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虫甬

从“陈诗梦”说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medialei :

虫甬兄显然是个好学刻苦上进的人。但私以为兄不该把这么多内容都挤在这一个帖子里——大大稀释了前面已经达到的浓度。
本来,这是可以做几个好帖子的话题,可惜啦!

要想让朋友们吃得又好又饱,就不能把饭菜堆满桌子哈!——玩笑,别太当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子雷兄的光临哈!
    我之所以写《从“陈诗梦”说起》这个帖子,其实就是想要对自己以往的“文化生命”历程进行反思。
    从“陈诗梦”——“写新诗”——“思考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关注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等等,不难看出自身的“文化生命”大约是以每五年为一个生命周期。去的留不住,来的拒不了。
    从去年开始发第一则《双溪楼笔记》起,或许可以看成是自己第五个“文化生命”周期的开始。
    这样反思起来,自身的“文化生命”的成长脉络就很清晰,每个时期也留有相应的生命痕迹,并以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化作品形式保存下来。

    当然,从观者的角度,这样的帖子就会显得有些庞杂且零乱。无法两全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子庸:
拜读
令一个人高贵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生活


虫甬:
感谢子庸兄的光临!
现实的处境让我尴尬,只好阿Q一些,用精神战胜法哈!


王子庸:
墨子刻先生论学术研究
汤一介先生论性善恶
陈亦同志论旧体诗
皆高明

通达之论


虫甬:
所谓的“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我在与汤一介、墨子刻等先生寥寥的书信交往中,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学识积累方面的疏陋,以及探讨问题能力方面的力不从心!
汗颜!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8-11-13 09: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
翻了一遍
没敢细看,实在细看我也看不懂
诗我不懂,打油诗都作不好
书法我也不懂,瞎划拉也整得不利索
只能来佩服一下
表达一下敬仰的心情


墨子刻那字挺有意思的
我下载学习
谢谢虫先生

虫甬:
感谢先生的光临!
一个外国人,用他那并不规整的钢笔字,满满地写了四张A4纸的回信,我很感动!

墨子刻先生的字是自然而然写成的“拙”,很值得玩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小虎:
这帖子看了很长时间,谈的问题太多了,插不上嘴。
我就说说对诗歌的认识吧。
    1我个人觉得现在或者说很早以前,已经不是一个很多人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时代了——尽管依然有不少向楼主这样的爱好者在辛勤的耕耘。
    2爱好和欣赏诗歌的人日渐稀少,在市场经济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不但经济,而且文化也呈现出趋同的倾向。更要命的是,文化的趋同,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渐行渐远的趋势。
    3就诗歌而言,我认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自由体诗是并列的类型。但是古体诗近体诗呈现出继承的痕迹,但是自由体诗(新文化运动之后)却越来越脱离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包括思维方式、意境、创作手段、审美标准——而逐渐走向虚无。也就是越来越孤独和寂寞。
    4对现代人来说,欣赏阅读古代诗歌,甚至尝试学习写作,都是一件大好事。遗憾的是当我们周围到处是现代工业的环境,再去追求小桥流水,或者南山黄菊,或者铁马秋风,或者红袖翠竹等等的意境,我觉得自己不得不让自己封闭起来。也许有人会说古诗的形式可以表现多样的内容,但对此我表示很不乐观。
    5古诗目前的处境,和书法比较平起来,大概是不相上下。书法与古体诗歌,同为古典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现代,都已经丧失了原有的生存环境。但作为个体的兴趣爱好,或者存在方式,修养陶冶,他们是非常好的选择。
    6所以,将古体诗或者书法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区分为个体和非个体两个层面来讨论是比较适合当下实际的做法。


虫甬:

        先生所言甚是。
    旧体诗、书法等中华文化形式,从原先的“大众化”到如今的“小众化”,也只是发生在这一百来年的事。虽然已大致定型,但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值得关注。
    如,在“小众”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自毁长城”方面的问题。记得我曾写过《从花瓶到痰盂》的帖子:
                            从花瓶到痰盂

     早先的诗歌,像一尊的花瓶,诗人们都努力为她捧上高雅、美好、尊贵的事物,受众也仰视她。后来,诗人们不满意了,要求革命,将它弄到低处,把脖子喊粗,把肚子搞大,于是成呕吐物、排泄物的最佳去处,人们也将它看成痰盂。从花瓶到痰盂,大概是始作俑者所料不及的……
    书法也有类似的地方。
    再加上那些大众媒体,经常以所谓的“口书、足书,乃至B书”之类噱头来盅惑视听,须有些警惕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11-13 09:52 发表
感谢子雷兄的光临哈!
    我之所以写《从“陈诗梦”说起》这个帖子,其实就是想要对自己以往的“文化生命”历程进行反思。
    从“陈诗梦”——“写新诗”——“思考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关注书法艺术的存 ...

临言:
      生命周期~~~~呵呵,以前对哲学感兴趣,可总是想逃离,免得沉溺内心过深。现在反了过来。思想嬗变,周期特别:(
      在我来哲学版前,老程在哲坛提哲学的意义,大意说,哲学应该给艺术多提供些玩法。他的语气让我想起在榕树下认识的一个诗人,他提及诗歌理论时候说,当多方位全角度的书写诗歌。
     我理解文化也是同样的,落实到生活落实到每个人,走到终点就是多些玩法和变化,这是加法或乘法的。而回归传统,是减法、除法。借古鉴今,将现代的玩法和变化收敛到极简,跳出来。之后以近乎爆发的姿态释放出来。
     西方艺术派别里的极简主义,也同样是减法。在形式上走的是前卫路线。其实只是个残次品,不能真正的完成蜕变,蛹化重生。但老外很绝,干脆就把简化当旗号打出来。作者糊涂的说,读者糊涂的听,口号一致就好。也自成一家。影响达百年,波及层面更是广阔。不过他们的做法很不地道,偷换概念,混淆媒体。更以具体技术手法冒充美学思想,滥竽充数。管坑不管埋,误导了无数虔诚的学子。也养活了很多研究他们的学者。今天还有很多人推崇这样的东西,如“简约不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11-12 09:48 发表
美国墨子刻先生回信:


从墨子刻先生的回信以及寄来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熟悉,对中国文化存在的问题思考之深入,让我颇感震撼!
    在汗颜的同时,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难道我们可以对自己文化的研究深度还不及外国人吗?难道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只能始终停留在如墨子刻所言的:“从我的看法来看,先生所用的范畴,像‘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关于人类历史的阶段等等,都太一般性的,太抽象、太笼统,以这种范畴要把握历史的真相是缘木求鱼(信中语句)”的层面吗?是应该找一个适合的角度深入进去了!检讨自身的中华文化积累,我发现书法领域可以作为自己具体深入中华文化存在问题的突破口。于是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了对书法艺术存在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并产生了具体的创作冲动。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言:
     极简主义的东西,如考究历史背景,极简艺术家,多是受东方审美影响的。准确的说,是线艺术包括书法的影响。在西方自己人眼里,极简主义的作品是东方风格的。
    历史的轮回,让人啼笑皆非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8: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11-12 09:48 发表
美国墨子刻先生回信:

2004年起,我经常到图书馆里查阅有关书法的资料,向朋友借阅新出版的书法类报刊,经历了N多个不眠之夜后,才写出了一篇标题为《汉字的综合之美》的文章。虽然具体写作此文,只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但她凝聚了我近二十年来对书法艺术的感受与思考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的综合之美
                                     汉字的综合之美
                                          ——论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
                                          陈崇勇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以大文化的视角,对目前书法艺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书法艺术的生成机制作出自己的解释,还提出了关于书法是“汉字的综合之美”的艺术主张。

                                         一

尽管如今,各种不同规格的书法展览活动层出不穷,各种不同层次的书法爱好者成千上万,各种不同档次的书法出版物如雨后春笋,似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深层的危机,像“书法艺术存在的内在依据是什么?”“书法艺术未来的生长空间在哪里?”等重大问题都没有的明确的说法,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

当人们联想起书法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深宫大院内纸页泛黄、墨迹精致的书法文物;也可能是展览大厅中悬挂的各体纷呈、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还可能是书家握管疾书、挥洒自如的身影。这些影像都很明晰。但当人们进一步追问究竟“什么是书法艺术”的时候,却会遭遇到“言说”的尴尬。

如果我们在古人那里寻求答案,而古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且古人的书法理论多为点悟式的,很空灵,可以意会,却很难把握其中十分明确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明了、实在的东西也变得模糊,再加上存在着整个中华文化背景的迁徙,困难就更多。

如果我们运用现代艺术理论进行言说,如时间、空间艺术论,抽象线条抒情说等理论来解释书法,总觉得隔了一层,即使说明了一些书法艺术的独特性问题,但也留下了更多的困惑。主要有,一是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产生了错位,如何衔接成为问题;二是与中国书法创作实际成为互不相干的两张皮;三是引起了人们对书法艺术认识的混乱等。

造成书法艺术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化,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开始渐渐隐退,在此大背景下,毛笔也从日常的书写工具的行列中慢慢退出,似乎成为书画艺术的专用工具,而书法本身也在进行着悄悄的蜕变,目前仍在进程之中。

我认为,有必要将书法艺术存在问题纳入到中华文化存在问题的大范围之中进行探讨。我在《中华文化的存在问题》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对于古人来说,他们生活在中华文化土地上,中华文化并不成问题,我把这个时期叫着中华文化的自在期。而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中华文化的整体是一块沉陆,就局部而言又可以相对分成三部分:第一是“自然转化”部分,第二是“沉沦”部分,第三是“孤岛”部分。
    “孤岛”部分,即中华文化隆起的部分,如“旧体诗”、“书法”、“国画”、“中医”等,在现代文化中呈“孤岛”状态。从事文化实践的人们既无法进行自我确认(由文化整体赋予其具体文化形式存在的意义),也无法与现代文化形成整体认同,似乎只能算一门技术或一些“遗产”。就书法而言,它的艺术身份颇为尴尬。在中国古代,像诗、书、画等通常是文人们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它们相辅相成,有着极其广泛共通的地方,甚至出现在同一个创作平面上(中国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在我们现行的从西方文化里移用的艺术分类方法是很难找到书法的位置的,是时间艺术?还是空间艺术?或者综合艺术?似是而非!这已经影响到书法在大学里的分科,不是像中国画那样归到艺术系而是将书法归到中文系。用引进的西方文化的概念对中华文化进行言说,难免会对中华文化的完整性造成了割裂和伤害,但又不得不如此,否则我们将不能说话。这也许就是弱势文化无法摆脱被肢解的命运,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呵!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之中,新的中国文化也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何谓新?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它不像中华文化那样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废墟上,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引进、模仿、移植而构建成,没有原创,少有创新,还处在一种二流的文化状态。远没有达到文化的“灵”与“肉”的和谐。何谓文化之“灵”,即由全民族共同认可的,传承有序,全面、系统,日常、稳定与之文化相匹配的虚拟但又实在的精神世界(亦最高境界),也是人生、艺术的最终指向。

在中国古代社会,“道”便是具有“文化之灵”的性质。道是一种混沌,她具有分化出世界万物的可能。道是物质性的,道更是精神性的。道者,道也。对于书法等中华文化遗存来说,它们负有传承中华文化之使命,是现代人进入中华文化世界的一条通道。所以,所谓创新、表现时代精神之类是次要的,成功、名利更是等而下之。通过对包容自身存在事物的关注,会产生一种形而上的提升力量,使自身不再局限于眼前和手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9 11:25 , Processed in 0.476487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