还逻列了一百多种关系,实际就是辩证法,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分不开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不断地制造矛盾,制造矛盾就是辩证法,在这个基础上平衡矛盾,实现和谐。

书法讲究净,就是清净。禅宗里讲禅坐,静坐就是讲修养。书法更要讲净,书法如果心不净,就进入不了状态,进入不了层次,进入不了创作状态。所以书法和佛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对我们学习书法有很多启示。我认为在书法和佛法中要研究具体的关系和具体的问题,有哪几个关系呢?一是要研究书道和禅道的关系,书法和佛法之间的关系,把握这个规律。二是书慧和禅慧的关系,书法是智慧之学,禅学更是智慧之学。这两个智慧是相通的。三是书境与禅境的关系,书法讲究意境,禅也讲究意境。讲究人生的层次,人生的品味。包括内心的修养,也是一个境界问题。四是书意和禅意的关系,书法要讲究意,讲究意识的纯化,那么禅意更不用讲了,就是修行之学,更要讲究纯化。五是讲书心和禅心的关系。我认为在书法与佛法的大题目下,这几个关系是值得我们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思考的问题。研究透彻这几个关系,对我们书法创作绝对有很大帮助,肯定能把创作搞好,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申万胜:刚刚学群主席也做了很好的发言,讨论的问题一路在深入,也从书法与佛法是相通的,都贯通了双方的这种精髓。也谈到内心与外化,人与自然等等关系。谈到了五种关系,讲得很好。下面请南京定山寺的主持智光法师发言。


智光法师:有机会来到这里参加“妙乐雅集”向诸位书法家学习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这次雅集张先生又帮我们每个寺庙化缘了一部大藏经,对此表示感谢。我是一个出家人,偶尔也写写字,对佛法与书法的关系没有专门的研究,但今天既然是这么一个主题,对不起诸位老师,我只是讲一讲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佛法和书法是两件不同又相关联的事情,佛法研究的是生命的增益,佛就是觉悟,觉悟增益。而书法是为艺,是为六艺之一。那么在什么地方他们关联起来呢,我个人觉得学佛的人未必都写字,写字的人未必都学佛。所以我觉得学佛的人首先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来领悟生活的真谛。因为修行的关系,从表达心境程度上来讲,有一些僧人也写字,还有一些专门以写字来表达性情的,这样他就进入到书法的境界,象智永法师、怀素等等,成为一个专门用书法表达他们所悟之境,并以此来弘法的佛教的书法家。我认为书家入法有多种,书家入法,对法的理解也不一样。因为对于法的理解有很多种层次,有一部分书家写字已经不是为了单纯写字,而是把写字当成一种艺术,当成以表达心境的方式来写字,他在这个层面上就和佛法相近。在这个层面,也有的学道家的思想、儒家的理念,也有一部分书家讲禅意,讲禅意和佛法就有了关系,互相有了学习的需要。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和尚悟了道以后,就是要为大众服务。佛法讲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追求真理,第二句话叫做开启智慧,第三句话叫做服务大众。服务大众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以书法来服务大众。书法是一个专门的知识,是一定要学习的。他悟道的时候不是从书法入道,他入道以后,他想用书法来弘法,就有一个学习书法的需要,所以从事于佛学修行的人,在学书法这个问题上,是一定要谦虚地向书法家们学习,懂得大量的书法知识。然而从书法入道,就喜欢佛法,而从佛法入道来讲也是很困难,因为道是无形的东西,而艺是有形的东西,有很多规矩。从很多规矩里面超越了而进入无形,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佛法尤其是通过那些直接能够帮助超越的佛法,比如说禅来完成艺术上的升华和蜕变的过程。我不知道这样讲对不对。人的生命有很多种能力,其中认知上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思维为特点的语言文字表达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个是以启悟觉知为特点的智慧的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人的认知上是不一样又相互有关联的。人启悟了觉知,如果他不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话,没有办法传达和记录下来,离开了语言是没有办法表达的。佛法可以帮助书法家们,让他们从书法的逻辑语言,找到一个突破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回到生命的本源。让自己从书法入道,又从道回到书法,让书法成为一个载道之体,让书法变成一个表达他心境的一个东西,来推动书法的发展。

申万胜:刚刚智光法师从书法与佛法的异同谈了自己的见解,从追求真理,开启智慧,服务大众这几个方面谈到了书法与佛法的相通、相融、相互影响,讲得非常好。下面我们请宗家顺先生发言。



宗家顺:各位书界的同道、佛教界的各位法师同仁,我很高兴应著名书法大家张荣庆先生的邀请参加今天的“妙乐雅集”活动。更高兴的是,今天的“妙乐雅集”不仅仅是我们书法界的同道,还有一些佛教界的同仁。这次雅集系列活动邀请各位书家和各位法师大德共襄盛举,旨在深入研讨佛法与书法的妙源所在,可谓是令人赞叹的一大盛事。大家知道,佛教是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扩展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范畴,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佛法与书法的结合不仅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给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特有的意趣。中国书法艺术以汉字的点线结构为体,以笔法、墨法和章体为表现形式。通过变化多姿的点画形态,以视觉美感表现书写者的精神世界,寄托书写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书写者的审美情绪。佛法与书法的结合犹如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使佛教更具有文人情怀和文化气质,而且使书法艺术体现出佛教独特的空灵气韵。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世界因此也更加丰满与丰富。一方面书法对于弘扬佛教有着重要的作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因当时的印刷技术还没有出现,佛经的传播、保存只能借助于抄写,在抄经的形式下,佛法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抄写经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佛法和书法合一的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而且可以放平心态。对于佛教弟子而言,书法抄经不仅是自我修行之道,而且还有助于宣扬佛教,《金刚经》里面说,“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在佛教鼎盛时期,大规模地写经、提偈、碑刻铭文成为僧人的主要工作。可以说书法也是一种修行方式,除此之外寺院僧人以书法为媒体来吸引士大夫、文人皈依佛教,文人又以书法抄经等来弘扬佛法,所以历代书法名家大多写过与佛教有关的经典和碑文、书帖。就其书法艺术而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羲之书写的《遗教训》,柳公权书写的《金刚般若》,道秀书写的《无量寿经》,李瑜书写的《心经》,苏东坡书写的《华严经》,黄庭坚书写的《文艺残食语录》,赵孟頫书写的《四十二章经》,林则徐书写的《阿弥陀经》,弘一大师书写的《华严经》,还有我们现代的赵朴初、启功书写的《心经》,刘炳森书写的《观音菩萨般若经》,还有其它书家书写的隶书、行书、草书、篆书各体都有。成为当今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另一方面佛教对中国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千多年来的书法理论很多,最基本的为笔法。这些书法理论长期指导着我国的书法发展。但是佛学中的禅宗出现之后,书法艺术受禅宗的影响,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和风尚。曾有学者有几个概括,其一以禅学论书法,其二以书法为心学,第三把书法变得由有法到无法。出现了透着禅意的书法。佛教中蕴含着静谧、空灵、超脱、充溢着深厚理念。书写者在写经的同时佛教的思想无形的渗入其中,进而影响书法的意境。佛教中追求恬静、淡远的禅意世界,在中国古代画论书论中也以虚静为上上的创作境界。书法发展多受佛教之影响,佛教传播多以艺术为途径。在中国历史佛教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历代书家大多以佛经为题的经典,如道一、智永、怀素、弘一大师等的作品,都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贡献。

今天的雅集汇集众多的著名书家和法师大德,共同研讨切磋,也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我相信通过我们书法界的同道和佛教界的同仁们一起共同努力,一定会将佛法与书法这个密不可分的命题焕发出光辉夺目的溢彩。谢谢!



申万胜:家顺先生做了很认真的准备,讲得特别深入。他谈到书法与佛法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包括结合二种的途径、方式、理论以及要达到的境界,谈到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和影响,讲得很深刻。下面有请刘恒先生!



刘恒: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因为上次在河北曲阳我也去了,但是因为有别的活动只参加了上午的活动,没有参加座谈会,这次有机会参加这种“佛法与书法”为主题的座谈,本来荣庆先生说的就是一个茶话会,随便聊聊,结果坐这一看还是很正规的,如果不想一想的话也不敢乱讲,特别是在现场有很多佛教界的高僧坐在这儿,我们对佛教的理解是很肤浅的,接触也很少,但是中国搞艺术的人恐怕多多少少都对佛教有一些感受。刚才曹宝麟教授讲得很系统,佛教传入到中国,从东汉后期进来以后,马上就跟中国本土的文化很紧密的结合起来,作为搞书法的人来讲,这种感受可能更多一些,特别是看古代的一些书法也好,文字的书写资料也好,都跟佛教有很密切的关系。我想理解书法与佛教的关系,我个人感觉有这么两点: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从人类的活动来讲,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佛教属于宗教的,属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求。书法属于艺术的,也是作为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扩展,所以从这点来讲,书法和佛教都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政治的,都属于文化的,都属于对人类精神的探讨。从这个出发点和角度来说,是有共通的地方。佛教教人向善甚至要考虑到来生的如何如何,所以这一世要做好事,要对社会有正能量和积极的意义。不管来生如何,起码我们现在要做好事。艺术也是这样,它讲究人要把自己在社会上一些没有发挥出来的那些才能和一些比较私密的个人能力,通过艺术活动发挥和展现出来,传达给社会。艺术活动很多,有绘画、有音乐、当然也有书法。我觉得从这点来说佛教和书法有一个共同的取向就是催人向善,使大家能够摒弃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影响而保持一种内心的纯洁和净土。

再有说到佛教对书法的影响,不可否认主要是佛教影响书法,书法恐怕对佛教来说是一种工具,古代的写经也好,有关佛教的碑刻也好,古代的文字记载,它都是为了弘扬佛法,书法本身并没有对佛教产生什么影响,更多的是对佛法作为一种补充和滋养。因为我们看比较早的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和王羲之他们交往的这些人就有佛教界的人物,他们这种交往更多的是对世俗的艺术家们的一种补充或说是一种借鉴。再往后一个高峰是到宋代以后,苏东坡也好,黄庭坚也好,这些书法家书写了很多有关佛教的内容,我想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在他们的艺术思想里体现了对佛教主要是禅宗思想的吸收。像苏东坡写的诗,写给他弟弟子由的诗,大家都知道,体现出很浓厚的禅宗思想。从自身做起,自身修养,我心即佛,都是这种思想体现在整个艺术思想里,一直到后来最晚近的弘一法师也好,甚至影响到东边日本的那些书法家也好。我二十年前写过关于弘一法师的文章,关于弘一法师我就想和尚写的书法跟世俗书法家写的的确有面目上的不同。除了中国的高僧之外我也看了其他方面的,主要是传到日本的一些僧人的作品。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叫良宽的和尚,他的字的确在精神内涵和风格面目上都是跟弘一法师相近的,都是摒弃了表面的技巧追求,而追求比较宁静、简单、纯洁的风格,所以我想佛教特别是禅宗方面对艺术的确有很明确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一直到今天在我们当代书法的各种风格里面还是有很明显的类别。因工作关系,我经常能够参加一些全国书法界的评选,发现我们现在既有追求书法的精到、内涵这样一种风格的,也有追求那种简单的,粗放的,淡雅的,当然具体在展览里能否入选是另外一回事,而在这些作者里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也许那个作者本身不一定吃斋念佛,但是他所从事的艺术使得他倾心于这样一种面目,这样一种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些都是佛教对书法与艺术的影响很深远的一种现象。对于我们今天大家从事的艺术活动跟佛教具体有多少关系,我们今天共同坐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佛教和书法联系的一种体现。我想更深远的是,从古代传到今天的传统,使得我们能够在书法这样一个艺术领域中也能找到像佛教那样净化人心灵的一种感觉,这个是对我们当代也好,对今后的发展也好,对社会和谐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简单说这些,谢谢大家!

nEO_IMG_IMG_33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座谈会第二部分发言内容:


申万胜:刘恒先生做了很好的发言。他在书界、在理论上也是很有造诣的书家,佛法和书法都同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追求,二者虽然不同领域但是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是修身养性。特别是谈到了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大家名家,甚至出了一批经典的书法作品,这种影响主要是对书家的修身养性这样一种提升精神境界渗透的影响。讲得很深入。下面还有哪位先生要发言?




张世刚:很高兴这次参加“妙乐雅集”,荣庆先生张罗的雅集参加了几次。的确这次题目也很打动我,首先这是一个茶话会,不是一个学术研讨,所以我才敢说几句。如果就学术课题这是很大的题目,特别是佛学、书学两个结合在一起,究竟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座有这么多专家,有佛学家也有书家,我不敢造次,但是是茶话会,我就随便说几句。


大家一致认为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跟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禅宗,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确实是深远的。按照我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在哪个方面,无论在学术方面、艺术方面、生活方面,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分割。如果单就书法来讲,一部中国书法史也应该是佛教史的一部分,佛教对书法的影响是主要的,书法确实没有怎么改变佛教。

首先我要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中国形成禅宗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在哪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容上。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兰亭雅集”上给我十分钟的学术答辩,我那天也很紧张,他们问我佛教跟书法有什么关系,我那天没有答出来。实际上从内容来讲,中国大量的书法作品,传世的精品,很多都是与佛教有关系,特别是写经体,在书法里也算是一种现象。从书家来讲,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到今天,真正书法家实际很多都是真正的佛学家,人物就不一一例举了,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包括现在也一样。那么关于佛教禅宗的影响,从方法上我感觉还是主要的,主要方法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破迷开悟,实际上就是要发现自己,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是要看明白自己,认识自己,怎么去运用自己。当然这个自己指的是自性,自己本来具有的智慧,不是外来的,怎么能够把它开发出来、认识出来、运用出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是禅宗讲的,于是就形成一个所谓禅境。禅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个人感觉就是真实,禅境的境界就是真实的境界,是不二的境界,不是对立的境界,是绝对的境界。用这样的境界要指导书法创作,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书法讲究能品、神品、逸品、妙品。这样的作品在什么状态下能写出来,我自己感觉最终的神品境界绝对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不是安排出来的,安排出来的东西、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属于能品、妙品,逸品都达不到。为什么达不到呢,就是你的心性还是在思维境界,还是在分别的境界里,还是在设计的境界里,没有到了最高的境界。我们儒家讲,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佛家讲的一如境界、真实境界、不二境界。进入这一境界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所以这个作品才是真正的神品,不可重复。历史上记载王羲之写《兰亭序》写了多次都不如第一次,这就说明是不可重复,这是不二的境界才能写的,写多少次也没有第一次写得好,尽管王羲之自己不满意,但是也达不到第一次的境界,所以才能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是在那样悲愤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也不可能思考怎么样流传后世,怎么样当成一种不朽的作品。那样的境界实际上也是一种禅意境界、不二的境界。苏东坡写《寒食帖》也是一样的。所以这样一种禅意境界我觉得对于书法家来讲应该去尝试、去体验,不是我们常思维、分别、想象、设计、安排出来的,进入到一种无我的境界、无我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作品都干净吗?都很净气吗?我想也不一定,《祭侄稿》写得很潦草。东坡的《寒食帖》写得也不是很规矩。神品我觉得也不是非得要整齐划一,也不一定,就像荣庆先生写的字,外表看起来很秀,实际上里面很灿烂多姿的,奇崛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课题就是关于书法与佛法,这个大课题我也不是做这个学术研究,没有更深的探讨和研究,对书法的理论也没有很系统地作为一个学术工程去探讨。我只是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我也要求我自己经常关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不二境界,我是不是能够运用这个艺术境界,我想这也对我们的书法创作有一个很好的启示,谢谢大家!


申万胜:世刚先生谈了对佛教的真谛,对禅的领悟以及对书法的重要意义,书家要从佛教当中吸取营养、提升精神境界、修身养性,书法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和高度。



黄惇:我今天是想静静地学习一下,张荣庆先生数次电话邀请,我也想会会老朋友。前面讲了很多了,都被他们讲光了。讲点不一样的吧。我觉得“佛法和书法”这样一个题目,在我所知道的学术界大概有一两本书,90年代出过一本书叫《中国佛教书法》,是南大的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比较简单一些。这样一个题目无非是刚才很多先生谈到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佛教的旨意、佛教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影响以后肯定会产生火花、产生方法,产生艺术作品,影响了一个人,影响了艺术家。第二就是佛教艺术当中的书法艺术占有多少比重,多少分量。我对世界的宗教不太懂,朦朦胧胧知道一些,跟徐本一私下交流,知道一些基督教有雕塑、绘画、音乐,基督教有没有舞蹈我不知道,佛教不但有雕塑,有绘画,应该有音乐、也有舞蹈。伊斯兰教我更不懂了。好象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写的一些文字,象装饰字一样,他们也认为是一种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雕塑、绘画、书法,应该讲书法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内容。刚才讲书法家,前面可以追溯到陈隋的智永〈千字文〉,我想大概有四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抄经,我讲的不是僧人抄经,是艺术家抄经,像刚才张改琴先生讲的敦煌抄经现在也当作艺术来看,我讲的是历史上艺术家的抄经,从王羲之以下,禇遂良的《圣教序》。在去年上海的一个研讨会,我发言时说过就是赵孟頫抄经,我统计了一下有十几种之多,有道家的经典也有佛教的经典。最近一些字从拍卖行出来,被美国的雅虎的老板买下来了,《妙法莲花经》很漂亮,但不全,好像只有六卷。但是这个清代内府收藏的也是不完整的,不止六卷。所以我们看他抄的经,不知要花多少时间。第二种类型我认为是石刻,以北朝时期佛家的造像石刻为大宗,包括摩崖石刻,包括泰山的〈经石峪〉,这种对中国的书法史发生的影响主要是在清代以后。清代以前作为艺术家和书法家写这些东西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第三种我认为是作为高僧、和尚创作的艺术作品,像刚才提到的智永写的《千字文》很奇怪,我对智永关注过,他不抄经,800本《千字文》,分送各个寺院,不是佛家的经文。去年有机会到智永呆过的云门寺去了一趟,在绍兴。那么智永以下,像怀素创作的《自序帖》、《千字文》等等一些艺术作品。到了晚唐时受他的影响,高闲这些和尚都是创作这些作品。那么这类作品我们在全国的寺庙来看,也有大幅的很狂放的东西。当然作为艺术家像赵孟頫抄经、董其昌抄经都应该是属于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佛家经典的融合,还可以举很多例子,象怀仁的《集王圣教序》作为弘扬佛法的一个途径,把它结合起来。最后我想讲一个比较特别的,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书法家就是董其昌,董其昌的书论我个人认为是佛法和书法最好的结合,作为艺术家接受了思想以后再创造出来的作品,在董其昌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他说书法要“淡”,比如我们吃饭就要少放盐,要淡一些。他说天人粮,就是神仙吃的粮食是无盐的。所以他批评米南宫也是很浓的,大概放了一点辣椒。他有很多思想跟禅宗结合。跟一些重要的高僧交往也很密切。在这样的结合当中,他提出一些著名的观点。他说,书作也好,临摹也好,他提出了一种说法叫仿书,不是照猫画虎,是仿其意而已。因为仿得高超,书法家最真的东西就出来了。所以我想,董其昌的书论当中,用禅悦和书法结合,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做了些调查,发现文徵明、沈周,吴门书派这些画派的画家及书家,他们已经偶一戏之、偶一玩玩的作品,他们用别人的笔法,或意会别人的笔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我调查文徵明有一件作品,写于34岁,文彭有写于他去世的前一年的跋语,作品当中也有一些仿作。所以我认为第四种作品应该是艺术家接受了佛法,受到佛法影响以后思想明确以后产生的作品。这类作品在弘一法师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因为他原来不是和尚,他原来也画,也写,他一旦找到了跟佛法结合门径的以后,他居然创造出这样有理念、有想法的东西。我看弘一法师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淡、静。用《心经》里面的话讲就是“心无挂碍”。如果把这样一个课题能够深入研究下去,今天张荣庆先生起的题目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中国书法的学术研究有很好的贡献。谢谢大家!

申万胜:刚才黄憞先生引经据典,深入地阐述了佛法中有书法,书法中有佛法,讲得特别深入。谈到书法文化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书法家写经也是从佛教中吸取营养。同时提高自己,同时书法也是佛教修行的一门功课。反过来对佛教文化也是一种提升。讲得非常好,听得很受启发。下面哪位先生发言。


聂成文:这次荣庆说也就是咱们的“老大”,邀请我参加这次雅集。刚才听了大家精彩的发言,很受启发,这次确实是不虚此行。这个课题我平时基本没有研究,我是属于技术型的人,对理论、对学术好像脑子里占的位置不太多。所以关于佛法和书法的关系,我平常研究得也很少。这段时间我写《心经》写得不少,但是里面究竟怎么回事其中非常深奥,也没弄明白。究竟书法和佛法什么关系?这个题目太大。刚才听了几位发言我受一些启发,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争取弄明白。应该说,我回忆一下,学书也有好一段时间了,实际不是一点不了解佛法。主要还是通过好的经典的法帖了解书法和佛法的关系。你看怀素的《自序帖》,《千字文》,还有其他的一些帖,还有我身边的、当代的,刚讲的弘一法师,他比较出名了。那么我身边一些朋友,他们信佛信了很长时间,后来又反水,开始不吃肉,还劝我,有时候就讲弘扬佛法,他自己带头做,做着做着他自己背叛了,现在我都不明白,吃肉不吃肉,喝酒不喝酒是不是佛法。去西藏访问一下,他们喝酒吃肉,还搞男女之间的事。那个都是表面现象。现在我觉得讲的那些虚的我越来越不明白,通过书法这些经典的法帖,我感觉中国的书法艺术传统是一些高僧、书法大师和没出家的一些大家大师共同创造出来的灿烂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大法,都在这些经典法帖里。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法则,我们搞书法的专门研究佛法可能不大容易,对佛法没有悟性,那怎么把佛法和书法结合起来?我们就通过书法学佛法,这是个途径。所以通过那些法帖就能把佛法稍微弄得通一点。所以我感觉中国书法艺术,是我们有些高僧大德,出家人和没出家人共同创造的。中国书法的艺术法则是他们提炼出来的,我们后人都是走他们的脚印,把他们的营养吸收过来,发扬光大,取得成就。我们在座的兰亭奖获得者,还有屡次获奖的书法家、年轻的新秀们,基本都是把佛法和书法通过书法的经典作品学习体会出来。所以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法帖的精髓和形成的法则,是我们当前书坛上应该深入学习的不二法门。从我本人来说,我这几十年的实践就感觉到对书法的法则现在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还需要深入的琢磨,这也是我们当今书坛的一个共同问题。


佛法和书法古代共同结晶出来的大法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个问题,比如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上,对古代法帖的学习、临摹我觉得现在书坛上还是有点欠缺,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停留在自己的意会上的人很多。深入地好好学习,扎扎实实学习,忘掉自我,去向老祖宗看齐,向高僧大德看齐,向那些书法大家看齐,这些在当代书坛应该好好提倡。这也是当今书坛的一个问题。我们当今书坛在创作水平上,还没有达到最高时期,是在学习和发展阶段,咱们不能说是初级阶段,但起码我们在传统功力上还是欠缺得很。这一点上我们把书法和佛法结合起来,要想结合好,就得好好学习古代的经典法帖,这些是必经之路、根本途径。


还有一些问题包括书坛一些现象,我引起一些思考。书法创作很热闹,有的在各种场合越大越好,像王羲之的小手扎那样的作品很少见了。我觉得作品不是以大小论处的。最后你拍照出来或缩小一看,笔道内涵欠缺,细节不好那也是白扯。三十多年前山东用直升飞机拍照,浪费了多少布,那都是过眼云烟,所以这点在我们当今书坛上图热闹、图表面现象,不扎扎实实深入,这种现象甚嚣尘上,也不利于我们好好学习佛法和书法。


去年我们在江西搞活动的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拿做作的东西当创新,有些观点说,技巧不是艺术,技法不是艺术,形式感才是艺术,分布才是艺术。我在有些场合明确表示不同意。中国书法艺术不讲技巧和技法,空讲安排,空讲法度那是艺术吗?点画是最基本的东西,离开了点画的精道,谈什么书法家。所以我说当前片面地追求形式,故意搞创新、故意搞个性这个问题,这些东西不解决就容易影响我们好好向古人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而且以做作地追求个性的创作方法,搞书法现代派,故意变形,包括所谓的流行书风,那些东西都是人为痕迹太多。我觉得这点也是跟佛法和书法的本质相背离的。还有我觉得拿习气当个性,一出手就是习气,打磕吧、走路颠脚,那是生理有毛病。现在我们搞书法创作我们也故意整得好像生理有毛病似的,心理有毛病。这些玩意儿我觉得同书法和佛法的本质是背离的。


我是学草书的,当然我也犯过错误,现在正在纠正。我这认识不一定对啊,现在有一股风,不管是得兰亭奖,也不管是哪个展览得什么奖,有一种倾向,以潦草、以草率为能事,觉得这就是能抒发个性、抒发时代、抒发豪情。我曾经干过这事,这是魔道。这几年我集中力量往法度上追求,自然而然地写,追求精到。那年在义乌的草书展览,叫好声一片,那是表演,那是唬人,真正好的东西是静态的百看不厌的东西。最近我在家把我七八年前写的东西整理了一遍,只有脸红,那是什么书法家啊,法都没弄明白呢,书法家头等的是法,你得研究。我都快到七十了,现在身体状况还可以,还不晚,自己好好做一做。我说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我们现在主要问题是把佛法和书法弄明白,把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营养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为书坛所用,共同创作我们时代的高境界的好风气,这点我感触挺深,所以拿出来在这个场合,我讲这些观点,来点实际的,不要放空的。利用这个机会再说点,荣庆先生。那年在浙江,王冬龄先生搞的那个展览,他邀我参加他的座谈会。我直言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捍卫书法的纯洁性,他花钱请我去,我讲这些挺不招人喜欢。但是都是围绕书法艺术,谁跟谁也没有仇。我觉得我们还是通过探讨,使咱们这个书法的境界搞得越来越高,那才好呢。谬论!谬论!谢谢大家!




申万胜:刚才我们成文主席结合当今书坛的实际,由实到虚,由虚到实,特别强调要回归传统,崇尚经典,从法帖当中来吸取营养,也很生动,声情并茂。下面我们隆重推出这次雅集的主持人、召集人荣庆先生发言!




张荣庆:今天我们的茶话会整个气氛我感觉很好,大家都做了很精彩的发言。我作为一个俗人,今天我们这次雅集能约请到十位高僧大德,我感觉是一种很大的福分。听了各位法师的高论,也颇受启发,我也算个写字的人,受益很多。我不是做总结,最后总结是我们的主持人申万胜主席,他今天主持得好,我们今天茶话会开的好,很大的因素是申主席主持的好,我们是茶话会,事先我也想着,在茶话会上总要说几句。后来忙于事前诸项准备,就没有做成。所以我也就是东拉西扯。谈一点我自己的感受。


当今书坛,目前从创作这个角度,或者状态来说,我有一点感受。现在展览多如牛毛,特别是中国书协办的展览,那大家是趋之若鹜,为什么,就是为了入展弄个奖,弄个会员,弄个一官半职,名利什么的就都来了。紧跟着就是现在形成的风气,动不动就是“备战”、“打拼”、“冲刺”,办什么国展班就是“冲刺班”,某一个省某一个市都这么搞,“备战”,动不动就“冲刺”,那火药味是不是太浓了?我自己早就退休了,论职位,我什么也不是,过着很平淡的,平头百姓的日子。当然也有自己的喜好,大部分时间是看书、抄书,兴致来了顺手也写写字。如果我要像现在一些人特别是好多年轻的朋友那样成天打拼冲刺,一是我不愿意这么做,再一个,真要是跟着起哄,恐怕连老命都给搭进去了。还是悠着劲,慢慢来。要说下功夫,也下点功夫。写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目前就是这么个状态。前年十月份,文化部组织了一个团去台湾,黃惇先生也去了。走到台中,有一家造纸作坊,它那个纸还不错,李刚田、曾翔他们买了不少带回来了。我也带回来一点,是一种薄薄的泥金纸,回来一试,写字挺好的。从那儿开始,我就用这种很薄的泥金纸抄《心经》。在家基本上是日抄《心经》一通,一直到现在,中间也有些间隔。一开始磕磕绊绊,看一句写一句,后来写得多了内容也就背下来了。现在个把小时就可以写一遍。我抄经,感觉很好,有时候非常好,写的当中,或写完以后,浑身非常轻松,佛家讲的那种欢喜心出来了。我写别的就没这种感觉。这里面可能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


世刚修佛,我的学生里面像胡庆恩他们也皈依了。现在我的三个孩子,女儿、儿子、儿媳妇,从今年正月初一发心每天背往生咒三千遍,一百天背三十万遍,孩子们感觉很好。我女儿原来脸上疙疙瘩瘩,不怎么干净。念了这一阵,好了。气色、精神状态包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个里面受益可是大了。我们这次雅集为什么叫“妙乐雅集”,这里面还是有些机缘的。佛法与书法,要从学术上来讲,太大了,可以写成书。昨天晚上从云南鸡足山过来的,他是先到东北辽宁,再到北京,就是慈法法师。见到慈法法师,非常高兴,在他房间里先后坐在一起两次。还有别的他的信众来看望。坐在那儿,跟我写经那种感觉,(因为这两天还是比较疲惫),整个是一样的。我这个认知很浅薄,只是一些感受,“佛法与书法”这文章太大。我学写字,还是慢慢体会到佛法与书法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佛教文化典籍集中在历代编印的大藏经中。大藏经内容还不像传统的儒家的图书分类,知识分类——经、史、子、集,佛家的经典,叫内典。大藏经内容大体上分经、律、论、史四大块。经,就是佛经,佛经太多了。高僧们修行要受戒律的约束,戒律就是规矩,弘一法师就是专门研究律宗《四分律》的。论,跟书法理论核心的东西是相通的。佛家讲修炼,书家同样也讲修炼。我体会,我们写字怎么修炼,就是要照古人的办法,照他们成功的办法修炼。字内字外双修,两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要论排第一,哪个重要,我以为字内功夫当然下的越深越好,字外功夫则是无穷无尽的,是第一位的。佛家讲修,最终就是修心。那么修心修到什么境界,修到平常心,那境界就非常高了。这个平常心很重要,很难。以平常心写平常字;猛一看很平常,实际上极不平常,到那个程度,你就高了。修心修到平常心,也就是修到佛家讲的那个大自在,到了大自在,你的精神境界就进入了大光明界,这个东西对于我们写字的朋友来讲那是很重要的。这次雅集参加书写的书家,每人写一个斗方,内容与佛法有关系,我就写了四句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叫《七佛偈》佛教最核心的知、行都含在里面了。《山谷题跋》里有一段谈到《七佛偈》,他就讲了一句话,说这才是“最上乘入理之谈”。我觉得黄山谷的话非常深刻,我非常喜欢。抄《心经》最后纸上还有空余,我就写上这几句。


今天的茶话会开得很好,我感触很多。我算是一个牵头人,为大家服务。朋友们、法师们对我很关照、很支持。我在这里谢谢大家!




申万胜:今天下午的座谈交流就开到这里,很多先生都还想发言,但因为时间关系,所以有准备的,可以把稿子汇总到荣庆先生这里。下面再进一步整理。没发言的同志,对不起大家了。我们今天这个座谈会开的非常成功,首先感谢荣庆先生在古稀之年还组织发起了这次雅集,也在书法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正是由于他的举措才把我们书法界、佛教界人士聚在一起进行对话和交流,感谢荣庆先生组织这次雅集,还感谢这个工作班子为这次雅集成功举办付出大量辛勤、细致的劳动,各方面组织得很圆满、很周到。还要感谢今天与会的书法界和佛教界的人士,大家都很忙,有些是不远千里,百忙之中来参加这个聚会。这反映了我们对这个主题,“佛法与书法”文化讨论的重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现了我们对荣庆先生的人品与书品的肯定和支持。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有这三个感谢。有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座谈交流,我建议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荣庆先生和整个工作班子。今天我们这个座谈议题很成功,贯彻了这次雅集的宗旨,就是墙上的字,“致力于兰亭精神的弘扬光大,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不论职位高低、少长平起平坐,相与游处,澄心论道,切磋艺事,补短取长”。就是贯彻这个宗旨。所以今天,可以说是我们书法界与佛教界的对话与交流,虽然时间很短,这次座谈,议题很集中,“佛法与书法”,大家讨论起来的视野很开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阐释了佛教文化和书法文化的异同,谈到了佛教文化和书法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有不同之处,不同的处境、不同的修行方式、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同时它们有很多相通之处,都贯彻了东方追求的精神。所以从技巧到精神层面,从历史到现实,从书法上的名家大家到经典佳作等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听了很受启发。这是个大题目。可以说今天的研讨开了一个好头,希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士回去加深理解,我们书法界要很好的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不仅在技术技巧上,更重要的在精神层面上能够达到应有的高度,恐怕这是我们当代传承弘扬书法艺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今天主持的支持,谢谢大家!


——结束——


座谈会正式开始:
申万胜:会议开始之前我们先说一件事,今天上午8: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据现在的报道,3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中央习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都做出重要批示,各个方面都在奔向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我想我们也借这个机会,我们书法界和佛教界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一起借今天这个座谈会的这种形式,为我们这次地震当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并对灾区人民表示我们最深切的慰问。我们座谈会后,大家回去以后根据各地组织上的安排,积极地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投身到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我先说两句,当我们在这里表个态。
nEO_IMG_IMG_33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申万胜:今天下午座谈会受荣庆先生委托,让我来主持。我们书法界也好,我们佛界的法师也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泰宾馆,共同来参与荣庆先生发起组织的第十届“上巳雅集”活动。这次雅集的名字叫做“妙乐雅集”,主题是“书法与佛法”,主题很鲜明,所以下午的座谈会,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大家各抒己见谈一些看法和心得,在一起交流。这也是雅集活动的一种形式。我们今天到会的人比较多,我们会务组的同志打印了到会人员的名单,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做介绍了,程序就简化了,直奔主题,开始座谈会。因为改琴副主席下面还有事,自告奋勇申请先发言,我们就请她抛玉引砖,现在先发言!
nEO_IMG_IMG_336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33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改琴:我本来跟申主席说,我不发言。我对佛教文化研究的不深,结果你看,申主席给我下马威,想考验我一下。不好意思了。我对佛教文化研究的不深,总体来说是想参加一回雅集,向我们各位佛教大师,我们的书友学习。我以我的理解说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我自己认为书法与佛教,我确实学的不深不透,自己的理解有一点最深刻,最相同的地方就是修心养性,净化心灵。我自己感觉关键的字就是修,修行、修德、修性、修心,修炼。因此,自佛教传入中国,和书法就有这个共同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智慧的结晶,在我自己感觉,书法自有文字以来演变成书法,一直是几千年的历史凝结了多少代人的心血智慧形成这种文化。佛教也是智慧的结晶,从传入中国,我们就知道佛教经典也体现了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和创造。从这两点我感觉是有深层次的共同的地方。再一个,从传承方面来讲是由于互相依靠、互相渗透才得以广泛传播。从我们表相的说,或者我们自己看到的书写佛教的经典,从古代到现代,书法的大家,像智永、怀素等等一大批高僧们都是书法家,同时一些大书法家都写了佛教的经典。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证,但是知道一些,比如颜真卿、王羲之、张旭、柳公权、苏东坡,苏东坡比较经典的大件作品有十多幅,还有欧、褚、颜等等到现在咱们最近代的弘一法师,从佛教方面成就了书法家,从书法家传承了佛教,有了经典的书法留存下来供我们现在研究学习。


就我们甘肃来说,佛教从传入中国以后,敦煌写经在书法方面有了比较特殊的重大贡献。敦煌写经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西晋的永清二年,305年开始,最晚写经卷为宋真宗三年(1006),一共700年的历史。从经卷的存量,从书法的形成,从一些僧人和书法经典的传世都体现了书法和佛教的关系。特别是敦煌写经在书法门类方面,基本上说既是佛法,又是别具一格的书法,特别是楷书方面。王学仲先生,就说过特别是晋、唐的敦煌写经应该另立一派。我自己感觉他说的很准确,我很赞同。因为作为书法、作为写经,确实是别具一格,和其他的书体有明显的不同,有明显自己的特点。所以也证明了书法和佛教的关系确实有相互依存、相互传承,互相依赖、共同完善、共同发展的深刻道理。我说不明白很深刻的道理,对不起,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nEO_IMG_IMG_33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33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申万胜:感谢张副主席从书法与佛法历史的渊源、相互关系、相互渗透这些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很好。下面有请来自云南的慈法法师发言,他对书法与佛法都很有研究。
nEO_IMG_IMG_33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33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法法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发言一时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谈起。书法方面我的确是一个学生。那么就佛法的一些认识,的确是应该运用于生活中,大家确实都是书法界中突出的前辈。那么书法和佛教的关系渊源呢?佛陀或者说佛法在这个世间呢,是每一个生活,每一个角度。以佛陀的眼光来看,的确都是佛法。因为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完全运用于觉悟,来认识运用觉悟,就现世来得到解脱。在每一个现行中,使自己运用清晰、简洁、自足的那样一个觉悟的心地,每个人这种觉悟的心地或者说觉悟的心里,从来都没有昧失过。不管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从来都没有昧失过。那我们书法也好,什么也好,从来没有因为它们种种差别的表相而丢失。我们在运用书法的这个过程中呢,也会展示它觉悟的实质。那么生活中的书法、佛法本来也是一味真实的。我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谢谢!
nEO_IMG_IMG_33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5-4 22:34 , Processed in 0.367875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