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画超市 书家博客
论坛首页 |  书坛新闻 |  当代书坛 |  展览馆 |  篆刻区 |  美术区 |  自治区 |  学术界 |  培训中心 |  资料馆 |  文艺休闲区 |  当代书画超市 |  管理区 信息采集

书法|当代书法论坛|当代书法网|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门户网站  当代书法网是由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杨崇学(杨之)先生于2007年5月创办的。网站自开通以来,以传承我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在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示,推出书坛新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409|回复: 463

12月之辩中国缺少书法家吗?【115,197楼孟会祥发言176楼陈振濂回答,陈花容赞助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0 2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子:

   2009年就要逝去了,我们【百家争鸣辩论会】举办了5期,效果很好,从书法的技法到书法的发展、环境、社会地位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的讨论,讨论或者叫辩论的结果不是想要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给书友一个思考和交流的地方和过程,点击量的逐月上升最能说明问题。

    最近看了《书法导报》孟会祥先生的大文《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我看了很有感觉,孟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曾经在南京张海主席展览时在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先生的工作室匆匆见了一面,作为一个网络无名写手可能孟先生没有一点印象,但我对孟先生的儒雅之风印象很深,文也如其人。看其这篇大文,论点鲜明,文字精练,看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既学习到知识,又有一种古风轻轻荡涤着观者的心灵,好文章,我郑重的推荐。

     在观点上,我和孟会祥先生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孟先生是一位学者,我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向其请教,好在孟先生答应我的请求,答应关注这个辩论,可能的情况下对我的一些观点进行指导,我很是感谢。顺便说明一下,题目我用了【汲古斋主人PK孟会祥先生】这是网络常用的手段,就是用标题吸引人气,我如果不借着孟会祥先生这面大旗,我怕我写得文章没有人关注,那会多难堪,所以请孟会祥先生和网友原谅。

     我看了孟会祥先生的这篇文章,和我们前几期讨论的《书法是大道还是小道》,还有《书法有没有被边缘化》有一个连续性,讨论有了延续性那就有了看头,有了看头就有了质量的保证。

     这一期我请三届兰亭奖状元陈花容先生赞助4副书法作品,我不好意思脸皮薄,我说陈先生你就赞助一平尺的作品吧,谁知道陈先生给我网友来的都是二平方尺,如果有得奖不要的,和我悄悄的说一下,我4副太喜欢,呵呵。


       这一次和以往辩论不一样,设正反辩手直接交锋,加上网友的参与我估计场面应该是针锋相对,应该火爆吧,在选择辩手上,我考虑孟会祥先生和谷国伟先生都市平面媒体的,我由于是网络写手,也就请我的好友吴建军先生和闫安先生友情参与,我的水平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就在其中凑个数,欢迎大家参与吧,说出您的观点。









12月辩论会主持人:古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方辩手:孟会祥先生    谷国伟先生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
                                                        孟会祥
      一言蔽之,缺人——缺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据说已经有近万人,省、市、县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又不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数的多少倍,怎么会缺书法家呢?然而,此所谓书法家,非彼所谓书法家。书法家这一崇高的称号,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可以承担得了的。

        在古代,且不说其他艺术属于百工匠作,就是相对高雅的绘画、音乐,与书法相比,也有高下之别,雅俗之分。书法高尚到简直不属于艺术,因而成为艺中之艺。为什么?是因为从事书法的人——书法家身份的特殊性,经过历史累积,沉淀了书法的高尚。古代书法家何许人也?撇开所谓民间书风不论,皆社会精英也。何以谓之社会精英?其一,有深厚的文化素养,饱读诗书;其二,有重要的社会担荷,或居于庙堂而经纬天下,或处乎山林而维持人心;其三,有出众的才情。最后,才是具备书法本体内的技术。而技术,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时代,几乎人人皆有。也正是因为人人皆有,而超轶群伦尢为难事。这些条件交臻并至,才能造就一个书法家。做一个书法家,难矣哉!因是,古人人人操笔能书,而享有能书之名者,也是凤毛麟角。远的不说,即民国年间,政府办事员、教员、医生、账房先生,绝不以能书自矜者,他们日常工作的书迹,是处皆有,今日持有书法家协会会员证的人,不妨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与之PK一番,恐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高下立判,无所遁逃。有好事者动辄云当今书法如何繁荣,已经比肩唐宋,不免是痴人说梦而已。

        文化转型与文化断层,都是无可奈何之事。转型,谓白话取代文言,西学取代国学,钢笔取代毛笔、电脑又取代钢笔,这是大势所趋,不得不耳。断层,谓简体字取代繁体字,传统文化缺失,价值观念错位,这是近几十年的创伤,不会在短时间内平复。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从事者文化基础薄弱,社会身份边缘化,才情出现偏移,而技术又难耐浮躁,率尔之间,凭着功利之心鼓舞,便欲与古人争座,还只是头脑发热而已。

        回到书法本体,书法为什么是玄妙之技?说来也复杂。人类最高级的活动是思维。思维浅者凭直觉,深者凭认识。举凡直觉、认识,尤其是认识,以语言表而达之。语言是思维的途径和单位。所以,文化发达与否,只要看语言发达与否就可以知道。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书法,则附丽于语言文字之上,因而与思维十分贴近。古人作书,多非泛泛书写,而是拥有背景。其书写内容、书写过程构成一个有意义的事件,与今日动辄录唐诗一首,看似一样,实则有本质的不同。高文大册,隆重其事,固然有重要的事件背景。即使尺牍书疏,也莫不与生活相关。《艺概》云:“欧阳《集古录》跋王献之法帖云:所谓法帖者,率皆吊丧、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使人骤见惊绝,守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丰富多彩的生活,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书法。试想,《兰亭序》的背景,近之是文士雅集;远之则关乎东晋政治。《祭侄稿》的背景,近之是伤悼亡侄,远之则关乎安史之乱。而《黄州寒食诗》的背景,又岂只是惜春伤怀而已?如果把这些背景一笔抹煞,这样伟大的作品,仅仅是白纸黑字,又安能感动人心,千载不替?人的背景、文的背景、书的背景,构成一个全息的系统,不仅映射了书法家宅心之深、人文之妙,简直可以照见全社会的巨大律动,书法之高于其他艺术,本质原因即在于此。也因此之故,哲人、巨宦、高士、才子之书,才得以成为法书,受到后人的景仰和摹习。

        然而今人之书,有人的背景、文的背景、事件的背景者,有多少呢?张三、李四之书,替之以王五、赵六,皆无不可,仅剩白纸黑字而已耳?岂不痛哉!甚至有不学无术之辈,将撕掉书法的文字背景,俾书法等同于美术,成为所谓“视觉艺术”,还欣欣然以为这是书法作为艺术形式的独立,真无知妄言也。但愿书家之林,多些读书种子,又能抗俗骨鲠,以维护中国书法的尊严。

        再说“视觉”。欣赏书法,固然凭借视觉,然而书法是最不具象的视觉艺术。绘画所以摹形,而高级的绘画并不以逼似实物为鹄的。摹声可为音乐,而高级的音乐并不以逼似自然声音为目的。况书法乎?书法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而展现形式和节奏之微妙。诚然,这可观可读的微妙,需要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技术手段去实现。学书之道,唯有临古,临古的目的,即在于掌握这些技术手段,进一步丰富这些技术手段,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书法复兴三十年来,在学习前人技术方面,特别是现代教育体制下学习前人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成绩。由于资料的充裕、教学手段的进步,以及信息传媒的发达,今人似乎无所不能。临仿,以及临仿基础上的准创作,似乎一下子能够复现历代书法家的手段和面目。然而,在最高层次展览数百件、上千件作品的海洋里,什么技术都不缺,唯独找不到感动、找不到震撼。展厅里似乎只有五颜六色的纸张、五花八门的形式,五彩纷呈的墨痕,而独少高超的精神。当代书法家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不能悚然而惊,而还陶醉在获奖、入展的甜蜜里,那就只有令人腻味了。纸墨,古今一也,为什么古人的作品感人,而今人的作品不感人?归根结柢,还是精神的因素、人的因素。古人因事而书、缘情而书,关注书写的对象、内容;而今人因展事而书、为骄人而书,关注书写效果的好看、投巧,因而高下之别,不言而喻。作字必用意,而不可过于刻意,必成之于有意无意之间。成之于有意无意之间,不是用意少了,而是用意缜密繁复,作品才愈味愈永。否则,只盯着展览、盯着评委、盯着孔方兄,纵使羲之再世、真卿复生,又安能写出感人深至的作品?谓余不信,试看近年大展获奖入展作品,除了技术形式之可赞叹之外,有多少件能够历久不磨,令人百读不厌呢?

        所以说,当代书法缺什么?缺人。人的因素第一。傅山曾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一个古字,道尽奥妙。我们只有向古人看齐去做今人,则品高学富,其艺乃精。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辩手:汲古斋主人       吴建军          闫安



                                                                    


当代中国书法真的缺书法家吗?
     
——向孟会祥先生请教
汲古斋主人

    最近看了孟会祥先生的大文《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很是受用,看孟会祥先生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字字珠玑,品后口齿留香,我真的佩服孟会祥先生的妙笔生花。在我学习孟先生的这篇大文的过程中,产生了几处不同看法,想请孟会祥先生和诸位法家教我。

  一:古代书法的地位

    在孟会祥先生的大文中说古人从事书法的人是1:有深厚的文化素养,饱读诗书;2:有重要的社会担荷,或居于庙堂而经纬天下,或处乎山林而维持人心;3:有出众的才情。接着孟会祥又补充,他们这些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技法的精熟才能在技法娴熟的众人中脱颖而出,技压群雄。

     首先我很认同孟会祥先生的观点,因为在古代由于资讯不发达,书法的发帖和资料还是集中在庙堂和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一些穷人不要说想学书法,就是温饱都没有解决,他看不见碑帖试问他们怎么可能是当时社会上书法的领军人物,怎么可能是历史上大浪淘沙留下的书家,我们翻开书法史,可以清晰的看出这样的书法发展脉络,基本上都是以名门贵族为多,不入仕,不借助皇权而出名的古代书法史又有几人。所以我要和孟会祥先生说特定时期产生的特定的情况,书法史上就应该是这些人留下大名,老百姓基本上就不可能出名,所以没有孟会祥先生说的那么玄乎。

      这里孟会祥先生还谈到一个观点说古人或者民国的办事人员、医生、账房先生、教员等等他们的毛笔字比我们今天的书法家写的书法不知道高多少。我不能认同这个观点。这些人我们要说的他们基本上是处在社会的中上层,对书法艺术是有接触的,他们的毛笔字不是孟会祥先生文章说的是光有笔墨的精熟,他们肯定是研习了二王等等历史上的阁帖,他们的字法和墨法不是凭空想象,无水之源的,所以用他们和我们当今书家的作品对比是在同一个台阶上的,不是不对等的,这个概念我们要有共识。然后我们再按孟会祥先生的思路把过去一些民间写手和我们当今的书家作品来一个对比,我的观点是不厚古,不薄今,翻阅许多书法资料,我们看到许多民间写手的技法娴熟,但他们往往是技法单调,没有注意到笔墨的趣味,没有注意到个人的审美,我们也用同等的书家的一些手札和文稿和他们比比,我和孟先生的观点是相反的,也高下立分,我认为肯定是我们当今的书家胜出。当然我们用的书家是要有真才实学的书家,我认为孟会祥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不是那种沽名钓誉,不学无术,靠关系,靠金钱出名成家的“书法家”。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孟会祥先生给书法的含义做的一个诠释:“在古代,且不说其他艺术属于百工匠作,就是相对高雅的绘画、音乐,与书法相比,也有高下之别,雅俗之分。书法高尚到简直不属于艺术,因而成为艺中之艺。”

     古人对书法的认知真的如孟会祥先生说的这么高吗?我对孟会祥先生对书法的推崇和看书法如此深刻我佩服,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的书法史料记载,古人把书法当成一种小道,如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清楚无误的告诉子孙:“……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东汉的赵壹的《非草书》里面就对书法也是“此非所以弘道兴世”。 东汉蔡邕的“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唐太宗说的更好:“书学小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之耻。”宋朝的苏东坡更是认为书法:“可寓意而不可留意”。 明黄道周直言“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综上所述书法在古代的地位其实很低的,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写字,反而书法的高峰是在当代,在当代把书法的地位提的很高,就书法的重视和繁荣我认为可以和唐宋有一比。

  二:现代书法可以与古人相比吗?

       在孟会祥先生的大文中提到了几点,首先是“文化的转型和断层”,如“白话取代文言,西学取代国学,钢笔取代毛笔、电脑又取代钢笔,这是大势所趋,不得不耳。断层,谓简体字取代繁体字,传统文化缺失,价值观念错位,这是近几十年的创伤,不会在短时间内平复。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从事者文化基础薄弱,社会身份边缘化,才情出现偏移,而技术又难耐浮躁,率尔之间,凭着功利之心鼓舞,便欲与古人争座,还只是头脑发热而已”。

      孟会祥先生说到的问题我也很赞同,当下社会就是这个样,但孟会祥先生就凭着这个社会现象就断定中国当代和古人争座是“头脑发热”,我认为有点武断。看看书法史,人类是不断的进步,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特定的审美观和书法观。每一次书法的进步和改革都和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哪一次的变革不是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再比如清朝维新变法,洋务运动等等,书家的眼界和思想也和前人发生变化,尊碑贬帖开始盛行,这都是历史发展的使然,如果我们凭借社会的进步,就断定书法人的文化基础贫弱,无法与古人一比高下我实不敢苟同。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社会的一切都在变化,人类的精神世界也肯定也不例外。我们许多人对当下书法人的浮躁是有切身的体会,但就凭大多数人的浮躁,我们就下了结论一个时代的书法史在倒退,那绝对是不负责任的断语,问问孟会祥先生,一个历史时代大浪淘沙能留下几个黄金,林散之就曾经要过300年和古人一绝高下,我们当代绝对可以找到和历史上的古人媲美的书家,当然这样的认识,我和孟会祥先生都看不到,这段书史留给后人写了。

    孟会祥在大文中还提到书史上的三大行书,说他们如何的精彩,如何的翰逸神飞,其实对于天下三大行书的精妙和绝伦我在20年之前刚刚接触书法时就知道了,我也反问孟会祥先生,天下三大行书也就出现了晋朝、唐朝、宋朝,而且他们写作品时都有特定的环境,不是想逃避现实,或是家仇国恨,还有就是报国无门落魄潦倒的境况,对于三大行书,我们每一个书法爱好者都对此心生敬畏。但我们当下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和谐美好,中华5000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天下三大行书,孟会祥先生您还是不要把这么沉重的压力强加到我们书法人的身上,轻松的生活,愉快的写字不是和谐社会最高的境界吗?如果我们当代书法家既能轻松生活,又能在历史上留下第四大行书,那是我们当代的福气,如果没有也无所谓,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留给后人也未尝不可。

  3:今人和古人书法风格的区别

        孟会祥先生的文章充满的古人遗风,从中可以看出孟会祥先生对古人的书法的面貌和内涵的推崇,对当下的书法千人一面,应试书法等等提出批评。要批评吗?肯定是要的,当我们看到问题所在也要看到当代书法的成绩。孟会祥先生所说:“古人因事而书、缘情而书,关注书写的对象、内容;而今人因展事而书、为骄人而书,关注书写效果的好看、投巧,因而高下之别,不言而喻”。这个观点我是有保留的认同,确实古人是关注书写的本身,而现在的书家是为展览而书,但我也要问孟会祥先生,古人有书法展览吗?有多少依靠全国书法比赛立身安命的?估计是没有吧。

      我们当下是历史上书法最火,参与人数最多的事情,古人把书法当做小道,余事,而当下我们有专业的书法院校,有几百万的书法爱好者,有几十万的专业书法家,他们的书法已经由实用变成了纯粹的书法艺术,纯粹的造型艺术,靠书法生活的书家不在少数,所以出现孟会祥先生说的这些状况,也就不足为奇。这里我想如果古人也有国展他们也会注重展厅效应的,他们也会关注书写效果,关注审美趣味的,这从徐渭和王铎等等就可以看出这样历史发展的端倪。现在的时代就是凭展览论英雄,展览选拔人才,就像过去的科举一样,这种选拔书法人才的确有较大的弊病,但它对书法的进步和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它把古人认为的书法为“小道”,变成了当代艺术的“大道”。当然由我来说肯定是早了,我相信书史肯定会有一个客观的记录的。

      每一个历史都会留下这个特定时期的烙印,书法也不例外,最后还是那句老话:不厚古不薄今,不知道孟会祥先生以为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当代是否缺书法家辩论初稿
吴建军

           从学术角度讲,一个观点,一个论题的提出应该是充分辩论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论述才更加坚实。

       这种公共的辩论只有在网上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这使得在书法界有不同地位的人都可以平等的按照学术的规范与辩论的规则自由的参与,破除了话语权的垄断,促进了学术独立与思想的自由。

       当然就一次辩论来说,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我们也不应该寄希望于一次活动,但这样的长期的坚持下去,如果能真正的涉入不同角度与层面的话题,相信对书法界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缺不缺书法家的问题。愚以为﹕应当首首明确书法家的概念;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书法家?书法家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对于书法家的标准及应该具有的素质,应该从学术与艺术的角度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做客观的界定。而不是哪个领导可以拍板说了算,也不是入选了某某大展,在某某期刊上发过作品与文章就算是书法家了。领导是组织管理方面的行政官员,与艺术本体无关。展览虽然是艺术的活动,但当今社会,因为在实际运作中会遇到种种问题,诸如高手的缺席、评委的问题、评选机制的问题、艺术本身的不确定性问题等,谁也不能说一等奖就比二等奖好,二等奖就比三等奖好,等等。

       近年以来,随着展赛的频繁增加,入展人数的盲目扩充,使得入展作者的含金量大打折扣。中国书协会员人数的过度膨胀。堂堂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己成为事实上的书法家+普通书法爱好者+根本不懂书法而又想捞利益的人的共同团体。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中,谈中国书法缺人,虽有积极的一面,不过也有商榷的一面。

    我的观点将在下面与各位师友的学习讨论中展开。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提供者陈花容简历:

个人简历

陈花容,男,号易兮斋主。1983年出生。新安县实验小学教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待批)、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书法专草书、隶书,并涉猎其他书体。以《平复帖》、王羲之《小园帖》用功最勤。近年来,对章草略有探索,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入展主要有: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
全国第六届新人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入选全国第二届隶书作品展;
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
华鹏飞杯全国书法电视擂台赛优秀奖;
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
河南省第三届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硬笔国展三等奖;
第六届赛克勒杯国际文化交流书法竞赛中青组一等奖;
“和谐海西”第二届义海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中山文博园碑第五届全国诗书画展书法精品奖;
中国书画天地网第三届全国书画大赛特等奖;
“心系中华”江汉大学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
nEO_IMG_DSCN5955.jpg
nEO_IMG_IMG_2853.jpg
nEO_IMG_IMG_2999.jpg
nEO_IMG_IMG_30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品第一幅
nEO_IMG_P10101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品第二幅
nEO_IMG_P10101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品第三幅
nEO_IMG_P101010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品第四幅
nEO_IMG_P10101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艺术顾问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 | 书法家常用礼语 | 公元干支对照表 | 岁时表

Archiver|手机版|当代书法网|当代书法论坛 ( 京ICP备2020048054号,京公安网:11010802014578号 )

论坛网友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当代书法网立场无关。

网站联系人:杨之 13501296373

当代书法网群:36526567(QQ) 当代书法网版主群:34573496(QQ)

网站邮箱:ddsfw@126.com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时军莉律师(上海君莅律师事务所)

GMT+8, 2024-4-27 01:19 , Processed in 0.41386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